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滨里海盆地盐上层的油气地质特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对滨里海盆地盐上层系的基础地质,石油地质特征的综合分析,可知盆地不同地质的地层,构造,石油地质特征等有明显的差异性,从平面上不同地区盐上层系的差异性出发,对已发现的油气田(藏)的特点和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指出,在盐上层系中,卡拉通-田吉慈隆起区和北里海-阿兹吉尔隆起区为有利勘探目标区;盆地东部延别克-扎尔卡梅斯和扎纳若尔地区以及盆地南部的比克扎尔隆起区为较有利勘探目标区;盆地西部和西南部的阿斯特拉罕-阿克纠宾斯克隆起带的西南坡和西坡以及盆地西北部的乌津地区为具有一定勘探潜力目标区。  相似文献   

2.
哈萨克斯坦滨里海盆地盐下层系为一套巨厚的海相沉积层序,以碳酸盐岩和碎屑岩包括生物礁灰岩沉积为特征。盐下层系烃源岩丰富,其有机质丰度较高,绝大多数为好生油岩,有机质类型以Ⅰ型和Ⅱ1型为主。石炭系—二叠系有机质热演化程度为0.65%~1.16%,表明生油岩处于生烃的成熟阶段。盐下亮晶生物碎屑灰岩和砂屑灰岩的储集性能最好,孔隙度为1.5%~20%,平均6%~6.5%;渗透率为(1.5~902)×10-3μm2。下二叠统孔谷组厚层盐岩广泛发育,为盐下油气聚集提供了区域性盖层条件。研究表明,盐下上古生界烃源岩大量生烃并运移发生在早侏罗世之后,明显晚于圈闭构造形成期(泥盆纪—早二叠世),故圈闭与油气源具有良好的空间配置关系,所发现的大型油气藏主要集中在盐下层系中。因此,指出了有利的勘探选区目标为卡腊通—田吉兹隆起区和北里海—阿兹吉尔隆起区。  相似文献   

3.
滨里海盆地北部-西北部断阶带盐下含油层系是一个主要勘探目标区,已发现35个盐下油气田,区内发育中泥盆统艾菲尔阶一吉维特阶、上泥盆统法门阶(D_3)-下石炭统杜内阶(C_1)、下石炭统维宪阶(C_1)-中石炭统巴什基尔阶(C_2)、上石炭统莫斯科阶(C_2)-上二叠统阿丁斯克阶(P_1)等4套高丰度优质烃源岩,泥盆系-下二叠统的碳酸盐岩礁或颗粒滩,为油气的聚集提供了良好的储集条件,区域分布的早二叠世孔谷期盐岩盖层为盐下储集层起到了良好的封盖作用;成藏主要时期为中生代,圈闭类型主要为生物礁建造和背斜构造,勘探潜力区为北东-南西主体方向分布的二叠系串珠状障壁礁及卡拉恰加纳克油气田邻近地区北西-南东向分布的石炭系一泥盆系的堡礁碳酸盐岩.  相似文献   

4.
滨里海盆地的盐下地层勘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滨里海盆地从20年代初即开始开发南恩巴地区的油田。在70年代以前,长期停留在勘探盐上地层,以找盐丘背斜构造的为主要目标,曾发现许多盐上土层油气田,但规模较小,储量不大,且盐丘构造很复杂。90年代开始勘探盐下地层,在70年代后期有了重大发现。  相似文献   

5.
滨里海盆地石油地质特征及勘探方向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滨里海盆地是里海地区最重要的含油气盆地之一,拥有十分丰富的油气资源。在对滨里海盆地的石油地质特征进行综合研究的基础上,着重对该盆地生烃及运移进行了分析,同时结合已发现油气藏的分布及圈闭类型认为,孔谷组盐岩层在滨里海盆地油气成藏过程中(特别是对盐上油藏)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最后,给出了在该盆地盐上层和盐下层进一步勘探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哈萨克斯坦滨里海盆地油气地质特征及勘探方向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滨里海盆地是一个典型的裂谷盆地,裂谷作用从古生代开始,形成巨厚的古生代和中生代沉积物,并伴生丰富的烃源岩建造,成为世界上沉积最厚、烃源岩最丰富的盆地之一。在油气的成藏组合上,以下二叠统孔谷组膏盐沉积为标志,发育盐上油气成藏组合和盐下油气成藏组合,盐上成藏组合以众多小型油气田为主,盐下成藏组合以大型油气田为主,它们共同构成了滨里海盆地的油气成藏特征,并以此确定了盐上和盐下油气藏的不同勘探方向。  相似文献   

