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该文探索了用高锰酸钾水溶液对某些含有不饱和键的通用烃类橡胶的并用胶厚样品表面进行单面染色的方法,用显微镜观察并用胶相结构形态.实验表明,对相容性很小的、具有明显分离相的并用胶如丁腈胶和三元乙丙胶的并用,该法尤为灵敏;对相容性很大的、无明显分离相的并用胶如天然胶和顺丁胶的并用,当胶料分散不均匀时,该法仍很灵敏;对某些不饱和胶与饱和塑料并用的两相结构如顺丁胶与低密度聚乙烯并用,三相结构如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丁苯胶、聚乙烯并用,该法也很灵敏.该法仪器简单、操作方便、染色药品无毒、反差强、形态无畸变、应用广,为工业上快速检查并用工艺及并用物分散的均匀程度提供一个简单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2.
丁腈橡胶与聚氯乙烯熔态并用胶丁腈橡胶与聚氯乙烯并用胶既可用机械混合方法又可用乳胶法混合制备。并用胶可生产多种产品.具有优良的拉伸强度及耐油、耐低温屈挠和耐臭氧与耐天候老化性能。在一些要求制品具有更高拉伸强度和耐磨性的应用方方面.使用羧基丁腈橡胶代替丁...  相似文献   

3.
在某些工程技术上需要用到具有高阻尼低蠕变特性的橡胶。采用单一聚合物的硫化胶不可能简单地兼得这两种特性,但是以天然橡胶与具有适当的玻璃化温度以及硫化特性的聚合物并用就可以达到这个目的。表中所示为天然橡胶与异戊二烯—丙烯腈共聚物进行适当并用时的配合。这种硬度约45 IRHD(国际橡胶硬度单位)的并用胶硫化胶具有直到与丁基胶相接近的各种不同的阻尼性能(根据弹性或动态损失来测定),但具有良好的抗蠕变性能及最小的动态模数(图1~3)。  相似文献   

4.
王阿娜  陆延 《特种橡胶制品》2010,31(6):38-40,57
研究了并用聚氯乙烯对丁腈橡胶性能的影响,并对不同牌号丁腈橡胶/聚氯乙烯乳液共沉胶与高温机械共混方法生产的丁腈橡胶/聚氯乙烯共混胶的物理机械性能及工艺性能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丁腈橡胶并用聚氯乙烯可改善其耐臭氧及热空气老化等性能;乳液共沉胶与高温机械共混胶相比,共沉胶加工工艺简单,生产效率高,颜色较浅,适于制造浅色制品;高温机械共混胶物理机械性能稍优于乳液法生产的共沉胶。  相似文献   

5.
抗冲改性聚氯乙烯由于在侧墙壁、窗架和某些特殊规格的管子中的应用,使它能够稳步发展。此外,抗冲改性聚氯乙烯在注塑产品中也有许多重要用途。聚氯乙烯的传统抗冲改性剂是MBS、EVA、CPE等。目前美国重点开发的是PYC/EPDM(乙烯丙烯共聚物)接枝共聚物和聚氯乙烯低分子量抗冲级聚合物。  相似文献   

6.
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苯乙烯三元共聚物(MBS树脂)是聚氯乙烯的主要抗冲击改性剂之一。用MBS树脂进行抗冲击改性的聚氯乙烯混合料可用于制瓶子、模塑挤出零件、管材、挤压型材和板材等。与其它聚氯乙烯用的合成高分子抗冲击改性剂(如氯化聚乙烯、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即EVA、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三元共聚物即ABS等)相比,MBS树脂改性的聚氯乙烯混合料具有加工性好、制品刚性和韧性较强、耐候性较好等  相似文献   

7.
1060/1—1982 塑料——氯乙烯均聚物和共聚物树脂——第一部分:命名 1062/2—1978 塑料——氯乙烯均聚物和共聚物树脂——第二部分:性能测定 174—1974 塑料——聚氯乙烯(PVC)树脂稀溶液粘数的测定 182—1970 塑料——用分解出氯化氢的方法测定聚氯乙烯和有关共聚物及其混合料的热稳定性 305—1976 塑料——聚氯乙烯和有关  相似文献   

8.
天然橡胶与聚氯乙烯并用胶的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荻 《世界橡胶工业》2000,27(3):20-23,19
本文概述了天然橡胶与聚氯乙烯并用胶的制备,不同的交联剂(过氧化物和硫黄硫化体系)_对NR/PVC二元并用胶的流变和硫化性能,机械性能和交联密度的影响,并在试验中证明了这种并用胶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9.
文中叙述了以异戊二烯橡胶聚氯乙烯-三元乙丙橡胶并用胶及以异戊二烯橡胶-聚氯乙烯-丁基橡胶并用胶制造的胶垫橡胶对金属材料的粘接性能。试验表明,当ZnO用量很少又不使用白炭黑时,其硫化胶对镀铜钢丝的粘接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0.
据1982,№4报导,为提高三元乙丙橡胶的耐油、耐溶剂性能,苏联研究了它与聚氯乙烯并用胶的工艺其硫化胶的性能。采用了不饱和度为1.74%(摩)的三元乙丙橡胶—60以及牌号为E-62(14039/62)的聚氯乙烯。研究表明,在40~60℃辊温下按—60标准配方(含聚氯乙烯20、30重量分)在开炼机上共混30分钟的胶料,在153℃下硫化60分钟可获得适宜的物机硫化,含10分聚氯乙烯的胶料的适宜硫化条件为153℃×10分钟,即与纯三元乙丙橡胶的相同。提高硫化温度(到170℃)虽  相似文献   

