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选取2株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1.3919、1.555)、2株产香鲁氏结合酵母菌(Zygosaccharomyces rouxii)(2.1913、2.371)和1株凝结芽孢杆菌(Bacillus coagulans)1.3220分别接入以盐渍辣椒汁与干辣椒混合体系(干辣椒∶盐渍辣椒汁(盐度10%)=1∶3(g∶g))中进行发酵30 d后,通过气质谱联用(GC-MS)法测定其挥发性风味物质的组成,采用UpSet软件及主成分分析(PCA)研究其风味物质的共性及差异。结果表明,6个样品中共检测出挥发性物质100种,其中醇类(19种)、酯类(41种)、酸类(10种)、酚类(8种)、酮类(3种)、其他(19种)。接菌发酵有助于产品的风味的形成,6个样品中共有的挥发性物质14种,以酯类物质为主。样品PZ-2.1913与PL-1.3919、样品PL-1.555与PZ-2.371中挥发性物质种类和含量相似。结果表明菌株1.3919更适合接入盐渍辣椒汁与发酵干辣椒混合体系发酵。  相似文献   

2.
从发酵面包、白芥丝、泡菜、酸菜中分离到14株乳杆菌,经核桃乳发酵产酸特性初筛,确定菌株L5、L7、L8及L12适合核桃乳发酵。通过菌落形态、菌体形态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确定4株菌分别为鼠李糖乳杆菌(Lactobacillus rhamnosus)、副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paracasei)、食窦魏斯氏菌(Weissella cibaria)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将上述菌株与实验室保存的嗜热链球菌SA进行核桃乳发酵实验,感官评分分别为78分、95分、83分和82分;4个发酵核桃乳中9种氨基酸含量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其中菌株L7发酵产品的氨基酸含量增幅最大,由0.67%增至1.60%。因此副干酪乳杆菌L7更适合发酵型核桃乳的生产。  相似文献   

3.
为了获得高产γ-氨基丁酸(GABA)且综合性能优良的乳酸菌,以10株乳酸菌作为出发菌株对发酵辣椒进行纯种接种发酵,采用逼近理想解排序(TOPSIS)法分别从发酵产酸、抑菌性、亚硝酸盐积累以及生成γ-氨基丁酸能力等方面进行多因素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发酵乳杆菌与食果糖乳杆菌的产酸速度较好,最终产酸量分别为0.020 8 g/100 g、0.020 3 g/100 g;乳链球菌和戊糖乳杆菌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作用最明显,其抑菌圈直径d=11 mm;乳酸片球菌产亚硝酸盐能力最弱,最终含量为1.7 mg/kg;食果糖乳杆菌与乳酸片球菌产GABA能力强,分别为1.97 mmol/L、1.86 mmol/L。采用TOPSIS法对10株菌种进行多因素综合评价,最终得到发酵乳杆菌与食果糖乳杆菌为综合品质特性较好的发酵优良菌株。  相似文献   

4.
对新疆地区3份发酵馕面团样品中微生物进行分离、纯化,通过形态观察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分离菌株进行鉴定,并通过测定乳酸菌的产酸和酵母菌的产气能力,筛选优良菌株用于发酵馒头的制备,分析其对馒头感官品质及风味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分离纯化得到36株乳酸菌和51株酵母菌,乳酸菌包括旧金山乳杆菌(Lactobacillus sanfranciscensis)、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发酵乳杆菌(Lactobacillus fermentum)和粪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alis)4种;酵母菌包括发酵毕赤酵母(Pichia fermentans)、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和膜毕赤酵母(Pichia membranifaciens)3种。植物乳杆菌产酸量最大,为113.55~127.8 g/L;酿酒酵母和发酵毕赤酵母产气较快。发酵毕赤酵母与安琪酵母单独发酵馒头时,在醇类和酯类物质的种类和相对含量上差异较大,风味差异明显;植物乳杆菌与发酵毕赤酵母菌混菌发酵馒头时,随着发酵毕赤酵母添加量增加,可降低馒头中醇类、醛类...  相似文献   

