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以新疆玛纳斯产区、伊犁产区、和硕产区、哈密产区4个产区2017年赤霞珠干红葡萄酒为试验材料,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SPME-GC-MS)仪,分析研究不同产区赤霞珠干红葡萄酒挥发性香气成分的差异。结果表明,4个产区的干红葡萄酒中共鉴定出91种香气成分,4个不同产区的赤霞珠干红葡萄酒香气成分种类基本相近,但各香气成分相对含量有明显差异。对香气成分进行主成分分析(PCA),初步确定了4个产区赤霞珠干红葡萄酒的特征香气成分,且1号玛纳斯产区和2号伊犁产区得分的关联度较大。 相似文献
2.
以新疆天山北麓产区‘小芒森’葡萄果实为原料,分别测定五家渠和玛纳斯地区葡萄果实成熟过程(花后8~13周)中的理化指标,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 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其香气物质进行分析,并对其香气物质差异进行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结果表明,在葡萄果实成熟过程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整体呈上升趋势,而可滴定酸含量呈下降趋势,花后第13周,五家渠、玛纳斯地区葡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别为30.10 °Bx、27.47 °Bx,可滴定酸含量分别为11.91 g/L、10.67 g/L。在成熟过程中,香气物质整体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两地区葡萄果实共检出香气物质46种,其中,醇类10种,醛类16种,酯类3种,酮类4种,酸类1种,烯类6种,苯类6种。PLS-DA结果表明,导致两地区葡萄果实组分含量差异的主要物质为己醛、E-2-己烯醛、乙酸、己醇。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超高压(ultra high pressure,UHP)处理对冰葡萄酒香气成分的影响,将冰葡萄酒经不同压强超高压处理后,采用液液萃取法富集,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检测处理前后冰葡萄酒香气成分的变化,并采用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表明:超高压处理后冰葡萄酒香气成分发生改变,其中以异戊醇、苯乙醇、丁二酸二乙酯、乙酸乙酯和己酸乙酯等发挥主要作用的物质相对含量的变化较显著,说明超高压处理能改善冰葡萄酒的香气。综合分析可得,300 MPa超高压处理能使冰葡萄酒的香气更加丰富柔和。 相似文献
4.
5.
不同年份干红葡萄酒香气物质分析研究(英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葡萄酒香气物质是决定葡萄酒的风格及质量的重要化学成分。分析研究我国不同原产地域葡萄酒香气成分对葡萄酒质量的感官标准体系的建立,以及对葡萄酒生产工艺优化和质量评价有着重要意义。本试验研究了宁夏贺兰山东麓原产地域不同红色酿酒品种所酿造的不同年份的干红葡萄酒香气的化学成分,采用溶液萃取法提取3个单品种2001年份的赤霞珠、梅鹿辄、蛇龙珠干红和1997、1994年份的蛇龙珠干红香气物质成分;用气相色谱-质谱进行分离测定,结合计算机检索技术对分离化合物进行鉴定,应用TIC峰面积归一法测定各成分的相对含量;分别分离出36、31、32、32和30个峰,鉴定出36、31、31、31和29个香气化学成分,共占其色谱流出组分总量的为100.00%、100.00%、99.97%、99.74%和99.66%。它们主要是脂肪羧酸、脂肪醇、芳香醇、低级脂肪酸、脂肪酮、杂环类(呋喃类、噻吩类)、醚类等。在相同酿造工艺处理条件下,不同单品种干红葡萄酒中,相对含量较高的香气成分种类相似,而微量特征香气成分差异较为显著,从而构成各类不同品种葡萄酒独特香气和风格。2001年、1997年和1994年三个不同年份的蛇龙珠干红在大罐陈酿过程中,共检测出香气成分37种。其中相同的香气化合物成分有25个。表明陈酿过程中,香气成分变化较为平缓。香气成分含量变化规律为:酯类由低→高→较低,醇类由高→低→最高,羧酸类、酮类及杂环类都呈现出由高→低逐渐转化的趋势,醚类化合物由低→高→较高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6.