11.
在悬浮法聚氯乙烯(PVC)中,通常作为杂质存在的有:未分解的引发剂(有机过氧化物和偶氮化合物)和它们的分解产物;分散剂(甲基纤维素,聚乙烯醇,精制胶,苯乙烯同马来酸的共聚物,醋酸乙烯同马来酸的共聚物及其他)及某些聚合添加剂,例如,高级醇,酚类,氯代烃,酯类增塑剂,高级酯肪酸盐和氢氧化钙等等。因为它们能影响聚合物的性能,所以必须拥有一种方法,对它们分别进行定量测定。  相似文献   

12.
SIS增容改性TPI/CR并用胶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嵌段共聚物SIS(苯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的不同用量对TPI(反式聚异戊二烯)/CR(氯丁橡胶)共混体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加入嵌段共聚物SIS可以有效改善共混体系的相容性,缩短并用胶的正硫化时间,增大并用胶的拉伸强度、撕裂强度,同时,还可提高并用胶的电绝缘性能。  相似文献   

13.
《世界橡胶工业》2004,31(11):54
本专利介绍的这种并用胶由偏氟乙烯(Ⅰ)-四氟乙烯(Ⅱ)-丙烯共聚物(Ⅲ)和Ⅰ-Ⅱ-全氟(甲基乙烯基醚)共聚物(Ⅳ)组成。这种并用胶具有较好的耐寒性,且不影响Ⅲ的耐油性;它可用作密封材料,最好是与油类接触的密封材料。如其中1种并用胶配方包括75份Ⅰ(牌  相似文献   

14.
聚氯乙烯纤维通常可分为四种类型: a.聚氯乙烯均聚物(PVC); b.氯化聚氯乙烯; c.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 d.聚偏二氯乙烯及其与氯乙烯的共聚物。 早在本世纪三十年代,德国和美国分别将其中的氯化PVC(Pe—Ce,现称Piviacid)和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纤维(Vinyon,现称Avisco)首先工业化。这两种纤维都在丙酮溶液中纺成,它们解决了PVC均聚物纺丝溶剂缺乏的问  相似文献   

15.
对于中等丙烯腈含量的丁腈胶燃油胶管胶料来讲,燃油的渗漏性系随丙烯腈含量增加而提高。添加低分子量的醇作为燃油的增量剂,会对胶料的溶胀和渗漏产生不良影响,当醇的含量为10~20%时,此种不良影响最明显,丁腈胶能耐纯酒精的作用。为改善辛烷值而添加的用量在7%以下的叔丁醇,对丁腈胶并没有不良的影响。对于高芳烃含量的燃油,高丙烯腈含量的丁腈胶以及丁腈胶-聚氯乙烯并用胶具有较低的渗漏性以及较好的耐溶胀性、而且,在醇改性燃油中的耐溶胀性亦有改善.羧基丁腈胶的燃油渗漏性稍低于一般的丁腈胶。以高丙烯腈含量的丁腈胶以及实际可能达到的最高丙烯腈含量的丁腈胶与聚氯乙烯并用以及羧基丁腈胶与聚氯乙烯并用,作为中等丙烯腈含量的丁腈胶的内衬层而制成双层燃油胶管可以成为获得合格的渗漏性和耐低温性能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NBR/PVC-PVA共聚物共混胶料及硫化胶的配合与加工技术。通过测定粘度及扫描电子显微镜检验研究证明。共混体的相容性良好。使用通用的硫黄+促进剂硫化体系及硫黄+亚乙基硫脲并用体系进行硫化。对硫化胶的强度性能、在甲苯及发动机润滑油中的溶胀性、耐热老化性以及介电性能进行的研究表明,丁腈橡胶/PVC—PVA共聚物共混橡胶除可以用于加工耐油性橡胶工业制品外,还可用来加工电气绝缘材料。  相似文献   

17.
氯乙烯—丙烯共聚物(以下简称氯丙共聚物),的研究和工业生产较氯乙烯—乙烯共聚物稍晚。其工业化技术是首先由美国气体压缩公司(Air Reduction Co)实现的,作为一种内增塑的聚氯乙烯树脂生产。  相似文献   

18.
正授权公告号:CN 104448435B授权公告日:2016年6月8日专利权人:天津鹏翎胶管股份有限公司发明人:张洪起、侯波、薛俊芳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耐120℃老化的丁腈橡胶/聚氯乙烯橡胶并用胶的制备方法。并用胶的主要组分为丁腈橡胶/聚氯乙烯橡胶、醚酯ADB-30、  相似文献   

19.
1.耐冲击性的聚氯乙烯美国虎克化学公司开发了一种耐高冲击的聚氯乙烯树脂,其商品名为Rucodur1504。该树脂是聚氯乙烯与乙丙三元橡胶的接枝共聚物,它具有聚氯乙烯的优点,并在-40~80℃范围内具有高耐冲击的性能。该树脂可采用注射、挤出和吹塑成型。因其价廉且有多种用途,因而在某些方面可以代  相似文献   

20.
针对环氧化天然橡胶(ENR)与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SAN)的并用热塑性弹性体的掺混比率的影啊,研究了它的加工性能、机械性能和断裂形态。发现某些机械性能,如拉伸强度、撕裂强度、模量与耐磨性都随着并用胶中SAN的比率增大而提高。当SAN含量提高时,扯断伸长率和抗冲击强度减小。同样也研究了在极性的和芳香族溶剂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