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低品位铜矿石细菌堆浸工业试验,历时6个月之后,最近在江西德兴铜矿生产出电积铜。由日本山井公司、北京有色设计研究总院和江西德兴铜矿共同合作的这项科研项目,以一千吨含铜0.3%以下的低品位矿石  相似文献   

2.
生物浸出和生物氧化技术在中国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陶德宁 《湿法冶金》2003,22(1):56-56
1 铜矿石的生物浸出研究1.1 德兴铜矿生物堆浸厂利用含细菌的酸性矿井水从低品位铜矿石中回收铜的生物堆浸研究始于 1979年 ,由粉末采矿和金属有限公司与德兴铜矿合作进行。 1981年 ,该项目由中国科学院与德兴铜矿共同接管并继续进行。 3年后 ,在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中国有色工程设计研究总院 ( ENFI)协作下 ,德兴铜矿开始了 10 0 0 t级生物堆浸研究。1987年开始从铜品位仅 0 .12 %的废石中回收铜 ,回收率 (以黄铜矿计 )达 16.5 9%。该方法赢得了中国和日本政府的财政支持 ,此后的 5年中 ,包括摇床浸出、柱浸和规模为 10 0 0 t级含铜废…  相似文献   

3.
<正>德兴铜矿细菌堆浸工业化应用研究德兴铜矿露天开采过程中剥离的含铜废石量将达9.7亿t,内含金属铜70多万t,对这巨量低品位(含Cu<0.25%)铜资源,采用常规选冶方法难于得到经济的回收,而采用细菌浸出、萃取、电积工艺,可取得较好的技术经济指标.德兴铜矿堆浸厂在以往的试验研究基础上,会同北设院、中南工大等单位开展了工业化应用研究,年产2000t电铜规模的堆浸厂已正式投入生产,萃取率达92%、电流效率达93%、萃取剂消耗<5kg/t·Cu、电铜纯度>99.998%等技术经济指标达国际先进水平,该项目已成为德兴铜矿新的经济增长点和矿山后期依托所在,并被列为国家重点科技推广应用项目.  相似文献   

4.
细菌堆浸法回收铜保加利亚的VlaikovVran矿山存有3000万吨低品位的铜硫化矿和混合矿,1972年开始用细菌堆浸和铁置换流程从这种废矿中提取铜。堆浸的矿石含铜为0.05~0.10%,部分较高的为0.15%。主要铜矿物形态为黄铜矿,铜蓝和辉铜矿,...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用氧化亚铁硫杆菌浸出露采废石和低品位铜矿的试验结果。含铜约0.1%、粒度-25毫米的矿石,经过半年浸出,铜浸出率平均可达20%。细菌对铜的溶解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堆浸工艺,是低品位矿石资源回收的重要技术之一,填补了我国细菌浸出回收低品位硫化铜矿中铜金属的空白,为矿山循环经济的典范,结束了矿山不直接生产成品铜的历史。以德兴铜矿为研究对象,利用Fluent数值模拟技术,构建了堆浸工艺数值分析模型,获得了不同矿堆高度作用下堆浸渗透性、堆内氧气浓度、温度分布和浸出率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7.
德兴铜矿废石堆浸方法优化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德兴铜矿采用堆浸萃取电积工艺,从废石中回收低品位铜,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本文阐述了大面积、高深度含铜废石堆浸方法优化研究及生产实践。对国内同类矿山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正> 1 1994年工作回顾1994年,公司广大职工,圆满完成了全年生产经营建设和改革发展任务,各方面的工作在强化管理、转换机制中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1.1 生产继续稳步发展,产品产量再创纪录登上新台阶电铜跨九超十、电金超二登三,分别完成10.2万吨和××××公斤,为年计划的102%和×××%;电银、硫酸分别完成××吨和41.8万吨,均超额完成年计划.以年产阳极铜10.2万吨为标志,公司年产10万吨铜的综合生产能力已经形成,这在我国铜工业发展史上是一个新的突破,也标志着贵冶富氧改造达产达标和一期工程胜利结束.全年铜精矿含铜完成9.22万吨,为年计划的97.42%,实现了超八登九、上了一个新台阶;精矿含金、含银分别完成××××公斤和××吨,为年计划的×××%和×××%;特别是德兴铜矿的精矿含金量比上年增加了×××公斤,成绩突出.铅锌金属总量完成9277吨,标硫精矿完成108万吨,分别为年计划的117%和98%.公司主产品及中间产品产量除电银外均比上年同期有较大幅度增长,其中电铜、电金、矿铜、矿金、铅锌金属总量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8.2%、24.1%、6.8%、32.7%和9.8%.公司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990年不变价)16.6亿元,为年计划的101.4%,完成现价工业总产值27.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8%.  相似文献   

9.
进行了微生物浸出低品位铜矿的研究。用从矿山分离的对Fe^2+和元素硫氧化活性高的细菌浸出低品位黄铜矿,摇瓶浸出21d,矿石中铜的浸出率为26.8%;柱式渗滤浸出32d,矿石中铜的浸出率为14.5%。  相似文献   

