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以酱香轮次基酒和酱香成品酒为研究对象,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法测定其58组风味物质计算出气味活力值,并进行了因子分析和神经网络分析。结果表明,多层感知器对仁怀大曲酱香一至七轮次基酒的轮次预测正确百分比达80.2%,酱香成品酒的酱香工艺预测正确百分比达94.5%以上。通过多层感知器自变量重要性与因子分析成分矩阵共同分析发现,酱香基酒轮次的预测与异戊醛、乙酸、苯乙酸乙酯、糠醛、乙酸乙酯、2,3,5-三甲基吡嗪等化合物存在较大的相关性;酱香成品酒工艺的预测与辛酸乙酯、正己醇、癸酸乙酯、2,3,5-三甲基吡嗪、辛酸、丁酸等化合物存在较大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酱香型白酒不同轮次基酒的理化指标进行测定分析,找出轮次酒成分组成及含量差异,为今后酱香型白酒的综合评价提供一定的指导依据。结果表明:酱香型白酒轮次基酒p H在3.515~3.767之间,电导率在53.2~75.9μs/cm之间,各轮次基酒总酸含量在1.690~4.595 g/L之间,总酯含量在3.325~6.485 g/L,各轮次总酸、总酯变化规律相似,均呈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趋势。根据对各轮次基酒中重金属元素的分析检测,各种重金属元素含量均较低(0.0284~9.849μg/L),其中含量相对较高的元素是锰元素(8.295~32.561μg/L)和铬元素(5.116~49.849μg/L),轮次基酒中重金属元素含量相对较高的是第一轮次基酒和第七轮次基酒。  相似文献   

3.
陈志强 《新食品》2010,(15):25-25
在不能缺酒的时代,在既要讲氛围又不能牺牲健康的时代,所有酱香型白酒必须采用纯粮酿造,绝不允许添加任何其它物质,这是酱香型白酒一个重要的品质属性。  相似文献   

4.
紧密结合山东菏泽地区的环境、气候等因素,在传统酱香型白酒生产工艺技术基础上坚持传承与创新,开发出杨湖酱香型白酒生产工艺技术,其工艺特点为:初冬下沙;整粒高粱浸泡、冲洗后蒸粮,摊晾堆积发酵后入池发酵,一次性投粮;使用两种高温大曲;六轮次发酵;五次取酒;六次酒后利用酱香糟醅生产芝麻香酒。  相似文献   

5.
酱香典范的代表之一及国家名酒——红花郎酒产于川南边陲赤水河流域内的二郎镇。以米红粱和小麦为原料,优质郎泉水为酿造用水,采用“四高一长”的独特酿造工艺,特殊自然酿酒环境,得天独厚的洞藏贮存和科学的酒体设计,精湛的勾调技术勾调而成。其以酱香突出,幽雅细腻,丰满味长著称。  相似文献   

6.
余必红 《新食品》2013,(23):155-156
中国十七大名酒中浓香型有9个,酱香型仅3个,即贵州茅台、四川郎酒与湖南武陵。酱香型白酒酿造周期长,储存成本也远高于其他香型白酒,使得酱香型白酒成为了中国白酒中著名的奢侈香型白酒。  相似文献   

7.
以茅台镇某酒厂第5轮次酒为实验对象,将酒贮存于0~4℃、25℃、35℃、45℃、60℃、室温、0~4℃与60℃之间转换温度条件下,检测贮存过程中理化性质及香味物质的变化。结果表明:在不同贮存温度下,总酸、固形物含量、电导率都有升高的趋势,总酯、吸光度总体上略有下降,各指标的变化率都随贮存温度的升高而显著增大;在60℃贮存时,黏度下降明显,丁达尔现象较明显;香味物质的变化与贮存温度存在一定的动态关系。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酱香型郎酒酿造高粱的适用性,研究不同高粱品种酿酒的品质差异,以4种不同的高粱品种(郎酒专用糯高粱LJ1、泸州本地糯高粱LJ2、东北糯高粱NLJ1、东北粳高粱NLJ2)为研究对象,在大生产条件下进行酱香型白酒的酿造实验,通过对比分析不同高粱品种的主要营养组分差异以及产酒品质的差异,结果表明,富含高比例支链淀粉的糯高梁品种(LJ1、LJ2、NLJ1)更有利于酱香型白酒的发酵;粳高粱不利于酱香型白酒多轮次蒸煮发酵;郎酒专用糯高粱LJ1由于含有较高的淀粉含量,且全部为支链淀粉,全年总出酒率最高,且在第三、第四、第五轮次的出酒率明显高于其他几个品种;LJ1的酿造酒质略优于LJ2,优于NLJ1,东北粳高粱产酒风格最差。研究结果表明,川南酱香型酒厂更适于选用当地的糯高粱品种进行生产酿造。  相似文献   

