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为适应腹地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进一步加快徐圩港区的开发建设,实现连云港总体布局规划,建设徐圩港区防波堤工程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已十分明显。本文通过了分析防波堤不同口门布置形式,港内受掩护情况的差别,利用波浪数模研究不同方案的波浪泊稳情况。最后对各方面进行综合比选确定最优的防波堤平面布置方案。  相似文献   

2.
受一线船闸、城西湖蓄洪堤、城西湖船闸、工农兵泵站和城西湖船闸等已建建筑物的制约,临淮岗复线船闸的平面布置条件较为复杂。为确保复线船闸与一线船闸通航条件满足船舶安全进出闸的要求,且对枢纽泄水不造成影响,文章采用水工模型试验对临淮岗复线船闸总体布置方案进行论证并优化。试验结果表明,临淮岗复线船闸原布置方案基本合理,除上下游航道口门区横向流速偏大,各工况下上下游引航道内水流条件满足规范要求,提出了对上下游航道口门区右侧进行适当扩挖的优化方案,以减小航道中心线与水流方向的夹角,减低口门区横向流速的优化方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可为类似工程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
张烨 《上海煤气》2010,(4):1-3,32
文章介绍了目前LNG船舶靠离泊洋山LNG码头实际操作方式,并与现行规范《液化天然气码头设计规程(试行)2004—03.01》间进行对比,针对靠离泊时间及方式的选择和拖轮配备、警戒艇,通航条件等几方面进行论证,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4.
《上海建设科技》2006,(3):F0003-F0003
公司具有港口与航道工程施工总承包二级、航道工程专业承包二级资质,主要从事港口与航道建设工程,包括码头、防波堤、航道工程、疏浚吹填、堆场及设备安装工程、起重打捞等水工工程施工及船舶租运、工程物资供应等相关配套业务。  相似文献   

5.
《建筑施工》2012,34(7):750-750
天津港南疆专业化矿石码头工程正式开工建设6月26日,随着第一根混凝土方桩稳稳地落下,由中交一航局一公司第九项目部承建的天津港南疆专业化矿石码头工程在天津港南疆港区正式开工建设。据悉,该工程位于天津港南疆港区26~#泊位,码头建成后可满足30万t级铁矿石船舶停靠,并兼顾对40万t级散货船舶进行接卸作业。码头岸线400 m,设计年通过能力为2 300万t,建设面积75万m~3,水域面积50.3万m~2,泊位结构为高桩式。  相似文献   

6.
冲击成孔灌注桩工艺是一种应用广泛、成熟的施工工艺,在新建港口工程施工中多有应用,全回转套管灌注桩工艺是一种新工艺,钻进速度快,成孔效率高,没有噪音,不使用泥浆,作业界面干净其优点.本文以厦门海沧港区2#、3#泊位码头结构加固改造工程沉箱后方布置冲孔灌注桩为实例,探讨两种管灌注桩工艺在重力式码头加固改造工程中应用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7.
南通某港区下游堆场边坡为了满足码头内侧靠船吃水要求,天然泥面开挖得较深,又为了满足码头内侧靠船水域要求,岸坡只能布置得较陡,且不能布置镇压层和护坦。为此先用静力触探试验确定了两个主要软土层的不排水强度指标。然后选取最危险的计算剖面,对不加固边坡、坡顶布置搅拌桩、坡脚布置搅拌桩、坡顶和坡脚均布置搅拌桩等各种工况下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计算。结果表明,本工程边坡有两个滑动区域,一个为整体滑动区,一个为坡面上的局部滑动区,而且二者在各自区域内发生,必须对坡顶和坡脚均进行加固。最后,提出在坡顶和坡脚均布置2排连续搭接搅拌桩的加固方法,才能满足设计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8.
<正>"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实施为交通、水利、市政等行业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十三五"期间,我国港口建设有序推进,内河水运加快发展,主要港口大型综合性港区布局逐步优化,一大批港口深水航道、防波堤、码头等基础设施正在建设,在技术创新和理论研究、工程经验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加强港工技术、工程排水与加固专业领域的学术交流,  相似文献   

9.
<正>"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实施为交通、水利、市政等行业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十三五"期间,我国沿海港口建设有序推进,内河水运加快发展,大型综合性港区布局逐步优化,一大批港口深水航道、防波堤、码头等基础设施正在建设,在技术创新和理论研究、工程经验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加强港工技术、工程排水与加固专业领域的学术交流,提供新  相似文献   

10.
长江轮船公司炮台湾船舶基地位于上海吴淞口外炮台湾水域,在吴淞口导堤至宝山嘴之间,该段岸线长约3 km。港池的规模为一次系泊140艘长航千t级驳船,并可使2个万t级大型船队同时进行编,解队作业。港池水域使用面积约85万m~2。工程项目有:固定式防波堤1500m、浮式防波堤500m、工作船码头(包括护岸)1座,以及与之相应的陆上后方生产和生活辅助设施(防波堤平面见图1)。  相似文献   

