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人民黄河》2013,(10):33-35
从减缓黄河下游河道泥沙淤积、维持中水河槽过流能力、降低潼关高程、促进有关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分析了古贤水库建设的紧迫性,对水库不同的投入运用时机带来的防洪减淤效益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水库在黄河水沙调控体系的总体布局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战略地位极为重要;古贤水库投入运用越早,水库联合调控减淤的作用就越大;古贤水库在小浪底水库拦沙库容淤满前投入运用要比在小浪底水库拦沙库容淤满后投入运用更能发挥水库的联合运用效益。建议加快古贤水库前期工作进程,争取在小浪底水库剩余部分拦沙库容时建成生效。  相似文献   

2.
古贤水库与小浪底水库联合运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民黄河》2013,(10):36-39
介绍了古贤水库的概况,分析了古贤、小浪底水库联合运用的需求,研究提出了古贤、小浪底水库联合调控指标,即调控流量为3 5004 000 m3/s,洪水历时不小于5 d。根据古贤、小浪底水库的内在联系和相互关系,考虑不同来水来沙、库区蓄水及河床边界等因素,初步拟定了水库联合运用的方式。采用水沙数学模型计算手段,分析了古贤、小浪底水库联合运用在协调黄河下游水沙关系、减少河道淤积、长期维持中水河槽过流能力等方面的效果。结果表明:古贤、小浪底水库联合拦沙和调水调沙运用,可协调进入下游河道的水沙关系,减少黄河下游河道泥沙淤积,使下游河道长期处于微淤状态,小浪底水库拦沙期恢复的下游河道4 000 m3/s以上中水河槽过流能力将保持50 a以上,同时还可使潼关高程冲刷下降2 m左右,水库联合减淤的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3.
黄河水沙调控体系建设关键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黄河水少沙多、水沙关系不协调的基本特征,分析了现状黄河水沙调控存在的问题:一是现状工程条件下,能提供的水流动力条件不足,联合调节水流和泥沙比较困难,不能较长时期维持小浪底水库拦沙期塑造的黄河下游中水河槽;二是现状工程运用不能解决协调宁蒙河段水沙关系和供水、发电之间的矛盾,宁蒙河道淤积萎缩,防凌防洪形势严峻;三是潼关高程居高不下。考虑防洪防凌、减淤、水资源配置等需求,研究提出了黄河水沙调控体系的总体布局,即以干流七大控制性骨干工程龙羊峡、刘家峡、黑山峡、碛口、古贤、三门峡、小浪底为主体,海勃湾、万家寨水库为补充,支流陆浑、故县、河口村、东庄水库配合,共同构成工程体系,由监测体系、预报体系和决策支持系统构成非工程体系,为水沙联合调度提供技术支撑。从河道减淤、防洪防凌安全以及水资源优化配置等需求出发,研究了黄河水沙调控指标体系,定量提出了维持河道排洪输沙功能的调控指标、河段防洪防凌指标以及实现水资源有效管理的调控指标等。在此基础上,研究提出了水沙调控体系联合调控方式。从待建工程的开发任务、在水沙调控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黄河治理开发的迫切要求出发,分析确定了待建骨干工程的开发次序为古贤、黑山峡和碛口水利枢纽工程。古贤水利枢纽工程在黄河治理开发和管理中具有承上启下的战略地位,对于保障黄河防洪安全具有重要作用,建议尽快兴建古贤水利枢纽,争取在小浪底水库拦沙库容淤满前投入运用。  相似文献   

4.
根据不同时期入黄泥沙处理和利用的状况和特点,提出对黄河泥沙应采取"拦、调、排、放、挖"等多种措施综合处理和利用。通过不同方案及泥沙治理效果的比较,研究提出了2030年前采用水土保持特别是多沙粗沙区拦沙工程拦沙、骨干水库拦沙,以及调水调沙、河道排沙、放淤、挖河疏浚及泥沙利用等多种措施相结合的综合处理和利用泥沙的配置方案。分析论证了在配置方案条件下,2020年前进入黄河下游河道的年平均泥沙量为4.41亿t,下游河道年平均冲刷泥沙0.41亿t,可维持4 000 m3/s以上的中水河槽;2020—2030年进入黄河下游河道的年平均输沙量为5.32亿t,下游河道年平均淤积0.46亿t,可维持4 000 m3/s左右的中水河槽。  相似文献   

