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与单相输送管道相比,油气混输管道的内壁腐蚀要严重得多。其内壁腐蚀会影响输送效率、设备安全和管道的可靠性。在大量文献调研的基础上,根据集输管道的内腐蚀工况,研究了油气两相流管道内腐蚀的腐蚀机理及影响腐蚀速率的因素,求解了油气两相流腐蚀速率预测模型。通过算侧分析表明,混输管道的内腐蚀与流型有关,在段塞流流型下所对应的油气两相流管道腐蚀最为严重。  相似文献   

2.
文章研究应用全瞬态多相流软件OLGA,将油气水多相流模拟与CO2腐蚀预测数值仿真相结合,分析了立管倾角、立管高度、出口压力、入口温度、CO2分压等不同影响因素对含CO2湿气管道内腐蚀的影响,结果表明:段塞流状态下,相比水平段腐蚀速率,立管段腐蚀速率明显偏高,且立管底部腐蚀速率始终处于高点,极易发生腐蚀失效;对立管段内腐蚀速率的影响次序为:CO2分压段塞流型入口温度。  相似文献   

3.
阐述了海底管道输送油气中CO_2,H_2S和Cl~-的腐蚀机理,介绍了CO_2,H_2S和CO_2/H_2S的腐蚀模型。为了提高多相流海底管道腐蚀模型预测的准确性,综合考虑了流速,CO_2,H_2S和Cl~-不同因素的影响,再结合其腐蚀机理和现有的腐蚀模型,提出了一个适用于多相流海底管道的内腐蚀模型,修正后的内腐蚀模型的最大预测误差为15.198%,比Norsok腐蚀模型的预测精度高10倍。  相似文献   

4.
刘磊  李操  吴东垠  周芳德 《海洋石油》2009,29(2):85-87,91
在海洋环境中多相流条件下应用减阻技术,可以在相同的管线压力下,有效提高油气输送量。减阻技术影响多相流的摩擦阻力、持液率和界面现象,可使多相流的的减阻率最高达到60%以上,可减少多相流体与管壁间的传热;某些情况下,减阻技术还能够改变多相流的流型、抑制剧烈弹状流,改善油气输送系统的运行工况。  相似文献   

5.
油气生产中多相流环境下碳钢腐蚀和磨损模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翁永基 《石油学报》2003,24(3):98-103
介绍了油气生产中多相流环境对碳钢造成腐蚀和磨损危害的评估方法,论述了无磨损条件下腐蚀的预测模型及用于判别磨损的控制准则和磨损模型等,讨论了模型中的主要关键参数,包括pH值、基于CO2的腐蚀速度、油、气、水、H2S等的影响.多相流介质腐蚀和磨损的影响因素包括流型、环境条件、材料冶金机理和腐蚀机理等.由于多相流环境条件比较复杂,目前的预测和评价模型不能满足实际需要,应对其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内腐蚀问题一直是多相流海底管道的主要安全隐患,清管是一种内腐蚀控制或保持有效流体输送效率的有效方式。利用清管数据可以获取海底管道腐蚀发生的位置、清管产物等信息,对不同时间的清管数据进行对比,可以分析出海底管道内腐蚀发生的原因,以及期间所采取腐蚀控制方法的效果。根据中国南部海域某条多相流海底管道的清管信息及智能内检测数据分析了该海底管道发生内腐蚀的原因,主要是海底管道底部残存泥沙和沉积水导致。为此,制定了针对性的内腐蚀控制措施,即将原泡沫球清管球更改为双向直板10-A型清管球,增加清管频次,且在清管过程中冲击加入杀菌剂,4年后内检测结果证明内腐蚀控制措施有效。  相似文献   

7.
油气混输管道的内壁腐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较之单相输送管道,油气温输管道的内壁腐蚀要严重得多。其内壁腐蚀主要是CO2腐蚀和H2S腐蚀。混输管道的腐蚀与流型有关,以段塞流和分层流流型下的腐蚀最具代表性。通常认为,当系统中CO2分压超过20kPa时,该烃类流体是具有腐蚀性的,且CO2腐蚀速度与CO2分压的0.67次幕成正比;当合H2S的天然气输送系统的总压大于0.448MPa、H2S分压高于0.34kPa、介质pH值<6时,将会发生硫化物应力腐蚀开裂。在油田油气集输系统中,允许的CO2浓度可通过腐蚀诺漠图及计算确定;多相流管道管径的确定亦应当考虑腐蚀问题。  相似文献   

