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发酵米粉比未发酵米粉可以获得更好的口感和品质,发酵过程中的微生物对发酵米粉的品质有重要作用。了解发酵米粉中的主要微生物及其对米粉的影响,不仅给提高传统自然发酵米粉的品质提供理论依据,还可以促进现代生物技术对其的应用。本文综述了发酵米粉在各个阶段的主要微生物的组成以及其对米粉的理化性质、微观结构、感官品质、安全性的影响和目前利用纯菌种强化发酵对米粉品质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且提出目前存在的不足,并对进一步研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研究目的及方法:采用接种植物乳杆菌(L.p-35)、发酵乳杆菌(L.f-7)、热带假丝酵母(C.t-3)、枯草芽孢杆菌(B.s-14)进行强化发酵制作米粉,通过测定发酵后大米及米粉的蛋白、淀粉、直链淀粉含量,采用扫描电镜观察发酵对大米籽粒外观结构的影响,并从米粉产品质构、感官品质两方面,对比研究了强化发酵与传统自然发酵的差别。结果:强化接种L.p-35+L.f-7+C.t-3+B.s-14(第4组)四种微生物发酵制得的米粉与其他强化发酵组相比,蛋白含量明显降低,淀粉、直链淀粉含量明显增加。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强化发酵组明显改变了大米颗粒表面结构。结合质构及感官评定,第4组及自然发酵组制得的米粉品质在弹性、咀嚼性、爽滑感等方面优于其他强化发酵组。结论:综合各方面评分,第4组在优化大米结构、提高米粉品质方面存在明显优势,并结合pH、微生物变化情况,强化发酵有利于加速发酵过程。为开发米粉发酵剂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3.
采用接种植物乳杆菌(L.p-35)、发酵乳杆菌(L.f-7)、热带假丝酵母(C.t-3)、枯草芽孢杆菌(B.s-14)进行强化发酵制作米粉,通过测定发酵后大米及米粉的蛋白、淀粉、直链淀粉含量,采用扫描电镜观察发酵对大米籽粒外观结构的影响,并从米粉产品质构、感官品质2方面研究了强化发酵与传统自然发酵的差别。强化接种L.p-35+L.f-7+C.t-3+B.s-14(第4组)4种微生物发酵制得的米粉与其他强化发酵组相比,蛋白含量明显降低,淀粉、直链淀粉含量明显增加。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强化发酵组明显改变了大米颗粒表面结构。结合质构及感官评定,第4组及自然发酵组制得的米粉品质在弹性、咀嚼性、爽滑感等方面优于其他强化发酵组。综合各方面评分,第4组在优化大米结构、提高米粉品质方面存在明显优势,并结合pH、微生物变化情况,强化发酵有利于加速发酵过程。  相似文献   

4.
米粉发酵后可获得更好的口感和品质。了解发酵对米粉理化性质的影响,不仅可以为传统米粉发酵工艺的改良提供理论依据,还可促进现代生物技术的介入和应用。本文综述了发酵米粉的微生物及工艺,以及发酵对大米的淀粉、蛋白质、脂肪和最终米粉产品品质影响方面的研究进展,对于选育出优良发酵菌种,改善米粉发酵品质进而可以进行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发酵对大米粉及其制品品质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酵米粉可获得比非发酵米粉更好的口感和品质,揭示和解析发酵对大米粉理化特性的影响以及发酵米粉特性、质构形成机理,不仅为传统发酵米制品品质的改良提供理论依据,且可促进现代生物技术的介入和应用,实现传统加工技术与现代生物技术的有机结合。同时,也为其他淀粉的同类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综述了发酵对大米粉化学成分、颗粒特性、糊化特性、热特性、老化特性以及最终米粉产品品质影响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进一步的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实验以接种发酵方式制得阴米,对发酵条件下阴米粉物化特性及阴米米粉粉条蒸煮特性和质构特性的改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发酵使阴米粉蛋白质、脂肪、总淀粉含量显著降低(p<0.05),直链淀粉含量显著升高(p<0.05),溶解度、膨润力、吸水率显著降低(p<0.05);与传统米粉相比,阴米粉基本结构和晶型未发生改变,仅结晶度降低。阴米米粉粉条和传统米粉粉条相比,短条率和蒸煮损失率显著减小(p<0.05),拉伸距离显著增大(p<0.05),米粉粉条品质明显改善。综合分析后认为,以接种发酵方式所制得的阴米粉更适合制作米粉粉条。   相似文献   