5.
小浪底水库对下游河道的冲刷效果及趋势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小浪底水库对黄河下游河道的冲刷效果及趋势进行了分析和预测,结果表明:①小浪底水库投入运用以来,通过水库拦沙和调水调沙,黄河下游冲刷效果明显,至2010年10月,黄河下游河道累计冲刷泥沙19.4亿t,2 000 m3/s同流量水位下降1.6 m左右,下游河道主槽最小过流能力由2002年汛初的不足1 800 m3/s提高至4 000 m3/s;②在小浪底水库主要拦沙期的2008—2020年,下游河道基本不淤积,2020年以后下游河道快速回淤,在2028年左右回淤量达到建库前水平,届时小浪底水库拦沙期恢复的4 000 m3/s左右的中水河槽将难以维持。建议尽早开工建设古贤水利枢纽,争取在2025年前后建成生效。  相似文献   

6.
黄河调水调沙调控指标及运行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民黄河》2013,(5):1-4
分析了小浪底水库运用以来黄河调水调沙运用效果及出现的新情况,从充分发挥调水调沙水流输沙效率出发,研究提出了黄河调水调沙调控指标,即调控流量为2 500~4 000m3/s,洪水历时不小于6d,汛前调水调沙洪水峰型宜采用矩形峰,在调水调沙水量充足的条件下,调控流量在保障下游滩区安全的前提下取大值;根据当前小浪底水库所处的运用阶段和水沙调控运用的要求,提出小浪底水库调控目标应转向水库适度拦调泥沙,尽可能长期维持黄河下游4 000m3/s左右中水河槽,调水调沙运用应综合考虑小浪底库区淤积和下游河道主槽过流能力变化等因素,选用适宜的调水调沙运用模式。  相似文献   

7.
黄河下游造床流量的变化及其对河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本文通过计算黄河下游的第一造床流量和第二造床流量,分析了黄河下游河槽的萎缩过程。第一造床流量与年水沙量的关系分析表明,黄河下游的深槽平浅滩流量700~1000m3/s是相对稳定的,恒定流的平衡输沙能力约为18~21kg/m3。通过小浪底水库拦粗排细年平均拦沙约3亿t,并在汛期强化调水调沙运用,基本可以控制黄河下游河槽的淤积萎缩。第二造床流量和平滩流量的关系分析表明黄河下游恢复和维持平滩流量约4000m3/s的中水河槽是比较合理的。根据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运用状况,提出了恢复和维持黄河下游稳定中水河槽的措施,并探讨了强化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运用的方案。  相似文献   

8.
黄河古贤水利枢纽规划位置在黄河中游北干流下段,是黄河干流控制性骨干工程。介绍了古贤水利枢纽在黄河治理开发中的战略地位,指出:建设古贤水利枢纽可保障黄河下游长期的防洪安全,使黄河治理逐步实现长治久安,保障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部署稳步推进,战略地位极为重要,可显著改善两岸供水条件,开发优质水能资源,保障区域供水安全、粮食安全和能源安全,社会、经济、环境和生态效益十分显著。古贤水库在拦沙和小浪底水库联合调水调沙等方面有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是黄河水沙调控体系的关键工程。古贤水利枢纽建设十分必要,也十分紧迫。  相似文献   

