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结合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要求,从培养体系、教师队伍、知识体系、课程建设、教学环节、实践与实训等方面,对安徽工业大学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在卓越计划实施过程中所开展的建设工作进行了总结,提供了实际案例分析,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2.
专业实习是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重要的教学环节,对学生的能力培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针对目前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实习教学的现在和存在问题,特别是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的目标下,探讨为达到培养卓越工程师高级用于型人才的目的,提出了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加强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与合理利用实习经费等措施。  相似文献   

3.
分析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特色专业建设所面临的形势,指出特色专业建设应该充分考虑专业评估认证背景、学生能力培养达成的新挑战、"新工科"工程教育发展新要求、创新教育新驱动、"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 0新战略等时代新需求。从培养体系、教师队伍、知识体系、课程建设、教学环节、实践实训与创新体系等方面,介绍安徽工业大学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特色专业的建设情况,并就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特色专业建设的实际案例进行阐析。认为给排水工程能力实训是学生从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到培养创新能力之间的重要桥梁,提出理论—虚拟仿真—实践实训—创新特色的高素质人才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4.
结合教育部对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要求,对土木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进行了探讨,分析了当前土木工程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按照卓越计划进行土木工程专业培养规格和培养模式的改革内容及实施措施,并探讨了适应于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要求的师资队伍建设问题。  相似文献   

5.
2010年6月教育部启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提出学校与企业联合制度,改革工程专业课程设置,提高学生社会实践能力,注重课程实践和企业实习环节,加强高校师资队伍建设,改进工程教育模式,从而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文章探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在土木工程专业中的应用,提出基于卓越计划的土木专业教学改革方向和土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此推动土木学科发展,进一步推进该计划的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6,(8)
烟草工程专业(方向)是郑州轻工业学院入选教育部"卓越计划"的试点专业。烟草工程系根据"卓越计划"要求,通过科学构建课程体系、优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改革考核方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教材建设、强化实践教学、积极开展教学研究等一系列措施,取得了显著的效果,这对烟草行业"卓越工程师"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9,(6)
注册工程师制度是对工程专业人员进行管理的制度,以注册资格作为评判从业人员是否具有从业能力的标准。给排水工程是一个城市的重要基础设施,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保证。本文从给排水工程专业改革的目标和必要性出发,阐述了基于面向注册工程师制度的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路,在此基础上提出几点注意事项,希望对给排水工程专业教学改革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8.
在工程教育回归工程的国际大背景下,"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促使中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文章深入探讨了工程管理专业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介绍了沈阳化工大学工程管理专业适应"卓越计划"要求的教学改革措施及实践情况,并总结了阶段性成果。此研究对提高工程管理专业教学质量、培养适应21世纪要求的卓越工程师具有积极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与“工程专业认证(评估)”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旨在提高中国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文章介绍了安徽工业大学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卓越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与“工程专业认证”(评估)二者深度融合的过程中,不断提升办学条件,规范专业建设,优化专业结构,注重学生“双创”能力的培养,兼顾行业特色和地域特色,构建“两融合、四层次”复合人才培养模式,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0.
《水质工程学》是各高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为达到国家对卓越工程师培养所提出的要求,针对《水质工程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内容杂、涉及领域宽、理论和应用性强、学时短等问题,使学生在有限的课时掌握主要内容和关键技术,对该课程进行教学改革是十分必要的。为此,构建注重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基地建设的"三注重"教学模式,深化《水质工程学》的教学改革,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更有助于培养学生成为有创新意识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研究人才,增强学生的工程素养和工程能力,实现卓越计划的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