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介绍了预应力混凝土技术的几种设计概念,即全预应力设计概念、部分预应力设计概念、预应力筋平衡荷载的设计概念、无粘结部分预应力。同时还介绍了高效预应力混凝土以及预应力混凝土技术对建筑工程质量的影响,并对预应力混凝土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体外预应力结构与体内有粘结和无粘结预应力结构在结构体系、构造形式、施工方法等方面有较大差别。我国现行混凝土规范GB 5 0 0 10 2 0 0 2给出的预应力损失的原因及计算方法主要是针对体内有粘结和无粘结预应力结构的 ,对于体外预应力结构并不完全适合。通过二者预应力损失的原因计算方法的分析和比较 ,给出体外预应力结构的预应力损失合理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3.
陈乾 《江苏建筑》1996,(1):23-25
一、前言部分预应力砼结构在我国正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它的使用性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结构的有效预应力值。因此,预应力损失值的计算问题一直是研究预应力砼结构的重要课题之一。部分预应力砼结构一般采用预应力筋和非预应力筋的混合配筋形式。非预应力筋的存在,对砼的收缩,徐变变形产生了阻碍作用,从而在砼中产生拉应力,亦即减少了砼中  相似文献   

4.
高宇峰 《山西建筑》2002,28(8):76-77
介绍了预应力混凝土的设计技术、从模板、钢筋钢绞线、混凝土浇筑、预应力张拉、灌浆等方面介绍了预应力混凝土Ⅰ型梁的预制,并展望了预应力混凝土技术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
预应力工艺与设施的质量保证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晓明 《建筑机械》2000,(10):33-34
现今预应力技术已从先张法扩展到后张法 ,从预应力构件拓展到预应力结构 ,从一般预应力技术发展到现代高效预应力技术。我公司于 50年代开始在省内率先推广先张法冷拔丝预应力技术 ,近年来先后承担了秦山核电厂 50t吊车梁、杭甬高速公路互通立交桥、浙江黄龙体育中心等预应力工程的施工任务 ,获得有关方面的好评。但预应力工程质量问题时有发生 ,如有的工程张拉控制应力达不到设计要求 ;有的则严重超张拉 ,预应力筋被拉断 ;锚具产生过大滑移等等。致使某些建筑单位和设计人员对预应力工程质量持保留态度 ,影响了这一项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因…  相似文献   

6.
明杰 《建筑安全》2006,21(12):26-26,31,32
深圳某工程跨河桥,上部结构为预应力空心板梁,每片25m,共76片,采用后张法预应力施工。预应力空心梁孔道采用预应力圆型和扁型金属波纹管的预埋方式,预应力钢筋采用1860MPa高强低松驰预应力钢绞线,锚具采用夹片锚具,采用螺旋筋及钢筋网片作为局部承压钢筋,张拉力情况按照图纸要求,预应力张拉应力为σcon1395N/mm^2。  相似文献   

7.
指出预应力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桥梁建设和加固过程之中,从体外预应力、有粘结预应力、高强复合纤维预应力三个方面阐述了预应力在桥梁加固中的应用,重点介绍了体外预应力、有粘结预应力的设计原理、方法、施工等方面.  相似文献   

8.
刘建刚 《广东建材》2011,27(9):54-56
本文对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桥竖向预应力的现场测试方法作了简要的介绍,并通过对某大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桥腹板竖向预应力的现场测试,对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桥竖向预应力损失的原因进行分析认为,预应力损失绝大部分是由锚具变形、钢筋回缩和接缝压缩引起的。  相似文献   

9.
中国博览会会展综合体项目展厅区预应力主要采用后张有黏结预应力。展厅长度为334.2 m、宽度为308 m,属超大面积预应力施工。为保证施工质量和施工进度,重点介绍了预应力施工流程、预应力波纹管铺设、预应力筋张拉质量控制、预应力灌浆质量控制等关键施工技术。从施工的实际效果来看,预应力施工质量得到保证,满足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10.
沈慧 《山西建筑》2014,(10):180-181
结合太旧高速武宿立交主线桥维修工程项目,通过预应力损失试算估算现存预应力,较好的解决了在役预应力连续梁桥有效预应力检测难的问题,并指出在加固现役预应力连续梁桥过程中,对主梁进行分析计算时,需估算原桥的预应力损失程度。  相似文献   

