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以红茶(6种)、青茶(6种)、绿茶(6种)为研究对象,利用电子舌技术研究了茶叶茶汤的滋味(酸味、苦味、涩味、咸味、鲜味)特征,与茶叶中茶多酚、咖啡因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发现:电子舌对三大类18种茶汤样品滋味特征呈现不同的响应值,可有效区分红茶、青茶、绿茶三大类茶叶。茶叶中茶多酚和咖啡因的含量与电子舌测定滋味特征呈极显著相关性(P0.01),其中茶多酚的含量与涩味等级两变量间高度相关(—0.963),咖啡因含量与苦味等级两变量间高度相关(0.906)。对茶多酚含量与涩味等级、咖啡因含量与苦味等级的曲线回归方程进行了拟合分析,茶多酚含量与涩味等级二次型拟合曲线效果较好,回归系数为0.950;咖啡因含量与苦味等级二次型拟合曲线效果较差,回归系数为0.822。  相似文献   

2.
采用G-180树脂,洗脱剂的酸度和浓度、脱除茶浸提液中的咖啡因、柱洗脱液经浓缩、冷冻干燥后,得到低咖啡因高儿茶素含量的茶多酚。该方法可使茶多酚中咖啡因含量降到2%以下,且儿茶素含量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3.
茶叶中有效成分综合提取的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以绿茶为原料,采用ZJL大孔离了交换树脂和ZJX大孔吸附树脂从茶叶的浸提液中提取茶氨酸、咖啡因、茶多酚和茶多糖。通过对树脂的静态、动态吸附性能的实验研究,确定了咖啡因、茶氨酸、茶多酚及茶多糖联合分离提取的工艺。研究结果表明:该工艺能有效的从茶叶中提取咖啡因、茶氨酸和茶多酚,提取的咖啡因纯度达83.23%,提取率为1.9%,茶氨酸纯度达85.43%,提取率为0.94%,提取的茶多酚纯度达95.62%,提取率为12.35%,且茶多酚中的咖啡因含量低于0.7%,茶多糖的纯度达51%,提取率为1.1%。  相似文献   

4.
聚酰胺色谱法分离制备茶多酚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了利用聚酰胺分离制备茶多酚的工艺条件:在柱尺寸为120×30mm、茶多酚吸附量为50mg/g(干树脂)时,先用120mL、5%的乙醇溶液以1.0mL/min的流速洗脱咖啡因,再用285mL、70%乙醇与0.5%的复合洗脱液在1.5mL/min的流速下分离色素与茶多酚,茶多酚的回收率平均为59.4%,咖啡因的脱除率为96.3%。整个提取过程茶多酚的总得率平均为19.2%(以干茶叶计),产品纯度为92.1%,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各种儿茶素的含量为EGCG:33.3%;EGC:18.8%;ECG:8.8%;EC:2.6%;C:0.5%;GA:1.0%;儿茶素总含量为65.1%,咖啡因含量仅为1.04%。  相似文献   

5.
茶叶中含有的活性成分主要是茶多酚和咖啡因,茶多酚在抗氧化、抗病毒和降血脂等方面具有积极的调节作用,但是咖啡因对人体的健康存在有潜在的副作用,会导致高血压和流产等不良危害,因此,脱除茶叶中的咖啡因、保留茶多酚的研究受到广泛关注。该文主要对化学溶剂提取法、物理吸附法和生物降解法脱除茶叶中咖啡因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资讯     
茶多酚成判别茶饮料的指标一向关心茶饮料里究竟含不含茶的消费者将有望吃上定心丸。日前,记者从中国饮料工业协会获悉,茶饮料国家标准内部征求意见稿已经进入征求意见阶段。记者对征求意见稿进行了仔细阅读后发现,标准在规定了茶饮料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标志、包装、运输、贮存要求等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明确了茶饮料的定义和判断标准,不含茶多酚和咖啡因或者茶多酚和咖啡因含量达不到标准的不能称之为茶饮料。  相似文献   

