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果蔬采后的真菌病害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部分病原菌还可能会产生危害人畜健康的真菌毒素。化学防治方法存在一定的毒性,并且容易造成环境污染,使用面临着越来越多的限制,生防酵母防治作为可以替代化学杀菌剂防治的新手段已被广泛研究。本文将从拮抗酵母种类、防控效果、拮抗机制以及如何提高其生防效率等几个方面进行综述,并对其商业化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对引起水果贮藏期间腐烂的病原真菌,多采用化学杀菌剂,考虑到环保以及人体健康等因素,人们将目光转向了生物防治—酵母拮抗菌,而其防治效力的稳定性和广谱性与化学杀菌剂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防治成本较高。为此,研究者们加入添加物(激发子)对酵母进行培养,以提高酵母的生防效果。对激发子诱导培养酵母菌以提高其生防效果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对引起水果贮藏期间腐烂的病原真菌,多采用化学杀菌剂,考虑到环保以及人体健康等因素,人们将目光转向了生物防治—酵母拮抗菌,而其防治效力的稳定性和广谱性与化学杀菌剂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防治成本较高。为此,研究者们加入添加物(激发子)对酵母进行培养,以提高酵母的生防效果。对激发子诱导培养酵母菌以提高其生防效果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海红果采后贮藏的拮抗酵母复合技术,将人工接种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于海红果果实体内,以罗伦隐球酵母(Cryptococcus laurentii)作为拮抗酵母,筛选出酵母菌生防效果最适浓度。在此基础上,研究拮抗酵母与水溶性壳聚糖(water soluble chitosan,WSC)结合处理对海红果采后常温下贮藏品质的影响。拮抗酵母生防效果浓度筛选试验表明,105~108CFU/m L酵母溶液均能显著降低海红果采后贮藏过程中的发病率和病斑直径,107CFU/m L酵母菌溶液作用下的抑菌效果最佳(P <0.05)。海红果贮藏品质试验表明:整个贮藏期,7.50 g/L WSC复合处理组中的丙二醛含量最低,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活性最高;失重率、腐烂率、可溶性固形物和VC均在10.00 g/L WSC复合处理组的作用下效果好;海红果贮藏第9天开始,7.50~10.00 g/L WSC复合处理组的各项指标均显著优于酵母菌单独处理组(P <0.05),但两组的各项指标差异均不显著。考虑成本,107CFU/m L C.laurentii结合7...  相似文献   

5.
简述了用于果蔬采后拮抗酵母菌的种类和特点、拮抗效果、拮抗机制,以及目前我国拮抗酵母菌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发展前景及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
拮抗酵母菌对果蔬采后病害生物防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述了用于果蔬采后拮抗酵母菌的种类和特点、拮抗效果、拮抗机制,以及目前我国拮抗酵母菌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发展前景及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利用汉逊德巴利酵母不同浓度梯度的处理液对指状青霉体外和柑橘上进行生物防治试验。体外实验表明,108CFU/mL酵母溶液牛津杯产生的抑菌圈为20.6 mm,在PDB培养基中青霉孢子24 h后的萌发率和芽管长度分别为5.2%,11.4μm。柑橘体上实验表明,108CFU/mL酵母溶液处理组8 d后的病斑直径和发病率分别为3.6 mm和7.4%,病变指数仅为7.8%,防治效率达到了92.3%。拮抗酵母可以防止柑橘总糖和Vc的损失,防止柑橘霉变引起的总酸增长。25℃左右的条件下,108CFU/mL的酵母溶液能够较好地抑制柑橘青霉病的发生也保证柑橘的贮藏品质。  相似文献   

8.
葡萄采后病害生防制剂用拮抗酵母的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通过对比5种拮抗酵母在抑制葡萄采后病害中的效果,以及在正常葡萄表面的生长适应性,从中筛选出适合开发成牛防制剂的种类.结果表明:罗伦隐球酵母和季也蒙假丝酵母的抑菌效果较好,从生长适应性方面比较,季也蒙假丝酵母最适合开发成生防制剂.  相似文献   

9.
拮抗菌技术主要利用微生物之间的拮抗作用,选择对果蔬产品不造成危害的微生物来抑制引起采后腐烂的病原真菌的生长,以达到抑制果蔬采后腐烂的一门技术,在果蔬采后病害控制方面具有良好的前景。本文对拮抗菌的利用途径、作用机制以及提高拮抗菌作用效果的方法进行了综述,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水果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但其在采后贮藏或运输期易发生侵染性病害而导致果肉腐烂和品质下降,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为筛选抑制效果最佳的CaCl2 浓度并探究其与双酵母最佳结合浓度下对苹果果实的抗性诱导机制,该文通过体外接种实验确定添加CaCl2 后的最佳培养时间为24 h;体内实验表明不同浓度CaCl2 诱导双酵母对苹果青霉病均有抑制效果,其中2.0% CaCl2 抑制效果最佳;通过在苹果伤口及表面处的生长动态发现2.0% CaCl2 可促进双酵母迅速定殖;2.0% CaCl2 诱导后可以显著提高苹果中苯丙烷代谢相关酶、活性氧代谢相关酶活性和物质含量。相较对照和使用双酵母复配,CaCl2 处理能够增强拮抗酵母的生防效力,一方面可以促进拮抗酵母的生长和定殖,另一方面可以降低果实的发病率并增强果实的抗病性。  相似文献   