以宁夏贺兰山东麓产区酿酒葡萄为原料酿造葡萄酒,测定其感官指标、理化指标,并通过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HS- SPME-GC-MS)技术分析啤酒酵母单独发酵(SY)、葡萄酒酵母单独发酵(AY)及二者混菌(1∶1)发酵(MY)酿造葡萄酒的香气物质,并计算气味活力值(OAV)。结果表明,3个样品的感官评分顺序依次为MY>SY>AY,理化指标符合相关国标;MY、SY、AY样品GC-MS分析分别共检测出22种、20种、15种香气成分,其中含量最高的均为异戊醇,MY、SY样品中的酯类成分较AY样品种类多;OAV分析结果进一步显示,对3个样品香气贡献最大的物质均为酯类,MY样品OAV>1的香气成分为4种。啤酒酵母酿造的葡萄酒风味独特,并且混菌发酵可以提升葡萄酒品质。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CO2浸渍工艺对干红毛葡萄酒香气成分的影响,采用仪器辅助液液萃取方式提取传统工艺和CO2浸渍工艺酿造的干红毛葡萄酒中的香气成分,并进行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机分析.结果表明:2种葡萄酒中共鉴定出48种香气化合物,主要为醇类、酯类、酸类和酚类物质等,其中传统葡萄酒中鉴定出32种,而CO2浸渍葡萄酒中鉴定出41种.和传统葡萄酒相比,CO2浸渍酒中仅有酸类物质的含量发生轻微下降,其他物质(如醇类、酯类和酚类等)的含量以及香气物质的总含量都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上升.综合来看,CO2浸渍工艺酿造的干红毛葡萄酒的香气质量比传统工艺酿造的葡萄酒要好. 相似文献
8.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的方法对宁夏青铜峡小产区单品种橡木桶陈酿干红葡萄酒挥发性香气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美乐、赤霞珠、西拉样品分别定性检测出68、55、67种香气化合物,其含量范围依次为0.03~126.37 mg/L、0.02~123.86 mg/L、0.05~154.91 mg/L,共有组分41种,占已定性总组分数的46.6%,含量普遍具有差异性;三者在主要香气成分组成上具有一致性,主要为酯类和醇类物质;已知气味活性值(OAV)>1的物质中,依次有19、18、19种香气成分有感官贡献,且共有香气成分为12种。主成分分析显示要利用少数几个成分来区别不同品种酒的香味特征十分困难。聚类分析表明3个酒样之间的香气物质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9.
新疆产区不同品种葡萄酒香气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HS-SPME-GC-MS)联用定量与闻香仪相结合的方法,对来源于新疆4个产区10个品种葡萄酒的 香气成分进行了测定,并对检测结果进行聚类分析。 结果表明,10个品种葡萄酒中,酯类成分占总香气成分的37.8%~50.6%,醇类占 总香气成分的19.4%~30.1%,酸类占总香气成分的18.7%~28.5%。 其中乙酸乙酯、丁酸乙酯、乙酸异戊酯等是品种葡萄酒之间共有 的呈香物质,不同品种葡萄酒之间其呈香物质具有较大差异。经聚类分析,干红葡萄酒中蛇龙珠葡萄酒与马瑟兰葡萄酒被归为一类, 干白葡萄酒中霞多丽葡萄酒与小芒森葡萄酒归为一类。 新疆4产区赤霞珠葡萄酒以酯类为主要的嗅闻呈香物质,不同产区的赤霞珠 葡萄酒其嗅闻呈香物质具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0.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研究蜜柚发酵酒与蜜柚蒸馏酒中的香气成分。结果表明,蜜柚发酵酒和蜜柚蒸馏酒中共检测出33种香气成分,其中醇类、酯类和酸类是蜜柚发酵酒中主要的香气成分,含量分别为343.33 mg/L、380.99 mg/L、455.79 mg/L,分别占蜜柚发酵酒总香气成分含量的28.19%、31.28%和37.42%。醇类和酯类也是蜜柚蒸馏酒中主要的香气成分,含量为537.62 mg/L和199.28 mg/L,占蜜柚蒸馏酒总香气成分含量的70.11%和25.98%。并应用香气活性值(OVA)判断它们对蜜柚酒体香气的贡献程度,OAV显示,蜜柚发酵酒中OVA>1的有9种,其中贡献较高的为乙酸(OAV=1519.3)、棕榈酸乙酯(OAV=138);蜜柚蒸馏酒OVA>1的有10种,贡献较高的为糠醛(OAV=220.1)和乙酸异戊酯(OAV=100.1)。 相似文献
11.
