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讲述表面燃烧器用金属纤维的材质及制备方法,介绍不同纤维原料、不同制备工艺开发的表面燃烧器用金属纤维制品,分析各种金属纤维制品的特点及应用范围,给出选择表面燃烧器用金属纤维制品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正项目名称:苎麻纤维改性的遗态功能复合材料调控制备及基础应用项目简介:将苎麻纤维形貌结构引入材料设计和制备中,并基于苎麻纤维采用纺织改性技术易于实现"结构可调"和"遗态可控"的理念,提出了通过"模板整理改性技术来调控遗态材料性能"的新型工艺方法。探索了采用苎麻纤维为同一种模板材料,先后经整理改性预处理调控、模板替代和模板转化工艺控制,制备了独具苎麻纤维微观形态的SnO_2、SiC和SnO_2/C 3种遗态功能材料。  相似文献   

3.
针对工业化生产聚乳酸产品普遍存在力学强度低、韧性差、结晶速度缓慢、结晶度低、耐热性能差等问题,综述了国内外关于提高聚乳酸材料耐热性能的方法及其改性机制,将其总结分为共混改性、链结构改性和结晶改性,其中:共混改性包括聚合物复合改性和填充改性,链结构改性包括共聚改性和交联改性,结晶改性包括添加成核剂改性和加工工艺改性。简要分析了各改性方法的优缺点,重点介绍并讨论了聚乳酸立构复合晶的形成及其影响因素,并对聚乳酸材料的发展方向和前景进行了分析与展望。指出国内外最受青睐的改性方法是通过结晶改性配合加工工艺条件改性进行调控,更高效地改善聚乳酸材料的耐热性能。  相似文献   

4.
用丙烯酸酯类单体对橡栲胶进行接枝共聚改性,对改性方法、改性材料配比及改性条件进行了初步的探索性研究。通过工艺应用试验,考察了改性橡栲胶的应用性能。  相似文献   

5.
从切削金属纤维的主要特点切入,介绍切削金属纤维性能参数的检测原理和方法;在阐述切削金属纤维技术指标的基础上,分析切削金属纤维技术指标与金属纤维毡、纤维织物及摩擦材料之间的关系,为终端产品的设计、质量控制等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6.
1金属纤维及面料的特性 金属纤维是近几十年发展起来的新型软态工业材料,是现代材料科学的一个重要领域。金属纤维是在纺丝过程中把金属丝拉成纤维状而制成的新型纤维品种,是采用金属丝材复合组装,经多次多股拉拔、热处理等一套特殊工艺制成,  相似文献   

7.
金属纤维的特性及其开发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庾莉萍 《金属制品》2009,35(3):45-49
金属纤维是金属丝材经多次多股拉拔、热处理等工艺制成的,丝径可达1~2μm,强度可达1 200~1 800MPa,延伸率大于1%。介绍金属纤维及织物的基本特性和应用价值,当织物中金属纤维质量分数为20%~30%时,其屏蔽效能可达到30~40 dB。金属纤维混纺织物的断裂强力要比普通织物的断裂强力小;撕裂强力与纯棉织物相差不大,比涤纶织物与涤棉混纺织物的撕破强力小;金属纤维混纺织物的耐磨性不如普通织物。介绍金属纤维的4种生产方法:单丝拉拔法、刮削法、熔抽法、集束拉拔法。阐述不锈钢微丝的性能及我国开发应用情况,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不锈钢和铁铬铝纤维生产国。  相似文献   