9.
以茅台镇两家高知名度品牌公司轮次基酒和成品酒为研究对象,测定其三维荧光光谱。结果表明,不同轮次酱香型白酒和成品酒的三维荧光光谱的主荧光峰个数、波峰位置、最佳激发波长3个参数有着各异的表征,而同一种轮次白酒的三维荧光光谱的3个参数十分相近。成品酒主荧光峰位于波长430 nm附近,最佳激发波长在350 nm左右,其余荧光峰的位置基本一致,荧光强度位于同一个数量级;1~7轮次基酒的主荧光峰位于350~450 nm之间,最佳激发波长在300~350 nm之间,轮次基酒的荧光强度位于同一个数量级,同一轮次基酒的峰型具有相似性。研究结果可以准确地区分酱香型白酒的基酒轮次及成品酒,为白酒的品质检测提供了辅助途径。  相似文献   

10.
几种不同提取方法对燕麦总多酚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法评价几种不同的提取方法对燕麦总多酚含量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得到传统溶剂法提取燕麦总多酚的最佳工艺条件。其中传统溶剂法提取燕麦总多酚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55%,料液比1∶50 g/m L,水浴温度55℃,浸提时间2 h,燕麦总多酚含量为0.99 mg/g;超声波处理提取燕麦总多酚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超声波功率500 W,超声时间30 min,温度55℃,燕麦总多酚含量为1.32 mg/g;微波处理提取燕麦总多酚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微波功率500 W,微波时间7.5 min,温度55℃,燕麦总多酚含量为1.80 mg/g;超声波-微波处理提取燕麦总多酚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超声波-微波功率500 W,超声波-微波协同处理时间2.5 min,温度55℃,燕麦总多酚含量为2.02 mg/g。其中超声波-微波协同处理提取燕麦总多酚用时最短,得到的含量最高,可以选取该工艺为后续的实验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该研究通过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对酱香型白酒酿造中第四、五轮次基酒的加曲酒醅、入池酒醅和出池酒醅的游离氨基酸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第四轮次和第五轮次酒醅分别检测到23种和21种氨基酸或化合物,第五轮次各个阶段酒醅中游离氨基酸总量明显高于第四轮次同阶段的游离氨基酸总量。出池酒醅中游离氨基酸含量最高,加曲酒醅中的游离氨基酸含量最低,堆积发酵和窖池发酵过程会产生大量的游离氨基酸。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大多数游离氨基酸彼此之间具有较强的相关性,且第五轮次基酒氨基酸间的相关性较第四轮次更强。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天津酱香白酒不同轮次酒的风味物质和感官风味特征。方法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 HS-SPME)与气相色谱-质谱法(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GC-MS)分析挥发性成分, 香气活性值(odor activity value, OAV)法筛选关键香气化合物, 感官审评分析风味特征, 电子鼻区分酒样, 偏最小二乘法(partial least squares, PLS)分析关键香气化合物和感官风味特征的关系。结果 GC-MS共鉴定出119种挥发性成分, 其中, 1~7轮次酒分别鉴定出89、91、91、97、97、104、105种。利用OAV在不同轮次酒中分别筛选出33、31、32、32、32、43和39种关键香气化合物。感官审评得出最主要的风味特征为粮食香、醇香、酱香、酸香和窖底香, 电子鼻区分识别指数达到81。1轮次酒与粮食香具有很好的关联性, 2、3、4轮次酒与窖底香和醇香具有良好相关性, 5轮次酒与酱香和酸香相关性较大, 6、7轮次酒与果香、花香、焦烤香相关。结论 本研究获得了天津酱香白酒不同轮次酒的风味物质和感官风味特征信息, 为天津酱香白酒的勾调优化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3.
通过酶联免疫法(ELISA)对糟醅样本中的8种酶酶活性进行检测分析,结果发现,蛋白酶、脂肪酶、单宁酶和酯化酶影响白酒的口感和品质,α-淀粉酶、糖化酶、纤维素酶、果胶酶主要影响原料利用率和白酒产酒率,而白酒的理化成分的整体反映了不同香型酒风味差异。结果显示,总酸在各轮次酒中呈现上下浮动,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酒精度、总酯和固形物含量随轮次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并趋向稳定,可能与各种中间物质在微生物及酶的作用下产生及消耗有关。其中,第三、第四、第五轮次酒的酒质最优。研究酱香型白酒酶系对酒质的影响,为优化制曲工艺和制备强化大曲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基于传统发酵工艺,通过在发酵阶段进行菌种强化结合在蒸馏烤酒阶段进行工艺优化(头尾酒浸提菌剂后返回地锅蒸馏)提升酱香型白酒基酒中四甲基吡嗪(TTMP)的含量。结果表明,采用菌种强化、工艺优化及二者相结合的方法分别能将酱香型白酒基酒中四甲基吡嗪的含量提高160.71%、85.75%和202.75%。感官评价结果表明,菌种强化结合工艺优化的技术对基酒的感官风味影响不大。该研究提供了一种适合企业落地应用的进一步提高酱香型白酒基酒中四甲基吡嗪含量的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15.
不同工艺和风格酱香型白酒香气成分GC指纹图谱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气相色谱(GC)对不同工艺和风格酱香型白酒香气成分指纹图谱相似度进行研究。以16个主要共有峰为评价指标,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软件建立2种不同工艺大曲酱香型白酒、碎沙酱香型白酒,2种不同风格钓鱼台大曲酱香型白酒、国台大曲酱香型白酒的香气成分GC共有指纹图谱,同时对不同样品之间的相似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2种不同工艺酱香型白酒各具特色,其6个色谱骨架成分含量存在显著差异。2种不同风格大曲酱香型白酒共有峰相对标准偏差(RSD)>15%的分别有3个峰(钓鱼台)和6个峰(国台),表明不同风格大曲酱香型白酒勾调质量较稳定。  相似文献   

