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针对对等计算(P2P)环境中日益严峻的恶意代码传播及攻击问题,通过引入多移动Agent技术,提出一种适合P2P网络系统的主动免疫机制.基于多移动Agent的P2P网络主动免疫机制借鉴了生物免疫原理,并利用多Agent技术构建了面向不同功能的Agent,在中枢免疫节点与普通Peer之间、普通Peer与普通Peer之间实现了一种联合防御恶意代码的协作关系;还利用移动Agent技术实现了可以在整个P2P网络环境中漫游、承担主动探测恶意代码功能的Agent和携带免疫疫苗进行远程免疫的Agent,从而实现了对恶意代码的快速响应、分析处理和有效抵御,降低了恶意代码的危害程度.为了高效率地将免疫疫苗分发于网络各节点,还提出一种新的ET+扩散树模型以及基于ET+树的疫苗分发算法.首先分析了P2P网络恶意代码传播模型,然后介绍了基于多移动Agent的P2P网络主动免疫模型的体系结构及组件,以及基于ET+树的免疫疫苗分发算法,最后对算法性能进行了对比仿真验证.  相似文献   

2.
传统的移动Agent系统多采用集中式的管理方式且在系统的开发与雏护上比较复杂。P-A则是一种基于P2P技术的移动Agent系统,利用P2P技术与动态分布式系统的优势,使得移动Agent系统变得曼加灵活与简单。  相似文献   

3.
蔡瑞  何炎祥  彭敏  韦福如 《计算机应用》2005,25(10):2450-2552
阐述了将传统的P2P服务扩展到无线网络环境的重要性、可行性、和面临的主要困难。在分析了一种系统架构MobiShare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应用Agent技术实现P2P服务扩展的系统架构。该系统应用CAS对区域内的移动终端设备提供的服务进行管理;应用多Agent技术实现对环境信息的实时检测以实时更新服务的描述;应用移动Agent迁移技术实现对服务的发现和收集;异构Agent之间通信的描述则采用FIPA ACL语言。最后通过模拟实验说明了应用该系统架构所具有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4.
随着Internet的不断发展,移动Agent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实际的应用通常需要由多个移动Agent共同来完成任务,如何组织与协调移动Agent之间的行动带来了对分布式环境中移动Agent之间协同的研究。本文介绍了移动Agent的四种协同模式,并针对Aglets系统中Aglet之间通过直接协同存在的不足.设计实现了基于黑板协同模式的AgletBlackboard,进一步提高了Aglets系统的功能。  相似文献   

5.
基于移动Agent的P2P搜索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一般P2P网络资源搜索方法的搜索效率低等确定,通过引入移动Agent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移动Agent的新的搜索方法。该搜索方法设计了一个确定Agent数量及路线的算法,并利用其进行资源搜索,通过仿真试验实现该算法,证明该方法能有效提高搜索效率和带宽节约。  相似文献   

6.
结合移动Agent应用开发方法,设计一个基于移动Agent的分布式计算应用模型.针对分布式数据计算现有方法,分析其不足,通过研究移动Agent体系结构及关键技术,从理论上探索将Agent技术与分布式数据挖掘相结合的可行性和技术优势,采用Agent技术解决分布式数据挖掘时所遇到的问题,全面、系统提出了解决方案.在此基础上,实现了一个Intranet环境下的基于移动Agent的分布式计算平台.  相似文献   

7.
夏振华  史小宏 《现代计算机》2010,(4):146-147,158
基于移动代理的P2P资源搜索方法是P2P搜索研究中较为新颖的方法.提出一种新的基于移动代理的P2P模型PIMA.并在此模型基础上提出相应的资源搜索算法.该模型集成节点集群技术和蚂蚁优化算法.以在Agent迁移中实现进一步的性能提高.  相似文献   

8.
在分析无线公钥基础设施(WPKI)技术和移动Agent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WPKI和移动Agent的移动OA系统应用方案,并对移动OA系统的功能结构和移动Agent的迁移实现进行了重点设计.该方案利用WPKI技术实现了移动OA的机密性、认证性等安全需求,并利用移动Agent技术在移动设备现有技术条件下,提高了移动OA的应用效率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基于移动Agent的智能化入侵检测系统结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对IDS及移动Agent技术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现有的基于Agent的入侵检测模型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移动Agent技术的入侵检测系统结构.本结构模型在充分利用基于主机的入侵检测系统和基于网络的入侵检测系统优点的基础上,利用移动Agent技术,克服目前入侵检测系统之间的通信和协同合作方面的弱点,使二者结合在一起,提高入侵检测系统的整体功能和安全性能.分析了系统实现的关键技术和移动Agent自身的安全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0.
郑晓健  郑子维 《软件》2020,(4):63-66
本文介绍的P2P网络文件共享系统为两层式多系统服务节点结构。系统实现了P2P架构下的各系统服务节点间文件协同检索、节点状态检测、各节点间的实时通信等技术问题,使文件共享系统发挥了P2P网络结构的技术优势。通过系统的开发实践,验证了P2P网络结构下的文件资源共享系统具有扩展方便、负载变化对系统影响较小等特点。  相似文献   

