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综合分析了华北石炭二叠地层特点、岩溶陷落柱总体特征以及煤田岩溶陷落柱区域分布规律,运用区域古构造应力场发展演化史——中生代印支、燕山期受欧亚构造域板块挤压和太平洋板块俯冲影响,认为华北地区基本处于构造压应力状态,构造活动强烈,发育诸多造山带、隆起带和深大断裂带,新生代的喜山运动时期,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同时,太平洋板块回弹,在中国大陆东部,华北地区压应力释放,处于构造张扭应力状态,形成了大量张性NNE走向正断层,提出岩溶陷落柱分两期发展,最终形成于新生界喜山运动时期,得出古构造应力场是岩溶陷落柱成因的主要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2.
为探索构造煤的成因,以豫西煤田不同构造区的构造煤和原生结构煤为研究对象,采用定向标本及反射率测定的方法作对比研究,发现构造煤的反射率比原生结构煤的发射率普遍增高.根据反射率与构造应力的关系,求得各构造区的古构造应力场,揭示了在前期断裂基础上喜山早期掀斜运动诱发的重力滑动构造是嵩箕区二1煤层中构造煤形成的主要原因,在崤熊区为燕山晚期的逆冲推覆作用.  相似文献   

3.
《焦作工学院学报》2016,(5):644-649
为研究断层的力学性质与透水性之间的关系,以豫西新安煤田F_(29)断层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断层进行力学性质研究以及现代构造应力场分析,得出F_(29)断层为弱透水性断层的认识,通过F_(29)断层的钻孔资料、抽水试验和瞬变电磁探水试验数据,验证了以上认识。  相似文献   

4.
在大量的煤田地质调查与专题研究基础上,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分析,对中国5个含煤区聚煤过程的构造控制机理,构造变形特征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含煤区分布与中国大陆岩石圈基本格架相似,复杂而有序(规律性)的煤系构造变形受聚煤盆地基底属性、盆缘活动带构造演化历程控制。中国大陆中、新生代不同地球动力学体系的差异性演化是划分煤盆地东西向构造变形区的基础,印支期以前挤压构造作用形成了含煤区南北向构造变形分区,板块或陆块不同构造部位的变形差异形成了相应的变形环带。中国含煤区有3个变形区、7个变形分区、3个分区小区,以及若干个变形环带。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韩台煤田构造特征 ,对该区构造的形成、发展和演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 ,”X”形基底断裂的活动是控制该区盖层构造形态的主要影响因素。基于对构造组合规律的认识 ,提出了新的找煤方向。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韩台煤田构造特征,对该区构造的形成、发展和演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X”形基底断裂的活动是控制该区盖层构造形态的主要影响因素,基于对构造组合规律的认识,提出了新的找煤方向。  相似文献   

7.
受华北板块与秦岭造山带的构造联合、太平洋构造域的叠合作用,豫西地区中新生代构造边界复杂,发生多期次、多性质构造演化,致使构造变形时空差异显著。为揭示中新生代构造变形差异,通过构造精细解析以及平衡剖面恢复以阐明水平方向构造差异,并基于埋藏史模拟,展示垂向差异沉积与隆升剥露。分析显示,以中燕山期为关键构造变革期,豫西地区垂直方向构造变形形成两个构造层:印支-中燕山期挤压构造层与晚燕山-喜马拉雅期伸展构造层,并根据变形方式与变形强度,划分出南缘冲断-伸展构造带、渑池-伊川-汝州逆冲推覆-伸展构造带、北缘断块区、嵩山北斜坡-断陷区、嵩山-箕山隆起区等5个构造带。受制于水平构造变形差异,垂向上相应存在强烈隆升-断陷沉积、中等隆升-断陷沉积、中等隆升-断块剥蚀、轻微隆升-断块剥蚀4类沉积与隆升模式。  相似文献   

8.
根据石油勘探资料和前人成果,对昆仑造山带以北、贺兰山构造带以西的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及阿拉善—河西走廊—中祁连地区的盆地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盆地都赋存在稳定的板块(地块)之上,具有多期叠合与改造特征,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盆地类型;震旦纪—早二叠世主要受古亚洲洋构造域控制,以板块(地块)之间的开合与盆地的形成、消亡为特征,中生代为欧亚大陆的组成部分,盆地、山脉的形成受特提斯洋及深部构造背景的影响,新生代受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产生的远距离效应,形成了现今盆山构造格局;盆地深部构造与盆地之间的相互作用、盆地深部构造与造山带深部构造的相互作用以及浅层盆地与造山带之间的相互作用构成了西北地区盆地动力学演化的基础;西北地区含油气盆地经历了洋-陆转化和陆内演化两大盆地演化阶段,在两大盆地演化期间,新疆北部、塔里木、柴达木及阿拉善—河西走廊—中祁连地区的盆地形成与消亡改造的关键构造事件具有一致性;受区域大地构造的控制,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以及阿尔金构造带以东地区的沉积建造、构造活动特征存在显著差异,控制了盆地烃源岩发育部位与层系,形成了具有不同特征的古隆起和山前构造带,使得各盆地油气聚集的控制因素也存在差异性。  相似文献   