16.
该文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测定了赤水河流域五个不同地区酱香型白酒中14种矿质元素的含量,并利用主成分分析(PCA)和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对其进行特征分析和产地初辨。检测结果显示,Al、Fe、Zn、Rb、Sr 5种元素的含量在四川古蔺地区显著高于贵州茅台镇核心地区、习水地区、遵义市区、金沙地区(P<0.05)。主成分分析(PCA)结果表明,四川古蔺地区酱香型白酒单独聚为一类,与贵州各地区分类效果明显,而贵州各地区酱香型白酒分类效果不明显。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法(PLS-DA)结果表明,Rb、Mg、Zn、Sr、Nb 5种元素为判别四川古蔺地区与贵州各地区酱香型白酒的重要分类变量。  相似文献   

17.
为了建立一种评价酱香型白酒酿造过程中高粱蒸煮程度的技术,将传统的依靠经验的评价方式转变为依靠数据的方式。该文基于酶解法的原理建立了一种评价高粱蒸煮程度的糊化度模型。探明了不同生产参数对高粱蒸煮糊化度指标的影响,发现粉碎度、润粮温度、粮醅酸度、蒸煮压力和高粱硬度与糊化度指标之间呈正相关关系;粮醅返生时间与糊化度指标之间呈负相关关系。最后建立了实际生产过程中高粱蒸煮程度评价标准,即“七分熟”对应的糊化度指标数据为10%~16%、“八分熟”对应的糊化度指标数据为25%~32%,有助于科学的评价酱香型白酒下沙、糙沙生产过程粮食蒸煮程度。  相似文献   

18.
以5种不同酒龄的酱香型白酒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酒龄的酱香型白酒品质以及风味变化规律,通过电子鼻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酱香型年份酒的香气化合物进行整体区分及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电子鼻检测到不同酒龄的酱香型白酒香气成分差异明显;在5种不同酒龄的酒样中共定性出52种物质。随着酒龄的增加,酯类物质含量呈先减少后增加趋势,醇类物质呈现波浪形变化趋势;酸类物质呈上升趋势;呋喃类物质上升趋势明显;其中有8种物质(丁酸乙酯、己酸乙酯、庚酸乙酯、戊酸乙酯、丁酸、戊酸、己酸、乙偶姻)的含量上升趋势明显,5种物质(苯乙酸乙酯、2-甲基丙醇、2-甲基丁醇、呋喃、四甲基吡嗪)的含量下降趋势明显。聚类分析(CA)、主成分分析(PCA)与线性判别分析(LDA)的结果也表明,5个不同酒龄的酒样在挥发性成分上具有较为明显的差异,初步证实了通过电子鼻和气质联用技术区分酱香型白酒酒龄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以贵州省仁怀市为核心产区的酱香型白酒,在中国酒业发展中占据重要的位置,日渐成为国人酒类消费的一大选择。在认清当下中国白酒市场特征的基础上,探寻酱香型白酒品类的市场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酱香型白酒的营销策略,为后续研究的开展和产业的发展提供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