7.
滨里海盆地南部隆起带盐下层系油气成藏主控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滨里海盆地南部隆起带盐下层系油气成藏条件优越,中泥盆统—上石炭统发育2套优质烃源岩、3套储集性能良好的碳酸盐岩储集层。从区域构造沉积演化入手,据最新钻井资料,对南部隆起带盐下层系的油气地质条件、成藏主控因素进行研究后指出,烃源岩的分布和成熟度控制了现今“西气东油”的分布格局;大型古隆起构造控制了碳酸盐岩和礁体的发育;风化淋滤作用改善了维宪阶—巴什基尔阶碳酸盐岩储集层的储集性能,控制着油气的富集。  相似文献   

8.
Bikzhal西北块油田位于滨里海盆地南部,是近年在Adaiski区块中发现的侏罗系油田。原油性质好,原油密度为0.83g/cm3,产量高,油藏压力稳定,日产油100t,稳产3年。储集岩为三角洲相石英砂岩,物性好,孔隙度平均值为35.26%,渗透率平均值为913.83mD。侏罗系上部发育近60m泥岩层,配合反向断层的遮挡,形成良好的上封侧堵型断块圈闭。合适的埋深、合理的储盖组合条件、反向断层上盘良好的岩性界岩条件、优越的烃源与盐窗条件是控制Bikzhal西北块侏罗系成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苏联滨里海含油气盆地的油气地质特征及勘探开发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联滨里海盆地,位于里海北部,包括里海北部海湾在风,面积50多万平方千米。其地处哈萨克西部,西和西南边缘横跨萨拉托夫,伏尔加格勒和阿斯持拉罕部分地区,为人烟稀少的沙漠和半沙漠平原。  相似文献   

10.
滨里海盆地盐下层系具有丰富的油气资源,阿斯特拉罕气田、田吉兹油田等多个大型油气田的发现说明和它们处于相同构造带内的M 区块同样具有较大含油气潜力。但M 区块盐下层系埋深大,有利储集相带的预测成为该区块油气勘探的关键。在区域构造演化分析的基础上,通过与相邻油气田的对比、地震相分析等方法预测了M 区块盐下有利储集相带。结果表明,M 区块与阿斯特拉罕-阿克纠宾斯克隆起带上的次级隆起具有相似的构造演化特征,古地貌、基底差异沉降是有利储集相带分布的主要控制因素;有利储集相带为区块南北两侧上泥盆统-下石炭统的障壁礁和古隆起顶部石炭系滩坝相。  相似文献   

11.
松辽盆地断陷层系大、中型油气田形成条件及勘探方向   总被引:21,自引:9,他引:12  
松辽盆地断陷层系大、中型油气田主要分布于贯穿松辽盆地中央区域的北北东向孙吴-双辽岩石圈断裂两侧的深断陷之中。这些深断陷具有良好的成油气地质条件:1)断陷持续快速沉降,且周边断陷阻隔了盆缘大型物源,使之发育继承性大型深水、半深水湖泊,形成巨厚烃源岩系;2)在早-中燕山期的强烈走滑拉张时期,发生强烈走滑拉分作用,引发盆地火山活动及快速深陷,发育深水、半深水湖相泥岩夹火山岩、碎屑岩建造,由此形成火山岩、砂岩两类储集体;3)在断陷形成后,仍继承性快速沉降,披覆坳陷层系多套具有异常压力的巨厚湖相泥、页岩系,使断陷烃源岩持续热演化生烃,并使断陷具有良好的天然气封盖条件;4)后期稳定沉降,未发生强烈抬升,区域盖层保存良好,从而具有良好的气藏保存条件;5)基底深断裂在晚白垩世活动性明显减弱,对天然气藏的破坏明显减小。主要深断陷油气聚集规律研究表明,大、中型油气田分布在箕状深断陷生烃中心周缘发育的缓坡坡折带、坡垒带及陡坡坡折带上的一批近东西向继承性鼻状隆起构造与地层超覆尖灭、岩性复合圈闭之中,其中两个深断陷之间的隆起带是大油气田最有利的分布区域。  相似文献   