7.
为了满足特殊人群的饮茶需求,利用国产的超临界设备,进行超临界CO2脱咖啡因茶工艺研究,本文报告经超临界CO2脱咖啡因加工后的脱咖啡因绿茶,咖啡因含量达到≤0.4℅时,其茶多酚、氨基酸等主要内含成分的变化很小,嫩的原料叶绿素损失较多;也作了感观审评评价。  相似文献   

8.
以酵母菌为发酵菌种,应用绿茶粗提物中咖啡因和茶多酚作为主要氮源和碳源,探讨Na Cl加入量、绿茶粗提物中咖啡因浓度、p H、温度、接种量对咖啡因和茶多酚的影响。研究发现:Na Cl加入量在5~30 g、绿茶粗提物中咖啡因质量浓度0.500 0~3.000 0 g/L、p H 3.0~8.0、温度10℃~40℃,0~4%接种量对脱除咖啡因有极显著的影响(p0.01),5%~8%接种量对脱除咖啡因的影响较小(p0.05),而Na Cl加入量、绿茶粗提物中咖啡因浓度、p H、温度、接种量对茶多酚的影响较小(p0.05),只有温度在40℃以上时,茶多酚才因为受到破坏而快速损失(p0.01)。  相似文献   

9.
首先对蒙脱石粉进行了改性,得到改性蒙脱石粉;其次,以咖啡因的脱除率、茶多酚的损失率和茶多酚与咖啡因的相对分离度作为评价指标,研究了温度、时间、用量和pH 4个工艺参数对改性蒙脱石粉脱除绿茶提取液中咖啡因的影响。结果表明,4个工艺参数的较适宜值分别为改性蒙脱石粉用量4%、吸附时间2 h、吸附温度45℃和绿茶提取液p H2.5;在较适宜条件下,咖啡因的脱除率为89.39%,咖啡因/EGCG的相对分离度为7.87,为脱咖啡因绿茶提取液的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采用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对TiO2进行改性,通过正交试验研究改性剂用量、温度、时间和PH值对TiO2表面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用量为11%, 温度为90℃,时间为45min,PH值为5时,TiO2改性效果最好。将改性TiO2涂覆的无纺布用于覆盖茶树,记录无纺布棚内外温差,作棚内茶叶中茶多酚和咖啡因含量色谱图,研究农用覆盖无纺布的保温性能。结果发现当改性TiO2质量比为25%时,农用覆盖无纺布棚内外温差最大,茶多酚和咖啡因含量最高,农用覆盖无纺布保温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11.
以上川岛茶叶为材料,分析春夏秋不同季节红茶加工过程中主要生化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3个季节的茶叶鲜叶中,春茶的水浸出物、氨基酸、黄酮含量最高;夏茶的茶多酚、酚氨比、可可碱、咖啡因及茶叶碱含量最高;不同季节茶叶水浸出物、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及茶叶碱差异均极显著;3个季节鲜叶中8种儿茶素单体含量顺序不完全一致,相互之间差异极显著。加工过程中,茶叶水浸出物、茶多酚含量逐渐减少,8种儿茶素单体和总量明显减少;3种茶色素和氨基酸含量整体呈增加趋势;黄酮含量明显增加。春茶干茶中水浸出物、茶多酚和氨基酸含量分别为39.60%、20.16%、3.65%。  相似文献   

12.
茶多酚分离制备的新工艺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茶叶用80%乙醇水溶液在50℃恒温浸提两次,每次30min,浓缩浸提液,经T352复合物溶液进行脱色、乙酸乙酯提纯、柠檬酸水溶液洗涤后,减压浓缩回收乙酸乙酯,茶多酚得率为13.00%,茶多酚的纯度及咖啡因含量分别为96.42%、3.66%。  相似文献   

