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本文采用浅盘发酵法制作麸皮红曲,旨在提供一种发酵时间短且不易染菌的麸皮红曲的固态发酵方法。采用单因素实验的方法研究原料配比、料层厚度、水分、培养温度和时间对麸皮红曲酯化力的影响,并且以酯化力为标准确定麸皮红曲的最佳制作条件。将红曲应用于黄水的酯化以提高己酸乙酯和乳酸乙酯的含量。通过GC-MS测定并比较总酯、挥发性组分的相对含量,探究乙醇浓度与p H对酯化过程的影响以确定最佳的酯化条件,从而达到酿酒副产物的回收利用。麸皮红曲的最佳发酵条件为:原料配比(麸皮∶黄水∶自来水=100∶15∶75,w/v/v)、料层厚度(1.8 cm)、水分(47%)、培养温度(32℃)、培养时间(48 h)。黄水酯化研究表明,初始乙醇浓度分别为15%和20%,p H为3.5时,酶促催化反应15 d,所得总酯的含量分别为0.63 g/100 m L和0.64 g/100 m L,其中代表性挥发性组分(己酸乙酯和乳酸乙酯)的相对百分含量从14.33%分别增加到42.70%和31.30%。  相似文献   

2.
酯化红曲工艺研究及其在酿酒工业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红曲霉菌进行分离、优选、选育,以麸皮为原料进行了纯种培养的探讨,从而得到酯化力220mg/(g.100h)的酯化红曲,应用于酿酒明显提高了成品酒的总酯及己酸乙酯含量,生产的成品酒窖香纯正浓郁、酒体醇厚爽净,回味悠长。  相似文献   

3.
红曲霉菌的代谢产物和酯化酶等对促进白酒固态发酵过程中己酸乙酯、乙酸乙酯等酯类物质的生成具有重要作用,对固态发酵白酒的风味和品质提高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对金种子浓香型大曲中的红曲霉菌进行筛选,并对其中1株具高酯化力的红曲霉菌进行液体发酵条件考察、产香分析、强化制曲与酶活检测等应用研究及ITS鉴定等,以期获得酯化力较高的菌株...  相似文献   

4.
庄桂 《中国酿造》2007,(4):13-16
利用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 HS-16菌株作生产菌,麸皮为原料,采用厚层通风固体发酵工艺糖化麸皮,使麸皮的还原糖含量从2.8g/100g增加到糖化后的39.0g/100g,为红曲霉M-1菌株利用麸皮制备红曲麸增加了可发酵碳源。再利用红曲霉M-1菌株为生产菌,糖化麸皮为原料,采用曲盒发酵工艺制备红曲麸,红曲麸的红曲色素色价达到了372U/g,为二级红曲米红曲色素色价的74%。  相似文献   

5.
酯化红曲在白酒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酯化红曲是由红曲菌种和多种产酯功能菌混合培养而成,酯化活力高。在白酒正常生产中加入原料的2%。用曲20%时,可以降低酒酷酸度0.1~0.2度,出酒率稳定在40%以上,优质酒率在50%以上;在夏季压害和秋季转排期间加入酯化红曲,可有效地防止掉排;在制曲原料中加入0.5%~1%的酯化红曲培养成强化大曲,可提高酯化力3.8mg/g曲。提高16.8%;在生产酯化液的应用中加入8%酯化红曲,可使己酸乙酯达到25g/L以上。  相似文献   

6.
探讨了不同的何首乌叶添加量对小曲中的微生物种类和数量、糖化力、液化力及发酵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何首乌叶的添加量为6%时,霉菌数为7.72×104个/g干曲,酵母数为4.28×103个/g干曲,细菌数为1.27×103个/g干曲;小曲的糖化力、液化力、发酵力分别为472mg/(g·h)、7.96g/(g·h)、68.3%.此时小曲外观为淡黄色,无黑心,具有特殊的浓酒香.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大曲中己酸乙酯含量,从汾酒大曲中分离得到1株高产己酸乙酯酯化酶的霉菌SXG-Z-6,结合形态学特征和分子鉴定方法对其进行鉴定,确定为黑曲霉。以酯化力为指标,对该菌株的固体发酵培养基和培养条件进行优化,得到最适培养基:以10 g麸皮为基质,添加1.5g玉米粉,2 g酵母粉,体积分数1%大豆油,0.2 g(NH4)2SO4和10 m L蒸馏水。最适培养条件为36℃恒温静置培养44 h,酯化力最高达到615.8 mg/d L,比优化前提高了35.7%。  相似文献   