10.
李小燕  张卫民 《湿法冶金》2009,28(4):222-224
通过摇瓶试验,研究了矿石粒度对活性炭催化原生硫化铜矿石细菌氧化浸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活性炭催化低品位原生硫化铜矿石细菌浸出过程中,矿石粒度对铜的浸出率有较大影响。矿石粒度小于0.1mm最有利于铜的浸出,浸出240h,铜浸出率达83%;矿石粒度过细,溶液中三价铁含量升高,产生的铁沉淀物会直接影响铜的浸出。  相似文献   

11.
微生物浸出低品位铜矿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进行了微生物浸出低品位铜矿的研究。用从矿山分离的对Fe2+和元素硫氧化活性高的细菌浸出低品位黄铜矿,摇瓶浸出21d,矿石中铜的浸出率为26.8%;柱式渗滤浸出32d,矿石中铜的浸出率为14.5%。  相似文献   

12.
国外动态     
位于蒙古首都乌兰巴托西北约200哩的高原上发现了一处斑岩铜、钼矿藏,经多年的地质堪探结果表明,铜、钼赋存于花岗闪长斑岩的巨大网状脉中;该矿床有一个典型的斑岩铜淋泸氧化物复盖岩层,其下部则为一层表生的平伏矿层,其中铜的含量占该矿床总铜量的86%,表生矿层的下部为硫化铜,但含铜品位低。该矿床含铜的平均品位为0.85%,含钼0.12%,矿石储量达3亿吨。  相似文献   

13.
某含铜低品位镍矿石的浮选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忠臣 《有色矿冶》2009,25(3):18-20,10
通过对某含铜低品位镍矿石的浮选试验研究,确定适宜该矿石性质的工艺条件及工艺流程,并获得了铜富集比113倍含铜16.05%,铜回收率50.82%的铜精矿和镍富集比12倍含镍2.97%,镍回收率56.34%的镍精矿,这说明低品位镍矿石仍具有一定的回收价值。  相似文献   

14.
低品位次生硫化铜矿酸性矿坑水喷淋堆浸工业试验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酸性矿坑水为浸出剂,对紫金山低品位次生硫化铜矿进行堆浸工业试验。重点考察了矿石性质、喷淋制度、堆浸过程中浸矿细菌的种群结构等对矿石铜和铁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矿石堆浸210天,平均铜浸出率65.9%、铁浸出率5.4%。含酸性坑水喷淋次生硫化铜矿生物堆浸的湿法提铜工艺在工业上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低品位氧化铜矿石浮选工艺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樊建云 《有色矿冶》2009,25(2):17-19
通过对某低品位氧化铜矿石进行工艺矿物学研究,进而查明该矿石的化学成分、矿物组成、嵌镶关系、粒度分布特征。并进行了浮选条件及闭路试验研究,确定低品位氧化铜矿石浮选的工艺参数,取得了铜精矿含铜达18.16%,回收率达80.03%较好的选别指标。可向同类低品位氧化铜矿石选矿提供有宜的借鉴。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永平铜矿老窿矿矿石工艺特性和浮选工艺特点。通过选矿试验和生产实践表明:老窿矿矿石铜硫品位高、含泥多、铜氧化率高,单独选别其回收率低,而与长期生产上的原生矿矿石混合选别则配入量不宜高于60% ;老窿矿矿石与原生矿矿石混合选别,不仅稳定了原矿品位,而且获得了较好选矿生产指标。  相似文献   

17.
东川铜矿床属我国老变质岩中的沉积变质层状铜矿类型,就其矿床地质及矿石工艺特征来看,它具有: 第一,矿床规模大(指储藏量)。第二,矿石含铜品位较低(除少数矿段或个别矿体外,矿石含铜品位大多为0.6~0.8%,且含铜品位在0.3~0.5%之间的矿石,占已探明储量的相当数量)。第三,矿石氧化率、结合率较高(就汤丹矿床而言,地表及地表以下若干公尺范围内即‘上部中段’的矿石,其氧化率  相似文献   

18.
易门铜矿狮子山选矿厂,于1975年建设,1977年10月投产.日处理矿石××××吨.投产初期,铜精矿品位12~15%,铜回收率58%左右.几年来,通过不断总结生产经验和教训,改革浮选工艺流程、浮选设备以及浮选技术操作,适应原矿性质变化,  相似文献   

19.
云南省地质局第三地质队在某地区发现一含铂矿床。铂族金属(铂 钯)平均品位为0.88克/吨,铜 镍的平均品位为0.45%。由于铜和镍的品位低,储量小,不具备作为铜镍矿床开采,在炼镍过程中附产贵金属的条件;又由于铂和钯的品位低,储量不大,且属于难选矿石类型,也不能作为单独的铂矿资源开发。因此,按照洋框框是没有勘探和开采价值的。  相似文献   

20.
由北京矿冶研究总院与德兴铜矿共同研究的异步混选再磨再选新工艺,目前通过部级鉴定,将分批在该矿进行流程改造和实施。工业试验证明,该工艺可使铜精矿品位在原有的基础上提高1.43%,回收率提高3.57%,金、银回收率分别提高2.21%和7.09%,矿石中的铜等伴生元素的选别指标均已达到国内外同类矿山的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