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咏名茶五首     
咏名茶五首钱时霖温山御史说南朝宋,温山产碧芽。全凭香味好,入贡帝王家。径山茶名随径山显,气如蕙芷香。佳茶难屡得,留些共宾尝。顾渚紫笋顾渚唐兴紫笋茶,飞骑驿度贡京华。如今佳品凭谁问?畅饮闲聊百姓家。鸠坑茶岭纵山深土亦佳,林烟袅袅最宜茶。自唐便有名茗出...  相似文献   

2.
顾渚茶事别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渚茶事别记寇丹楼明初(湖州陆羽茶文化研究会313000)湖州长兴顾渚山区紫笋茶,自陆羽荐作贡茶、唐大历五年(770年)设贡茶院以来,几经枯荣,至清顺治三年(1646年)结束,兴盛期达605年,前后历经876年,为中国茶史、茶文化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相似文献   

3.
峨眉竹叶青     
<正> 峨眉竹叶青茶产于我国四大佛教圣地之一的峨眉山。仙山峨眉,海拔高达3000多米,山势巍峨,云海沉浮,溪流涓涓,峰峦叠翠,形似秀眉,故有“峨眉天下秀”之美称。峨眉盛产名茶,至今不衰,远在一千多年前已列为贡品。据《峨山志》记载,唐禧宗时已“植茶万本”。“峨山多药草,茶尤好,异于天下”。南宋诗人陆游有诗盛赞峨眉山之茶:“雪芽近于峨眉峨得,不减红囊顾渚春”。意思是近来得到了富有白毫、细嫩的峨眉山茶叶,其品质不亚于用红绢包裹的顾渚紫笋茶。陆游当时所得的是“峨眉雪芽”,据说此茶即为现时的峨眉蕊茶。峨眉山茶园大部分  相似文献   

4.
紫菜的食疗     
邢湘臣 《烹调知识》1994,(4):42-42,44
紫菜,又称紫软、索菜。属于红毛藻科的食用海藻,产于我国东南沿海的潮岩石上,素有“岩礁娇子”之称。《闽书》说紫菜“散生时正青,干时紫色”,故名。又因它薄如纸片,我国有的地方叫它“纸菜”。日本则称其为“海苔”。 我国沿海产的紫菜,品种达十余种,如坛紫菜、条斑紫莱、圆紫菜、甘紫菜、长紫菜和边紫菜等。 一 紫菜是食用海藻的珍品,营养十分丰富,被誉为“素食之珍”。据分析:干紫菜每100克  相似文献   

5.
《上海调味品》2008,(2):8-9
老馋属猴,年逾花甲,之灵感往往是在同聪明的老板“天山论道”中得来的。如老馋很愿意同雍福会的汪兴政先生交往,他极聪明,一言一行,一个“动作”,总会透露出超人的睿智。他另一个品牌鲜墙房,一款“十八鲜”,多少店家学来学去学不像。他有一家叫“乾门”的店中,以有几十道门而著称。鲜墙房永安店有一道”瑶柱焖葱”太好吃。当然,最精彩、最神秘的大手笔应该是雍福会了。在餐厅北面壁上的对联说的是:  相似文献   

6.
《上海调味品》2008,(1):8-9
老馋属猴,年逾花甲,之灵感往往是在同聪明的老板“天山论道”中得来的。如老馋很愿意同雍福会的汪兴政先生交往,他极聪明,一言一行,一个“动作”,总会透露出超人的睿智。他另一个品牌鲜墙房,一款“十八鲜”,多少店家学来学去学不像。他有一家叫“乾门”的店中,以有几十道门而著称。鲜墙房永安店有一道”瑶柱焖葱”太好吃。当然,最精彩、最神秘的大手笔应该是雍福会了。在餐厅北面壁上的对联说的是:  相似文献   