8.
以麸皮为培养基主要原料,采用单因子和正交试验对黑曲霉HYA4固态发酵生产亚麻脱胶用复合酶的培养基以及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最适培养基组成为麸皮10g、豆粕添加量2.5%、NaNO33.5%、(NH4):SO41.0%、加水量10mL:最适发酵条件为:250mL三角料10g、起始pH/值5.0~5.5、培养温度32%、培养时间为96 h.工艺优化后果胶酶和木聚糖酶活力分别可达2215.48 U/g干曲,99.68U/g曲.  相似文献   

9.
以宋河大曲为研究对象,在制曲过程中添加固体红曲、液体红曲、高温曲粉。实验结果表明,添加固体红曲菌、液体红曲菌和高温曲均能提高大曲酯化力,且添加红曲后酯化力提高40%以上,不同物质对大曲发酵过程中的影响均不同。  相似文献   

10.
孙晓璐  王明跃  张源 《食品与机械》2018,34(10):40-44,123
以安徽金种子集团中温大曲为原料,从中筛选能够产酯化酶的发酵菌种并鉴定其种类,再以酯化力为目标值研究该菌株产酯化酶的发酵培养基组成和发酵条件。结果表明,从金种子中温大曲中分离得到1株高产酯化酶的菌株LD06,通过形态学观察、分子鉴定及Biolog鉴定确定该菌株为犁头霉。以该菌株发酵产物中的酯化力为目标值,得到该犁头霉的固体发酵培养基组成为:麸皮10g,玉米粉1.5g、酵母粉2.0g、亚麻籽油1g/100g·培养基、硫酸铵0.2g、蒸馏水10mL;培养条件分别为温度36℃、时间45h。该条件下得到的犁头霉产酯化酶的酯化力为9.32g/L,与该菌株初始酯化力相比提高了22.55%。  相似文献   

11.
以衡水老白干酒大曲中分离纯化出的3株霉菌为研究对象,以酯化力为评价指标,通过二级筛选得到1株高酯化力霉菌8号,初步鉴定为毛霉。将其制作成纯种的麸曲进行培养条件优化。结果表明,大曲在目前已测定的10个碳原子以下的酸醇反应中,对己酸乙酯具有最高酯化力101.29 mg/g麸曲。8号菌在最适培养温度36 ℃,酸度0.40度,固态发酵培养基含水量50%,固态发酵培养基厚度10 mm时,具有最高酯化力263.55 mg/g麸曲(以乙酸乙酯计)。  相似文献   

12.
黄水是白酒酿造的主要副产物之一,富含多种有机质,可用于制备酯化液促进白酒增香,提高其利用率。研究了一株高产酯化酶的红曲霉菌株Monascus sanguineus X1,以酯化酶活力为指标,从碳源、碳氮比、接种量和pH值4个方面对X1菌株的培养基进行单因素实验及正交试验优化;采用酯化酶液处理黄水,制备酯化液,研究了黄水、乙醇、己酸等酯化前体物质添加量对酯化液制备的影响。结果表明,该红曲霉优化发酵培养基组分(以100 mL计):大米粉7.0 g,大豆蛋白胨2.0 g,NaNO30.2 g,KH2PO40.15 g,MgSO4·7H2O 0.1 g,培养基初始pH值5.0,接种量10%(体积分数)。在此条件下,添加体积分数为10%的黄水和体积分数为4%的乙醇,酶活力可达745.80 U/mL。向酯化酶液中加入体积分数为0.8%的己酸和体积分数为20%的乙醇继续培养1 d后,酯化液中己酸乙酯的体积分数可达0.121%;而向酯化酶液中补加体积分数为10%的黄水后,己酸乙酯和乳酸乙酯的体积分数分别可达0.055%和0.032%。该结果旨在为将黄水资源用于白酒增香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3.
该研究选择一株具有水质净化能力的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 HN-2),以麸皮及米糠为主要基质对其开展了固态发酵研究。通过部分因子析因试验设计及响应面分析,获得了最佳的固体培养基组合,包括:麸皮6.87g、米糠9.84g、葡萄糖0.26g、大豆蛋白胨0.10g、MgSO4.7H2O 0.05g、CaCO30.25g、K2HPO4.3H2O 0.10g。当初始湿度为65%、初始pH值为6.0时,在37℃经过48h的固态发酵,干酪乳杆菌HN-2的菌体密度最大可达2.47×1010cfu/g。  相似文献   

14.
采用选择性培养基分离纯化福建各地区红曲样品中的红曲菌,得到17株红曲菌纯菌株。经菌落形态特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以及分子生物学鉴定手段,17株红曲菌被鉴定为变红红曲菌(M.serorubescens Sato)、橙色红曲菌(M.aurantiacus)、新月红曲菌(M.lunisporas)、血红色红曲菌(M.sanguineus)和高粱红曲菌(M.kao-liang)五大类。通过液态发酵法研究红曲菌产糖化酶,产色素以及产生理活性物质莫纳可林(Monacolin K)能力,结果表明不同红曲菌菌株特性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被鉴定为高粱红曲菌的B6菌株具有最高的产色素能力和产莫那可林K(Monacolin K)能力,其醇溶性总色价为3373.12U/g,酸式和内酯式莫那可林K产量分别为25.928mg/L和12.114mg/L,产淀粉酶酶活力为543.21U/g。B6菌株是可用于红曲黄酒酿造的优良红曲菌菌株。  相似文献   

