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通过纯矿物和实际矿石浮选试验,采用丁基黄药、Z-200和NH-03作为捕收剂,在不同条件下进行了辉铜矿和黄铁矿的浮选对比试验,并通过吸附量测试,研究NH-03对辉铜矿和黄铁矿浮选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NH-03对辉铜矿具有较强的捕收能力及选择性,在弱碱性环境下即可实现同黄铁矿的有效分离。实际矿石闭路试验结果显示:在原矿含铜0.92%、含硫7.51%的情况下,可获得含铜21.16%、铜回收率为80.50%的铜精矿,含硫38.92%、硫回收率为66.13%的硫精矿。吸附量测试结果表明:在整个p H值区间内,辉铜矿对NH-03的吸附能力均强于黄铁矿,辉铜矿表面NH-03的吸附量受p H值的影响较小,而黄铁矿在高p H值区间内,对NH-03的吸附能力很弱。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中南工业大学对硫化矿无捕收剂浮选新工艺研究取得进展,1988年与铜绿山铜矿合作,进行降低硫化铜矿石浮选的黄药用量试验研究,获得预期效果,在铜回收率相近的条件下,提高了铜精矿品位,大幅度地降低了浮选药剂用量,经济效益显  相似文献   

3.
4.
<正> 近年来,中南工业大学对硫化矿无捕收剂浮选新工艺研究取得进展。1988年与铜绿山铜矿合作,进行降低硫化铜矿石浮选黄药用量的试验研究,并进行工业试验,获得了预期效果。在铜回收率相近的条件下,提高了铜精矿品位,并大幅度降低浮选药剂用量,经济效益显著。硫化铜矿实现无捕收剂浮选的理论基础是电化学。根据硫化矿物浮选电化学理论发展起来的新研究领域—矿浆电化学,用来研究硫化铜矿物,尤其是黄铜矿表明,在不同表面状态和矿浆环境下,表现出四种不同的可浮性。  相似文献   

5.
用石灰调整磨矿和浮选回路的矿浆电位,小型和工业试验实现了铜录山硫化铜矿石的低量捕收剂浮选和无捕收剂浮选。与常规浮选相比,新工艺黄药用量明显降低,二者浮选指标基本一样。  相似文献   

6.
硫化铜矿石无捕收剂浮选研究概况(摘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浮选生产实践及浮选理论研究的进展,对硫化矿天然可浮性及无捕收剂浮选的研究也正在蓬勃兴起。一、研究概况 Lepetic(1974年)采用干式自磨获得黄铜矿石粉,加入PH6.1—6.6的水中,用7种起泡剂分别进行了无捕收剂浮选试验,结果都能获得比较高的回收率,其中有的比有捕收剂浮选结果还好。他认为,单用起泡剂浮选黄铜的可能原因是:在缺少水或无水的  相似文献   

7.
进行了硫化铜矿无捕收剂浮选的工业试验。试验证明,铜精矿的质量和回收率均与用捕收剂的浮选指标一致。根据矿物结构和矿浆条件,有三种无捕收剂浮选,即(1)天然可浮性,它是由于硫化矿物(辉钼矿)的层状结构而引起的;(2)自诱导可浮性,  相似文献   

8.
硫化矿无捕收剂浮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与浮选研究相联系的电化学、表面化学以及光谱的研究,从典型氧化过程的角度对无捕收剂浮选进行了评述。显然,硫化矿窃的不断氧化将使金属硫化物中金属含量不断下降直到表面出现元素硫。究竟何种表面物质导致矿物表面疏水的问题仍然值得探讨。今后的主要课题是通过控制Eh而分离硫化物,并在此过程中弄清矿物间必然存在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9.
T-2K捕收剂优先浮选硫化铜矿石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根据Pearson硬软酸碱理论和前线轨道的研究,设计了一种高捕收能力、高选择性的T-2K捕收剂。经工业试验表明,与黄药混浮-分选工艺相比较,T-2K捕收剂优先浮选矿化铜矿,铜精矿品位提高了0.56个百分点,铜回收率提高了2.31个百分点,铜精矿中金、铜回收率也分别提高7.03个百分点和9.48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0.
高效捕收剂PAC浮选硫化铜矿石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药剂PAC是铜锌分离和铜硫分离的优良捕收剂,PAC用于建德铜矿铜锌分离工业试验中,铜、锌回收率分别提高1.6%和22.3%;用于凤凰山铜矿铜硫分离研究中,铜、金和银回收率分别提高1.5%、4.7%和4.3%,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11.
捕收剂复配效应解决羊拉硫化铜矿石选择性浮选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钦羊拉硫化铜矿是一个含硫化铁矿物的硫化铜矿床。矿石中有用矿物嵌布粒度极细,其它非铜硫化物含量较多,且与黄铜矿共生密切,互相包裹,可浮性很接近,分离非常困难。根据矿石性质,研究并配制了兼顾选择性与捕收性能的混合型捕收剂,浮选试验结果表明,捕收剂YG-7可以获得较好的精矿品位与精矿回收率;而捕收剂YG-6则能保证低的尾矿品位和高的总回收率。  相似文献   

12.
<正> 浮选新工艺的设计近来硫化矿浮选电化学研究表明,黄铜矿在不同浮选环境和矿物表面状态下,显示出不同机理的诱导浮选。表面原生的黄铜矿在合适矿浆电位范围内自诱导可浮性;表面原生或轻微氧化的黄铜矿,经硫化钠处理后显示的诱导可浮性;黄铜矿的捕收剂诱导可  相似文献   