9.
豫西中元古界兵马沟组作为古-中元古代熊耳群形成后发育的第一层碎屑沉积,对揭示熊耳群发育背景及华北克拉通南缘古-中元古代构造演化过程有重要意义。在对豫西伊川兵马沟组典型剖面详细描述和采样的基础上,运用沉积学、沉积地球化学方法,探讨了其沉积环境、物源与构造控制因素。结果表明,兵马沟组中上段砂岩沉积古环境为还原环境,物源以火山活动区为主,兼有少量稳定陆壳物质且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的大陆岛弧背景。综合以上分析认为,兵马沟组形成时期为活动大陆边缘,中元古界熊耳群形成于俯冲带。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阿尔及利亚东北部Tafna盆地区域地质资料、地震活动规律、震源分布和震源机制分析,详细研究了该盆地的地震构造模式。由地震震源机制分析可知Tafna盆主要受到NE—SE的挤压,显示该盆地应力场主要受到欧亚板块和非洲板块的碰撞影响。这一研究结果与目前Tafna盆地区域构造格架具有很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1.
肥城煤田滑动构造在矿井水害中的作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总结了肥城煤田滑动构造的基本特征,深入地研究了滑动构造与矿井水害之间的关系.认为肥城煤田的滑动构造强化了五灰和奥灰之间的水力联系,造成了该煤田水文地质块段的东西差异性,同时,滑动构造还造成了煤田浅部和深部煤层底板隔水层厚度的变化,从而影响浅部和深部底板突水的概率.探讨了滑动构造与导高的关系,提出了应力溶蚀机理,揭示了滑动构造影响下的突水特点.  相似文献   

12.
应用有限元方法模拟了日本冲绳海槽和欧亚大陆板块附加体二维构造应力场,并根据库仑-摩尔准则讨论了有限元模型中断裂构造发育与变形,定量化地研究了大陆岩石圈的扩张作用以及菲律宾海板块的俯冲作用对大陆板块边缘构造应力场及其变形作用的影响。数学模拟的结果表明,大陆地壳底部的扩张作用使得冲绳海槽内发育正断层,从而导致冲绳海槽这一弧后盆地的形成。菲律宾海板块的俯冲作用引起欧亚板块附加体中形成逆掩断层。有限单元模拟实验结果与研究区地震震源机制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3.
镜质组反射率异向性构造分析技术作为一种新手段,日益引起煤田地质界的关注,它将对认识和解释煤田构造的发展规律起积极的推动作用,但作为煤田构造研究的新途径,则仅刚刚起步,有待进一步研究实践、丰富并加以完善。本文着重论述了平顶山矿区东部已组煤的光性特征及其构造意义,并进行了有限应变分析,同时简要介绍了工作方法.  相似文献   

14.
河南内乡—淅川地区具有一完整的边缘成矿体系。应用边缘成矿理论,通过野外对该区控矿要素的实际 调研和室内对比分析,提出了豫西南内乡—淅川地区边缘成矿体系的新认识。一级成矿边缘为华北板块与扬子 板块边缘对接处(山阳—西峡断裂带两侧),控制了两个跨省大型成矿带的形成;二级成矿边缘为区域深大断裂 边缘,控制区域成矿带形成;三级成矿带边缘为岩体边缘、次级断裂带边缘和地层交界面等,控制矿田、矿床的形 成;四级成矿边缘为岩体边缘不同岩相分界面、不同岩性层间面和构造形态、产状变化处。不同边缘交叉、叠合 地段是成矿最有利地段。研究表明,边缘成矿体系的形成与地质异常事件密切相关,板块活动、区域构造、火山、 岩浆侵入、沉积环境演化是边缘成矿体系形成的主导因素。根据边缘成矿规律进行了成矿预测,指出主要找矿 方向和有利找矿区段(靶区)。  相似文献   

15.
结合近年来在青藏高原取得的区域地质调查成果,利用卫星图像遥感解译,对青海省杂多—囊谦地区进行了煤田地质遥感综合分析,建立了区域构造格架,分析了构造演化和成煤古地理环境,探讨了构造对聚煤作用和赋煤状态的控制与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煤层聚集和赋存与羌塘地体构造演化密切相关,构造演化经历了5个阶段,区域构造活动较强;煤聚集场所分布于拗陷边缘地带,局部形成富煤带;煤系除遭受复杂的错断、变形外,同时还遭受较强的剥蚀作用;华力西运动对本区煤系改造影响最为强烈;石炭纪聚煤中心地带位于解曲大型区域断裂带北岸,共圈定了早石炭世含煤远景区3处,晚石炭世含煤远景区6处。  相似文献   

16.
走滑断裂在煤田构造中的作用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煤田构造的研究,论述了走滑断裂的重要作用及意义,文中阐明了走滑断裂的伴生构造之一──拉分盆地是重要的成油、成煤构造。走滑断裂对煤田逆冲推覆构造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的控制、改造和调整作用。  相似文献   

17.
遥感图像地质解译在煤田小构造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遥感图像地质解译研究煤田区域构造的展布规律和演化历史,从而了解认识其与煤田小构造之间关系的工作方法,并举例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18.
依据区域重磁异常特征研究及其数据处理成果,揭示了晋东南沁水煤田深部构造和区域构造格局,为探讨煤田构造的控制因素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依据区域重磁异常特征研究及其数据处理成果,揭示了晋东南沁水煤田深部构造和区域构造格局,为探讨煤田构造的控制因素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为揭示构造煤中瓦斯解吸规律,利用自制的煤样瓦斯解吸实验装置,研究了豫西地区不同结构特征构造煤的瓦斯解吸量和解吸速度。结果表明,与粒状结构构造煤相比,片状结构构造煤中瓦斯解吸量更大,解吸速度更快;片状结构构造煤在0~1 min,0~3 min,0~5 min和0~60 min的瓦斯解吸量分别是粒状结构构造煤的3.51~3.70倍,3.11~3.46倍,2.80~3.16倍和3.05~3.46倍;前者在解吸开始后第10 s和第60 s的瓦斯解吸速度分别是后者的3.72~3.92倍和3.78~4.29倍。巴雷尔式适用于推算粒状结构构造煤中的瓦斯解吸损失量,但对片状结构构造煤误差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