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定时检测七个月储藏期的南粳5055含水率、脂肪酸值、发芽率及表面颜色等理化指标,分析收获时间和储藏温度及时间三个因素对南粳5055储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收获时间与储藏温度及时间都对储藏过程中的粳稻含水率及脂肪酸值等重要指标有极显著影响(P < 0.01),但收获时间对其发芽率影响不显著(P > 0.05);收获时间、储藏温度及时间与粳稻表面颜色具有较高关联性。不同温度下储藏的粳稻脂肪酸值变化符合化学反应一级动力学模型,比较不同收获时间的南粳5055脂肪酸值增加的活化能(Eα)发现,抽穗后42~66 d收获的粳稻中48、54 d收获的粳稻反应活化能较高。研究表明,除储藏温度和时间外,收获时间也对南粳5055储藏品质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刘兵  汪楠  邵小龙  时小转  汪峰 《食品科学》2017,38(19):107-115
为了探讨收获期对两种粳稻综合品质的影响规律及各品质指标间的相关性,并为优化水稻田间管理和提高稻谷加工产品质量提供基础数据支持,对抽穗后36~66 d的南粳5055和南粳9108分期收割,测定干基千粒质量、外观品质、加工特性、快速黏度分析(rapid viscosity analyzer,RVA)特征谱和蒸煮特性等指标,对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发现,南粳5055和南粳9108分别在抽穗后48~54 d的干基千粒质量和总淀粉含量显著高于其他时间段(P0.05)。在抽穗后36~66 d内,南粳5055和南粳9108的大米表面明度L~*值先逐渐增大,后期没有显著变化(P0.05),a~*和b~*值则逐渐减小,出糙率和整精米率分别在抽穗后第54天和第48天增长至峰值,后期略有下降。RVA特征谱的峰值黏度和崩解值都呈现"V"字形的变化趋势,两者极显著正相关(P0.01);消减值和糊化温度先增加后降低,回复值和峰值时间随收获期变化不显著(P0.05)。两种粳稻蒸煮硬度分别在抽穗后48~54 d降低至最小值,前者与崩解值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消减值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胶黏性逐渐降低,收获期对其有极显著的影响(P0.01)。基于对品质指标的主成分分析,这两种粳稻的综合品质可由加工特性和营养成分、稻米蒸煮性能和煮熟米饭口感3类重要指标来描述。收获期对两种粳稻整体品质指标影响显著,适时收割会提高稻米的外观色泽和整精米率,改善淀粉糊化特性和米饭蒸煮品质;本次实验条件下南粳5055在抽穗后48~54 d、南粳9108抽穗后54~60 d收割可获得较佳的综合品质。  相似文献   

