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以流速仪量水为主的现行量水技术不适应内蒙古河套灌区田间渠道的条件,推广和应用新的量水技术是本灌区急需解决的课题。文中剖析了应用流速仪量水所产生的问题,提出适宜在灌区内推广的量水仪器应具备的功能,并推荐沙壕渠试验站研制的平原灌区田间渠道量水系统在灌区内推广。  相似文献   

2.
张义强 《内蒙古水利》2004,(3):47-48,59
河套灌区中小型渠道多年来一直多采用流速仪-断面法测流量水。由于其坡降平缓,水位流量变化频繁且变幅较大。故采用流速仪所测瞬时流量推求全天流量存在较大误差。内蒙河套灌区沙壕渠试验站2001年将江苏省沙河灌区水科所研制的平底、圆弧进口,矩形断面结构的文丘利量水槽,并对其结构进行了部分改造,同时加装了河套灌区科技人员自己研制的“IC卡”式自动测流仪,实现自动连续测流。经过1年多的运行,证实该系统水头损失小,精度好,自动化程度高,现予介绍,以利推广。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提高流速仪测流水工建筑物量水中采用实测率定流量系数及应用逐步图解法求解流量量测灌区用水精度的几种方法,并例举出几个灌区实测的一些数据。实践证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并提出了灌区今后测流量水的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4.
1 概要 最近,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对世界上通用于河流测量的几种流速仪性能进行了野外与实验室比测。进行比测的流速仪具体情况如下:水平轴式流速仪分别来自德国、联合王国(英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垂直轴式流速仪与电磁式流速仪来自美国。本报告总结的结果是有关流速仪重复性、线性及斜流角度响应的实验室比测和初步的野外比测。从比测结果来看,随着水流速度增加和水流与旋桨轴向夹角增加,所有比测流速仪都存在着对实际流速的高估或低估问题。在  相似文献   

5.
为满足灌区管理要求和渠系水量调配,结合生产实际,简要论述了流速仪在渠道流量量测中的具体操作步骤和计算方法,可供类似工程的水文测流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测流工作是灌区实行计量灌溉的前提和基础,建设支渠测流信息化是新时代灌区发展要求。针对位山灌区及支渠测水工作现状,对XZ-3型通用智能流速仪计数器工作原理和操作技术进行了阐述,结合施测流量数据对比,重点分析测流精度和应用效果。通过分析可知,随机不确定度未超出5%,系统误差在±3%范围内,满足测流要求,施测流量数据可以作为灌区计量供水收费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我国流速流量仪器的检定系统精度和自动化水平,对流速仪检定系统进行了改制。将伺服控制放大技术运用到流速仪检定系统,配合机械和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可提高流速仪检定车的性能参数。分析了应用伺服控制技术的新型流速仪检定车技术设计,系统组成,总结了系统的性能和指标,对比分析了新型流速仪检定车的比测应用情况,说明检定车完全实现设计构想,精确可靠。  相似文献   

8.
灌区量水是合理调度水资源、实施计划用水的一项必要措施。流速仪测流法是流量测验的一种基本方法,其测量成果可作为率定或校核其他测流方法的标准。因此,在灌区量水工作中,流速仪测流的误差控制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9.
灌区在量测水方法上可采用流速仪测流法、月记式水位计水位记录法、利用水工建筑物量水法、电磁流量计记录法及特设量水设备测流法等几种方法,各灌区可根据实际情况择优选取。  相似文献   

10.
针对目前大部分中小河流仍采用转子式流速仪或浮标法测流, ADCP 在大洪水和有漂浮物无法入水测验的问题,提出应用雷达波流速仪在中小河流进行流量测验.雷达波流速仪即电波流速仪,有多种类型,如无线遥控雷达波数字化测流系统、在线遥控多探头雷达波测流系统、缆道雷达波测流设备和手持电(雷达)波流速仪等.其中“无线遥控雷达波数字化测流系统”是新研制的雷达波测流系统,详细分析测验原理、性能特点,为推广使用,在山西省,黄河中游局,湖南常德、张家界等水文测站严格测试下,通过不同河流和环境进行多次比测,测验成果的各项参数齐全,可直接录入数据库,各项指标均符合《水文测验规范》要求,施工和安装简便,随时可投入使用,且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能够测得准、报得出,可以成为中小河流流量自动测验的主要测具  相似文献   