以龙眼、贵人香、雷司令和玫瑰香甜白葡萄酒为参照对象,采用气相色谱、液相色谱及感官品评等技术分析小芒森甜白葡萄酒质量指标的特点。结果表明,小芒森葡萄酒中的2-甲基-1-丁醇、3-甲基-1-丁醇、乙酸乙酯、丁二酸二乙酯、咖啡酰酒石酸含量高于其他类型的甜白葡萄酒;咖啡酸、酒石酸、苹果酸、对位香豆酸和对羟基苯甲酸在小芒森甜白葡萄酒中的含量也相对偏高,上述成分是影响小芒森甜白葡萄酒风味的关键性指标。感官品评结果表明,在色泽和香气方面,小芒森甜白葡萄酒明显优于其他几种类型的甜白葡萄酒,很可能与其含量较高的酸类、醇类和酯类等成分有关。 相似文献
12.
对不同冷浸渍时间果浆中真核微生物丰度以及葡萄酒中的挥发性成分分别进行测定,以酿酒葡萄小芒森(Petit Manseng)为试验材料,采用1、3、5 d冷浸渍时间处理后酿造干白葡萄酒。采用生物学信息分析、高通量测序方法以及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与气质联用技术(GC/MS)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冷浸渍过程中shannon指数增加、simpson指数减小,真核微生物丰度呈逐渐增加的变化趋势。另外香气物质总含量呈增加趋势,由348.74增加至402.5 mg/L。酯类化合物呈增加趋势表现最为明显,其中己酸乙酯、2-己烯酸乙酯、5-己烯酸乙酯、辛酸乙酯、癸酸乙酯、棕榈酸乙酯等脂肪酸乙酯类化合物均呈明显上升趋势,脂肪酸乙酯含量呈增长趋势,在冷浸渍1、3、5 d中分别为187.87、199.29、222.07 mg/L。 相似文献
13.
为了分析玫瑰花桃红葡萄酒及桃红葡萄酒基酒香气成分的差异,采用大孔吸附树脂萃取方法提取玫瑰花桃红葡萄酒及桃红葡萄酒基酒的香气成分,再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鉴定其香气成分。结果表明,玫瑰花桃红葡萄酒中共检测到香气成分48种,桃红葡萄酒基酒中共检测到香气成分41种,主要为酯类物质、有机酸、醇类、莽草酸衍生物、羰基类、烷烃类和萜烯类物质,其中检测到的酯类物质含量最多,玫瑰花桃红葡萄酒及桃红葡萄基酒中酯类物质分别占总香气成分的60.22%、64.89%。玫瑰花桃红葡萄酒的香气成分与桃红葡萄酒基酒相比,增加了3种酯类物质、1种有机酸、2种莽草酸衍生物和2种烷烃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14.
本论文利用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SPME-GC-MS)测定成熟期草莓、葡萄、苹果的结合态与游离态香气物质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三种水果结合态香气物质与游离态香气物质较为丰富,其中草莓结合态香气物质共检测出13种,游离态香气物质为9种;葡萄结合态香气物质共检出8种,游离态香气物质为9种,苹果结合态香气物质共检出13种,游离态香气物质为13种。经主成分分析,草莓的主要香气物质为乙酸苯乙酯、反式-肉桂酸甲酯、1-戊醇,葡萄的主要香气物质为乙酸异戊酯、1-戊醇、2-己烯醛,而苹果主要香气物质主要为1-己醇、2-甲基-1-丁醇、乙酸苯乙酯、1-己醛、丁酸乙酯、正己酸乙酯、2-甲基丁基乙酸酯。草莓、葡萄、苹果的游离态与结合态香气物质首次对比分析,并得出各自主要香气物质,为其形成及受环境因子作用而变化规律的研究提供基础性参考,同时为后期研究贮藏阶段变化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选用四川乐山地区3种不同葡萄品种(巨峰、夏黑、玫瑰香)为原料,采用相同的成熟工艺酿制葡萄酒,应用液液萃取-气质联用法对葡萄酒中的香味物质进行分析检测。结果表明,在3种葡萄酒中共分离鉴定出42种香味物质,其中包含酯类18种、醇类9种、酸类6种,对葡萄酒香味贡献最大的是酯类化合物,在香味物质总量中的占比均超过了43%;其中乙酸乙酯(2.467 mg/L)、辛酸乙酯(2.318 mg/L)、癸酸乙酯(1.226 mg/L)、3-甲基-2-丁醇(0.768 mg/L)、乳酸乙酯(0.768 mg/L)、己酸乙酯(0.740 mg/L)、苯乙醇(1.527 mg/L)、异戊醇(1.238 mg/L)、乙酸(1.682 mg/L)等是形成葡萄酒香味的主体成分。