7.
本实验以接种发酵方式制得阴米,对发酵条件下阴米粉物化特性及阴米米粉粉条蒸煮特性和质构特性的改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发酵使阴米粉蛋白质、脂肪、总淀粉含量显著降低(p0.05),直链淀粉含量显著升高(p0.05),溶解度、膨润力、吸水率显著降低(p0.05);与传统米粉相比,阴米粉基本结构和晶型未发生改变,仅结晶度降低。阴米米粉粉条和传统米粉粉条相比,短条率和蒸煮损失率显著减小(p0.05),拉伸距离显著增大(p0.05),米粉粉条品质明显改善。综合分析后认为,以接种发酵方式所制得的阴米粉更适合制作米粉粉条。  相似文献   

8.
以糙米、精米、发芽糙米、发芽发酵糙米、发酵糙米、发酵精米6种富硒稻米粉加工成湿米粉,采用快速黏度分析仪(RVA)、质构仪等研究发芽、发酵前后的米粉的糊化特性、质构特性,比较各种米粉的蒸煮品质,开发出品质较好的米粉。发酵发芽糙米米粉和发酵精米米粉较硬,有弹性、韧性,然而较易咬断,蒸煮损失率低,复水性较适中,米粉整体品质较好,说明本方法是一种很好的米粉加工方法。  相似文献   

9.
综述了直链淀粉、胶稠度、大米粉粒度、糊化特性及辅料对米粉品质影响的国内外研究进展,以期为我国建立科学的米粉原辅料选用标准提供参考,同时对我国米粉加工业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大米发酵对米粉凝胶品质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米经发酵作用后会引起化学成分的变化。研究表明,大米在43℃条件下经12h发酵后,淀粉、蛋白质、脂肪、灰分含量都得到不同程度的降低。感官评价结果表明,采用发酵大米为原料制作米粉所得的产品的凝胶品质更好。  相似文献   

11.
对比研究2株乳酸菌、2株酵母与自然发酵对鲜湿米粉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Lactobacillus plantarumCSL23发酵36~48 h时,鲜湿米粉的拉伸力、硬度、弹性、内聚性、咀嚼性、回复性和吸水率在4株菌中最高,蒸煮损失率最低。Lactobacillus fermentum CSL30发酵48 h时,鲜湿米粉的拉伸力、弹性、内聚性、回复性、吸水率和蒸煮损失率仅次于L.plantarum CSL23,而硬度、黏性、咀嚼性最低。自然发酵的鲜湿米粉在发酵60 h时,鲜湿米粉的拉伸力、硬度和咀嚼性较好,质构特点和蒸煮性质居中。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CSY13发酵使鲜湿米粉具有明显的风味特征,但黏性较高、内聚性低。Trichosporon asahii CSY07发酵对鲜湿米粉的拉伸力、质构特点和蒸煮性质的影响均不如自然发酵,但对风味的影响仅次于S.cerevisiae CSY13。总之,乳酸菌有利于鲜湿米粉的食用品质,酵母菌有利于风味;纯种发酵均可以使鲜湿米粉的品质在更短时间内达到最佳状态。  相似文献   