9.
黄河干流泥沙空间优化配置研究(Ⅲ)—模式与方案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本文提出了黄河干流泥沙未来可能的4种配置模式及相应的基本配置方案。应用黄河泥沙空间优化配置数学模型对组合的14个优化配置方案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基本方案一至四的黄河泥沙空间分布状况具有不断改善的趋势。提出了黄河泥沙配置的综合评价方法,根据配置方案综合评价结果在2020年古贤水库投入运用,2050年前采用基本方案三进行黄河泥沙空间优化配置;若2020年古贤水库未投入运用,2050年前采用基本方案二进行黄河泥沙空间优化配置。基本方案三优于基本方案二,共配置方式的顺序和平均配置沙量比例分别为:水库拦沙量41.0%、河口造陆沙量18.0%、深海输沙量17.8%、引水引沙量10.4%、人工(机械)放淤沙量6.9%、主河槽冲淤沙量3.8%、洪水淤滩沙量2.1%。相应地,提出了各方案不同时期黄河各河段的配置沙量比例与顺序。研究成果试图为黄河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黄河干流梯级开发构架与泥沙控制布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量实测资料分析表明,黄河流域主要的产沙区间为河口镇至潼关区间,黄河支流按入黄沙量大小排序为渭河、无定河、窟野河、北洛河、祖厉河、皇甫川、延河、清涧河、洮河、汾河等。对黄河干流36个梯级开发工程、13条主要来沙支流224座水库研究表明,干流龙羊峡、刘家峡、大柳树、碛口、古贤、三门峡、小浪底等七大骨干工程的总库容为944.97亿m3,总有效库容为472.26亿m3,拦沙库容为466.65亿m3,分别占36个梯级水库拦沙总库容的91%9、3%、90%。小浪底水库虽然具有巨大的拦沙库容,但是其上游水库或者未建、或者淤满、或者位于来沙区上游,因此其拦沙压力巨大,剩余拦沙年限仅10余年。小浪底水库淤满后,黄河泥沙将失去控制,会对黄河下游防洪构成危害。  相似文献   

11.
调水调沙是协调黄河水沙关系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对黄河潼关站1974-2017年汛期日均洪峰流量超过1 500 m3/s的162场场次洪水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筛选出82场以龙门来水为主的非漫滩洪水作为古贤水库调水调沙期近似下泄的水沙过程。通过对场次洪水在三门峡水库的沿程冲淤调整分析,从有利于三门峡库区河段冲刷、潼关高程降低和洪水冲刷效率等多方面综合考虑,提出调水调沙期间古贤水库适宜下泄的流量和含沙量等水沙调控指标为:洪峰流量2 000~4 000 m3/s,且在小北干流河段不漫滩,含沙量低于30 kg/m3,持续时间3~10天。  相似文献   

12.
泥沙淤积、河势游荡、涉水工程碍航等是制约黄河下游生态航道建设的关键问题。采用实测资料分析、数学模型计算、综合分析等方法,分析得出小浪底水库运用以来,黄河下游最小平滩流量已达到4 300 m3/s,最小通航流量相应水面宽度达到120~200 m,水深达到1.0~2.5 m;未来通过水沙调控体系的完善和联合运用,可在较长时间内维持下游4 000 m3/s左右的中水河槽,具备一定的复航条件。研究提出随着古贤、东庄等水库建成生效和黄河下游生态廊道建设,通过中水河槽和通航河槽的生态疏浚、游荡性河段整治及碍航建筑物生态改造,可打造长约800 km、航道标准达到整体Ⅳ级局部Ⅲ级的生态航道。建议按照“统筹部署、先易后难、先通后畅、逐步提高”的原则,加快推进黄河下游生态航道建设。  相似文献   

13.
黄河下游河道平衡输沙的沙量阈值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考虑黄河未来可能的水资源条件,以及生态保护、经济社会发展多目标对水量年内过程分布需求,根据黄河下游水沙资料、河道冲淤资料,采用实测资料分析、公式计算、数学模型模拟等多种方法研究了有利于黄河下游河流生态良性维持的平衡输沙的沙量阈值。未来进入黄河下游的年来水量为250亿m3左右,实测资料分析和公式计算表明,未来较小的平衡输沙阈值为2.0~2.2亿t。数学模型计算在小浪底水库等现有工程联合调控作用下黄河下游平衡输沙的临界沙量为2.5亿t。中游古贤水库建成后和小浪底水库联合调度,可以进一步提高汛期的输沙效率,平衡输沙的沙量阈值可进一步提高。研究成果对黄河下游治理具有重要意义,可为黄河泥沙处置措施优化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4.
论三门峡水库在黄河防洪工程体系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翟家瑞 《人民黄河》2004,26(10):8-9,32
通过对三门峡水库运用40余年来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以及负面影响的论述,分析了三门峡水库在未来黄河防洪减淤工程体系中的作用和地位,讨论了潼关高程淤积抬升的主要原因及降低潼关高程的综合治理措施,指出了小浪底水库建成后,决定三门峡水库运用方式的主要因素仍是黄河下游和渭河下游的防洪减淤问题。同时,给出了三门峡水库不同运用阶段的水位控制运用指标的建议:①继续做好三门峡水库335m防洪水位和326m防凌水位运用的准备;②汛期平水期保持库水位不超过305m,当入库流量大于1500m^3/s,实施敞泄排沙,并控制北村断面1000m^3/s流量相应水位不超过310m;③非汛期运用水位原则上最高不超过318m,遇调水调沙等特殊情况,需要短时间调蓄时,最高水位不得超过320m,非汛期平均运用水位按照不超过316m控制;④实施渭河下游综合治理,降低潼关高程。  相似文献   