5.
渝黔地区传统酸肉发酵过程中微生物区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渝黔地区传统酸肉微生物种群进行研究。方法:采用不同的选择培养基对微生物进行分离鉴定和计数。结果:从中分离出乳酸菌、酵母菌、葡萄球菌和微球菌,未发现霉菌。乳酸菌优势菌群主要是片球菌属和乳杆菌属,鉴定12株乳酸菌分别为乳酸链球菌、肠膜明串珠菌、类肠膜明串珠菌、植物乳杆菌、米酒乳杆菌、乳酸片球菌、戊糖片球菌、约氏乳杆菌、嗜盐片球菌和啤酒片球菌;优势菌株戊糖片球菌、植物乳杆菌贯穿整个发酵过程。葡萄球菌主要是表皮葡萄球菌、腐生葡萄球菌、木糖葡萄球菌和肉葡萄球菌,其中木糖葡萄球菌为主要发酵菌株。酵母菌主要为汉逊酵母属、接合酵母属、毕赤氏酵母和德巴利酵母属等,鲁氏接合酵母为优势发酵菌株。结论:优势微生物是酸肉风味品质形成的基础,本研究可为高效天然肉制品发酵剂的研究提供生物资源。  相似文献   

6.
为了给人工接种发酵辣椒提供高品质的优良菌株,通过乳酸菌分离培养基从自然发酵辣椒汁中分离出一株产酸能力较强、生长良好的优势菌株R-2,对R-2菌株进行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鉴定和16S rDNA序列测序,鉴定结果表明:R-2菌株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对其生长特性研究表明:菌株R-2对pH和NaCl浓度具有较强的耐受能力,这株菌在产酸能力、耐酸耐盐性等方面都适合用于发酵辣椒的生产。  相似文献   

7.
利用PH2.5和1%胆盐的MRS液体培养基,对自然发酵香肠中耐低酸耐胆盐的乳杆菌进行富集,从中分离纯化得到184株乳杆菌。通过一级筛选:24h产酸、耐盐耐硝性、产粘液、产过氧化氢等实验,筛选出20株符合发酵香肠乳酸菌发酵剂基本要求的菌株。通过二级筛选:耐低酸能力、耐胆汁酸盐能力和抑菌能力,最终筛选出了性能优良乳杆菌3株,可作为益生型发酵剂用于发酵香肠生产。文中还对所获得菌株的相关发酵性能进行了测定。  相似文献   

8.
将盐渍辣椒汁作为植物乳杆菌发酵培养基主料,添加不同的碳源、氮源、磷源,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碳源、氮源、磷源的最优添加量与配比,得出盐渍辣椒汁发酵培养基培养植物乳杆菌的最优条件。结果表明,接种1%的植物乳杆菌培养24h后,在葡萄糖添加量为2.5%,细菌学蛋白胨添加量为2.5%,磷酸氢二钠添加量为0.2%,培养温度为37℃,初始pH值为自然条件的培养基中植物乳杆菌生长最好。  相似文献   

9.
生香酵母对郫县豆瓣发酵过程中风味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作者从传统郫县豆瓣甜瓣子中分离获得酵母菌菌株,通过产醇、产香试验筛选产风味能力较强的菌株,并研究其在不同氯化钠质量分数、pH和温度条件下的生长情况。结果显示,从传统郫县豆瓣中分离获得了28株酵母菌,主要为鲁氏接合酵母(Zygosaccharomyces rouxii),也包括奥默柯达酵母(Kodamaea ohmeri)、库德里阿兹威氏毕赤酵母(Pichia kudriavzevii)、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和伯顿丝孢毕赤酵母(Hyphopichia burtonii)。所有菌株中,鲁氏接合酵母菌株BP02产醇、产香能力相对较强,该菌株最高可耐受含有质量分数20%氯化钠的培养环境,在pH值为3~8、培养温度为10~37 ℃条件下均可生长,其在含质量分数5%氯化钠、pH值为4~6、温度为37 ℃时生长最旺盛。总体来看,鲁氏接合酵母是传统郫县豆瓣最主要的酵母,本研究中筛选出的生香鲁氏接合酵母BP02在高盐、微酸、中温的培养条件下可生长良好,适用于郫县豆瓣发酵与后熟过程中作为强化菌剂添加,以达到提高郫县豆瓣感官品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从自然发酵泡菜汁中分离筛选乳酸菌优良菌株,并对其生长与发酵特性进行研究.从分离到的13株乳杆菌中筛选出11株产乳酸菌株,通过测定菌液OD值、pH值和亚硝酸盐降解率,筛选出2株生长速度快、发酵活力高、亚硝酸盐降解能力强的优良菌株;通过测定不同初始pH、不同培养温度、不同盐浓度下的菌液OD值和总酸度,得2株优良菌株最佳生长和产酸条件.试验可为纯菌种泡菜发酵剂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耐酸耐胆盐乳酸菌的鉴定及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自然发酵的酸奶中分离出2 株细菌,经16S rDNA分子鉴定为Lactobacillus plantarum SN1和Lactobacillusrhamnosus SN6,并对其生长曲线、产酸速率、耐酸耐胆盐能力进行了研究。L. plantarum SN1和L. rhamnosus SN6在2 h后进入对数期,16 h后达到稳定期,其OD600 nm值分别为8.47、7.43。L. plantarum SN1和L. rhamnosus SN6的产酸速率较快,pH值在8 h后就降到了4.2以下,48 h后降到3.3左右。L. plantarum SN1和L. rhamnosus SN6在pH 4的培养基培养16 h后,其相对OD600 nm值分别为49.29%、47.14%,具有较强的耐酸能力。L. plantarum SN1和L. rhamnosus SN6在0.3 g/L胆盐质量浓度下培养16 h后,相对OD600 nm值分别为57.7%、69.48%;在0.6 g/L胆盐质量浓度下的相对OD600 nm值分别为48.22%、29.56%,具有较强的耐胆盐能力。结果表明:L. plantarum SN1和L. rhamnosus SN6是生长性能好、产酸能力强、耐酸耐胆盐的益生菌株。  相似文献   

