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赵彩明 《岩土工程界》2007,10(11):40-41
通过对大量采用钻孔压浆桩基础施工工程的总结,给出了钻孔压浆桩基础设计所采用的公式,桩侧、桩端阻力提高系数,完善了钻孔压浆桩基础的设计与施工。  相似文献   

2.
高勇 《山西建筑》2007,33(32):120-121
结合青岛启阳大酒店桩基工程采用钻孔灌注桩加桩底后压浆处理工艺的工程实例,通过桩端在不同持力层和桩底采用不同工艺的试桩检测,阐述了钻孔灌注桩采用后压浆工艺可大幅提高桩基承载力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以沉降控制标准为原则来确定后压浆灌注桩的承载力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基于石首长江公路大桥工程开展的6根大直径钻孔灌注桩现场静载试验,通过对比分析桩端桩侧组合压浆桩压浆前后的试验结果,研究了组合后压浆对深厚细砂层钻孔灌注桩承载变形性状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通过统计得出了在不同桩顶沉降条件下桩端阻力增强系数、桩侧阻力增强系数的取值范围,并给出了一种基于沉降控制标准的组合后压浆桩承载力设计方法,最后通过工程实例验证了该设计方法的合理性。结果表明,组合后压浆条件下的深厚细砂层钻孔灌注桩承载变形性能显著提升,且承载力提高幅度随着桩顶沉降的增加逐渐增大;组合后压浆桩加载至极限状态时,其极限承载力至少提高66%,且能有效地控制桩基沉降量;同时组合压浆后能有效地改善桩端支承性能与桩侧受力特性,显著提高桩端阻力和桩侧摩阻力,并对桩基的荷载传递特性产生明显影响。此外,设计计算方法能较好地给出组合后压浆桩荷载沉降关系的范围,可保守地将计算结果的下限作为工程设计使用。  相似文献   

4.
蒲军 《山西建筑》2003,29(8):35-36
通过钻孔灌注桩桩底压浆的设计实践,总结分析了桩底压浆技术的作用原理和设计参数的确定,指出钻孔灌注桩桩底压浆工艺对提高灌注桩的承载力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段红南 《广东建材》2010,26(7):116-118
对于单桩竖向承载力不能满足设计要求的钻孔灌注桩可以根据实际采用桩端后压浆技术进行处理,以提高桩端桩側的承载力,以满足设计与规范要求。本文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钻孔灌注桩桩端后压浆的加固机理,并从多方面对桩端后压浆施工技术及施工过程中的问题处理措施进行了详细阐述;对钻孔灌注桩桩端后压浆试桩承载力试验检测与效果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6.
李万里  郭倩 《云南建材》2010,(11):80-82
本文提出对于钻孔灌注桩单桩竖向承载力不能满足设计要求的,可以根据实际采用桩端后压浆技术进行处理,以提高桩端桩侧的承载力,以满足设计与规范要求。并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钻孔灌注桩桩端后压浆的加固机理,从多方面对桩端后压浆施工技术及施工过程中的问题处理措施进行了详细阐述;对钻孔灌注桩桩端后压浆试桩承载力试验检测与效果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7.
水下钻孔灌注桩桩底压浆的工程实践及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对北京名人广场写字楼桩底压浆钻孔灌注桩的设计总结,分析了桩底压浆钻孔灌注桩的受力特性、设计和施工要点及该桩型在工程实践中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钻孔压浆桩的施工工艺 ,结合在华北工学院五个工程中的应用情况 ,阐述了钻孔压浆桩的一系列优点 ,提出了钻孔压浆桩在太原地区有极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龙冬晚 《四川建材》2011,37(3):80-81,83
钻孔灌注桩端后压浆技术是一项正大力推广应用的建筑施工新技术,本文结合工程实例,详细分析阐述了钻孔灌注桩承载力和桩端后压浆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措施。试验结果表明,一般施工的钻孔灌注桩承载力达不到设计要求,必须对桩端桩侧进行后压浆处理,处理后单桩竖向承载力有大幅度提高,且经济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10.
黄土地区后压浆钻孔灌注桩工程性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钻孔灌注桩后压浆技术可提高桩的竖向承载力、减少桩的沉降并改善桩的工程性状。本文依据西安地区某工程中采用桩侧和桩端后压浆和没压浆的 4根钻孔灌注桩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荷试验和桩身轴力测试的对比 ,分析了黄土地基中后压浆钻孔灌注桩桩身轴力的传递规律、桩侧阻力及桩端阻力的发挥性状 ,探讨了后压浆技术对钻孔灌注桩承载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工字钢梁腹板的弹塑性屈曲强度研究及其高厚比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轩能  张建文 《钢结构》1999,14(2):54-58
对工字钢梁腹板在纯弯作用下的弹塑性屈承载能力进行了理论计算和试验研究,并进行了对比分析,提出了腹板高厚比的合理取值,同时,着重研究了纵向加劲肋刚度对腹板屈曲系数的影响.对现行《钢结构设计规范》(GBJ17-88)的有关条款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典型岩石和土的Skempton系数特征   总被引:1,自引:6,他引:1  
在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基础上,主要探讨了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岩石和土(砂岩、粘土、重塑土)在饱和非排水状态下、在不同围压下和不同加载率下Skempton系数的变化规律以及发生这种规律的基本原因。提出了对结构性较强的孔隙介质,必须加以考虑水的压缩性的基本观点,这种研究对三峡库区岩体和土体的力学特性和坝基及堤防施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对于受场地限制 ,难以用起重吊车直接吊装架设桥梁时 ,或由于预制场与桥面高差大 ,桥头不具备运梁卡车行走的条件 ,需吊装的预制梁很多时 ,采用高低吊进行提运梁 ,具有设备简单 ,成本低 ,提运梁速度快 ,效率高等优越性 ,对其施工方法做介绍  相似文献   

