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DEAE-Sephadex离子交换色谱对马尾松木片丙酮抽出物分离成弱酸性组份、中性组份和强酸性组份。中性组份皂化后进一步分离成皂化物和不皂化物。利用GC-MS技术对其中的皂化物和弱酸性组份进行了分析,并检测出了一系列化合物。  相似文献   

2.
马尾松磨木浆丙酮抽出物的分离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利用DEAE-Sephadex离子交换色谱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马尾松磨木浆丙酮抽出物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离及分析。DEAE-Sephadex高子交换色谱可以把丙酮抽出物分离成中性组分、弱酸性组分和强酸性组分,中性组分皂化后可进一步分离成皂化物和不皂化物。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马尾松磨木浆丙酮抽出物中的弱酸性组分、皂化物和不皂化物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并分别检测出了一系列化合物。  相似文献   

3.
枸树皮属高树脂造纸原料。在碱法制浆过程中,用碱量和蒸煮温度对树脂溶化的影响并不显著,长时间保温对树脂溶化有不良效果。添加螯合剂,脱果胶剂以及非离子表面活性剂OP-10均能促进树脂的脱除。构树皮制浆前后丙酮抽出物的DEAE-Sephadex分离结果表明,纸浆抽出物中性组分比例增加,其中皂化物很少,绝大部分是不皂化物。弱酸性组分降低,强酸性组分很少,但柱中残余物增加。添加助剂的碱法蒸煮,加快了弱酸性组分的溶解,并提高了对中性组分溶化的比例  相似文献   

4.
树脂的成分及用脂肪酶消除树脂障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纸浆中树脂的成分及其障碍以马尾松为原料制得的磨木浆和亚硫酸盐木浆,含有较多的树脂,我们对树脂的成分进行了测定。测定过程是:原料或纸浆用乙酸或丙酮将树脂抽提出来,然后利用DEAE七ephadex离子交换柱将树脂分离成中性组分、弱酸性组分和强酸性组分。中性组分经名化后再分为名化物组分和不皂化物组分。各组分利用色谱一质谱(GC-MS)联用仪测定其不同成分的含量。其分析结果见表1、表2和表3。表1马尾松木片、马尾松磨木浆和马尾松酸性亚硫酸盐浆中树脂(丙酮抽出物)主要组分分析结果表1为马尾松木片、马尾松磨木浆和马尾松酸…  相似文献   

5.
植物油不皂化物的色谱分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李和 《中国油脂》1997,22(6):48-50
植物油不皂化物是多种有机化合物的混合物,其主要成分为烃类、三萜醇类、4-甲基甾醇类和甾醇类。采用柱色谱、薄层色谱、高效液相色谱和离心薄层色谱四种不同的色谱法,将以上四类化合物分离并纯化,测得各类化合物在不皂化物中的含量。对四种色谱分离不皂化物的方法进行了比较与讨论。  相似文献   

6.
应用薄层色谱和气相色谱分离葵花油、芝麻油、花生油的不皂化物。利用它们不皂化物组成和甾族化合物各组分相对含量的差异,可将5%以上的葵花油从芝麻油、花生油中检出。  相似文献   

7.
食用植物油鉴别方法的研究—不皂化物分离分析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石油醚:乙醚(2:1,V/V)为展开剂,在硅胶-羧甲基纤维素钠板上分离不皂化物。利用植物油特有的甾醇,对植物油脂进行定性鉴别。该方法快速、准确,易于普及,为油脂定性检验方法的研究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光皮Lai木油的嗅味及非皂化物成分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光皮Lai木Swida(Cornus)wilsoniana果实油的嗅味成分共鉴定24个成分。非皂化物含量为1.11%。碳氢化合物含有C14-C31共18个烷烃;另有三十烷醇;三十二烷醇和桦木醇以及5个甾醇化合物,β-谷甾醇、22-二氢菠 菜甾醇、菜油甾醇、菜子甾醇和5.24(28)豆甾烯醇。对油听β-胡萝卜及维生素E含量进行了测定。  相似文献   

9.
光皮梾木油的嗅味及非皂化物成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光皮梾木Swida(Cornus)wilsoniana果实油的嗅味成分共鉴定24个成分。非皂化物含量为1.11%。碳氢化合物含有C14-C31共18个烷烃;另有三十烷醇、三十二烷醇和桦木醇以及5个甾醇化合物,β-谷甾醇、22-二氢菠菜甾醇、菜油甾醇、菜子甾醇和5.24(28)豆甾烯醇。对油中的β-胡萝卜素及维生素E含量进行了测定。  相似文献   

10.
采用GC-MS分析番茄籽油不皂化物成分,并通过薄层层析(TLC)对不皂化物进行初步分离。通过GC-MS从番茄籽油不皂化物中分离出42个峰,鉴定出29种物质,主要成分为β-谷甾醇、胆甾醇、豆甾醇、环菠萝烷醇、羊毛甾醇、γ-生育酚、(3β,5α)-胆甾-7-烯-3-醇、γ-谷甾醇、麦角甾醇、二十九烷、角鲨烯,其中β-谷甾醇含量最高,为15.68%;以正己烷与氯仿(7:3,V/V)为展开剂,通过TLC分离番茄籽油不皂化物,得到6条色带,利用紫外-可见光对分离物进行扫描,6种分离物最大吸收峰均不相同。  相似文献   