11.
以对某跨海重轨桥梁的桥型论证为背景,着眼于重载和海域环境两个特点,从桥梁概念性设计的角度论述了整体式桥梁下部结构、箱梁式桥梁上部结构、桥梁经济跨径、桥梁预应力体系四个方面的内容。然后,经过数值计算,验证了方案体系总体刚度能满足要求。论文最后,为更科学地确定桥梁标高,对跨海桥梁承受波浪荷载进行了初步探讨,同时提出了下一阶段应进行人工岛和港口防波堤对桥位的掩护作用分析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2.
连云港徐圩港区淤泥层深厚,土质条件差,拟在淤泥地基上修筑斜坡堤。准确开展筑堤后地基固结预测分析,可优化设计,并为港区后期建设提供技术支撑。采用能较好反映超软淤泥性质的修正剑桥模型,模拟斜坡堤分级施工过程,采用不同涂抹效应参数进行计算,通过与实测结果对比以确定海上排水板施工的合理涂抹参数。计算结果表明,当涂抹区井径比s=5,渗透系数降低比k_h/k_s=5时,原位监测结果与数值模拟结果吻合较好。要满足油气管廊基础对工后沉降的要求,应保障排水板施工质量,同时堤身预压时间不低于13个月。  相似文献   

13.
LNG运输船气体试验(气试)是LNG运输船调试投运的重要环节。文章介绍分析了LNG船气试技术要求、国内已实施案例的情况,以上海LNG接收站配合“申海”号LNG船气体试验为例,阐述了上海LNG接收站的设计特点、气试关键技术问题的研究解决、实施操作方案的制订,对LNG接收站配合LNG运输船开展气体试验的技术研究工作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以学生为中心的工程教育认证的根本目的是促进或提升"教育产出"。为适应新时代新水利背景下水利科技人才培养需求,同济大学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专业从培养方案修订着手,通过修订培养目标、分解毕业要求指标点,以及持续改进课程体系等方法贯彻OBE理念,实现从培养"学科导向型"人才到"工程导向型"人才的转变,从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到培养兼具专业能力、职业素养、社会责任的复合型人才转变,以期达到水利工程师国际认证的实质等效。与此同时,建立了课程达成情况及毕业要求达成情况评价机制、培养目标合理性评价机制,并结合机制运行情况进行了实例分析,实现了对本专业本科生培养质量的全方位、中长期跟踪评价与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15.
郭晋钟 《山西建筑》2014,(27):261-262
介绍了现场施工组织的定义,从人员优化、方案优化、进度计划优化、管理技术优化等方面综合论述了现场施工组织设计优化的要点,以满足新型施工组织设计科学指导施工活动、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资源能耗,保证工程质量与安全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16.
鞠瑾 《城市建筑》2014,(32):307-307
随着港口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深水防波堤建设项目也逐年增多,防波堤在抵御海浪侵袭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但近年来不断出现的防波堤损坏事件,给港口水工工程建设造成了一定的困扰。本文就港口防波堤的损坏情况及损坏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传统设计方法在设计深基坑围护时通常采用断面计算,无法考虑结构整体作用,忽略了结构围岩工作变形,容易导致设计结构断面特别大、围护结构地连墙尺寸厚、混凝土支撑断面大等现象,造成极大浪费。以南宁市轨道交通某区间风机房竖井围护工程为依托,采用FLAC 3D软件完成数值模拟建模,考虑了结构整体性以及结构与围岩的共同变形条件,对工程采用的地下连续墙与支撑支护体系方案进行了优化,连续墙厚减少33.33%,纵向受力钢筋面积减少22.36%。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优化方案的安全性与经济性进行系统评价。结果表明:优化方案的各工程参数均能很好地满足规范要求,相比传统设计方案,优化方案在现有总施工造价费用上可减少12.37%; 研究结论具有显著的工程经济意义,可为类似工程深基坑围护结构的设计及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朱全和  姚晓伟 《山西建筑》2011,37(31):255-256
阐述了港口地理要素的组成,分析了港口GIS建设需求和关键技术,着重论述了在数字港口和数字水运建设中较有行业特色的港口全景三维与港区规划动态演示功能。  相似文献   

19.
丁育南  沈健荣  崔健 《建筑技术》2010,41(12):1141-1144
为有效解决位于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的感潮航道在升级改造期间,其护岸结构作业面应干地施工以及经济合理地控制工程造价的要求,以杭申线(上海段)航道整治工程为例,在深入勘查施工现场的水文与地质工况后,结合工程地质勘探资料,提出常规型、加固型和补强型等三种围堰施工方法,并就其稳定与安全性进行了理论分析与优化。在围堰施工期间,对若干施工关键控制点提出了相应注意事项。实践证明该施工技术满足感潮航道整治工程护岸结构施工的安全与防护要求,且经济效益好。  相似文献   

20.
《Soils and Foundations》2007,47(2):219-235
The bearing capacity for composite breakwater's mound is considered as a problem of foundation stability. Expected displacement due to mound failure under eccentric inclined load by repeating wave forces is estimated. The displacement is calculated by the use of angular motion equation along virtual failure arc, similarly to Newmark's method in earthquake engineering. A computation program, which takes into account various conditions for individual breakwater, was developed. It has been found tha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xpected displacement and the design safety factor of bearing capacity varies with the ratio of breadth to height for the caisson box. If an allowable expected deformation in service life is introduced in breakwater design, it is prospective to reduce caisson breadth especially in the cases of larger breadth height ratios. The program was used in back analysis of case of breakwater failure that occurred in Tomakomai west port. The settlements of caissons, ranging from 7 cm to 45 cm, were observed after a series of typhoons. By using the high wave record, and accounting for the effect of wave force increase due to incompletely armored wave-breaking blocks, the calculated settlements and horizontal displacements were in agreement with the range of deformations observed in spite of considerable scatte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