12.
以嗜酸乳杆菌(HSP001)、清酒乳杆菌(HSP002)及复配菌株为发酵剂制备发酵混合米粉,分析乳酸菌发酵对混合米粉理化特性及年糕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乳酸菌发酵能显著提高混合米粉的持水性。糊化特性研究表明,清酒乳杆菌发酵的混合米粉的谷值黏度(TV)最高(1 295 cP),衰减值(BDV)最小(394 cP),最终黏度(FV)最大(1 295 cP),增强了凝胶产品的稳定性。流变特性研究表明,嗜酸乳杆菌发酵的混合米面团的储能模量(G'')和损耗模量(G'')最高,损耗正切值(tan δ)最小,弹性增强趋势明显。质构特性和蒸煮损失研究表明,以嗜酸乳杆菌发酵的混合米粉制备的年糕,其硬度及咀嚼性最低,凝聚性最好,蒸煮损失最少。感官评定结果显示:复配乳酸菌发酵制备的年糕呈现良好的感官品质。GC-MS分析表明:相较于单一菌株,复配乳酸菌发酵制备的年糕,醛类和酯类化合物的种类及含量有所增加,产品具有特有的发酵香味。研究结果为传统米制发酵食品研究与生产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综述了发酵后大米粉理化特性的变化以及发酵对米粉(条)品质的影响,进而阐述了发酵米粉(条)品质的形成机理,并对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综合与分析,就该领域的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米粉是我国传统经典主食之一,深受消费者青睐,但此类产品经常会存在易断条、蒸煮损失大、贮藏过程品质易劣变等问题。因此,改善米粉的品质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其中使用品质改良剂是一个简单有效的途径。为此,该文在广泛查阅文献的基础上,对淀粉(包括淀粉、变性淀粉和含淀粉辅料)、食用胶、无机盐、乳化剂、酶制剂、小分子糖等米粉品质改良剂的实际效果、工作机理等进行了系统总结。论文数据及结论对选用适当品质改良剂提升米粉品质有较好的参考价值,并对未来米粉品质改良剂的研究重点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综述了直链淀粉、损伤淀粉及大米粉粒度等对米制品品质影响的国内外研究进展,以期为我国大米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也对我国大米粉深加工利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文章综述了籼稻后熟作用对米粉品质的宏观影响,分析了影响米粉品质变化的后熟原料籼米粉的理化性质(糊化特性、质构特性、水合特性)变化,及相应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等主要大分子的结构变化及其相互作用与米粉品质变化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发酵产物对发酵米粉流变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为了研究发酵产生的酸和酶对米粉流变性的影响,采用发酵中的主要酸(乳酸、醋酸)和酶(α-淀粉酶、β-淀粉酶、淀粉葡萄糖苷酶、脂肪酶、蛋白酶)以及一些常见的酸(盐酸、甲酸、柠檬酸)处理米粉的原料,用流变仪测定米粉的流变性。结果表明:这些处理方式中对米粉流变性影响较显著的是:pH4.0、pH5.0的乳酸-乳酸钠缓冲液,α-淀粉酶,蛋白酶,脂肪酶。它们都在不同程度上增加了米粉的最大破断应力和最大破断应变,改善了米粉的流变性。本文还从大米中蛋白质和二硫键的含量会影响大米的蒸煮品质出发,研究了大米粉中蛋白质含量和二硫键含量对米粉流变性的影响,较低蛋白质、二硫键含量有利于淀粉成胶。  相似文献   

18.
微生物对发酵肉制品的风味形成和营养价值有巨大的贡献,分离鉴定发酵肉制品中的关键微生物,开发新型发酵剂,是推动发酵肉制品发展的重要技术保障。本文主要介绍发酵肉制品的种类及其优势微生物的研究现状,对微生物在发酵肉制品中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并展望未来发酵肉制品的发展,以期为发酵肉制品的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基于糊化特性分析不同种类及添加量的改良剂对发酵黏性米制品品质的影响。方法 以糯米为主要原料,向其添加β-淀粉酶、大豆多糖、海藻糖、黄原胶和瓜尔豆胶,采用快速黏度分析仪(rapid viscosity analyzer,RVA)研究不同改良剂对米粉糊化特性的影响,并通过感官评价分析黏性米制品的品质。结果 抗老化效果最好的是β-淀粉酶组,且只有β-淀粉酶组的峰值黏度、最低黏度、最终黏度和衰减值均随着添加量的增加呈下降趋势,其余组均呈上升趋势。黏性最高的是大豆多糖组,衰减值最高的是黄原胶组。黏性米制品感官特性最好的是亲水胶体组,其内部结构致密、黏弹性增强; β-淀粉酶和大豆多糖组的内部较松散、黏性增大、弹性减小;海藻糖对于产品内部结构的影响较小,添加过量口感下降明显。结论 上述改良剂从不同角度改善了发酵米制品品质,经研究发现米粉的糊化特性与感官特性间存在密切关联,这为发酵糯米食品的综合利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以米粉样品的化学成分组成、蒸煮吸水率、蒸煮损失率、拉伸性、压缩性以及感官评价等为检测指标,考察酶解马铃薯全粉对发酵型湿米粉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酶解马铃薯全粉添加量的变化对米粉的品质有明显影响;在马铃薯全粉添加量不同的5组米粉样品中,添加量为10%的样品的拉伸力(23.84 g)、硬度(505.81 g)、弹性(0.948)、蒸煮吸水率(147.32%)以及感官评价得分数值最高(90.63分),而蒸煮损失率最低(2.13%);此外,马铃薯米粉样品质构指标拉伸力和弹性分别与感官指标状态和口感具有显著正相关性(P0.05);所制备的马铃薯米粉色泽均匀,口感爽滑,弹性、韧性适口,具有马铃薯特有的香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