12.
13.
通过岩心成分、粒度及沉积构造特征综合分析,对琼东南盆地崖南凹陷西北部渐新统崖城组的沉积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崖城组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沉积,岩性以粗碎屑岩为主,夹多层薄煤层并含有海相自生矿物海绿石;粒度累积概率曲线类型多样,兼有牵引流和沉积物重力流成因特点;层理类型包括平行层理、沙纹交错层理、均质层理和潮汐层理等,此外还发育冲刷面及变形构造,反映了复杂多变的水动力环境.对测井曲线特征进行分析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建立了研究区崖城组辫状河三角洲的沉积模式,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平原和前缘亚相,为断陷早期平衡充填背景下发育于箕状断陷主断裂隐没端附近的海陆交互相沉积,物源主要来自海南隆起和崖城凸起.研究区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中的煤层可作为良好的气源岩,与以粗碎屑岩为主的储层组成了有利的生储配置,对崖城13-1气田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松辽盆地南部深层系天然气成藏规律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8  
松辽盆地南部深层系发育了既相互分割又有成因联系的断陷群,多具有生烃能力。以十屋、长岭断陷为例对松辽盆地南部深层系断陷群的天然气成藏规律进行分析,认为天然气成藏受控于烃源岩的分布与演化、大型构造带与沉积相带的配置关系及保存条件。深层系天然气的两期成藏,分别是登娄库期和嫩江期,晚期成藏是关键。中-高生烃强度区内的大型构造带对油气聚集成藏至关重要。大型构造带内的有利储集体和断裂控制了油气的局部富集;但由于缺乏邻近烃源岩的区域性盖层,保存条件不甚理想。烃源、构造、沉积、保存因素的互相配合可形成多种类型的复式油气聚集带。十屋断陷中央构造、东部秦家屯走滑构造、北部超覆尖灭复式油气聚集带及长岭断陷东部斜坡区东岭复式油气聚集带、中部低隆起复式油气聚集带是勘探的重点目标,长岭断陷西部陡坡区大型水下冲积扇是潜在的复式油气聚集带。  相似文献   

15.
中国高效大中型气田形成的封盖保存条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在分析中国不同类型盆地46个大中型气田封盖及保存特征的基础上,利用气藏盖层封盖能力综合评价参数对盖层封盖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前陆盆地大中型气田天然气封盖能力最好,其次是裂谷盆地,克拉通盆地最差。根据天然气聚集时期的早晚对中国不同类型盆地大中型气田天然气保存特征进行研究,裂谷盆地高效大中型气田天然气聚集时期一般应为N及其以后,天然气保存条件较好;前陆盆地和克拉通盆地一般应为E—N及其以后,天然气保存条件相对较差。前陆盆地大中型气田天然气聚集效率最高,其次是裂谷盆地,克拉通盆地最低。根据大中型气田天然气聚集效率与其封盖保存条件之间的关系,克拉通盆地高效大中型气田形成所需要的盖层封盖能力综合评价参数的下限值约为3.1×109m/s,裂谷盆地约为7.0×109m/s,前陆盆地约为9.7×108m/s。图2表2参19  相似文献   

16.
基于全球53个海相碳酸盐岩含油气盆地199个大中型油气田的最新资料,根据油气成藏体系理论的分析原则,将成藏体系的“源-位”分类方案应用于海相碳酸盐岩大中型油气田,统计分析了这些油气田中单源一位、单源二位、单源三位、二源二位、二源三位和三源三位6类成藏体系类型油气田的分布和储量特征,厘定海相碳酸盐岩盆地油气富集的主要成藏体系类型,揭示其对海相碳酸盐岩盆地油气富集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海相碳酸盐岩大中型油气田中最主要、最普遍的成藏体系类型为单源三位,这类成藏体系富集的油气储量最多,其次为单源二位和二源三位,而归属于其它成藏体系类型的油气田储量不大,个数亦相对较少,分布也较为分散。单源二位是最优越的成藏体系,具有规模性的成藏效应,但后期需较好的保存条件。此外,单源一位更多地表现为非常规性质,成藏体系的三大要素集于同一套岩层,但这种成藏体系在海相碳酸盐岩层系中发现的最少。  相似文献   