3.
盐城位于江苏苏北,水稻种植的主要品种为南粳9108,每年10月中下旬收获成熟。为了更清楚地了解不同温度对粮食物理、化学等指标的影响,通过设置3组不同含水量粳稻,分别对应7组不同储藏温度,在2个月和4个月的储存时间节点,对不同储藏温度下粮食的水分、黄粒米率、发芽率以及发芽势、脂肪酸值的变化进行跟踪,得出低水分粮食在低温储藏条件下,品质劣变较慢,但是企业为了储粮成本效益的控制,将粮温控制在28℃以内,水分不超过14.5%时,也能较好地延缓粮食品质的劣变。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长粒型优质籼稻低温储藏解除后的品质变化,为稻谷的品质变化及科学储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本研究以广西桂林新收获的长粒型优质籼稻为对象,对低温储藏解除后的稻谷进行低温(15℃)、常温(25℃)和高温(35℃)储存180 d,每20 d取样进行品质指标检测,并进行动力学分析。结果 在3个温度条件下,稻谷的出糙率、整精米率、水分含量、发芽率、过氧化物酶活性、多酚氧化酶活性和品尝评分值呈下降趋势,黄粒米率、直链淀粉含量、丙二醛含量、脂肪酸值呈上升趋势,15℃条件下继续储存可以有效地延缓稻谷品质的劣变,低温解除前后的温差对稻谷储存前期品质变化影响较大。相关性分析表明,储藏时间和温度与稻谷各品质指标均呈显著相关性;温差与稻谷各品质指标的相关性不强。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温度下水分含量、丙二醛含量和脂肪酸值的变化均符合零级动力学模型,在相同储藏温度条件下,丙二醛含量的活化能均小于水分含量和脂肪酸值的活化能。结论 稻谷低温解除后,短时间储存稻谷应避免温差较大,长时间储存应在较低温度下储存,既能延缓稻谷品质劣变,又能节约储存成本。丙二醛含量可作为低温解除后稻谷品质变化的早期预测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臭氧处理对高水分稻谷品质与微生物量的影响,并根据臭氧处理后稻谷储藏过程中霉变、发芽率与脂肪酸值的变化规律,优化了储藏工艺条件。结果表明:臭氧处理对稻谷感官品质和发芽率没有影响,脂肪酸值略有增加,微生物量明显降低。臭氧处理组稻谷在不同温度储藏,随着时间的延长,与对照相比,霉变时间呈不同程度的延迟,发芽率在同温度时呈基本一致的下降趋势,而脂肪酸值增加,幅度与臭氧处理质量浓度和储藏温度有关,15℃时,呈上升趋势,且臭氧处理质量浓度越高,增加越快,而25、35℃储藏,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95 mg/kg臭氧处理的稻谷尤为明显。进一步的SPSS分析表明,稻谷发芽率与储藏温度和时间呈显著的二元线性关系,脂肪酸值与臭氧处理质量浓度、储藏温度和时间呈显著的三元线性关系。因此臭氧处理高水分稻谷储藏优化的工艺条件为臭氧处理质量浓度55 mg/kg,储藏温度15℃,储藏时间60 d。  相似文献   

6.
糙米经不同剂量的60Co-γ辐照后,恒温(15±0.5)℃储藏1年,每3个月进行1次品质测定,并分析辐照剂量对储藏糙米各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储藏1年后,糙米表面颜色b值升高,储藏期间b值有波动,1.0 k Gy和2.0 k Gy的辐照后,糙米表面颜色b值显著增加(P0.05),大米呈现发黄趋势;L值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加而降低(储藏时间对L值没有显著影响);经1.0 k Gy和2.0 k Gy辐照的糙米感官评定颜色项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脂肪酸值随着储藏时间延长持续上升,辐照剂量与脂肪酸值无明显相关性(P0.05);溶解度和膨胀力都随着储藏时间延长而升高,第9个月达到峰值,随辐照剂量的增大,溶解度和膨胀力增大,米饭质构软化,米饭软硬度得分升高;糙米菌落总数含量随着储藏时间延长逐渐上升,但辐照剂量与菌落总数极显著负相关(P0.01)。低剂量(0.2~0.5 k Gy)水平的辐照可显著优化储藏糙米理化指标,提高感官品质。  相似文献   

