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分析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及肥胖与代谢综合征(MS)的相关性,为代谢综合征的预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将2014年3月至2017年3月于我院体检的971名受试者纳入此次研究,按照其NAFLD、肥胖发生情况,将受试者分别纳入NAFLD+肥胖组(NO组)、单纯NAFLD组(N组)、单纯肥胖组(O组)、对照组,比较各组受试者基本特征、MS患病率以及代谢指标,总结NAFLD、肥胖与MS的相关性。结果:4组受试者年龄、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O组、N组、NO组MS患病率依次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O组、N组SBP、DBP、ALT、AST、TG、TC、LDL-C、FPG均高于O组、对照组,其HDL-C低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O组与N组代谢状态比较,O组与对照组代谢状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AFLD与MS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对于未合并NAFLD的人群而言,肥胖对于MS的预测价值有限。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究利拉鲁肽与二甲双胍联合治疗对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疗效、肝脏脂肪含量及ANGPTL4和CTRP12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取96例我院于2021年2月~2023年8月期间收治的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48例)和治疗组(48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检测血糖指标、脂代谢指标及肝脏功能指标;比较两组患者血清中ANGPTL4和CTRP12水平及肝脏脂肪含量;评价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较对照组患者临床疗效升高(P<0.05)。和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FBG、HbA1c、HOMA-IR指标、血清中ALT、AST、TC、TG、LDL-C、HDL-C指标、ANGPTL4、CTRP12水平及肝脏脂肪含量均降低,FINS增加(P<0.05);和治疗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FBG、HbA1c、HOMA-IR指标、血清中ALT、AST、TC、TG、LDL-C、HDL-C指标、ANGPTL4、CTRP12水平及肝脏脂肪含量均降低,FINS增加(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恶心呕吐、头晕、腹泻、低血糖)发生情况和治疗组...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不同类型高脂血症患者血清瘦素、脂联素水平变化,了解不同类型高脂血症的发病机理。方法:613例高脂血症患者,按照其高脂血症类型,将胆固醇(TC)≥6.22 mmol/L患者其纳入高TC组,将甘油三酯(TG)≥2.26 mmol/L患者纳入高TG组,将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1.04 mmol/L患者纳入低HDL-C组,将高TC、TG患者纳入混合组,并选取同期150名健康体检者做对照组。检测各组受试者肝功能指标、肾功能指标、血脂、血糖、血清瘦素及脂联素水平,分析血清瘦素、脂联素水平变化的相关性。结果:高TC组TC、LDL-C高于对照组,高TG组TG、HDL-C高于对照组,低HDL-C组HDL-C低于对照组,混合组TC、TG、LDL-C、FPG高于对照组,其HDL-C低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ALT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TC组血清瘦素、脂联素水平低于其他各组,低LDL-C组血清瘦素、脂联素水平高于其他各组,高TG组瘦素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各组受试者血清瘦素与脂联素水平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不同类型高脂血症患者血清瘦素、脂联素水平存在差异,其水平的动态变化及相互制约可能是导致患者血脂水平、FPG、肝肾功能变化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血脂康联合依折麦布应用于合并轻度肝功能异常的高脂血症患者的降脂效果及对肝功能影响。方法 :66例患者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对照组口服血脂康胶囊;观察组采用血脂康以及依折麦布联合治疗,两组的疗程均为90d。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30d、60d、90d检测患者的血脂、肝功能。结果 :两组治疗前两组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30d血清TC水平即显著下降,治疗60d后TG、LDL-C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治疗90d TC、TG、LDL-C明显下降(P<0.05),而HDL-C无明显上升(P>0.05);90d观察组TC、TG、LDL-C、HLD-C水平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ALT、AST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高脂血症合并轻度肝功能受损患者,血脂康联合依折麦布降脂效果显著,而且能改善肝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C反应蛋白检测在甲减患者炎症反应、心功能损伤中的价值。方法 :以85例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为观察对象,同时选取健康对照组80例,比较两组患者血清CRP、炎症细胞因子、血脂水平和心功能的差异,分析CRP与炎症细胞因子、血脂水平和心功能的相关性。结果 :甲减组CRP、IL-18、IL-6、TC、LDL-C和TG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DL-C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减组患者SV、LVPS和LVEF水平低于对照组;甲减患者CRP水平与IL-6、IL-18、TC、LDL-C和TG水平明显正相关,与HDL-C、心功能水平无明显相关关系(P<0.05)。结论 :检测CRP指标,可以了解患者机体炎症反应程度,但对于病程较短心肌重构不明显患者,CRP不能作为心肌损伤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糖尿病患者血清脂肪因子Chemerin水平改变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154例初治2型糖尿病患者及同期75名健康体检者分别纳入糖尿病组、糖耐量正常组,按患者是否并发大血管病变,分为单纯糖尿病组(n=89)、大血管病变组(n=65)。检测患者治疗前后血清Chemerin水平变化及糖耐量正常组入组日次血清Chemerin水平,并运用相关性分析,计算血清Chemerin水平与受试者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血脂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的相关性。