13.
云南某硫化铜矿主要元素铜、金、银的品位分别为0.28%、2.30 g/t、17.90 g/t。采用新型药剂BK916为捕收剂开展了选矿条件试验,并与传统浮选药剂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以石灰为抑制剂、BK916为捕收剂,通过1粗2精2扫闭路流程试验,最终可获得铜品位17.96%、铜回收率83.99%的较好指标;与以传统浮选药剂Z-200为捕收剂的浮选效果相比,铜回收率提高了4.08个百分点,同时金、银回收率分别提高了2.02和4.32个百分点。试验结果表明,BK916是一种新型高效的硫化铜矿捕收剂,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硫化钠无捕收剂浮选德雷科伊硫化铅锌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检验一些参数,如硫化钠、硫酸铜的用量、搅拌时间和pH,研究了用硫化钠处理,不用选择性捕收剂浮选铅、锌矿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浮选试验、电化学测试、电子能谱、X-射线衍射试验、ζ-电位测定及吸附量测定结果和溶液化学计算,系统地研究了硫化矿物无捕收剂浮选机理。提出:将硫化矿物的无捕收剂可浮性分为天然可浮性、自诱导可浮性与硫诱导可浮性。天然可浮性由矿物本身的结构决定。自诱导及硫诱导可浮性是在特定的矿浆电位条件下,或在特定的调整剂存在下,硫化矿物表面被诱发出疏水物质而形成的可浮性。元素硫是硫化矿物自诱导及硫诱导浮选时表面的主要疏水物质。  相似文献   

16.
组合捕收剂浮选低氧化率混合铜矿石试验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针对某斑岩铜矿低氧化率矿石(氧化率为10.46 %)进行了回收氧化铜的试验研究。考查了不同捕收剂单用和组合使用回收氧化铜矿的效果, 结果表明:不论采用组合黄药或Y89, 与新型螯合捕收剂ZH 组合, 均能取得比原药剂单用时优良的选矿指标。  相似文献   

17.
有关水胆矾、孔雀石及相应脉石矿物的表面化学研究成果,已用于制订一种成功地浮选各种非硫化铜矿和硫化-氧化混合铜矿的药剂方案。对方解石和硅质脉石的分散剂和抑制剂作了评价。丙烯酸聚合物和硅酸盐在所试验的条件下是有效的。一般需要硫化来稳定非硫化铜矿物的表面。业已证明二苯胍,是能同时将硫化和被硫化的铜矿物转化成亲油状态的一种选择性高、作用快的捕收剂。添加少量(100-400克/吨)乳化的非极性油可促进铜矿物选择地转化成强疏水性和可浮状态。叙述了药剂相互作用的表面化学研究结果以及对合成矿石如天然矿石两者的试验室浮选试验结果。对一系列矿石,从低品位孔雀石-黄铜矿矿石到高品位辉铜矿-孔雀石-赤铜矿和水胆矾矿石,都取得了十分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由于全世界钼的供应短缺预料在八十年代初期,钼的消费量将继续上涨,某些曾被认为钼的含量少在经济上不值得回收的含钼的铜矿石,现在重新评价,例如,加拿大洛奈克斯铜矿选厂把品位为0.43%Cu与0.01%Mo的原矿经浮选后得品位为34%Cu(含钼0.06%)、回收率88%的铜精矿及品位为83%MoS_2(含铜0.10%)、回收率为64%的钼精  相似文献   

19.
安徽某难选硫化铜矿石浮选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彭会清  熊晨曦  文勤 《金属矿山》2006,(12):26-28,70
安徽某热液蚀变的接触变质原生硫化铜矿矿石因性质复杂而难选,以常用浮选药剂按常规铜硫混浮铜硫分离流程进行选矿试生产不能达到设计指标,致使选厂不能正常投产。为此,对该矿石进行了合理浮选工艺流程和新药剂制度的试验研究。试验采用自行研制的新型酯类捕收剂QL先脱除易浮脉石,然后用复合捕收剂MC进行铜硫混浮、以石灰为抑制剂进行铜硫分离,获得了铜品位22.78%、回收率86.80%的铜精矿,超过铜精矿铜品位21.30%、回收率85.50%的设计指标。新的工艺流程适应矿石性质,药剂制度简单、用量少,易于工业化。  相似文献   

20.
大厂多金属硫化矿无硫酸浮选捕收剂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长坡锡石多金属硫化矿组成复杂,硫化矿混合浮选时硫酸用量较大,对设备腐蚀严重,污染环境等特点,在不加硫酸的条件下进行了硫化矿混合浮选捕收剂开发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高级黄药可以在不加硫酸的条件下浮选硫化矿,但铅锌硫浮选回收率偏低,其中9个碳原子黄药的捕收效果最好;巯基苯丙骈噻唑对铅锌硫的捕收效果比黄药要好;新型捕收剂DT08对硫化矿捕收效果最好,在不加硫酸,硫酸铜用量为100 g/t的条件下,铅、锑和锌的回收率分别达到了87.63%、91.83%和90.98%,比传统药剂制度铅锌锑的回收率分别提高了14.19%、27.22%和5.81%,降低了生产成本,改善了生产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