14.
在阐明影响冷水机组能效的基础上,利用压焓图,对制冷循环进行了热力学分析,进而以表格的形式列出了制冷剂分别为R134a和R407c,冷凝温度为40℃,蒸发温度在5℃~16℃之间变化时,制冷理论循环的单位质量制冷量、耗功量及制冷系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制冷剂分别为R134a、R407c时,蒸发温度每升高1℃,制冷系数平均...  相似文献   

15.
 矿井底板突水和水压致裂具有同源的力学机制,都是确定岩石(体)破坏的临界水压(突水系数为单位厚度的临界水压)。从水压致裂理论分析得出,有效应力系数对其作用显著。针对矿井底板破坏突水问题,通过对突水实例模拟分析,从稳态和瞬态两方面深入探讨有效应力系数变化对煤矿底板破断突水过程的影响。基于有效应力概念,推导煤层底板在不同渗透状态下临界突水系数的公式。最后,根据矿井底板不同的渗透特性,提出修正突水系数的计算方法和现场测试使用方法,对深刻理解岩体破坏突水的渗流力学本质、突水系数的内涵、指导底板注浆防渗设计,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钢筋与再生混凝土粘结应力分布的试验研究及理论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再生混凝土拉拔试验实测的粘结段钢筋应变值,计算并绘制出粘结应力沿锚固长度的分布曲线,对粘结应力的分布规律进行总结。探讨化学胶着力、机械咬合力和摩擦力随拉拔力变化的规律,初步提出荷载传递单元及荷载传递模式理论,并分析给出粘结应力沿锚固长度分布的理论模型。分析表明,该理论模型与试验结果相一致。最后,定义了粘结应力不均匀系数,分析极限状态下各因素对粘结应力分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高景辉  丁涛  王振中  王万祯 《工业建筑》2003,33(5):20-22,38
通过对剖分T型钢轴压杆件屈曲原理的理论分析 ,考虑到剖分T型钢翼缘板较强 ,对腹板有一定的约束作用 ,指出了《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 0 0 17)中对其腹板宽厚比限值过于保守。根据剖分T型钢组成板件的局部屈曲和轴压构件整体屈曲临界力相等的等稳定条件 ,在对“规范”中的剖分T型钢截面计算结果的基础上 ,提出了腹板宽厚比限值的合理公式 ,供修订钢结构设计规范时参考 ,也为保证剖分T型钢用作轴心压杆的安全性提供了理论基础 ,促进了国产剖分T型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块系岩体动力特性理论与实验对比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由于深部岩体存在构造等级现象,因而使作为岩石力学分析基础的连续介质力学缺乏依据。超低摩擦实验效应则集中反映块系岩体动力特性的机制,对超低摩擦实验现象的解释与验证非常重要。首先通过对超低摩擦实验现象的描述及数据的整理归纳出规律,然后建立块系岩体动力模型并进行理论分析及数值计算来验证超低摩擦效应,揭示出产生这一效应的根本原因在于法向力的重分布以及动摩擦因数的变化,而且实验现象与数值计算在趋势上是一致的。在具有构造等级的深部岩体介质的变形过程中,储能及返还性状与介质变形的摩擦因数有关。根据深部岩体的构造特点、高地应力及含能和非协调变形的特点,围绕深部岩体工程响应发生的静、动力特征,提出深部岩体的构造、变形与破坏需要研究的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19.
将Low-E中空玻璃窗划分为单框双玻璃和单框三玻璃,利用WINDOW6.1软件建立单框双玻、单框三玻系统在不同镀膜位置和数量时的模型,并计算两种系统的传热系数、太阳得热系数、遮阳系数、可见光透射比和内表面温度等参数,分析以上参数对窗户能耗的影响,确定单框双玻窗和单框三玻窗玻璃系统的最佳镀膜位置。  相似文献   

20.
基于水下抽水试验的岩体渗透系数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分析水下岩体钻孔抽水试验的水力边界条件,运用势场叠加原理,将水力边界条件分解为水平补给和垂直补给2个部分。其中,水平补给原理与陆上承压水钻孔抽水补给原理相同;对于垂直补给部分,通过适当的简化假定,推导出垂直补给钻孔渗流量计算公式,从而得到适用于水下岩体钻孔抽水试验渗透系数计算的理论公式。利用该理论公式计算得出的渗透系数,采用数值方法模拟水下岩体现场抽水试验,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比较接近。为便于比较,利用基于陆上岩体抽水试验渗透系数计算公式得到的渗透系数,进行抽水试验的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相比基于陆上渗流理论的渗透系数计算公式,本文的理论计算公式能够更合理、更接近实际地反映水下岩体抽水试验的渗流特性。最后,根据本文渗透系数的计算公式,采用数值方法和经验公式预测某拟建海底隧道工程施工期的涌水量,两者结果比较一致,可为隧道选择设计方案和施工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