7.
《粮食与油脂》2016,(12):70-74
选用新收获的粳稻为原料,用试验室碾米机对脱壳糙米碾磨一次,将大米置于室温和4℃条件下储藏6个月。为研究储藏期间大米内部食用品质的变化,对不同贮藏温度下的大米的直链淀粉、脂肪酸值、米饭硬度、和食味值等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贮藏过程中,大米的直链淀粉含量和食味值降低,脂肪酸值以及米饭硬度增加,米饭黏度和弹性降低。贮藏温度越高,品质变化越明显。直链淀粉和脂肪酸值对大米的质构品质有显著性影响。大米随着储藏时间的延长其内部食用品质发生了显著变化,低温4℃储藏可在一定程度上延缓大米品质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宋伟  张美玲  谢同平  张瑞  马宁 《食品科学》2011,32(20):257-260
探讨经过臭氧处理的油菜籽品质变化。将当年新收获的油菜籽储藏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定时对油菜籽用不同质量浓度的臭氧处理,每10d对油菜籽的发芽率、含油量和菌落总数等品质指标进行1次检测。结果表明:臭氧质量浓度为0μg/mL(对照)时,发芽率降低最为明显,温度、时间和臭氧质量浓度对发芽率影响极显著(P<0.01),且交互作用明显;不同储藏因素对油菜籽含油量影响大小顺序为储藏时间>储藏温度>臭氧质量浓度;不同质量浓度臭氧处理均可以有效抑制霉菌的增长,且在高温条件下抑制效果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重庆优质籼稻渝香203收获后,以糙米形式储藏过程中品质的变化规律,本研究以渝香203品种的糙米为研究对象,在不同温度(15、20、25、35 ℃)下进行模拟储藏(控制湿度65%~75%)及室温储藏,分析糙米在储藏过程中各品质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储藏时间的延长,糙米的水分含量、发芽率逐渐下降,温度越高下降幅度越大,15 、20 ℃条件下同一储藏时间的水分含量、发芽率差异不显著;直链淀粉含量、脂肪酸值呈上升趋势,其中高温35 ℃储藏的糙米脂肪酸值显著高于其他温度,到180 d时已达到71.63 mg KOH/100g;糙米表面颜色由深向白浅、由绿向红、由蓝向黄变化,15、20 ℃条件下糙米颜色变化不大,35 ℃条件下120 d后糙米颜色变化幅度较大;储藏一段时间后糙米胚部均有不同程度的萎缩,其表皮也有一定程度的损失,温度越高起糠现象越明显;糙米蒸煮糊化峰值粘度、最低粘度、最终粘度、回生值都逐渐增加,崩解值、糊化温度呈现波动趋势。由此可以看出,低温储藏可有效保持糙米的品质,延长其保质期。  相似文献   

10.
不同品种糙米储藏期间品质变化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讨糙米储藏品质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选择辽宁地区常见的稻谷品种辽星、盐粳218、田丰202、锦稻201和盐丰407作为实验原料,分别在准低温储藏(20℃)和农户常规储藏条件下储藏一年(2014.12~2015.12),对糙米样品的水分、脂肪酸值、电导率、过氧化氢酶活性、发芽率、品尝评分值和直链淀粉等品质指标进行了跟踪测定,并对测定数据进行相关分析。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糙米储藏时间的延长,糙米脂肪酸值和电导率将逐渐增大,而水分、过氧化氢酶活性、发芽率和品尝评分值将逐渐降低;储藏方式以及品种的差异也对糙米储藏品质指标显著影响(p0.05)。通过综合分析糙米品质指标变化规律,确定田丰202和锦稻201耐储性。并对田丰202的储藏品质指标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分析表明可以采用过氧化氢酶、电导率、脂肪酸值和发芽率指标来反映糙米的耐储性。  相似文献   

11.
稻谷新陈度的研究--稻谷储藏品质指标与储藏时间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对国内不同储藏区域、储藏时间的74个商品稻谷样品的发芽率、脂肪酸值、粘度、还原糖和非还原糖等指标进行了测定,探索了各储藏品质指标与储藏时间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发芽率易受储藏条件的影响,脂肪酸值、非还原糖与储藏时间呈线性相关(r=0.85、r=-0.81)。  相似文献   