夏黑葡萄酒中这类化合物含量最高,与感官审评结果一致。因此,乐山地区宜选夏黑葡萄用于葡萄酒的制作。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比分析液液萃取(LLE)、水蒸气蒸馏萃取(VDE)、同时蒸馏萃取(SDE)和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对樱桃酒香气提取效果,确定最优香气提取方法。采用最优提取方法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不同酿造年份、不同酿造方法和不同品种的樱桃酒香气成分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HS-SPME萃取2009年中樱狄墨尔樱桃酒,经GC-MS共鉴定41种化合物,不易造成沸点较低物质的损失;采用HS-SPME结合GC-MS对七种市售樱桃酒香气物质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共检测出84种香气物质,包括13种醇类化合物、7种脂肪酸类化合物、21种酯类化合物、6种醛酮类化合物、16种芳香族化合物、9种单萜类化合物、5种酚类化合物、4种呋喃类化合物、3种其它类化合物;异戊醇(1.2026.036mg/L)、乙酸乙酯(1.16111.999mg/L)和苯甲醛(1.3098.248mg/L)的含量分别位居前三位。HS-SPME与GC-MS联用定性、定量樱桃酒中香气物质是一种相对简单、快速、准确性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采用香水梨鲜汁、熟汁、清汁为原料酿造果酒,测定其理化指标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法分析其香气物质。结果表明,香水梨清汁发酵的果酒酒精度最高,为10.42%vol。不同酿造工艺的梨酒共检出31种香气成分,主要有酯类、醇类、酸类和醛类。鲜汁、熟汁发酵梨酒分别检出23种、17种香气成分,其中酯类含量最高,分别占51.33%、64.8%。清汁发酵梨酒中共检出21种香气成分,其中醇类含量最高,占75.3%。清汁、熟汁、鲜汁发酵梨酒感官评分分别为83.7分、75.1分、81.0分。清汁发酵香水梨酒在总酸含量、酒精度、褐变抑制率、感官评分等方面优于其他两种,挥发性风味物质较为丰富。因此,清汁发酵梨酒整体品质较佳。 相似文献
18.
香气是葡萄酒感官评价的重要指标,也是影响葡萄酒质量风格和消费者导向的重要因素。各种风格特色的葡萄酒中具有的香气成分复杂多样,葡萄品种、发酵工艺、陈酿条件等因素均会影响其最终香气。保持品种典型性、提高发酵香气并改善陈酿风味一直是葡萄酒风味研究追求的目标,因此,全面分析葡萄酒中香气物质的形成途径和呈香机制至关重要。从发酵调控角度重点论述了品种和发酵香气成分的生成规律及酿造工艺对葡萄酒香气物质生成的调控机制,深入介绍相关风味酶和香气前体物质同香气物质的关系;探讨陈酿香气的生成路径并总结不同橡木制品和陈酿技术对葡萄酒陈酿香气特征的影响机理;简要阐述了香气物质的检测技术和香气物质间感知协同作用的研究方法,分析关键香气物质相互作用及基质效应对葡萄酒风味感知的影响。最后对未来研究方向和趋势提出展望,以期为建立以风味导向为基础的葡萄酒工艺调控手段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9.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S-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萃取检测鉴定黑加仑果实和果酒酵母1399酿造的黑加仑果酒芳香物质的成分和含量,对比黑加仑果实和黑加仑果酒的香气成分变化。从果实中鉴定出50种成分,占峰面积的84.22%,香气成分主要为2-甲基-3-丁烯-2-醇、4-甲基-1-戊醇、辛酸乙酯、癸酸乙酯、正戊烯、正辛醛、壬醛、己醛、戊醛等;从果酒中鉴定出48种成分,占峰面积的92.65%,主要香气成分为苯乙醇、3-甲基-1-丁醇、乙酸乙酯、辛酸乙酯、正己酸乙酯、癸酸乙酯、乙酸苯乙酯、苯乙醛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