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灏 《广西纺织科技》1998,27(4):18-19,28
本文介绍了用SQIA型转杯纺纱机加工55.6tex麻棉纱的生产过程及提高成纱质量的工艺措施。  相似文献   

2.
探讨生产C 14.6 tex转杯纱的技术要点。从原料选配、棉条质量要求、转杯纺工艺配置以及关键纺纱元件的选择等方面进行了试验优选,分析了原棉马克隆值的控制及搭配方案对原棉可纺性的影响,对比了转杯纺与环锭纺对棉条质量要求的差异,重点阐述了转杯、阻捻头、分梳辊的优选过程。生产实践表明:通过一系列技术措施,最终使C 14.6 tex转杯纱的生产效率明显提升,其成纱质量稳定且达到了用户的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3.
在转杯纺设备上生产中高支麻棉纱有着一定的难度。我们在纺纱过程中通过加入一定量的水溶性PVA纤维,成功地纺出了20tex麻棉混纺转杯纱。该纱条干好,结杂少,耐磨、凉爽,透气吸湿性好,是夏季服装面料的理想原料。观就纺纱工艺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我厂的12000头转杯纺设备,通常年产转杯纱15000吨左右,每年耗用原棉16200吨(约32.4万担)。目前市场上适纺转杯纱的短纤维、低级棉供应紧张,而用高品级、长纤维去纺中粗支转杯纱,就会使转杯纺吃低级棉的优势不能得到发挥,势必是成本高、效益低、企业亏本,同时因原棉资源全面紧张,转杯纺生产将面临难以为继的局面。所以纺细支纱,提高产品档次,减少原棉耗用,增加吨纤维使用价  相似文献   

5.
用回丝开松花纺转杯纱近年来,由于原棉资源紧张与价格上涨,我国转杯纺的发展出现两个明显的变化。一是部分转杯纺规模较大的企业,纷纷压缩设备数量,而有些牛仔布的专业厂正在引进或购买国产转杯纺设备,建成自纺自织的全能厂;一些乡镇企业购进国产和转手设备来生产转...  相似文献   

6.
转杯纺纺制针织纱工艺研究(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 前纺工艺与喂入条子质量 前面讨论了原棉性能指标对转杯纺工艺和成纱质量的影响,但从原棉到转杯纺成纱必须经过前纺工艺进行条子制备,在这过程中,大部分原棉性能指标无论在数值和内涵上不会发生实质性变化,如纤维成熟度、强伸性能等,但有些指标却有变化,如原棉含杂、短纤维含量等。因而,要纺好转杯纱,必须十分关注前纺工艺和喂入条子的质量。  相似文献   

7.
应用R40型转杯纺纱机生产针织纱的实践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探讨立达R40型转杯纺生产线生产针织纱的工艺技术。以生产C 29 tex转杯纺针织纱为例,介绍了该生产线的主要工艺配置要点,配棉主要控制原棉的成熟度、短绒率及有害疵点;混棉要合理平包;开清工序充分清除大而易落的杂质;梳棉工序重点清除与纤维粘附力强的杂质;并条采用两道并条,转杯纺工序优选阻捻盘、假捻器和转杯直径。最终使得生产出的转杯纺针织纱质量优于环锭纺普梳纱,并获得了立达公司的Conm foro认证。  相似文献   

8.
27.8 tex转杯色纺针织纱的纺纱工艺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从原棉选配与染色、混色方法、前纺工艺和转杯纺纱工艺等方面,探讨了27.8 tex转杯色纺针织纱的纺纱工艺。  相似文献   

9.
以纯棉转杯纱为例,就原棉性能及清梳并各工序中的生条质量、并条质量及条干等因素对转杯纱单强CV值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试验和分析,探讨了降低转杯纱单强CV值的有效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FA621A型中频转杯纺纱机已在国内好几个省、市进行运转生产。为了更好地提高该机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在此着重分析转杯纺纱机产生长粗节的原因。1转杯纺纱机的特点该纺纱机有两个特点:第一是采用中频电机单头驱动纺杯,纺杯即为电机的转子取代了传统的...  相似文献   

11.
详细分析了原棉、温湿度、操作、设备状态及工艺对转杯纺纱质量的影响,指出应针对不同品种区别对待,从原棉、设备状态、工艺条件、操作技能、温湿度等方面进行综合控制,以降低纺纱分散性纱疵,提高成纱质量。  相似文献   

