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何执行推荐性国家标准,长期以来存在认识上的误区。根据《标准化法》的规定,应该强制执行强制性标准,自愿执行推荐性标准,在制定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的时候,对推荐性标准的采用应是鼓励与灵活相结合,以利于产品的推陈出新和节约社会资源。 相似文献
2.
产品标准中的核心内容是技术要求部分,它包含着产品的性能、质量指标的具体规定。不同的产品有着不同的技术要求,哪怕是同一类产品有的也存在着具体指标的高低或差异,从而决定了其产品的质量等级或性能(功能)上的某种差异。事实上,由于各个企业的生产条件、设备状况、工艺处理、原材料来源、检测手段、适应市场需求等因素,会导致企业对采用标准的程度有诸多考虑。因而,有的产品标准就明确规定了优等品、一等品与合格品的技术指标,企业针对自身的条件去组织生产。有的企业则依据国家推荐 相似文献
3.
我国《标准化法》中明确规定“推荐性标准,国家鼓励企业自愿采用”,这清楚地说明企业对推荐性标准有自主权。企业应用这一权利从事企业标准化,就可以生产出性能不同,各有特色的众多品种和日新月异的产品满足消费者的需要,企业亦可以按照国内外市场的不同要求制定、修订标准,不断增强产品的竞争力。企业这种自主权,就是从观念到实践的一种切实可行的措施,是标准化工作从封闭走向开放,面向市场的重要步骤,给企业标准化和经营注入了活力。 一、提高了企业制定和执行先进标准的积极性和灵活性 相似文献
4.
去年,国家技术监督局对强制性标准进行了调整,将原有的5200多个强制性国家标准调整为1666个。这样,我国的国家标准中推荐性标准越来越多,其中有不少是产品的技术标准。因此很自然地出现了目前各方上下议论的热点,就是 相似文献
5.
6.
从法律常识,法律规范与技术规范的关系,说明在一定条件下推荐性标准可转化为强制性,从指令性文件的效力范围,说明在一定条件下推荐性标准具有行政约束力;从企业产品标准的特点,说明在一定条件下可由协议所代替。 相似文献
7.
六、“自愿”与“强制”应正确理解 1.有些推荐性标准明明是企业自愿采用,不应说成该推荐性标准具有强制性而非采用不可。 如,生产企业与用户签订了购销供货合同,合同中有规定按其推荐性标准作为交货时的质量依据,因为合同按《合同法》是具有法律性质的约束力,双方必须执行,而且还应守合同重信用。可是该推荐性标准并不是具有强制性而使企业必须执行。推荐性标准仍然是推荐性标准。恰 相似文献
8.
从法律常识、法律规范与技术规范的关系,说明在一定条件下推荐性标准可转化为强制性,从指令性文件的效力范围,说明在一定条件下推荐性标准具有行政约束力;从企业产品标准的特点,说明在一定条件下可由协议所代替。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顾客需求引起产品概念变化与推荐性标准的关系,阐述了推荐性标准的市场特性和建立推荐性与强制性相结合的标准体系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下简称市场经济)转变,社会的各经济环节、各经济技术要素,都存在着面对新体制的适应性和如何发挥应有作用的问题。而作为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中的推荐性标准,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由于它的诸多特点而正在发挥其突出的 相似文献
11.
过去,我国实行单一的强制性标准体制,企业对强制性标准的贯彻已有较系统成熟的经验和方法。随着标准化体制的改革,有相当多的强制性标准转变为推荐性标准,由企业自愿采用。一些人认为,推荐性标准似乎不象强制性标准那样重要和严格,因而对此掉以轻心,使许多推荐性标准不能及时地得到贯彻实施,未能充分发挥其作用,对这种现象不能不给予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2.
去年,国家压缩强制性标准的范围,把近三分之二的强制性国家标准改为推荐性国家标准。服装方面的11种国标全部改为推荐性标准,由企业自愿采用,这有利于落实企业经营自主权,企业可以根据市场的需求和变化,灵活确定产品的质量指标。但这并不能意味着国家对推荐性标准所涉及的产品彻底不管了。笔者认为,还是要加强产(商)品标准的实施监督和质量监督。 相似文献
13.
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国《标准化法》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划分为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两类。《标准化法》第七条规定:“保障人体健康,人身、财产安全的标准和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强制执行的标准是强制性标准,其它标准是推荐性标准。” 由计划经济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标准随之由单一的强制执行改为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 相似文献
14.
15.
去年,国家技术监督局为了贯彻《产品质量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对已有国家标准进行了多次反复审查,确定了1666个国家标准为强制性标准,其余大量的国家标准均为推荐性标准。行业标准也同样进行了调整。在这种新形势下,企业应当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推荐性国家标准呢?有的企业领导和群众产生误解,以为这一调整放开就无所谓标准不标准了,既然是推荐性的,自愿采用,不采用也没有法规责任;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企业识别系统设计(Corporate Identity SystemDesign)简称CI设计,它于本世纪50年代发祥于美国,并于60年代末70年代初传播到欧洲和日本,80年代初进入我国。据笔者调查所知,国内许多大中型企业相继进行了CI设计,导入CI系统;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