11.
本文根据网格资源信息的特点阐述了由高度分布式的信息提供者和集合目录组成的网格信息服务基本框架。并分析了它的基础LDAP(Lightweight Directory Access Protocol)协议,指出LDAP目录本质是一种分布式的数据库。由于网格信息系统中LDAP目录信息树的动态刷新与复制的频繁发生,我们已提出用环形扩展和线形扩展策略来大幅度提高系统效率;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提出了文件分块复制法的思想把LDAP数据库文件分成若干块,在多个LDAP服务器端点间并行复制,最后实践证明,它大幅度提高了以LDAP目录分布式数据库为基础与核心的网格信息服务系统的并行效率。  相似文献   

12.
应用层多插技术是互联网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本文提出一种新的应用层多插模型DHCM,该模型采用改进的IHC算法,对cluster的密度进行层次划分,通过组建一个密度树实现最短路由,并把peer-to-peer技术用在数据传输上,最终把视频服务器的内容分发到密度树上的各个主机,实现应用层多插.这种密度层次划分的cluster满足单调性和同构性.实验证明DHCM可以在视频流传输上具有高效性和健壮性.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P2P技术的分析及其在校园网中应用,提出了在校园网中利用P2P技术可以改进校园内部网络.  相似文献   

14.
P2P技术是随着互联网发展而迅速崛起的技术。该文描述了P2P技术出现的原因,分析比较了P2P技术与C/S技术,介绍了P2P技术的特点、P2P技术研究的现状,说明了P2P技术的典型应用,客观的交待了P2P技术存在的问题,最后,对P2P未来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P2P 流量本地优化综合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P2P流量的飞速增长,给自治网络(如园区网、校园网)的网络边界带来很大的流量压力。为减少P2P流量对网络关键应用的影响,必须建立P2P流量的本地优化机制,使P2P流量尽可能发生在自治网络内部,缓解网络出口带宽的压力。自治网络的网络边界开始采用基于DPI的P2P流量识别技术,对识别到的P2P流量加以限制。但这种方法只是简单地限制P2P应用,将严重影响用户的流媒体点播体验。提出了一套网络边界P2P缓存机制和本地节点索引机制向结合的P2P流量本地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6.
P2P技术是随着互联网发展而迅速崛起的技术.该文描述了P2P技术出现的原因,分析比较了P2P技术与C/S技术,介绍了P2P技术的特点、P2P技术研究的现状,说明了P2P技术的典型应用,客观的交待了P2P技术存在的问题,最后,对P2P未来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基于JXTA平台,该文设计与实现了P2P环境下的文件共享系统,该系统具有资源管理、资源共享及节点检索等特点。最后对系统进一步开发进行了简单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文件共享系统作为P2P系统一个广泛的应用,下载速度是衡量系统性能是否优良的一个重要方面,一般都采用多线程下载的方式提高速度。当前P2P文件共享系统面临的一个普遍问题是,某个文件的资源很少甚至只有一个,此时就大大限制了下载速度。而且由于系统中节点可以自由加入和离开,当下载者如果还没有把某个资源文件下载完毕,资源的拥有者就退出了系统,而此时下载者便不可能下载到这个完整的资源文件,由此提出一种资源复制策略。当网络中某个资源很少或者只有一个的时候通过在其他节点预先复制该资源,避免了资源拥有者的离开对整个系统造成的影响,同时也可提高下载速度。  相似文献   

19.
P2P是一种分布式计算模式,具有较高的可扩展性,可以充分利用网络端主机的计算存储能力,P2P系统是目前网络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目前主要研究结构化的P2P系统,它在可扩展性和资源的定位速度方面均优于以往的P2P系统结构。本文对几种常见的基于DHT的P2P网络资源定位算法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20.
基于P2P模式的新型视频点播系统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对扩展视频点播系统服务能力进行了研究。在所提出的ContribVoD系统中,通过用户相互共享各自拥有的视频数据,使服务器不再是视频数据的唯一来源,从而可分散视频服务器的负担,提高系统的服务能力。系统通过优化查询、数据传输动态监控及初始缓冲来保证用户的播放质量,同时利用种子选择策略来尽量避免远程数据传输,减小主干网络的负担。仿真实验显示,系统的服务能力比基于C/S模式的视频点播系统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