17.
石油地质理论新进展及其在拓展勘探领域中的意义   总被引:31,自引:6,他引:25  
近年来随着油气勘探工作的深入发展,陆续揭示了一系列有悖于传统石油地质理论的现象.对石油地质理论的产生,从以下几方面注入新思想:1富油气凹陷具有"满凹含油"特征,即由于优质烃源岩与席状砂体间互发育,在富油气凹陷内具有广泛的成藏几率,可跳出"二级构造带"的概念,实现满凹勘探.2叠合盆地中、下部组合有悖于传统的石油地质特征,表现为:高压条件下生烃过程滞后,液态窗变宽变深,从而增加了在深层寻找液态烃的机会;历经多期变动的深层油气藏,其分布不完全遵从"源控论";受早成藏、晚埋藏、超压抗压实、构造托举与盐岩"悬浮"以及次生作用的控制,深层有好储层;受多期叠加作用形成的二级构造带含油气性变化大;退火背景下,油气超晚期成藏.3由于高效天然气成藏取决于生烃、成藏过程及要素组合有效性的时空配置,因而将生烃热动力学过程引入气源灶评价,提出了高效气源灶概念,并建立了新的评价指标,提出了中国含油气盆地环境下有效成藏过程及优质要素保持机理和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8.
与煤成气相关的大型、特大型气田是中国天然气储量的主体。中国含煤盆地众多,但是只有少数大、中型含煤盆地具有形成大型、特大型气田的地质条件。含煤岩系沉积后的构造地质环境对形成煤成气藏的影响更为重要。生气高峰期及成藏期越晚,越快、越有利于含煤盆地转化成为含气(油)盆地,越有利于形成大型、特大型煤成气田。以类前陆型、克拉通内坳陷型及陆缘断陷型含煤-含气(油)盆地勘探前景最好。鄂尔多斯盆地,四川盆地中部、西部和东北部,塔里木盆地北部(库车坳陷),东海盆地西湖凹陷,莺琼盆地,柴达木盆地北部和三湖区,准噶尔盆地北部和南部,松辽盆地深部及南海北部深水区等含煤盆地,仍然是21世纪近、中期中国天然气储、产量保持快速增长的重点地区。  相似文献   

19.
油气源对比应遵循的原则,首先是能够解释地质实际,其次应符合烃源岩评价结果,再次是合理解释地球化学对比指标。确定混源气的主要来源时应考虑不同种类样品所代表的储量的大小,并应合理确定端元气中次要组分对比指标的浓度和特征值,长庆气田奥陶系碳酸盐岩气藏天然气“主要来自石炭系”的观点证据更充分,可以合理解释气藏的分布,符合石炭系各类烃源岩的评价结果,并且能够解释奥陶系气藏气地球化学化学指标与石灰-二叠系的差异,相反,“奥陶系自生自储”的观点不能合理解释奥陶素气藏的分布,不符合奥陶系碳酸盐岩生烃评价结果,并且不能提供排他性的地球化学证明。  相似文献   

20.
利用全二维色谱与传统色谱分析技术对石油地质样品进行了地球化学分析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原油直接进样轻烃参数与类异戊二烯烃等参数、样品饱和烃组分和芳烃组分进样2种色谱技术获得的地化分析结果具有可比性;但全二维色谱分析发现原油样品直接进样与芳烃组分进样2种色谱技术获得的部分芳烃物质如萘系及三芴化合物分析结果有明显差异,原油直接进样二甲基萘在萘系化合物中具主导地位,氧芴含量明显要高。这说明样品族组分分离前处理过程改变了样品芳烃组分的原始面貌,原有反映有机质沉积环境的三芴系列化合物关系图版已不能适用于原油直接进样全二维色谱分析结果。由于原油直接进样分析不存在前处理过程,原油全二维直接进样分析结果更为真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