8.
四川盆地气田中多相流腐蚀研究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多年来四川气田因腐蚀造成的损失入手,对多相流腐蚀介质及机理进行分析,着重探讨了井下多相流腐蚀的复杂关系及相互影响,并提出进一步开展多相腐蚀研究的新思路,以此实现延长气井使用寿命及提高气井产出效益。  相似文献   

9.
N80油管在模拟凝析气田多相流环境中的CO_2腐蚀行为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针对凝析油气藏CO2腐蚀工况,利用高压反应釜开展了N80碳钢油管在模拟凝析油-矿化水-CO2多相流环境中的动态腐蚀试验。采用腐蚀失重、SEM和XRD分析测试方法,研究了温度、含水率及CO2分压等因素对N80油管腐蚀速率的影响规律。在高压反应釜模拟凝析油-矿化水-CO2多相流环境中的研究结果表明,N80油管试样腐蚀行为受凝析油在试样表面浸润吸附程度和模拟多相流产生的气泡腐蚀的控制,其宏观腐蚀形貌具有鳞片状不均匀腐蚀特征;在CO2分压0.3 MPa、含水率60%条件下,腐蚀速率随温度增加而减小;在CO2分压0.3 MPa、介质温度60℃条件下,腐蚀速率随含水率增加而增大;在介质温度30℃、含水率60%条件下,腐蚀速率随CO2分压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10.
天然气管道内腐蚀直接评价方法原理与范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秋月  刘磊  郭新锋 《焊管》2011,34(3):65-70
天然气管道内腐蚀直接评价方法(DG-ICDA)的基本思路是通过多相流模型计算临界倾角,预测天然气管道最可能积液的部位,并对该部位的腐蚀情况进行检验,由此推断管道其他部位的腐蚀情况.分析了DG-ICDA的基本原理,阐述了该方法的4个步骤.DG-ICDA不仅作为一种主要的内腐蚀评价方法可独立使用,也可作为智能检测器和试压法...  相似文献   

11.
在分析和比较了几种催化裂化烟气脱硫、脱硝技术优缺点的基础上,中国石油四川石化有限责任公司2.5 Mt/a催化裂化(FCC)装置引进DuPont-Belco 公司的EDV?脱硫及LoTOxTM脱硝湿法洗涤技术。使用该技术后,FCC装置外排烟气污染物质量浓度大幅度下降,SO2质量浓度从2 020 mg/m3下降到35 mg/m3,NOx质量浓度从300 mg/m3下降到26 mg/m3,催化剂颗粒质量浓度从150 mg/m3下降到20 mg/m3,向大气减排量分别为4 625,638,303 t/a,外排废水的pH、COD(化学需氧量)、TSS(总悬浮物固含量)均低于设计值,达到国家排放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2.
京津地区原油、生油岩中的甾烷和萜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萜烷 m/e191特征碎片图,将京津地区五对原油,生油岩分为两组,一组是沙三段,含有丰富的萜烷;另一组是沙四段以下,萜烷含量甚微.据此可判断:沙三段的原油主要来自沙三段母岩,而沙四段孔店组和潜山原油则来自沙四段~孔店组母岩.运用甾烷异构物参数,确定了五个油层的油源,其中四个是单一油源,一个是混合油源.  相似文献   

13.
A new method is presented here for predicting porosity and permeability from the compositional and tex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sandstones. The method employs fuzzy modelling which is a linguistic paradigm based on fuzzy logic, rooted in the theory of fuzzy sets. The essentials of fuzzy modelling are explained using an example in which porosity and permeability values of a sandstone are predicted from five compositional and textural attributes. Fuzzy modelling can be accomplished in five steps:
  • (i) 

    Identification of input and output variables. In this paper, the inputs are five compositional and textural parameters, namely: relative amounts of ductile grains, rigid grains and detrital matrix, to gether with grain size, and the Trask sorting coefficient. The output is either porosity or permeability.

  • (ii) 

    Fuzzy clustering of output values.

  • (iii) 

    Formation of membership grades of input data.

  • (iv) 

    Generation of fuzzy rules; and

  • (v) 

    Prediction via fuzzy inference.