12.
以白贝自然发酵味液为分离源,分离得到26株疑似乳酸菌,经过菌落形态、菌体形态、生理生化实验、16s rDNA鉴定,确定3号菌株和6号菌株分别为植物乳杆菌和戊糖片球菌。分别对两种菌株的生长曲线、产酸能力、耐酸能力、耐盐能力等生物学特性考察。结果表明,两种菌株6 h后开始进入对数生长期,3号菌株和6号菌株分别于18 h和20 h后进入稳定期,3号菌株生长速度较6号菌株快,且进入稳定期后,3号菌株菌体浓度OD值达到1.73左右,6号菌株达到菌体浓度OD值达到1.56左右;两种菌株6h后,产酸速度加快,18 h后3号菌株菌液pH值达到3.5,6号菌株菌液pH值达到3.6,3号菌株产酸能力较强;两种菌株在pH值为3.5时,均有良好生长,3号菌株菌液浓度OD值达到1.742,6号菌株菌液浓度OD值达到1.597;两种菌株均能耐受3%~4%的盐,6号菌株的耐盐能力略强于3号菌株。两种菌株具有良好的产酸、耐酸和耐盐特性,为后续应用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为筛选出适合发酵羊肉制品的优质发酵剂,对肉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carnosus)、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和戊糖片球菌(Pedicoccuspentosaceus)的发酵特性进行研究,通过耐盐、耐亚硝酸盐、产酸能力、蛋白质和脂肪分解能力、膻味脂肪酸降解能力、抑菌能力、菌种间拮抗作用等试验对其筛选。结果表明,三株菌对食盐和亚硝酸盐具有较好的耐受性,能在6%的食盐溶液和150 mg/L亚硝酸盐溶液中存活,具有一定产酸能力,除植物乳杆菌无脂肪酶活性,其他两株菌具有蛋白质和脂肪降解能力,膻味脂肪酸降解率可达60%~80%,能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长,且三株菌间无拮抗作用,对羊肉制品的风味和品质无负面影响。因此肉葡萄球菌、植物乳杆菌和戊糖片球菌可进一步应用于发酵羊肉制品的生产和开发。  相似文献   

14.
鉴于低盐椒醅发酵容易被杂菌污染的问题,通过剖析高盐和接种低盐椒醅中产酸细菌、耐盐细菌和酵母菌的变化规律,测定了其总酸、乙醇、亚硝酸盐、色值等理化参数,探究了微生物共培技术应用于低盐椒醅发酵的特点。试验结果表明,基于Z.rouxiiSZ-1和沪酿1.08的共培养,借助于多种微生物代谢产物的协同作用,不仅增强了低盐椒醅的防腐能力,而且减小了Maillard反应速率,提高了酸性色素溶出率,椒醅红亮鲜艳,此外,乙酸乙酯等5种挥发性酯类组分显著增加,改善了椒醅的风味。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提升鲜辣沙蟹汁的品质,改良制备工艺.文章选择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和鲁氏酵母菌(Saccharomyces rouxii)作为发酵菌种,以感官评价和氨基酸态氮含量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结合正交实验优化最佳工艺条件及配方.研究结果表明,发酵时间为18 d,发酵温度为29℃,沙蟹添...  相似文献   