11.
高效预应力结构“预应力度法”的应用实践15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惠玲 《工业建筑》1998,28(12):1-4,29
高效预应力结构设计的预应力度法,不仅有预应力度概念,而且还有结构抗裂安全系数和结构应力以及混凝土拉应力限制系数概念。所建议的预应力度方法已在北京、天津和南京等地的一些新的预应力结构中实践应用。上述主要概念也反映在我国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中。  相似文献   

12.
体外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预应力损失估算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体外预应力结构的构造形式及施工方法与有粘结或无粘结预应力结构有较大差别 ,因此 ,其产生的预应力损失也不同。结合体外预应力结构自身特点 ,对其设计阶段预应力损失的估算进行了探讨 ,并提出了相关的设计计算建议  相似文献   

13.
着重介绍了一幢高层建筑的无粘结预应力楼盖的应力比“预应力度法”的设计和预应力筋的布置与构造.该工程设计表明,采用应力比“预应力度法”设计部分预应力扁梁及有限预应力楼板的无粘结预应力工程,预应力度、应力、拉应力限制系数和抗裂系数及部分预应力比PPR的概念明确,应用方便.  相似文献   

14.
超长多跨预应力梁张拉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跨预应力梁的预应力索由于超长、多波,因而与孔道壁之间的摩擦引起的预应力损失就较单跨梁中的损失要严重,而且摩擦损失将占总的预应力损失的绝大部分。可以认为,按规范预应力摩擦损失计算公式计算所得结果和实际损失值有较大的偏差。本文作者根据现场一多跨预应力梁张拉过程的监测,结合有限元计算对实测值的修正,得出多跨预应力梁的摩擦系数与规范上的差别,对规范建议的摩擦系数取值提出讨论。  相似文献   

15.
我国预应力技术的现况与展望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杨宗放 《建筑技术》1998,29(12):816-81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预应力技术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预应力材料供应充足,工艺逐步完善,工程应用不断扩大,专业队伍成长壮大。已有一大批预应力工程项目达到或接近国际水平。在新世纪到来之际,应抓好修订规程,开展国际交流,研究非金属预应力筋材等工作。  相似文献   

16.
为了提高预应力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效果,本文通过传统有粘结预应力和无粘结预应力技术存在问题为背景,介绍缓粘结预应力技术的发展状况,并通过与传统预应力技术的比较分析,探讨其优势和应用前景。分析了缓粘结预应力技术的原理、特点和发展历程,提出了缓粘结预应力技术的观点,认为其具备更优越的应用潜力和广阔的发展空间。最后,通过研究结果的呈现和分析,论证了缓粘结预应力技术在实际工程中的优越性,研究表明,缓粘结预应力技术已经成为建筑领域的重要进步,对建筑工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本文的研究对于推动预应力技术的发展和促进建筑工程的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论述了在哈尔滨建筑艺术馆预应力混凝土工程施工中 ,关于施加预应力对结构内力变形的影响及建立有效预应力采用的措施 ,以及预应力混凝土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按预应力度法和等效荷载计算多层多跨部份预应力框架的方法。内容包括预应力等效荷载的计算公式、预应力次弯矩的计算,及按预应力度法计算结构,并以实例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部分预应力混凝土由于兼有普通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二者的优点,其应用程度也越来越广泛。预应力度和截面相对受压区高度是反映部分预应力梁延性性能的重要指标,本文推导了预应力钢筋与截面相对受压区高度的关系式,通过截面相对受压区的限值来确定预应力钢筋的限值以保证结构较好的延性:通过控制部分预应力梁中的预应力度,使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的抗震性能与普通混凝土梁的抗震性能相似。在以上分析和前人做过的一些试验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一种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框架梁实用抗震设计方法,该方法首先通过抗震配筋限值和裂缝控制计算确定预应力筋的面积;然后通过正截面承载力和构造要求确定非预应力筋的面积,避免了次内力的问题和反复试算。  相似文献   

20.
预应力技术的新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结合近年来国内外预应力技术的应用情况,指出预应力钢材向超高强、大直径、高延性及防腐蚀方向发展;提高预应力体系的耐久性成为新的发展主题;预应力技术与多种钢结构形式结合应用;及桥梁、房屋预应力技术交叉互补发展等新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