7.
品茗居     
绿茶采摘的时间尤为重要,基本有三大特点:一早、二嫩、三勤。绿茶采摘以早为贵,茶家常说:“早采三天是个宝,迟采三天变成草。”明代田艺衡在《煮泉小品》中,曾有“烹煎黄金芽,不取谷雨后”之说,说明绿茶向来就强调要早采。通常以清明前采制的绿茶为最佳,称明前茶,谷雨前采制的品质尚好,称雨前茶。                   西湖龙井  西湖龙井茶,产于杭州西湖的群山之中,且集中产于狮峰山、梅家坞、翁家山、云栖、虎跑、灵隐等地。这里的茶园具有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长年处在云雾缭绕之中。  龙井茶的采摘十分强调细嫩和完整,只采一个嫩芽的称为“莲心”;采一芽一叶,叶似旗,芽似枪,称为“旗枪”,采一芽两叶初展的,叶形卷如雀舌,称为“雀舌”。通常制造1公斤的特级龙井茶,需要采摘7-8万个细嫩芽叶,全年茶叶生产季节中要采摘30批左右,采摘次数之多是龙井特有的。  高级龙井茶全凭一双手在一口光滑的特制铁锅中,不断变换手法炒制而成。炒制手式有抖、搭、拓、捺、甩、抓、推、扣、压、磨十大手法。龙井茶色泽翠绿,外形扁平光滑,汤色碧绿明亮,香馥如兰,滋味甘醇鲜爽,有色绿、香郁、味醇、形美四绝佳茗之誉。  品尝高级龙井...  相似文献   

8.
我的家乡虽不出茶.也不产茶,喝茶之风却很盛行。好友相聚,婚丧嫁娶.不会喝酒者可以茶代酒。家乡的著名小吃“三套车”——行面、驴肉、老茯茶中.即有茶占了一席。  相似文献   

9.
2、堕在巅崖受辛苦 好茶品种的发见和采制、传播,使得市井间钻营牟利的茶商和奔走于市井山野之间的茶贩们蜂涌而至,这果然为该地山野之民开辟了一条生财之路,却也因此使得山野之民的劳动负担骤增。 在所有的饮食品类中,价格最昂贵的,莫过于茶叶。即以目前市场上流行的各种名茶,如龙井、紫笋、碧螺春等,列入“特级”类者,非数百  相似文献   

10.
父亲的清福     
张玉兰 《饮食科学》2007,(10):52-52
老队长说,茶在中国是一种文化,那么,罐罐茶无疑是茶文化中的一种特色文化。”父亲说过的这句话,我是潜心钻研了茶文化后才读懂的。  相似文献   

11.
饮茶的推广和普及,以及中国茶文化的形成与佛教有着紧密的联系。 茶的特点是“清”,古人说它是“清虚之物”,而把品饮茶的嗜好称为“清尚”。这一个“清”字,宜于同人世间摆脱了名利枷锁的“清”字相配,所以古人常说“茶如隐逸,酒如  相似文献   

12.
喝茶     
冬儿 《美食》2004,(1):50-50
我既不通茶经,也不懂茶道:我喝茶,单重一个“喝”字。虽偶而也来点“泡一杯浅绿,泡一杯散淡,泡一杯悠闲”的句子,然落到实处,还是那个字——喝。清代曹雪芹是位深请茶艺的行家。他的名《红楼梦》蕴含着丰富的茶化,茶香飘逸字里行间,茶事茶艺跃然纸上,让人们品出味中之味。书中的妙玉,一说起茶事,那张小嘴就刻薄得要命,她说:“一杯为品,二杯即是解  相似文献   

13.
走进星罗棋布的茶叶店里.琳琅满目的各式茶叶包装式样亦各不相同,有的古朴典雅.有的精美悦目.有的朴实土气……仿佛置身茶叶包装之大观园!其实,早在古代.我国茶农,茶商就十分重视和讲究茶叶包装。唐代的陆羽在《茶经》中就谈到了茶叶保鲜、保香的包装技术,说到一种封藏器物叫“墒”,它类似烘箱.以木作框,以竹编墙.外裱以纸,旁有一门,内分两层。  相似文献   

14.
碣滩茶,产于唐,入贡。1972年秋日本首相田中访华,周总理同他谈到了碣滩茶的历史,并从那时恢复了这座茶园的生产。1989年被评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优质名茶,并誉为“中日友好茶”。 我国是茶的故乡,在悠久的历史中,我们的祖先培育出许多脍炙人口的茶叶品种。这些各具特色的名茶,世代相传,不断发展,有的则因历史原因,几经沧桑,或盛转衰,或又由衰变盛。 碣滩茶,产于唐,明清时代称它为“辰州碣滩茶”。茶园座落在湖南省西部古属辰州府的沅陵县北溶乡境内。它南临奔腾不息的千里流水,北依起伏如涛的武陵山峦。这里气候…  相似文献   