结果:154例糖尿病患者中,共有65例(42.21%)于治疗后24个月发生大血管病变。糖耐量正常组、单纯糖尿病组(治疗前)、大血管病变组(治疗前)FPG、Hb A1c、LDL-C、Chemerin、IMT逐渐升高,HDL-C逐渐降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受试者BM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患者治疗24个月后FPG、Hb A1c、LDL-C、Chemerin、IMT均较治疗前下降,HDL-C均较治疗前升高,单纯糖尿病组上述指标改善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示,血清Chemerin水平与糖尿病患者Hb A1c、LDL-C、IMT均呈正相关,与HDL-C呈负相关(P<0.05)。结论 :糖尿病患者血清脂肪因子Chemerin水平的升高伴随着血糖、血脂以及血管结构及功能的变化,有望为患者大血管并发症发生风险的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 :检测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患者细胞因子水平,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我院2010年3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172例NAFLD患者,按照其脂肪肝严重程度分为轻度组(n=58)、中度组(n=67)、重度组(n=47),并选取同期50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检测各组受试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8等炎性细胞因子及脂联素、瘦素、抵抗素、内脂素等脂肪细胞因子水平差异,并分析上述细胞因子水平与受试者体质量指数(BMI)、胰岛素指数(HOMA-IR)的相关性。结果:NAFLD患者血清TNF-α、IL-6、IL-8及BMI、HOMA-IR均高于对照组,随着患者脂肪肝严重程度的增加,其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及BMI、HOMA-IR逐渐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AFLD患者血清脂联素低于对照组,其瘦素、内脂素、抵抗素均高于对照组,随着患者脂肪肝严重程度的增加,其血清脂肪细胞因子变化愈发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示,BMI、HOMA-IR与TNF-α、IL-6、IL-8、瘦素、内脂素、抵抗素呈正相关,与脂联素呈负相关,BMI与HOMA-IR呈正相关(P<0.05)。结论 :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细胞因子水平存在明显失衡且与BMI、HOMA-IR具有密切关联,可能是导致NAFLD发生与进展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孕患者内分泌特点,探索其治疗思路。方法 :155例PCOS不孕患者,按照其体质量指数(BMI),将BMI≥25 kg/m~2者纳入肥胖组(n=107),将BMI<25 kg/m2纳入非肥胖组(n=48),比较两组患者人体测量学指标特征及内分泌特点,并运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计算BMI与各项内分泌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肥胖组体质量、BMI、腰围、腰臀比均高于非肥胖组,肥胖组SHBG、LH、E2、PO低于非肥胖组,肥胖组TC、TG、FINS高于非肥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示,BMI与SHBG、LH、E2、PO均呈负相关,与TC、TG、FINS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 :肥胖型PCOS不孕患者内分泌特点以高雄激素水平、胰岛素抵抗为主,且上述变化与肥胖互为因果,针对BMI予以干预治疗,有望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不同剂量辛伐他汀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症患者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528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症患者,按照其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分为A组(LDL-C≥4.16 mmol/L)、B组(3.64 mmol/L≤LDL-C<4.16 mmol/L)、C组(2.60 mmol/L≤LDL-C<3.64 mmol/L)及D组(LDL-C<2.60mmol/L),使用不同剂量辛伐他汀进行治疗。观察其治疗前后血管内皮功能变化。结果:治疗前A、B、C三组患者TC、LDL-C水平显著高于D组(P<0.05),各组TG、HDL-C、血清NO水平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A、B、C三组患者TC、LDL-C水平显著降低,血清NO水平显著升高(P<0.05),其TC、LDL-C水平与D组患者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前后各组患者肱动脉基础内经、NMD均未见明显改变(P>0.05),治疗后A、B、C三组患者FMD均显著升高(P<0.05),D组患者FMD未见明显改变(P>0.05)。结论 :针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症患者血清LDL-C水平选择合适剂量的辛伐他汀有助于提升其血清NO水平,改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血尿酸水平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为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发病机制及治疗靶点的探索提供思路。方法:185例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以及同期80名年龄性别相当的认知正常者,作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检测受试者血尿酸水平、记录其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得分并比较,计算血尿酸与MMSE评分的相关性;此外,运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明确血尿酸水平以及实验室指标、并发症、个人史等其他因素对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发生发展的影响。结果:观察组血尿酸水平高于对照组,其MMSE评分低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血尿酸水平与MMSE评分呈负相关(r=-0.427,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除血尿酸水平异常外,受教育程度高中以下、TG异常、LDL-C异常、HDL-C异常、FPG异常、合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以及吸烟史也是导致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血尿酸水平升高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注重血尿酸水平以及其他危险因素的调控,有望控制患者疾病进展、降低痴呆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