11.
油茶种子油不皂化物中的五环三萜醇与四环三萜醇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油茶种子油的不皂化物得到57.9%,三萜醇,采用硝酸银-硅胶络合薄层色谱分离三萜醇乙酸酯,得到β-香树精,吉曼醇,蒲公英赛醇,并对其含量作了气相色谱测定。  相似文献   

12.
油脂、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被人们并列为三大营养物质,而食用油脂对人体的健康有着更重要的影响。现在各种色拉油充斥市场,为保证质量,对色拉油的各项质量标准应作严格检测,其中不皂化物是重要的检验项目之一。1油脂中不皂化物售含量指标测定不皂化物含量是判断油脂纯度和精炼程度的标志,因为不同的油脂不皂化物含量不同,同种油脂不皂化物含量也有一定幅度,如超出幅度范围说明油脂不纯。一般植物油脂不皂化物含量只有0.2~1.8%,谷类油脂中含量均达20%以上,其中米糠油中可达50%以上。2油脂中不皂化物主要成份不皂化物的主要成份…  相似文献   

13.
油皂脚中中性油含量视不同工艺而异。间歇法生产工艺得到的皂脚其中性油含量一般在30-40%,有的厂家高达40-50%。笔者根据棉籽皂脚的特点进行了“棉油皂脚复浸回收中性油工艺”的研究与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采用此工艺可使棉油脚中性油含量降到3—5%,复浸后的皂脚经处理后可作为化工原料出售或进一步深加工。  相似文献   

14.
芫荽子挥发油化学成分和致突变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芫荽子经水蒸汽蒸馏所得挥发油,采用SE-54石英毛细管柱分离,经气相色谱-质谱-电子计算机联用技术(GC-MS-DS)分析,从41个峰中检出29种成分,占98.9%。利用Ames标准菌株TA98加与不加S9代谢系统对芫荽子挥发油进行了体外致突变性检测,未发现芫荽子挥发油有致突变性。  相似文献   

15.
菜籽油不皂化物中甾醇成分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沈平  刘尧 《中国油料》1994,16(1):29-32
采用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法将菜籽油不皂化物分离为甾醇、4-甲基甾醇、三萜醇和烃四类。甾醇部分经乙酰化后,由气相色谱法分析,并采用硝酸银硅胶制备薄层色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进一步分离。分得的主要组分经薄层、气相色谱、溶点、红外光谱和质谱鉴定,并分离得到β-谷甾醇,菜油甾醇,菜籽甾醇和Δ^5-燕麦甾醇等纯品,被认定的有24-亚甲基胆甾醇、豆甾醇、Δ^7-燕麦甾醇。  相似文献   

16.
陈国铨 《中国造纸》1995,14(3):31-34
在分析硫酸盐松木浆黑液的皂化物分离原理的基础上,讨论了静置分离法的低温半浓液槽结构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7.
小米油脂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小米粗脂肪含量以及油脂皂化值、不皂化物含量、颜色等特性进行了测定,粗脂肪含量为1.55%~4.91%(干基),油脂皂化值为192~197 mgKOH/g,不皂化物含量为1.97%~3.98%,颜色为罗维朋黄值70、红值4.0~12.0。同时还测定了6种主要的脂肪酸含量,其中不饱和脂肪酸为82.02%~90.39%,分离鉴定了不皂化物中的6种甾醇。  相似文献   

18.
落叶松KP法制浆皂化物及塔尔油的加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明山 《中国造纸》1995,14(5):7-12
简要了介绍了落叶松硫酸盐制浆皂化物和塔尔油的性质,阐述了分解皂化物和加工塔尔油的经验,探讨了塔尔油进一步加工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我公司降膜板式六效蒸发装置,由芬兰Ahistrom公司设计制造,独特的逆流供液流程,合理地利用闪蒸技术,以及低浓度进液的蒸发条件,经生产实际运行,基本达到设计水平。■存在问题及分析出Ⅳ效半浓液不能很好地分离皂化物,导致皂化物进效引起蒸发器液位大幅度波动,生产运行难以控制在稳定状态,先后几次造成Ⅲ效蒸发器防爆膜片“启爆”。降低了生产能力,也严重影响了系统均衡生产。经仔细观察和分析,其主要原因是出Ⅳ效半浓黑液浓度低,半浓黑液槽容积小,分离皂化物静止时间不够。■采取措施一是将进Ⅳ效混合黑液的浓度,由原…  相似文献   

20.
由于香蕉加工中的酶褐变主要是多酚氧化酶引起的,因此本文研究了多酚氧化酶的提取及其特性和交联葡聚糖G-75(SEPHADEXG-75)分离纯化;比较了加入PVP(聚乙烯吡咯酮)和PEG(聚乙二醇)的效果,发现对酶特性有一定的影响。通过差热扫描分析,由SEPHADESG-75分离的两种不同形式的多酚氧化酶蛋白的变性温度分别为93.03℃和89.42℃;最适pH分别为6.8和5.9.多酚氧化酶与邻-二酚反应产物在λ=414nm下有最高吸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