16.
泡菜中乳酸菌的分离鉴定及抗性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研究从泡菜中分离乳酸菌,通过形态观察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其进行鉴定,并对其进行人工胃液和胆盐耐受性试验,以期筛选性能优良乳酸菌。结果表明,从泡菜中共分离出71株乳酸菌,经鉴定分别为消化乳杆菌(Lactobacillus alimentarius)32株、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27株、发酵乳杆菌(Lactobacillus fermentium)1株、棒状乳杆菌(Lactobacillus coryniformis)2株、有害片球菌(Pediococcus damnosus)9株。其中,植物乳杆菌和发酵乳杆菌可用于食品,且植物乳杆菌S74和S78具有较高的抗人工胃液能力,存活率分别为(94.73±4.56)%、(108.73±7.16)%;菌株S74在0.3%的胆盐中的生长效率[(7.41±3.28)%]低于菌株S78[(10.04±4.90)%]。说明植物乳杆菌S78在pH 3.0的人工胃液和0.3%的胆盐环境均具有良好的耐受能力,在功能性泡菜及益生菌产品方面具有一定的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17.
植物乳杆菌ZJ316高密度发酵条件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1株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ZJ316为研究对象,在MRS液体培养基的基础上,以吸光度值(OD600 nm值)为响应值,通过单因素试验及响应面试验对其高密度发酵培养基组分和培养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L. plantarum ZJ316高密度发酵的最优培养基组成为蔗糖43 g/L、玉米浆干粉60 g/L、Na2HPO4-柠檬酸0.12 mol/L、MgSO4·7H2O 0.20 g/L、MnSO4·H2O 0.10 g/L、吐温80 1 mL/L;最优发酵条件为接种量4%、发酵温度30 ℃、初始pH值6.5。在此优化条件下,采用发酵罐静置发酵24 h,植物乳杆菌ZJ316的OD600 nm值为5.13,活菌数可达8.01×109 CFU/mL,较优化前分别提高1.65倍、3.44倍。  相似文献   

18.
为了获得适用于辣椒酱发酵的生香酵母,从自然发酵辣椒酱中筛选优良菌种,并对菌种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菌种发酵辣椒基料等进行了研究。经筛选,获得一株生香能力较强的菌株LA-Y09,该菌株被鉴定为鲁氏酵母(Saccharomyces rouxii)。菌种LA-Y09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8 ℃,在NaCl质量分数为12%的培养基中仍有较高菌数,说明其具有良好的耐盐特性,在质量分数为8%的辣椒基料中能够生成多种呈现蜜香和果香的香气成分,使辣椒发酵醪香气得到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19.
蓝莓汁乳酸菌的发酵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蓝莓汁中分别接种干酪乳杆菌、保加利亚乳杆菌、植物乳杆菌和嗜酸乳杆菌进行发酵,比较蓝莓汁发酵过程中乳酸菌活菌数、p H值、总滴定酸、总糖、还原糖、总花色苷、总酚、抗氧化能力和色泽等变化。结果表明,蓝莓汁营养丰富,上述各种乳酸菌均能在蓝莓汁中正常生长,发酵24 h,活菌数达8.10 lg cfu/mL以上;此外,植物乳杆菌和嗜酸乳杆菌产酸能力均强于其它两种乳酸菌,可滴定酸含量均超过10.29 g/L,而植物乳杆菌对蓝莓汁中糖的消耗能力最强,总糖的残留量为40.26%;在花色苷和总酚的保留率以及抗氧化能力等方面,植物乳杆菌和嗜酸乳杆菌也要优于其它两种乳酸菌。植物乳杆菌与嗜酸乳杆菌单独发酵和混合发酵时蓝莓汁营养品质的差异分析表明,单独发酵组与混合发酵组在抗氧化能力和总酚的保留上无明显差异,但混合发酵组在花色苷和色泽的保留方面明显优于单独发酵组。综上所述,蓝莓汁应以植物乳杆菌与嗜酸乳杆菌混合发酵为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