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3.
目的分析不同程度的表面损伤对车轮钢疲劳性能的影响程度,为车轮疲劳的预测提供有效指导。方法采用X射线衍射仪测量不同程度表面损伤试样的表面残余应力分布,通过弯曲疲劳试验机对不同表面损伤的试样进行疲劳测试,并采用扫描电镜对断口形貌进行分析。结果 Ra4.1试样表面残余压应力大约为Ra0.7试样的2~3倍。Ra0.7试样疲劳极限为287.5 MPa,Ra4.1试样疲劳极限为280 MPa,前者比后者提高了2.6%。在相同应力下,Ra0.7试样的疲劳寿命至少高出Ra4.1试样一个数量级。Ra0.7试样的疲劳裂纹起裂于表面机加工刀痕,深度约为20?m;Ra4.1试样的疲劳裂纹起裂于表面凹坑,深度约为40?m,直径约为100?m。结论试样表面粗糙度越大,表面损伤越严重,表面残余压应力越大。表面粗糙度等级提高,表面应力集中严重,材料的疲劳性能下降。所有试样均起裂于表面损伤宏观缺陷处,裂纹易于在表面粗糙度大的试样表面形成,向内部扩展速度更快。 相似文献
4.
5.
本文应用分形几何,通过对一种海洋用结构钢在3.5%NaCl盐雾条件下腐蚀疲劳过程的研究,发现分形几何可以很好地描述腐蚀疲劳过程中材料表面状态的变化。在一定循环应力幅下,随循环周次的增加(或剩余寿命的减少),表面点蚀坑分形维数增加,可以认为分形在描述材料科学中的复杂过程或现象上是很有效的。 相似文献
6.
7.
预先热处理对H13钢疲劳寿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行预先热处理达到提高热作模具疲劳寿命的目的。试验结果表明,经锻造余热淬火和高温回火后,模具的疲劳寿命优于锻造空冷和球化退火者。前者处理后的试样具有较细小,弥散的碳化物。 相似文献
8.
9.
中途高温回火对40Cr钢疲劳寿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控制应力疲劳实验方法,对中碳合金钢40Cr进行了拉一压疲劳实验。将调质处理后的40Cr钢疲劳试样在实时疲劳损伤监测的情况下循环到不同的损伤阶段,中止疲劳实验,进行中途高温回火处理,然后继续在相同条件下进行应力疲劳实验,讨论中途高温回火对40Cr钢疲劳寿命的影响。结果表明,中途回火大大增加了试样的疲劳寿命。循环到疲劳寿命的30%的试样中途回火后疲劳寿命增加了20%,循环到疲劳寿命的4JD%的试样中途回火后疲劳寿命增加了40%,循环到疲劳寿命的50%的试样中途回火后疲劳寿命增加了77%。微观分析表明,疲劳断口上韧窝的增大增深、疲劳源数量增加等是疲劳寿命增加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了表面喷丸、表面镀锌以及喷丸十镀锌处理对低合全高强度材料CrMoV钢腐蚀疲劳性能的影响。并且通过断口和全相观察,分析了它们的腐蚀疲劳断裂过程,并对提高腐蚀疲劳性能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1.
12.
循环条件对金属陶瓷热冲击疲劳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研究了循环条件对40%Ni-Ti(C,N)金属陶瓷热冲击疲劳的影响。结果表明,循环条件对金属陶瓷热冲击疲劳有很大影响。随循环温度和冷却速率的增加,裂纹形核的孕育期缩短,裂纹扩展速率增加。扫描电镜观察发现,断口形貌中存在疲劳条纹。 相似文献
13.
采用非平衡磁控溅射技术,在高淬火高回火H13钢及再加氮化的H13钢表面沉积CrN及CrMoN涂层,分析和测试涂层的微观结构和形貌、纳米硬度和弹性模量、摩擦学性能,以及涂层对两种基体热疲劳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rN和CrMoN涂层均匀致密,呈FCC结构,有效地强化了H13钢表面。与CrN涂层相比,CrMoN涂层有着更高的纳米硬度(21.73GPa)、弹性模量(268.34 Ga)以及更低的摩擦系数(0.37),从而更有效地改善了H13钢的摩擦学性能。此外,CrMoN涂层大大改善了H13钢抗热疲劳性能,经1 000次热疲劳实验,表面无明显的宏观裂纹,损伤因子近似为零。其次,CrN涂层也显示了较低的表面损伤因子(0.009),裂纹数量明显减少。然而,CrMoN和CrN涂层难以缓解氮化H13钢表面粗大的网状裂纹,表面损伤因子(0.032,0.104)明显高于H13钢(0.012)。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稀土元素对高碳铬钢冲击疲劳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冲击疲劳试验机 ,研究了稀土元素对高碳铬钢冲击疲劳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稀土与热处理复合作用 ,可加速网状共晶碳化物向孤立的块状转变 ,有效地推迟裂纹产生的时间 ,降低裂纹扩展速率 ,提高其冲击疲劳抗力。当试样经 0 2 5 %稀土变质后再经 95 0℃× 4h正火处理 ,其冲击疲劳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18.
19.
20.
SiC表面活化对Ni-Co-P/SiC复合沉积层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JSM-35CF型扫描电镜观察和分析了Ni-Co-P/SiC复合沉积层,对其中的复合相微粒SiC作表面活化预处理后参与化学沉积。结果表明,经表面活化后的SiC颗粒与Ni-Co-P基质相的结合变得较紧密,复合沉积层的孔隙率降低,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复合沉积层复合相粒子周边存在孔洞的问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