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基于穿孔管曝气方式和YDT型弹性立体填料的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处理微污染水源水。分析了水源水自然接种条件下的工艺启动过程,研究了不同气水比运行条件下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处理系统形成稳定的氨氮去除率和硝酸盐氮生成率是工艺启动过程完成的主要标志;工艺运行中的气水比由生物硝化过程决定,气水比影响氨氮去除率和氨氮去除的稳定性,针对不同的进水氨氮浓度应采用相应的气水比  相似文献   

2.
梅翔 《给水排水》1999,25(5):T3
分析了YDT、TA及PWT3种填料的结构特点,对3种填料在微污染水源水生物接触氧化处理工艺中的处理效果进行了初步比较。研究表明3种填料均可用于微污染水源水生物接触氧化处理工艺,并且3种填料在比表面积相近的安装布置方式下运行条件相同时对氨氮的去除效果接近。有必要进一步研究填料的最优布置方式及在不同的水源水水质条件下填料运行状态的变化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填料的选择对于生物接触氧化池的运行非常重要。以齿轮型流化生物载体为填料,对生物接触氧化池预处理微污染水源水进行了系统的中试研究。结果表明,以齿轮型流化生物载体为填料的生物接触氧化池在7天内启动成功,且生物量丰富。载体的流化状态好,氨氮处理效率高,气水比选择1∶2为宜。长期监测表明,生物接触氧化池对氨氮平均去除率为80.26%,对锰的去除率为34.50%,但对有机物去除不稳定。结合分子生物学研究表明,生物接触氧化池在预处理水源水时,载体表面菌属种群丰富,且功能菌属与其去除氨氮、锰和有机物的效能有直接关联,功能菌群数量越高,处理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4.
生物接触氧化预处理微污染原水所需气水比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根据理论分析并结合实验,提出了生物接触氧化预处理微污染原水的气水比的计算公式和有关系数的取值范围;分析了影响气水比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微污染水源臭氧预氧化的生产性应用与生物风险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小试和生产性试验讨论了预臭氧取代预氯化在微污染的黄浦江水源水厂净化中的应用和生物风险.研究表明,臭氧预氧化对平流沉淀系统和ACTIFLO高效澄清系统均有促进混凝沉淀的效果,预臭氧的投加量约0.8 mg/L,后续混凝剂投加量由50 mg/L降至40 mg/L即能达到较好澄清效果,砂滤池出水浊度低于0.1 NTU,出水锰含量可降至痕量.在生产性装置运行中发现,水厂预臭氧后春夏季在澄清池和滤池中有较大型的后生动物,且藻类大量生长,对饮用水构成潜在生物风险.  相似文献   

6.
提出了一种新型的预处理工艺--生物-光催化氧化集成工艺,试验结果表明:光催化填料的最佳厚度为120 mm,COD_(Mn)的去除率为15.55%;对比不同工况的处理效果得出,停留时间(HRT)和初始浓度对NH3-N的去除效果影响较明显;集成工艺对浊度的去除率为20%左右,出水pH有所下降;与生物接触氧化工艺相比,COD_(Mn)的去除率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7.
通对通惠河通州段地表微污染水进行水质改善处理技术研究,确定采用厌氧生物滤池+生物接触氧化的组合工艺进行处理,通过试验确定工艺的最佳运行参数为厌氧生物滤池HRT=15 h,生物接触氧化池气水比10,水力停留时间为4 h,回流比为100%。出水中氨氮浓度为0.34 mg/L,总氮浓度为3.2 mg/L,总磷浓度为0.38 mg/L,CODCr浓度为34 mg/L,出水各指标完全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Ⅴ类水体质量标准,其中总氮浓度远低于课题研究目标的15 mg/L。  相似文献   

8.
微污染水源水预氧化除藻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微污染水库水为原水 ,采用臭氧、过氧化氢、高锰酸钾、紫外线及其不同组合作为预氧化剂 ,进行了预氧化除藻的中试研究。试验结果表明 ,预氧化能够明显提高水中藻类的去除率 ,这些预氧化方法都可达到 90 %以上的除藻率。其中以紫外线对藻类的去除率最高 ,可达 97.8% ,但紫外线在生产上的应用受到限制 ;而单独使用臭氧时除藻效果相对较差。实际应用中预氧化除藻可采用臭氧 过氧化氢联合方案 ,或者在接触氧化时间允许情况下选用高锰酸钾方案  相似文献   

9.
用生物接触氧化预处理与常规工艺净化受污染原水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张东  许建华  刘辉 《给水排水》2000,26(10):25-27
对上海陆家大桥水厂生物接触氧化预处理与常规工艺组合除污染进行了总结。一年多的生产运行结果表明 :生化池氨氮的去除效果主要受水温影响 ,水温较高时 ( >1 0℃ ) ,生化池氨氮平均去除率为 60 %左右 ,组合工艺氨氮总去除率为 76 73%~ 93 4 3% ;水温较低时 ( 5~ 1 0℃ ) ,生化池氨氮平均去除率为 4 0 %左右 ,组合工艺氨氮总去除率为 4 7 38%~ 65 31 % ;生化池CODMn去除率为2 2 2 %~ 1 0 99% ,组合工艺CODMn总去除率为 2 4 1 1 %~ 4 2 66% ;组合工艺对NO- 2 -N、Fe和Mn的总去除率分别为 97 93%、96 59%和 67 0 3% ;较高的原水浊度对生化池去除氨氮效果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0.
最近抚顺市科委在抚顺主持召开了臭氧对被污染水源深度处理的技术鉴定会。参加会议的30个单位53名代表,认真听取了抚顺市自来水公司所作的试验研究技术报告,到现场审查了试验装置的运转情况,并经过充分讨论,一致认为采用臭氧活性炭接触氧化法,对被污染水源深度处理试验研究在技术上是可行的,经济上是合理的,试验达到了国  相似文献   