13.
研究发现不同性质的吸附树脂对茶多酚提取液中的各组分具有明显不同的吸附选择性,极性RS-1树脂对茶叶水提液具有明显脱色除杂效果;具有较高比表面积的弱极性吸附树脂RX-2对咖啡因具有较高的吸附容量和吸附选择性,动态吸附时发生层析分离,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咖啡因脱除剂。经两级树脂纯化,茶叶水提液中EGCG、ECG的含量可由49.78%、11.56%提高至74.72%、17.45%,收率分别约为78.31%、83.46%,处理后咖啡因含量可降至0.2%以下。  相似文献   

14.
茶是我国传统饮料,被称誉为中国的“国饮”。传统饮茶方式为沸水冲沏,受环境条件限制,沏好的茶水不易携带和贮存。随着食品生产的工业化、社会化,茶饮料作为饮料新品种,以其快捷、方便、风味独特而被广泛接受。茶饮料中茶的主要成分是茶多酚和咖啡因,茶多酚和咖啡因...  相似文献   

15.
探讨了利用微波辅助萃取技术高选择性脱除茶叶中咖啡因的新方法,在料液比1∶50,微波功率160W,微波时间6min的条件下,以沸水为溶剂,咖啡因脱除率高达80.56%,茶多酚损失率为40.16%。优化工艺以茶叶萃取液为溶剂,采用循环萃取的方式,则可以控制茶多酚损失率降至12%。进一步探索性尝试4℃冷藏静置12h的方法进行萃取液循环利用,促使咖啡因以络合物的形式沉淀、脱除。在最优条件下,连续生产茶叶9批次后仍可保持47.02%的脱除率,并且茶多酚的损失率小于11.74%。  相似文献   

16.
测定了茶饮料中的茶多酚(Tea Polyphenols,TP)、游离氨基酸总量、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 Gallate,EGCG)、咖啡因(Caffeine,CAF)和茶氨酸(L-Theanine,TA)的含量.结果表明:目前市售茶饮料的品质与品牌无关,乌龙茶TP、EGCG和CAF含量最高,乌龙茶和花茶中TP含量完全符合国家标准,绿茶合格率为85.0%,而红茶合格率仅为50.0%.除了两个绿茶饮料样本低于国家标准外,其它样本中的CAF含量全部符合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不同企业生产的红茶饮料、绿茶饮料中茶多酚、咖啡因、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进行含量测定,以期更加客观、全面地评价市售各类茶饮料的品质,并建议对GB/T 21733-2008(《茶饮料》)进一步进行补充完善。  相似文献   

18.
政策法规     
 我国茶饮料行业标准已实施我国茶饮料行业标准已经出台 ,并于今年 6月 1日起正式实施。这项茶饮料行业标准历时 3年的讨论、修改 ,对茶饮料的定义、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贮存等做了详尽的规定。该标准部分指标为强制性的。强制性指标的第一条就是不得使用茶多酚、咖啡因为原料调制茶饮料。据了解 ,美国也有相同的规定。茶饮料产品的理化指标是标准中大家最为关心的部分 ,直接关系到企业产品的改造、开发等。其中茶多酚、咖啡因、二氧化碳气、果汁、蛋白质及食品添加剂的含量均为强制性指标 ,总酸、p…  相似文献   

19.
茶多酚是茶叶中主要的保健成分,通过对萎凋、杀青、揉捻和干燥等制茶工艺中茶多酚含量的测定,研究不同的制茶工艺与时间对茶多酚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萎凋和揉捻制茶工艺对茶多酚含量影响不明显,而杀青和干燥对茶多酚含量影响显著,随着加工时间延长,茶多酚含量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20.
调查发现,高龄是人们发生帕金森的主要因素。如果老年人终身都在接触有毒物质,那么就增加了患病几率。有研究称,饮用绿茶和咖啡能够预防帕金森病。这是因为绿茶中含有茶多酚,咖啡中含有咖啡因,这两种物质能够增加大脑内部多巴胺的含量,对大脑毒素起到抑制性作用,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