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庞德的诗歌创作和翻译理论与中国传统诗学有深厚的学术渊源,从庞德的诗歌及翻译理论与中国传统诗学的渊源入手,追溯庞德的诗歌创作及译学观的理论根源,探讨其翻译理论对当今翻译实践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艾兹拉.庞德,在二十世纪初期开创了英美现代主义诗歌的意象派诗歌运动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而他对意象的兴趣和研究,与中国古典诗的影响是分不开的。“五四”时期胡适的诗学主张与创作正是中国新诗潮流的起源,而他的诸多诗学理论却是受到了庞德及意想派的影响。本文通过对东西方开一代诗风的庞德和胡适的诗学理论、主张与创作实践论述,探讨了庞德对中国新文化运动中新诗的兴起与开展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美国诗人、翻译家庞德的意象主义诗学观:用鲜明的意象来表达瞬间的情感。指出庞德这种意象主义的诗学观也对他的翻译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其英译的中国古典诗歌《华夏集》中,庞德充分运用了意象来表达原诗的意蕴,这种不拘泥于原文形式的创造性阐译彰显了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4.
中西方文论对于意象的理解各有不同。中国古典意象论把意和象分开,意可谓是一种内在,是一种心意的抽象表达;象则是一种外在,是一种物象的具体呈现。中国传统诗学提倡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情。这种思想影响了英美诗人。他们从中国的意象论中提炼意象派诗歌创作的基本思想,使意象派诗歌创作思想的形成深受中国古典意象论的影响。在意象派诗歌发展过程中,意象派的诗歌创作融汇了中国古典诗歌理论,使意象派诗人认为意象是诗歌创作的核心。  相似文献   

5.
美人鱼意象是《阿尔弗瑞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中最为重要的意象,凸显了整首诗歌的意象群的内在联系。它对诗中主人公普鲁弗洛克丰富复杂、充满矛盾的内心世界的揭示,对诗歌主题意义的诠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整首诗歌的灵魂。艾略特通过人鱼意象来展示现代西方社会人们空虚迷惘的生存状态,并凸显了其早期诗歌中的荒原主题。  相似文献   

6.
艾略特是英美文坛上的奇葩,开创了现代诗歌的新一代诗风。艾略特的诗歌意象丰富而复杂,蕴藏了深刻的当代社会现实、诗人对生命的哲学思想,同时也蕴含了一定程度的玄学宗教观念等文化。  相似文献   

7.
意象是诗歌创作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本体性因素。惯用海洋意象是唐诗的特色之一。统计了《全唐诗》中涉及海洋意象的诗歌作品,认为唐代描写海洋意象的诗人众多,描写海洋意象的唐诗数量可观,唐诗中的海洋意象内涵丰富。  相似文献   

8.
诗歌是一种特殊的文学体裁,在诗歌创作中,意象又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诗人往往通过生动的意象表达自己的情感,赋予浓缩的意象深层的文化涵义,因此,意象的翻译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接受美学是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一门理论,本文运用接受美学探析诗歌翻译中的意象翻译,同时赏析了许渊冲先生英译的《满江红》以及他在处理意象时的技巧。  相似文献   

9.
九叶诗派是中国20世纪40年代崛起的现代主义诗歌流派。它在中国古典诗词和新诗优秀传统的影响下,接纳了西方后期象征主义和现代主义诗人艾略特、里尔克、奥登的艺术技巧,呈现出思想知觉化、诗歌戏剧化、意象的现代性和语言的陌生化等象征主义特征,大大拓展了新诗的表现空间。  相似文献   

10.
借助科学元素营造诗歌意象、通过科技常识切入创作主题以及对数理性和明晰性的自觉追求是拜伦诗歌创作中科技元素最突出的三个特征。浪漫情怀与理性精神的融合,对丰富诗人的创作意象、深化其创作主题、体现其个性化创作风格发挥了独特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林纾除在翻译、古文等方面成就斐然外,他在诗歌创作方面也有较深造诣。综观林纾主要的诗作及诗论,可以发现,在对古典诗歌的传承、借鉴方面,杜甫对其影响甚深。这种影响,贯穿于林纾一生的诗歌创作生涯中,具体体现在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忧国忧民情怀和现实主义精神的共通、诗歌写作手法上的学习及诗歌理论的形成等方面。  相似文献   

12.
"人性本质探索"和"爱"是乔治·艾略特宗教道德观的核心。本文在对艾略特的《米德尔马契》进行解读的基础上,分析探讨艾略特的宗教道德观,藉此期望读者能够更深刻地理解《米德尔马契》作品中所渗透的"宗教情怀"。  相似文献   

13.
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来看,任何语言形式都有触发大规模的认知构建活动的潜能,认知过程中伴随着形象思维与概念思维的相互作用,二者密不可分。而视觉化是一种语言表达(概念思维)中的关键成分触发相关场景(形象思维)的认知过程。了解和认识这一认知过程将有利于实现创造性翻译,摆脱语言形式的束缚。而诗歌的形象在所有文学作品中最强,翻译诗歌时掌握视觉化的技巧必不可少。本文以诗歌翻译来浅析视觉化在翻译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关于王士禛对西昆体的接受研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对西昆体源流问题的界定;对西昆体诗歌的批评及态度;诗歌创作与西昆体的相似性。王士禛从宗唐的立场出发,认为西昆体当是从李义山开始,并将"李商隐体"和"西昆体"视为一体。对西昆体的诗歌特点,评之以"工丽",肯定了西昆诗人用典广博和对仗精确的特点。在具体诗歌创作中,喜用僻事新字,主修饰,重用典,且好模拟,与西昆体的风格更为相似。  相似文献   

15.
《红楼梦》中林黛玉形象的成功离不开作者丰富多样乃至极富创新的写人手法。综合前人论述种种,我们认为原型法、意象法、诗词法、影子法以及对比法是其中较为突出的五种。通过对这五种方法的综合分析,人们既可以看到作者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的伟大创造,同时也可以帮助我们加深对林黛玉这一独特形象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苏轼写词,取词的躯壳而赋以诗的神气,以诗为词,他把诗的写法用于写词,兼收二者之长,在词的革新上做出了突出的贡献。通过对苏轼主体性情及其作品的分析,论述了苏词的艺术风格与作家主体性情的关系,指出苏词纯粹是个人性情的再现和艺术化。  相似文献   

17.
韩愈诗文雄奇瑰伟,对钱谦益诗歌影响较大。钱氏的接受主要体现于两个途径:一是借鉴其风格、手法;二是借鉴其文学语言。借鉴语言,又表现为完全或大致引用韩诗成句成语、化用韩愈诗句、化用韩愈散文三个方面。韩愈诗歌在清初地位的转折,与钱谦益等学者的大力揄扬有关。  相似文献   

18.
陈毅早期白话诗创作,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精神价值和艺术价值。以陈毅早期(1918—1925年)创作的白话诗为主要研究文本,解析陈毅早期的思想变化和诗歌创作形式,兼述陈毅诗论,以此促进陈毅诗词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意象"是中国传统美学的核心要素,是中国古典诗歌的灵魂。"意象"生成的基础是人的审美体验。而"花意象"在古典诗词中俯拾皆是。"花"美丽的表象经过诗人词客主观的情感关照被赋予丰富的情感内涵,纷纷借"花"抒发情志,寄寓对生命的深切体悟。中国古典诗词中对"花"的描写,体现了中国人心灵深处人与自然交感互融的宇宙观和自然观,这种自然观直接导致了中国人审美化的人生态度。本文拟从古典诗词中的"花意象"探查中国传统美学中人与自然的关系,即中国古典美学的精神内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