Compared to statistical modelling (i. e. 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is), fuzzy modelling is not only assumption-free but is also tolerant of outliers. Fuzzy modelling is capable of making both linguistic and numeric predictions based on qualitative knowledge and/ or quantitative data. Thus, fuzzy modelling is not only appropriate for the problem discussed here, but is also desirable for many geological problems characterized by non-numerical knowledge and imprecise information.  相似文献   

14.
济阳拗陷古水文地质条件与油气移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众所周知,油气的生成、运移、聚集或逸散乃至破坏等各个环节,无一不与地下水的作用息息相关,因此研究含油气盆地的古水文地质演变是很有必要的。有鉴于此,本文试图对济阳拗陷的古水文地质条件(侧重于古水动力条件)及其与油气移聚的关系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深层油气和非生物成因天然气的耦合与差异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简要论述了深层油气和非生物成因天然气的研究现状、勘探前景及其相互之间的耦合和差异。指出深层油气和非生物成因天然气研究是今后油气地质和勘探研究中十分重要的领域,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广阔的勘探前景。认为深层油气和非生物成因天然气的物质来源,生成和演化机制大相径庭,但赋存的物理化学环境却有许多相似之处,在深部高温、高压环境条件下各自所经历的热演化特征亦有许多相似之处;在深层石油和天然气勘探研究中,也可以适当兼顾对非生物成因天然气的勘探和研究工作。 \r\n\r\n  相似文献   

16.
准噶尔盆地东部石炭—侏罗系油气储盖层特征及评价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本文用综合评价方法对准噶尔盆地东部东道海子北一五彩湾凹陷及白家海凸起斜坡带石炭一休罗系的储盖层特征进行评价,将其评价结果在纵向上进行组合,划分出若干套储盖组合。认为J1s中上部/J1s底部、J1ba上部/J1ba下部组合最为重要,其余组合次之。根据储盖组合分布特点对研究区储盖组合进行了面上预测及评价。   相似文献   

17.
黔桂地区二叠纪层序地层格架及古地理演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二叠系包括3个统即船山统、阳新统和乐平统,船山统与阳新统之间的黔桂运动主幕不整合面以及阳新统和乐平统之间的东吴运动主幕不整合面,代表了沉积盆地性质发生较大变化的界面和最为明显的层序界面.黔桂地区的二叠系以其明显的相分异而引人注目,在连陆台地上发育煤系地层,而在连陆台地边缘及孤立台地上发育海绵生物礁,形成一个典型的"台—盆—丘—槽"的古地理格局,并且相分异最明显的时期正好与生物礁发育的时期相对应;由于东吴运动第一幕使钦防残留海槽关闭,古地理格局发生了较大变化.在二叠系中,船山统与下伏石炭系顶部的地层构成一个三级沉积层序(SQ19),阳新统包含4个三级层序(SQ20—SQ23),乐平统包括2个三级层序(SQ24—SQ25).该地区的另一个特点是在二叠系与三叠系之交发生了较为典型的台地淹没事件,形成一个较为典型的淹没不整合面.因此,复杂而有序的时间相变与空间相变,在系列岩相古地理和系列层序地层格架中得到较为系统地反映.   相似文献   

18.
利用岩心实验室测试数据、全波列测井数据和地震资料对莺琼盆地纵横波地震参数及衍生参数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含气岩心的弹性模量、纵横波速度比和泊松比比含盐水岩心低得多 ;砂岩的纵横波速度比和泊松比比泥岩低得多。当地层埋深超过 2 5 0 0 m时 ,纵横波速度比、泊松比基本不受深度的影响。岩石密度和孔隙度的相关性很好 ;含盐水岩心的纵横波速度比与孔隙度的相关性很差 ;含气岩心的纵横波速度比与孔隙度的相关性稍好于含盐水岩心。  相似文献   

19.
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的聚合与交联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阎醒 《油田化学》1992,9(3):259-261
本文报导了线型和交联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的制备和红外、核磁共振、热重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20.
煤解吸二氧化碳和甲烷的特性曲线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二氧化碳与甲烷的吸附与解吸机理决定了二氧化碳在煤中的螯合和强化甲烷产出的能力,是近期人们所关注的焦点。根据对大量甲烷和二氧化碳吸附/解吸等温线和吸附特性曲线的研究结果,从吸附势角度探讨了两者的吸附/解吸机理,并将解吸特性曲线归纳为3类:①两者的吸附-解吸等温线不相交,二氧化碳的吸附势大于等于甲烷的,在两者接近的中压阶段不利于注二氧化碳驱甲烷,高压、低压阶段均有利;②因甲烷的吸附-解吸等温线相交造成两者的吸附特性曲线相交,高压下利于注二氧化碳驱甲烷;③因二氧化碳的吸附-解吸等温线相交造成两者的吸附特性曲线相交,高压下利于注二氧化碳驱甲烷。这一结论为二氧化碳驱甲烷实验所证实。吸附势理论的引入为定量评价注入二氧化碳驱甲烷工艺参数和有利储层的选择提供了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