8.
本文着重介绍了金属纤维的制作工艺以及它在智能服装、防护服、医用纺织品以及装饰性纺织品中的应用,展望了金属纤维的巨大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
王津  胡开瑞  张刘飞  陈磊 《纺织学报》2022,43(10):192-199
为促进安全、低成本锌离子电池在柔性储能装置中的应用,以纤维材料基锌离子电池为研究对象,首先明晰了充放电过程中锌负极氧化反应及过渡金属氧化物或氧正极还原反应机制;其次探索了碳纤维、碳纳米纤维、碳纳米管纱线、金属纤维以及其他无机纤维等纤维材料,在柔性锌电池正极、负极和电解质等领域的应用研究现状,分析并类比了不同制备工艺、微结构、改性方式等对纤维基柔性电池电化学特性的调控效果,明确了影响其性能优劣的主要参数;最后提出纤维材料的结构有序化设计对于提升电池电化学性能具有显著效果,强调了天然纤维基电极材料广阔的发展前景。研究对于加速智能服装的产业化应用,助力“碳达峰、碳中和”愿景的早日实现具有积极的推动意义。  相似文献   

10.
电磁波防护针织面料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铜、铝作为屏蔽材料,研制新型电磁波防护针织面料--电阻真空喷镀金属纤维复合纱线针织物,并分别对不同材料以及同一材料不同规格的金属纤维复合纱线针织物的电磁波屏蔽效能进行了测试和分析.测试结果表明:铜和铝两种材料的金属纤维复合纱线针织物的电磁波屏蔽效能存在显著差异,镀铜复合纱线针织物对电磁波屏蔽效能高于镀铝复合纱线针织物;同一材料的金属纤维复合纱线针织物的电磁波屏蔽效能随着金属纤维复合纱线中金属纤维的线密度的变化呈指数规律变化.  相似文献   

11.
为解决聚丙烯腈(PAN)纤维在产业用纺织品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介绍了腈基通过多种化学反应在PAN纤维表面引入偕胺肟基、胺基、羧基以及其他配位基团的改性方法,比较了不同改性PAN 纤维与过渡金属离子或稀土金属离子的配位反应模式及其所生成配合物的分子结构和特性,评述了多种改性PAN纤维在重金属离子去除、微量金属离子检测、稀有金属和贵金属离子浓缩富集以及绿色催化剂制备等领域中的应用进展,最后指出引入新型配位基团、纤维材料重复利用性的提高和纳米纤维膜的应用是目前促进PAN纤维在产业用纺织品中发展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2.
碳纳米管的力学、电学及热学等性能可赋予聚酰胺纤维良好功能,且聚酰胺基碳纳米管复合纤维能够保持其功能的稳定性。然而,如何提高碳纳米管在聚酰胺基体中的分散效果、降低碳纳米管应用成本,是碳纳米管复合纤维及其纺织品的重要研究方向。因此,本文结合现阶段国内外聚酰胺基碳纳米管复合纤维及纺织品的研究现状,探讨影响聚酰胺基碳纳米管复合纤维结构性能的主要因素和应用前景,为推进碳纳米管在纺织领域中的发展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为改善碳纤维/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的脆性断裂问题,常通过树脂增韧和纤维改性等方式实现。本文从树脂改性、界面改性及结构设计3个方面综述了碳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其中树脂改性主要有纳米材料改性、橡胶弹性体改性及热塑性树脂改性增韧等方式,通过增加填充粒子与树脂基体间键合来提高环氧树脂的韧性;界面改性主要是碳纤维表面改性,通过增加碳纤维表面活性官能团或多尺度进行表面改性,增强碳纤维和环氧树脂之间的界面结合性能,达到复合材料增韧的效果;复合材料结构设计主要是设计纤维铺层角度、厚度、结构,通过结构优化来增强复合材料的韧性。最后分析了3种改性方式存在的问题,并指出3种方式结合使用是未来复合材料改性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4.
以蔗渣纤维为生物质原料,通过热重分析仪和扫描电镜,考察不同升温速率、不同气氛下蔗渣纤维的炭化特性。研究不同预处理方法对蔗渣纤维炭化特性的影响及蔗渣基炭材料的形貌结构。随着升温速率增加,蔗渣纤维在氮气氛下炭化过程的最大失重速率对应的热分解温度明显升高。蔗渣纤维在空气氛下的最大失重速率对应的温度为347℃,低于氮气氛下最大失重速率对应的温度372℃。不同的预处理方法对蔗渣纤维的成分比例影响略有不同,导致炭化过程的热分解温度有所差别。不同的预处理方法得到的蔗渣纤维在炭化后都保持很好的纤维结构,其纤维直径主要取决于炭化前蔗渣纤维的直径。蔗渣纤维制备炭纤维材料完全可行,对预处理方法调控可以制备不同的炭纤维材料。  相似文献   

