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历史建筑保护的再利用模式,在文物古迹保护实践中日益普遍。但许多历史建筑修复后再利用的收效甚微,过度商业化使之渐渐失去了自己的记忆。文章首先分析当下活化过程中的常见问题,之后以大溪历史建筑"源古本铺"的修复与再利用为例,探讨其体验式活化策略的具体运用,最后提炼总结了体验式的作用意义,并对其进行借鉴展望。  相似文献   

2.
范银典 《华中建筑》2015,(2):127-131
针对在历史建筑的更新活化中,现代技术及功能要求与历史建筑保护之间的权衡问题,以香港茂萝街/巴路士街"活化与保育"计划为例,基于信息传递的活化策略视角,从技术信息、艺术形式信息、社会信息三种信息传递角度浅析香港在历史建筑活化中的历史解释与呈现方法,认为既尊重历史信息的保护与传递,又融入现代技术要求与功能的方法可以实现在恢复历史建筑生命力的同时保持历史建筑价值与精神的动态传承。  相似文献   

3.
文章引入关联性与城市线性文化景观的概念,从"环境""事件""功能""交通"方面提出历史建筑群落关联性的保护与利用方法;然后,以关联性保护与利用方法为手段,借鉴城市线性文化景观的保护方法,探讨历史建筑群落活化的一般步骤;最后,以香港湾仔文物径为例,解析了历史建筑群落的活化方法,以期为我国旧城区历史建筑的活态保护提供示范。  相似文献   

4.
从城市更新背景下的传统建筑与公共空间"活化"的角度出发,结合广西贵港市人民医院学术交流中心工程整体调研和设计工作,以岭南地区较具代表性的历史文化建筑的保护及现状为蓝本,分析总结历史建筑"活化"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老宅财富经     
<正>将具有历史价值的建筑和文化古迹进行再利用,是建筑保护的重要手段之一,也被称作建筑"活化"。活化建筑不是单纯地将建筑包装好,而是给予其新的功能及生命,使其更好地发展。在北京,古建筑如此之多,让政府对这些建筑都承担起来,显然不太符合实际。或许民间  相似文献   

6.
香港2006年清拆旧天星皇后码头事件激发市民对"集体记忆"的关注度大幅提升,促使政府在检讨历史建筑保护政策后推出系列保护新政和措施。该文根据对香港文物保育政策的发展研究及美荷楼活化案例而探讨香港在历史建筑活化过程中面对一些问题及取得的经验,期望能够为国内历史建筑保护与经营再利用的模式探讨提供重要的借鉴。  相似文献   

7.
鼓浪屿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突出普遍价值,在于多元文化交融发展形成的历史国际社区和世界不同文化和价值追求相互了解、共同发展的见证。提出鼓浪屿的保护理念为"当下真实社区生活"和"历史国际社区展示"的叠加,是"社区生活馆"加"社区博物馆"的综合展现。遗产的保护与利用包括现有社区生活的保护和文化复兴,以及以历史建筑为主的遗产本体的活化利用。重点阐述遗产地政府在社区保护所开展的积极工作,以及历史建筑活化利用的原则与实践等。  相似文献   

8.
"活化"作为历史建筑利用的重要方式,对历史建筑的保护具有促进作用。然而,不恰当的活化方式也有可能导致保护性破坏的结果,因此,提前预测、评估活化方案对历史建筑的潜在负面影响具有重要价值。中国香港针对历史建筑的活化开展了影响评估,并且颁布了影响评估政策,在影响评估实践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相对统一的评估步骤和方法。以历史建筑九龙土瓜湾牛棚后部地段活化为例,详细介绍了牛棚后部地段活化内容及其影响评估的过程和方法,对于中国历史建筑的影响评估方法探索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基于"城市更新"主题背景下,就如何深化历史建筑的保护方式和活化利用问题,提出历史建筑物"构件"保护、修缮和再利用的建议。通过明确历史建筑"构件"留存率并制订留存率计算口径,进一步完善配套的法规、政策体系,强化决策的科学性,将历史建筑的保护责任落到实处,使历史建筑更鲜活地展现在人们面前;并随着时间推移,让后续涌现的"历史保护建筑物"能更好地发挥其作用。  相似文献   

10.
楼舒 《住宅科技》2021,(6):66-70
通过对杭州市历史建筑保护利用案例的实践,对社会众筹、企业主导、政府主导等3类保护利用方式进行探索,指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理念对历史建筑保护利用的重要指导意义;同时,创新性地提出拓展多元筹资渠道、完善活化利用政策、突破土地政策瓶颈、广泛凝聚社会共识的历史建筑保护利用机制,力求实现保护与利用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