15.
黄河中下游水沙的时空调度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6  
李国英 《水利学报》2004,35(8):0001-0007
利用小浪底水库不同泄水建筑物的组合,塑造一定历时、流量、含沙量及泥沙颗粒级配的下泄水流与下游伊洛河、沁河的“清水”对接,在花园口站形成协调的水沙关系,实现既排出小浪底水库的库区泥沙,又不淤积下游河道的目标。2003年9月6~18日,黄河水利委员会就该理论开展了原型试验,试验结果表明:①利用异重流排沙和浑水水库排沙的特点,达到了小浪底水库拦沙初期“拦粗排细”、减缓库区淤积的目的;②利用小浪底-花园口区间的洪水资源,将小浪底水库排出的细泥沙输送入海,并且不增加下游河道淤积,提高了水流的输沙效率;③实现了下游河道减淤与减灾的统一。  相似文献   

16.
The Xiaolangdi Reservoir has entered the later sediment-retaining period, and new sediment transport phenomena and channel re-establishing behaviors are appearing. A physical model test was used to forecast the scouring and silting trends of the lower Yellow River. Based on water and sediment data from the lower Yellow River during the period from 1960 to 2012, and using a statistical method,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sediment transport in sediment-laden flows with different discharges and sediment concentrations in the lower Yellow River. The results show that rational water-sediment regulation is necessary to avoid silting in the later sediment-retaining period. The combination of3 000 m3/s < Q < 4 000 m3/s and 20 kg/m3< S < 60 kg/m3(where Q is the discharge and S is the sediment concentration) at the Huayuankou section is considered an optimal combination for equilibrium sediment transport in the lower Yellow River over a long period of time.  相似文献   

17.
在对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调入水量前后黄河流域水资源供需平衡结果分析的基础上,对2020年调水40亿m^3,2030年调水100亿m^3,2050年调水190亿m^34进行了分配研究,提出了重点水资源利用的水源工程和不同调水量的受水区范围,并建议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第一期工程应加快前期工作步伐,尽快实施以缓解黄河流域水资源供需紧张的局面。  相似文献   

18.
目前,黄河下游洪水威胁依然是国家的心腹之患,中下游干流河段及主要支流防洪工程还不完善,洪水灾害时有发生。黄河下游防洪治理的基本思路是:“上拦下排、两岸分滞”控制洪水;“拦、排、放、调、挖”处理和利用泥沙。黄河防洪减淤的总体布局是:在充分利用现有干支流水库的基础上,继续兴建中游干流古贤、碛口水库,支流沁河河口村水库;根据水沙条件的变化,长期不懈地进行下游堤防加高加固、河道整治、挖河固堤等下排工程建设,排洪排沙入海,保证设防标准内的防洪安全,重点进行东平湖滞洪区建设,长期开展上中游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减少入黄泥沙;完善防洪非工程措施,黄河下游的主要治理措施是堤防加固,河道整治,东平湖滞洪区加固,滩区安全建设,挖河固堤,河口治理以及古贤,河口村水库建设,上中游干流河段和主要支流的治理措施主要是堤防,河道整治或防冲护岸工程建设。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利用作者开发的一、二维连接的黄河口整体冲淤数学模型,根据有、无古贤水库二种情况进入黄河下游的水沙条件,对未来黄河口清水沟流路的淤积发展过程进行了计算研究,并根据计算结果对流路使用年限、河道向海域延伸的安全距离、淤积量和淤积分布、海域容沙量及海洋动力输沙能力等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旨在为黄河口的整治规划提供科学依据.计算研究结果表明,各流路组合运行方案的清水沟流路使用年限为53~77年,古贤水库的修建和不同流路的交替组合使用皆有利于延长清水沟流路的可使用年限.有、无古贤水库条件下河口的入海输沙能力均较为稳定,海域年均输沙量分别为2.53亿t和2.71亿t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