11.
微污染水库水处理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中试,研究了生物预处理-常规处理-GAC(或O3-BAC)深度处理以及预加氯一常规处理-GAC(或O3-BAC)深度处理对微污染水库水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对于可生物降解性较好的原水,采用生物预处理可以明显地改善后续常规处理及深度处理的出水水质。对于氨氯、CODMn和UV254较高的水库水,处理工艺流程中应包括生物预处理或O3-BAC工艺。生物预处理-常规处理-GAC工艺的总处理效果好于预加氯-常规处理-O3-BAC工艺。此外,GAC能吸附氯仿、致突变物。当GAC再生周期过长时,出水的氯仿浓度高于进水,且Ames试验呈阳性。GAC的去臭有效期在16个月以上。  相似文献   

12.
污水处理厂的出水应控制氨氮量,因为氨可使鱼和水生生物中毒,毒性是由于沒有脫氨所致。氨的浓度是水温和pH值的函数。氨与污水消毒时所用的氯起反应,生成具有毒性的氯胺,同时氨也能转变成亚硝酸盐和硝酸盐,消耗水体中的溶解氧,最后氨氮作为可被利用的营养物质,促使讨厌的藻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臭氧生物活性炭处理微污染水源水的基本原理、工艺流程,以及国内外该技术的研究和发展状况,提出了应用该法时需注意的一些问题。研究表明,臭氧生物活性炭净水技术能够有效地去除水中的有机物、氨氮,对水中的无机还原性物质等也有很好的去除效果,并且能有效地降低出水致突变活性,保证饮用水安全,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净水技术。  相似文献   

14.
针对微污染水源水二氧化氯投加影响因素及消毒副产物产生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二氧化氯有很好的杀菌效果,且具有良好的持续杀菌能力;各水质参数中,COD_(Mn)的变化对二氧化氯投加及副产物产生有较大影响;当原水水质较差时,给水厂通常采用在原水中投加粉末活性炭和高锰酸钾进行强化处理的方法,在此种情况下,二氧化氯投加在混凝之前,出水中亚氯酸盐值偏高且剩余二氧化氯较少。  相似文献   

15.
生物微电解-高效接触氧化工艺处理印染废水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生物微电解与高效接触氧化工艺相结合,对印染废水进行了处理.该技术工艺简单、挂膜好,处理效果稳定,同时不需加入混凝剂等化学药剂,污泥产量小,处理成本低.  相似文献   

16.
目前,中国大部分水厂使用传统工艺对水进行净化处理,其处理微污染水源水时,对水体中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效果较差。主要研究前处理单元的工艺参数,以重庆地区山地农村水源水为基础,选取该地区内水库水为研究对象,研究氧化剂:高锰酸钾、次氯酸钠对水体中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及分析去除机理,试验结果表明高锰酸钾最佳工况:投加量为1.2 mg/L,氧化10 min,次氯酸钠最佳工况:投加量为1.0 mg/L,氧化10 min。  相似文献   

17.
味精废水加压生物氧化处理工艺设计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介绍广州奥桑味精食品有限公司味精生产废水加压生物氧化处理系统的工艺设计 ,包括工艺流程、构筑物设计尺寸、功能、运行参数、设备选型、工艺设计特点等。  相似文献   

18.
张勇 《给水排水》2012,(Z2):141-143
在我国南方地区,在微污染水源处理工程中采用给水曝气生物滤池工艺应用较多,以广东某水厂微污染处理工程的成功实践,介绍了一种新型生物滤池的设计参数以及运行情况,运行数据证明,该种生物滤池对氨氮的去除效率高,且运行成本低,工艺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9.
陈立强  顾令宇 《治淮》2011,(12):95-96
1 前言目前饮用水水源保护问题已成为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城市饮用水源微污染越来越受公众和政府管理部门的关注.根据环保部组织开展的全国城市、城镇、典型乡镇和部分农村饮用水源基础状况调查与评估,2009年我国城市及县级政府所在镇共有集中式饮用水源地4002个,其中约80%达到或优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或者《地下水质量标准》( GB/t14848-93)Ⅲ类水质标准,约20%不能达到Ⅲ类水质标准;据2010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全国113个环保重点城市共监测395个集中式饮用水源,监测结果表明,重点城市年取水量220.3亿t,达标水量占76.5%,不达标水量占23.5%.  相似文献   

20.
为了使某水库微污染水源水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在低温低浊和常温两种情况下,采用臭氧预氧化强化混凝工艺对微污染水源水中的有机物、浊度和色度等污染物进行中试去除研究。结果表明,臭氧预氧化与强化混凝联用工艺对有机污染物、浊度和色度都有良好的去除效果,并且具有很强的抗冲击负荷能力。在低温低浊和常温两种情况下,工艺出水高锰酸盐指数(CODMn)、浊度和色度分别为2.33~2.99mg/L、≤0.74NTU、≤6.89度,均满足《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