12.
目的:本实验通过研究温湿度动态变化条件下糙米储藏过程中主要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为优化糙米安全储藏条件提供基础数据。方法:将初始水分质量分数分别为15%、17%、19%和21%的糙米,分别在低温动态组(L组)、中温动态组(M组)、高温动态组(H组)3?种不同温湿度动态条件下模拟储藏240?d,观测糙米发芽率、脂肪酸值、过氧化氢酶活力等主要品质指标和低场核磁共振水分迁移规律的变化。结果:在240?d的储藏过程中,随着储藏时间的延长,发芽率、过氧化氢酶活力呈显著下降趋势,脂肪酸值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糙米品质发生劣变。初始水分质量分数高的糙米其自由水的质量分数要高于初始水分质量分数低的糙米;高温会引起水分迁移混乱,吸附水向自由水迁移,自由水质量分数升高。水分质量分数越高、温度越高,糙米就越容易发生霉变变质。储藏温度对发芽率、脂肪酸值、过氧化氢酶活力有显著影响,初始水分质量分数对发芽率、脂肪酸值有显著影响。结论:初始水分质量分数和储藏温度对糙米的品质特性影响显著。为防止糙米发生品质劣变,正常水分(质量分数15%)和偏高水分(质量分数17%、19%)的糙米安全储藏期为120?d,低温或中温可以延长正常水分糙米储藏期至180?d。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掌握不同储粮温度及储藏方法稻谷的发芽率、脂肪酸值、过氧化氢酶活动度等品质指标随储藏时间的变化规律,测定了不同储藏温度下常规和气调储藏稻谷的各项品质指标。结果表明:当储藏温度较低时,常规和气调储藏稻谷的各项检测指标较为接近;而高温储藏时,气调储藏稻谷的各项检测指标均优于常规储藏。因此,稻谷储藏时,低温储粮应是首选方案,当低温不易实现时,可选择气调储藏以减缓温度对稻谷品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不同储藏年限稻谷的储藏特性指标及其糊化特性的变化规律,选用不同储藏年限的籼稻、粳稻各40份样品为原料,对其主要储藏特性、生理生化指标及糊化特性等进行测定,并采用SPSS20.0对数据进行描述统计分析、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储藏年限的增加,两个品种稻谷的发芽率、酶活性、巯基含量降低,降低幅度基本一致;脂肪酸值、丙二醛含量、电导率增加;增加幅度基本一致。糊化特性中糊化温度上升,两种稻谷的峰值粘度、最低粘度、最终粘度、峰值时间在储藏两年时达到最大;且籼稻高于粳稻。籼稻的脂肪酸值、巯基含量在年限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在储藏过程中变化最为敏感;粳稻的发芽率在年限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在储藏过程中变化最为敏感。两种稻谷的过氧化氢酶活性、丙二醛含量在年限间的差异性基本相同。利用主成分分析可以清晰的看出不同储藏年限籼稻/粳稻的品质变化。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分析早籼稻在收获后,以糙米形式过夏及其储藏过程中的品质变化,将初始水分含量分别为15%、17%、19%和21%的糙米,分别在低温15 ℃左右(L组)、中温25 ℃左右(M组)、高温35 ℃左右(H组)3种不同温湿度动态条件下模拟储藏240 d,观测糙米表面颜色、脂肪酸值、质构特性、糊化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温湿度动态变化过程中,储藏温度和糙米水分对糙米储藏特性和储藏后品质影响显著(p<0.05);初始水分含量则与糙米主要质构特性、糊化特性指标极显著相关,但高水分糙米储藏后主要质构特性、糊化特性指标均未见改善,脂肪酸值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糙米品质发生劣变。正常(15%)或偏高水分(17%、19%)的糙米在正常(低温和中温)储藏条件下安全储藏期为120 d,如若控温(低温)条件下可以延长正常水分糙米储藏期至180 d。糙米在入夏高温储藏时初始水分须控制在15%的安全水分以内,偏高水分(17%、19%)的糙米在高温条件下极易发生品质劣变。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偏高水分粳稻谷低温储藏中的安全性和品质变化规律,在模拟低温环境(温度15℃)下对偏高水分粳稻谷(15.3%)储藏2.5年,监测了储藏期间稻谷霉菌数量、质量指标和储存指标的变化,并以常规水分(14.3%)的粳稻谷作对照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偏高水分粳稻谷在整个储藏期霉菌数量均低于105 cfu/g,未出现霉变现象。储藏期间,偏高水分和常规水分粳稻谷在质量指标和储存指标上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但变化幅度略有差异。储藏结束时,偏高水分粳稻谷仍保持良好的品质,水分含量为14.2%,出糙率为80.2%,整精米率为66.8%,黄粒米含量为0.6%,脂肪酸值为23.2 mg/100 g,品尝评分值为77.2。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不同储藏方式对粳糙米储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储藏时间的延长和储藏温度的升高,充氮气调和常规储藏粳糙米的发芽率、生活力均呈下降趋势,且温度越高,下降得越明显;常规储藏较气调下降较慢,气调储藏在保持糙米种用品质上并不占优势。气调组和常规组粳糙米的脂肪酸值和丙二醛含量随着储藏时间和温度的增加呈上升趋势,且温度越高,增加越明显;在低温区(20、25和30℃)这些指标随时间的增加幅度较之35℃要小一些,气调储藏能够缓解高温对粳糙米品质的不利影响。常规储藏和气调储藏的过氧化氢酶活动度均随储藏时间的延长而降低;低温区变化相对缓慢,35℃条件下变化幅度较大;但常规储藏降低得更明显,气调储藏的值要好于常规储藏。因此,低温储藏是保鲜粳糙米的最佳手段,在低温条件受限的地区,可考虑使用充氮气调储粮技术,既节约成本,又绿色环保。  相似文献   