15.
沙见宇  裴欢  刘曦  闫雪秋 《中国酿造》2023,42(2):189-192
为提高红曲中莫纳克林K含量,以实验室保藏紫色红曲霉(Monascus purpureus)MY-11为原始菌株,利用紫外诱变筛选红曲霉,并进行固态发酵制备红曲,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对红曲中的莫纳克林K含量进行测定,选出高产莫纳克林K突变株,并与食源性菌株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进行共酵。结果表明,通过紫外诱变筛选出2株高产莫纳克林K突变株M7和M8,固态发酵25 d后莫纳克林K含量分别为12.42 mg/g、12.49 mg/g,分别比原始菌株MY-11提高了26%、27%。将诱变菌株M7、M8分别继续与不同添加量的酿酒酵母共酵培养,结果发现加入酵母菌液添加量3%时莫纳克林K含量最高,分别为9.35 mg/g、8.94 mg/g,比对照组提高了2.63%、16.41%。紫外诱变筛选结合共酵培养方法可提高红曲中莫纳克林K含量。  相似文献   

16.
本实验以小米糠为原料,采用液压榨取的方法制取小米糠油,以小米糠的饼残油为考察指标,研究不同的原料水分、压榨时间、压榨温度对小米糠饼残油的影响。得到最佳工艺条件:在原料水分8%、压榨温度50℃、压榨时间1 h的条件下,小米糠饼残油低至11.68%;精炼后的小米糠油的酸价、过氧化值分别降为0.27 mgKOH/kg、0.22 mmol/kg,符合食用油的标准。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经超声、微波、焙烤三种方法处理米糠对发酵后米糠酵素品质的影响,本文以米糠为原料,乳酸菌和酵母为发酵菌种,首先考察了发酵时间、发酵温度、接种比例对米糠酵素中γ-氨基丁酸(GABA)含量和pH的影响,并通过正交实验确定米糠酵素的最优发酵条件;采用超声、微波、焙烤不同工艺条件处理米糠原料,比较不同预处理方式对米糠酵素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经验证试验确定米糠酵素最优发酵工艺条件为:发酵时间24 h、发酵温度30 ℃、乳酸菌与酵母接种比为1:2(接种量为3%)。超声预处理方法可以显著提高米糠酵素中GABA含量(P<0.05),微波对GABA含量影响不显著(P>0.05),焙烤显著降低GABA含量(P<0.05);米糠在超声功率240 W处理24 h后,米糠酵素中GABA含量为2.61 g/L,是未处理的1.85倍。本文初步探讨了不同预处理方式对米糠酵素品质的影响以期为后续制备米糠酵素提供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以红色红曲霉(Monascus ruber)为出发菌株,用混合酶制取原生质体并对原生质体形成条件进行探讨,并进行紫外诱变选育。采用50h菌龄的菌丝体,使用蜗牛酶(0.6%)+溶菌酶(0.4%)+纤维素酶(0.6%)的复合酶液,30℃酶解2h,在该条件下原生质体浓度可达7.8×106个/mL,再生率为7.3%。在最佳紫外照射时间80s下,突变株经筛选,得到一株酯化酶活显著提高、遗传性能稳定的诱变株HN215-6,其酶活达468.4mg/100mL,比出发菌株HN215提高了1.66倍。  相似文献   

19.
为研制一款集红曲保健功能和软枣猕猴桃营养价值于一体的复合果酒,该研究以糯米、软枣猕猴桃为原料,红曲、酵母为糖化和发酵菌种,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探究红曲软枣猕猴桃发酵酒的最佳工艺参数对感官评分和理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工艺参数为红曲添加量8%(以干米计)、果浆添加量80%(以红曲米酒计)、酵母添加量0.1%(以发酵前红曲米酒和果浆总质量计)、发酵温度26 ℃。此优化条件下,酿制的红曲软枣猕猴桃发酵酒酒精度为14.2%vol、还原糖为3.6 g/L、总浸出物为4.8 g/L、甲醇为227.0 mg/L,色泽呈琥珀色、口感醇厚、酸度适中、红曲香和果香协调浓郁,适口性好。红曲软枣猕猴桃发酵酒的研制可以丰富市场果酒品种,为红曲软枣猕猴桃发酵酒的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