15.
故事概要 :钟惺爱吃茶 ,他的好友徐元叹每年千里迢迢寄茶给他吃。钟惺去世后 ,徐元叹尚是念念不忘钟惺爱吃茶之事 ,于是便用茶祭奠他的亡灵。谭元春和钱谦益都有诗提及此事。茶 :明、清之际产于浙江长兴和江苏宜兴的一种名茶。明代许次纾《茶疏·产茶》载 :“江南之茶 ,唐人首称阳羡 ,宋人最重建州 ,……阳羡仅有其名 ,建茶亦非最上 ,惟有武夷雨前最胜。近日所尚者 ,为长兴之罗 ,疑即古人顾诸紫笋也。”有三本茶书专门对茶作了记述 ,即明代周高起的《洞山茶系》 ,明代冯可宾的《茶笺》 ,清代冒襄的《茶汇钞》。1 钟惺…  相似文献   

16.
早就听说广西左江地区盛产一种“猴酒”。何谓“猴酒”?是何滋味?自诩“遍游神州,酒醉华夏”的我,登上了西行的列车。 车到了田阳县,傍晚时分,便到了“猴酒”的产地──龙家寨。这里壮族人的居室都是清一色用青砖树皮建造,掩映在林荫深处,那一缕缕炊烟,一声声鸟鸣,一阵阵猿啼,给人一种神秘莫测的感觉。我们投宿村长家,他从内屋捧出一缸“猴酒”来,给我们各自满满斟了一盅。这时我不禁暗暗发怵,眼前这杯中之物谁知道是猴子身上哪个部位酿制的?再三盘根究底地问,他却一个劲地笑着喝着,秘而不宣。饮罢,他说:“明日上山看猴…  相似文献   

17.
蒋松 《饮食科学》2008,(8):57-57
我从前久闻茶中另类——安化黑茶的名气.这次出差益阳,走在街头冷不防就遇见了一间黑茶专卖店。我走了进去,小店茶香馥郁,中年男老板坐在一张根雕茶桌前,见我进门笑脸相迎,说:“来.先喝几杯安化黑茶!”我说:“怎么好意思呢?“他说:“莫客气,肯喝杯茶是你赏脸。  相似文献   

18.
何昕 《饮食科学》2007,(4):52-52
齐鲁之乡向来重礼仪,我的家乡便有一种礼节:那就是来了客人一定要泡茶,不管来的是亲戚、朋友,还是左邻右舍、乡里乡亲,不管是上午、下午、晚上,只要客人坐下,主人一定要泡上一壶茶.即使茶叶只有几元钱一斤,即使主人不喜欢喝茶,也要殷勤地给客人一次坎的添茶.否则,就是很大的失礼。而父亲在这种情况下会格外热情,因为他喜欢喝茶,喜欢喝着茶闲聊,客人的来访于他是一次“偷得浮生半日闲”的享受,特别是他的好朋友来的时候。冒着热气的茶水倒在杯子里,父亲总忘不了问问那时还只有桌子高的我:“你喝不喝?”而我也总是毫不客气地端一杯,一来二去,竟喜欢上了茶苦冽的味道。一直到现在,茶已经成了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内容。惦记着父亲烟酒不沾,只嗜好茶.逢年过节回家.总要给父亲带上一包茶叶.比父亲自己买的要好一些.劝他换换口味.父亲却不认账,一直坚持说我买的还不如他自己喝惯的好。于是.我便会想起父亲多年淡泊如茶的生活。  相似文献   

19.
我去朋友家串门,他捧出一罐意大利橄榄,黑黑的,说:“它是我从澳大利亚带来的,我们吃不来,你拿去吃吃看。”回家启罐取食,说不出的一种怪味,但我始而忍受,继而咂摸,然后辨出点独特韵味。终于,我把它作为佐粥菜吃个精光。我知道这是油橄榄,在果实未成熟前盐渍后才能吃。我以前在淮海路一家土特产店买的广东酱菜乌榄,紫黑色,它同样味儿怪异,初吃并不怎么诱人,吃光了就想再去买。有一年去皖南宏村欣赏徽派建筑,夜宿歙县。我在旅馆厨房初识毛豆腐。它外观如小金条,色如白乳腐,毛已去除。我要了一碗面条,以之作浇头。肥腴腐腻,初入口很难适应,但吃…  相似文献   

20.
倡导茶为国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茶苑》2005,(2):1-1
茶,在我国已有五千多年的历史,“茶之为饮,发乎神农,闻于鲁周公”。饮茶盛于唐、宋,卢仝七碗茶歌广泛流传;唐代下至平民百姓,上至宫廷帝王,个个时兴饮茶。到了现代,举国上下,大江南北,几千万的茶农,几亿人喝茶,茶其实已成为举国之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