18.
以吉林榆树地区超级稻(水分14.6%)为研究对象,分别置于15、20、25、30和35℃条件下模拟储藏,定期取样检测品质指标变化。结果表明,种用品质、储藏品质、加工品质、外观品质等各项指标受储藏温度影响较大,温度越高,稻谷各项品质下降越明显。短期储存时,将储藏温度控制在25℃或更低,能够保证稻谷的储藏、加工和外观品质满足相关标准要求。水分含量为14.6%的优质粳稻脂肪酸值与储藏温度和储藏时间呈二元非线性关系,可通过模型FAV=EXP(2.218+0.025T+0.003 t)对脂肪酸值的变化进行预测。综合各项品质指标变化情况,兼顾节约储粮成本因素,25℃准低温是较为经济实用的储藏温度,在该温度下14.6%优质粳稻可安全储藏6个月,且保持良好品质。  相似文献   

19.
糙米保鲜储藏技术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针对东北气候条件及粳糙米储藏过程中的主要问题,着重研究不同储藏条件与粳糙米品质变化的关系以及储藏条件对粳糙米品质的影响,并寻求较高水分糙米的储藏条件,保持糙米的新鲜.在单因素研究的基础上,采用三因素三水平全因素试验设计方法,研究储藏方式、储藏温度、糙米水分对糙米脂肪酸、黏度的影响,建立了各评价指标与各影响因素的数学模型,并经优化处理找出了最佳参数组合:组合l为充氮储藏、温度12.05℃、水分15.58%;组合2为真空储藏、温度12.3℃、水分15.35%.结果表明:上述储藏方式较常规储粮的安全水分14%提高约2%,可以显著地降低稻谷烘干成本.  相似文献   

20.
温度直接影响稻谷储藏品质与储藏时间,是稻谷储藏过程中的关键控制因素。实验测定了不同储藏温度下稻谷的水分、容重、出糙率、发芽率、还原糖及脂肪酸值各项品质指标,同时考察了温度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对同一个指标来说,温度越高,变化越剧烈。同时温度对各指标的影响程度又不尽相同。发芽率受温度的影响最大,15℃的储藏环境中降低了2%,而在35℃储藏条件下降低了9%;脂肪酸值在15℃的储藏条件下增加了0.9%,而在35℃条件下增加了18.3%。另外温度对储藏稻谷的微生物含量有显著影响,15℃下,微生物的菌落总数与初始相比减少了200 cfu/g,而当在高温环境中,特别是35℃下,微生物的菌落总数增加到7200 cfu/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