11.
潜伏侵染是引起果蔬采后病害的重要因素,病原菌侵染途径多样、侵染时期难以预测,采后处理不能完全控制果蔬潜伏侵染病害发生。潜伏侵染性病原菌附着胞的形成及分泌的致病因子如胞外酶、活性氧(reactiveoxygen species,ROS)、pH因子和毒素是病原菌穿透寄主细胞的重要原因,同时寄主组织衰老防卫能力降低也加速了病原菌在寄主细胞内次生菌丝的形成和寄主病症的出现。本文通过对果蔬采后病害的潜伏侵染机理的综述,明确病原菌侵入寄主的机制及病原菌在寄主内长期潜伏的原因,可以有针对性地防治采后病害,对寻找防治潜伏侵染新方法和提高采后病害的防治效率具有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2.
抗菌材料是近年来发展的新型保鲜材料,因其优良的抗菌活性和广阔的应用潜能而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首先阐述了无机抗菌材料、有机抗菌材料和复合抗菌材料的主要作用物质及其作用机理,然后着重介绍了各类型抗菌材料在果蔬采后病害控制领域的研究进展,最后对抗菌材料的发展进行了分析和展望,以期为果蔬采后抗菌保鲜材料的进一步研究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果蔬在采后贮藏运输过程中易受到病原菌的侵染而腐烂变质,采后病害的控制主要依赖化学合成杀菌剂,但长期使用会导致环境污染和食品安全等问题。生物防治具有绿色环保的特点,正在逐渐被应用。芽孢杆菌作为重要的生防菌,在果蔬采后病害防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国内外已有大量生防杆菌在果蔬采后病害防治中的研究。本文对生防芽孢杆菌防治采后病害的种类、作用机制和在采后病害的应用现状进行了综述,以期为生防芽孢杆菌在果蔬采后病害的发展和创新提供借鉴思路。  相似文献   

14.
机械损伤是鲜活果蔬采后常见的损伤之一。机械损伤会导致果蔬出现细胞膜破裂、营养与水分流失、果蔬呼吸速率加剧、成熟进程加快、果蔬软化、微生物侵染几率增加,严重影响鲜活农产品的质量和保质期,同时机械损伤会引发果蔬产生相应防御反应。清楚地了解机械损伤机制以及危害对于果蔬采后品质的优化控制至关重要。该文系统论述有关机械损伤对鲜活果蔬采后品质影响的研究进展,综述果蔬机械损伤现有的控制技术,旨在为鲜活农产品的运输贮藏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5.
果蔬保鲜新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年来,中国的果蔬产业取得了巨大成就,果蔬保鲜技术也得到了长足发展。然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普遍关注,对果蔬保鲜产业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天然、安全、营养,因而果蔬保鲜新技术研究很受关注。作者分析了国内外果蔬保鲜技术的综合情况和安全状况,提出了中国果蔬保鲜新技术的研究方向,旨在为同行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6.
褪黑素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生物体中的吲哚胺类化合物,已经被证实广泛分布在高等植物的组织和器官中,具有调节植物种子萌发、生长发育、抗逆性以及成熟衰老等重要作用。最新研究表明褪黑素在延缓果蔬采后衰老和品质劣变中具有显著的调控作用。本文首先简述植物中褪黑素合成途径、部分果蔬中褪黑素的含量及其影响因素,重点综述褪黑素对果蔬采后生理(呼吸作用、乙烯生成、抗氧化酶活力)和品质(色泽、生物活性物质、抗氧化活性)的调控作用,并对其可能的调控机制进行详细解析,最后归纳褪黑素在果蔬采后保鲜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将来的研究重点,为今后褪黑素在果蔬采后保鲜中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潘静宇  李永才  毕阳  唐瑛  王迪 《食品科学》2014,35(18):262-266
通过离体和体内实验研究对羟基苯甲酸酯类处理对杏果采后黑斑病和软腐病的控制。离体实验结果表明,对羟基苯甲酸酯类对互隔交链孢(Alternaria alternata)和匍枝根霉(Rhizopus stolonifer)菌丝生长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对羟基苯甲酸乙酯和对羟基苯甲酸丁酯抑制效果较好,并随着处理剂量的增加抑制效果显著增加,100 μL/L对羟基苯甲酸丁酯对A. alternata和R. stolonifer菌落生长的抑制效果佳,其对菌落直径的抑菌率分别达到了23.70%和62.48%,同时发现对羟基苯甲酸酯类对R. stolonifer的抑制作用较强。体内实验结果表明,对羟基苯甲酸酯类能有效地控制损伤接种的杏果黑斑病和软腐病的扩展,对软腐病的控制效果较好。其中240 μL/L的对羟基苯甲酸乙酯对杏果黑斑病和软腐病的抑制效果最佳。进一步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对羟基苯甲酸酯类与热水复合对杏果的最佳防腐处理条件为32 μL/L的对羟基苯甲酸丙酯,在50 ℃热水中浸泡7 min,该复合对采后杏果的病害控制效果最佳,验证实验表明,其对黑斑病和软腐病的抑菌率分别达到了32.22%和51.84%。  相似文献   

18.
19.
丁香精油对果蔬采后病原菌抑制效应研究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关文强  李淑芬 《食品科学》2005,26(12):227-230
从香辛料中提取出的精油具有良好的抑菌能力,在果蔬天然防腐保鲜剂的开发应用研究中具有重要前景。以丁香为原料,比较了超临界CO2萃取、水蒸汽蒸馏、直接加热水蒸馏所得丁香精油对果蔬采后主要病原菌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丁香精油对葡萄、冬枣、桃、蒜蓬等果蔬采后主要病原菌具有良好的抑制效果,600mg/L的丁香精油能够完全抑制葡萄灰霉菌、链格孢、冬枣青霉的生长,500mg/L的丁香超临界提取精油对桃灰霉、蒜薹葱鳞灰葡萄孢抑菌率分别为79.3%、85.7%。在二种不同的提取方法中,水蒸汽蒸馏的精油抑菌效果最好,超临界CO2萃取次之,直接加热水蒸馏稍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