11.
渠道水利用系数是衡量渠道输水效率和节水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也是灌区改造与节水灌溉发展的标志性指标.本项目以赣抚平原灌区各级渠道为测试渠道,结合实际运用多种渠道流量流速测量仪器,进行渠道流量测验,并进行对比分析,利用动水法进行渠道水利用系数测量,对如何快速测定渠道水利用系数的测定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在灌区水资源联合运用系统中引入供应链管理模式,并建立了协调机制与信息共享机制,以确保供应链管理中信息和水量的畅通。以河北省石津灌区为例进行了供应链结构设计,并建立了灌区水资源联合运用规划系统。经研究得出,供应链理论与方法在灌区水资源联合运用系统中的应用是可行的,水资源利用效率将进一步提高,并可使整体效益最大化。提出的这一管理模式是灌区水资源管理方法和思路的创新,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为满足水文部门对河流流速流量测量多种的要求,在转子式流速仪基础上,设计了1款智能流速流量仪系统,介绍了该仪表的原理,软硬件设计方法,设计了上位机系统。应用表明,该流速流量仪提高了测量精度和测量数据的时效性,实现了水文数据的无纸记录,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水文数据信息化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4.
在潦河灌区西潦北干五支渠安装了远程测控智能平板闸门装置,开展渠道自动量水监测试验,分析验证远程测控智能闸门装置的实际应用效果。结果表明:该技术能实现灌区明渠输配水的远程智能化控制、下泄水流量数据实时监测、统计,测流误差综合精度小于5%,测流精度和可靠度较好,该系统适用于灌区小型明渠输水控制,为灌区量水设施改造工作提供了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5.
基于翻斗法的自动量水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翻斗式自动量水技术发展现状,对其基本结构组成和工作原理进行阐述.同时介绍了作者从降低制造成本角度设计的3种新型自记流量计.介绍了翻斗式自动量水技术在降雨量及其过程监测、坡面径流小区的径流监测、小流域地下裂隙潜流的监测以及水面蒸发监测中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6.
针对河工模型试验中多点流速自动测量的需要,设计了一种多点水深流速同步自动采集系统。系统由计算机通过RS485总线与多台水深流速仪相连,组成多点水深流速自动测量。水深流速仪能够自动测量当前水深,并根据测得的水深和规定的测量法则,如1点法、3点法、5点法等,自动对流速传感器进行垂线定位和流速采集。系统通过串行通信方式控制各台水深流速仪,实现各垂线流速的同步测量、数据传输、显示、保存和查询功能,并能自动生成需要的测量记录报表。该系统显著提高了模型试验断面流速测量的效率和水深测量与定位的精度。  相似文献   

17.
基于GIS的大型灌区移动智慧管理系统研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大型灌区具有空间范围广、节点建筑物类型多、特征数据分散等特点,所涉及信息种类繁多且数据量巨大,目前常规人工巡检及测量手段已不能满足灌区信息高效管理和利用的要求。为提高灌区管理信息化水平,基于GIS技术及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构建了基于GIS的大型灌区移动智慧管理系统框架,并依据灌区常设监测和管理项目,对其系统模块和功能进行划分。以河南省人民胜利渠为例,研发了灌区GIS移动智慧管理系统。利用该系统可及时准确地掌握灌区各遥测站及节点建筑物各项监测指标的变化情况,为灌区水资源高效利用和现代化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针对生态灌区建设与管理存在的产业与资源低效、灌溉水质恶化、生态多样性降低等问题,以乡村振兴战略为理论指导,从乡村振兴战略20字总要求出发,探讨乡村振兴战略思想下的生态灌区建设与管理,提出了农业质量产量底线、生态与环境底线和资源开发利用上限的生态灌区建设与管理三条红线,指出生态灌区应向粮食增产提质和其他产品有效供给、生态环境优美宜居、资源保护与高效利用方向发展,为实现生态灌区可持续型绿色发展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为解决传统农业灌溉用水量大、水资源利用率低、劳动成本高的问题,研究智能灌溉系统通过对灌溉土壤的数据采集,结合物联网技术、网络异构融合技术实现水肥一体化灌溉远程控制,整个过程为网络实时闭环控制,过程可靠性、精准性高。智能灌溉系统可结合不同作物的具体需求设定相对应的灌溉目标和任务,能有效减少水资源、肥料、劳动力等相关成本。对于我国这样的农业大国,智能灌溉技术可为未来实现农业用水高效利用、节约人力成本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0.
考虑稳定性、准确性、泥沙含量和气温变化等因素综合作用对量测水设备可靠性的影响,建立量测水设备比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在宁夏引黄灌区唐徕渠斗渠建立试验点,分别在夏秋灌和冬灌两个行水期对5类设备进行比测评价。结果表明:灌溉期泥沙对新安装量测水设备的精度影响不大,气温变化不足以影响设备精度;单纯基于超声波原理的设备不适宜在泥沙含量较大的渠道应用;基于电磁法和超声波原理的智能化明渠流量测量系统测流的准确性较高,但稳定性不足;非接触式明渠雷达流量计可靠性最优,其低水位时流量误差综合不确定度为8. 87%(受极端水位影响),中水位时为2. 87%,高水位时为4. 68%。研究可为引黄灌区不同流量级别渠道上量测水设备比测和选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