12.
通过J18.2tex和J36.4tex棉精梳转纱的纺纱试验以及与18.2tex和36.4tex棉普梳转杯纱的对比分析,得出了用低级原棉开发细号精梳转杯纱无论在工艺技术上还是在经济效益上都是可行的结论,指出我国大型转杯纺车间或工厂可以采用精梳和普梳分流的技术路线,以摆脱目前的困难。本文还分析了用低级原棉纺制的精梳转杯纱 质量较好的原因,讨论了J18.2tex转杯纱最优纺纱工艺的原则。  相似文献   

13.
张长乐 《棉纺织技术》1990,18(10):15-18
本文针对当前转杯纺低级原棉紧缺的现状,相据有关企业所采取的措施,总结了解决原料不足困难的经验,提出了克服各种技术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我厂有八万纱锭,二千头转杯纺纱机。由于原棉紧缺,迫使我们以麻代棉。我们于1989年初开始在SQ1A型转杯纺纱机上先后试制了纯麻7~S、纯麻10~S、麻/棉11~S,麻/棉16~S纱。根据用户需要,于3月份批量生产麻/棉11~S和麻/棉11~S/2双股线。几个月的生产实践证明,纺纱正常,质量好。现将SQ1A型转杯纺纱机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R20型转杯纺纱机纺制C 27.8 tex纱的工艺试验情况.介绍了原棉指标、纺纱工艺流程,通过纺纱试验,对并条道数、分梳辊速度、纺杯型号与速度、阻捻盘型号及车间温湿度等工艺进行了优选配置.  相似文献   

16.
转杯纺捻度传递长度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捻度传递长度与缠绕纤维百分率及成纱强力的理论关系式,根据转杯纺与环锭纺成纱临界强力对比试验,采用回归分析方法研究了捻度传递长度与原棉物理性能关系。  相似文献   

17.
我厂自1995年生产27.8/58.3tex起绒布以来,客户较满意。主要是纬向用58.3tex转杯弱捻纱,因捻度较小(捻度40捻/10cm、捻系数305),用户起绒容易。在此基础上,我们又保证了27.8/58.3tex起绒布其余各项质量指标,所以赢得了用户,同时也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下面就生产58.3teX转杯弱捻纱谈几点体会。1前纺工序首先转杯纺的配棉要配好,尤其是再用棉的配用比例不超过26%(不包括本号回花),含杂率在2%以内。原棉的技术等级5.0、技术长度27.5mm。这里需注意的是不能为降低成本,过多配用废棉,这样会造成转杯纺断头增加,生…  相似文献   

18.
分析特吕茨勒清梳联的性能特点,探讨特吕茨勒清梳联、TD03型并条机和BD416型转杯纺纱机纺制C 24.5 tex纱的纺纱工艺.指出:要做好运转操作和设备保养、平修的规范管理工作,减少故障停台,提高清梳联生产效率,以保证生产供应.采用50%的3.5级原棉和50%的回花及再用棉的配棉方案,通过优化各工序工艺配置,纺制出的C 24.5 tex转杯纱用于织造蜡染布,棉纱质量完全能够满足织造要求,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了国产大卷装自的排风CR2型转杯纺纱机的技术特征。并作了有关负压、噪声、功耗的测定以及普梳纱、精梳针织纱、废纺纱、低级纱和抽丝纱的品种试验。谝种120-18.5tex不同产品的棉型纱、毛型纱、麻棉纱、抽丝纱以及化纤纯、混纺纱能适应,可作为棉纺织厂调整产品结构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0.
转杯纺在有些棉纺厂用作废纺 ,其纺纱原料的 6 0 %左右为各种回花下脚 ,只有 4 0 %左右的低等级原棉。如何充分利用这些原料提高转杯纺成纱质量 ,对棉纺厂经济效益的提高是不容忽视的。尽管现在各工序纺纱工艺已相当成熟 ,但纺纱工艺必须与纺纱原料紧密结合 ,并随着纺纱原料的变化不断得到调整。针对转杯纺粗号纱原料的特点 ,我们在清棉与并条工序为提高成纱质量进行了工艺实践。1 开清棉工序1 .1 圆盘配棉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圆盘配棉质量如何 ,是提高转杯纺棉卷质量的重要一环 ,因为在大多数正常配棉排包情况下 ,棉包密度比较接近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