15.
为更好地了解碳纳米管纤维的发展情况,综述了近年来碳纳米管纤维在物理性能及其宏量制备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从碳纳米管纤维的制备出发,分析了碳纳米管纤维的成形方式及力、电、热等物理性能增强方法,介绍了碳纳米管纤维的宏量制备发展过程,总结了目前存在的问题,阐述了碳纳米管纤维作为结构功能一体化材料的优势、应用情况及潜在应用领域,并根据目前行业现状对下一步的主要发展方向提出设想并进行了展望。最后提出,碳纳米管纤维作为最具有产业化潜力的纳米纤维材料之一,有望应用于航空航天、车辆、船舶等领域,可为未来我国军用和民用领域的结构功能一体化材料提供强有力的材料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膳食纤维的分类、结构及理化特性,综述了国内外近年来关于膳食纤维改性方法及其理化特性的相关文献,并对膳食纤维理化特性及其改性方法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为提高芳纶与基质材料的黏结性能。采用稀磷酸在芳纶表面进行高温浓缩磷酸化改性。结果表明:稀磷酸高温浓缩工艺能够对纤维表面进行有效的改性;XPS分析表明:稀磷酸浓缩改性可以在芳纶表面引入大量的磷元素;SEM分析表明:芳纶改性后,表面由光滑变为略微粗糙;红外光谱分析表明:芳纶纤维的改性使纤维表面引入了-P-OH,31P-NMR分析表明:改性芳纶结构中引入了二磷酸基团;X射线衍射和热失重分析表明:改性后的芳纶结晶结构没有变化,结晶度略有增加,热稳定性保持良好;在低磷酸浓度条件下,改性后的芳纶纤维力学性能保持良好。稀磷酸浓缩改性工艺流程短、改性速度快、成本低、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介绍端氨基超支化聚合物( HBP - NH2)的研究现状,叙述了它的结构、性质以及国内外的制备方法.同时,概括了HBP - NH2在纺织材料功能化改性上的应用,特别是对改性后纺织材料的染色、抗菌、抗紫外线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为有效解决纤维及其制品在生产过程中的摩擦问题,提升产品综合性能,对现阶段纤维及其制品生产及使用过程中因摩擦引起的常见缺陷、摩擦性能研究背景及研究价值进行了介绍。阐述了点接触型、线接触型和面接触型纤维及其制品摩擦性能测试方法,分析了不同研究方法的特点、适用范围及其最新进展,并对纤维摩擦性能部分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分析认为:纤维及其制品的摩擦性能研究涉及多学科交叉,需加强纤维及其制品微观接触模型及摩擦性能表征方式、与纺织工艺相匹配的测试方法及测试精度提升等方面研究,同时需要纺织、机械、材料和数学等学科人才团队协同创新来推动纤维及其制品摩擦性能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0.
针对软体柔性抗冲击纺织品轻质与高防护间的矛盾,综述了抗冲击纤维薄膜新材料、纤维表面改性及结构设计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了新型纤维薄膜材料包括石墨烯纤维及碳纳米管纤维的理论强度、制备方法及宏观制备存在问题;阐述了剪切增稠剂、纳米无机材料对纤维表面的改性应用的方法及抗冲击效果;阐明了单层织物结构、叠层结构等的结构优势及劣势以及气凝胶复合结构、硬软仿生结构在抗冲击方面的应用前景。研究认为:在满足抗冲击性能的前提下,通过表面改性、织物结构、层间结构、硬软结构等组合设计,可使其抗冲击性与舒适性协同;高纯度石墨烯、碳纳米管纤维和薄膜的宏量化无缺陷制备将是未来抗冲击纺织品超轻量化需要突破的技术瓶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