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朱成章 《中外能源》2012,17(7):13-18
能源发展要以电力为中心似乎是个老问题,我国从1985年开始,经“七五”、“八五”、“九五”、“十五”直到2020年,一直坚持“能源发展以电力为中心,煤炭为基础”,但在新形势下,重提“以电力为中心”就具有特殊意义.新形势下,不仅煤炭清洁利用要求把更多的煤炭转变成电力,而且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替代化石能源时,大部分也必须转换成电力,保护生态环境和应对气候变化也必须以电力为中心.我国自1985年提出能源工业的发展要以电力为中心以后,电力工业有了长足的发展,电力在全国的覆盖面大大提高,电气化程度快速上升.2010年我国电煤占煤炭消费量的比重、电力占一次能源消费量的比重、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量的比重,都比1985年提高了1-2倍.在大能源观的指导下,中国的绿色能源战略是:节能;解决煤烟污染,方法是煤炭利用要以电力为中心;发展天然气,用天然气替代发电以外的用煤,将替代下来的煤炭供发电用;发展水电和核电,对中国来说,水电、核电是能源工业以电力为中心的重要内容;开发新能源,新能源绝大多数需要转变成电力来使用,所以绿色能源战略要以电力为中心.我国要实现用低碳、无碳能源替代化石能源的第三次能源大转换,需要做好替代能源的选择;研究建立非化石能源的电力辅助服务设施;建立适应我国电力工业需要的智能电网;加强大规模储能设施的研究开发;加强用能设施的研究等各方面的工作.中国在没有完成两次能源大转换的落后条件下,要通过第三次能源大转换迎头赶上.  相似文献   

2.
朱成章 《中外能源》2011,16(5):34-39
通过对世界主要国家一次能源供应构成的分析,发达国家基本上都完成了第一次和第二次能源大转换,已不存在生物质能的传统利用,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已大大下降,石油和天然气的比重有了很大提高。核电、水电、生物质能已成为发达国家非化石能源的主体,但随着资源的日渐枯竭,今后的方向是发展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新能源。发展中国家尚未完成第一次和第二次能源大转换,在一次能源构成中石油、天然气的比重还较低,核电、水电和生物质能的开发还有很大潜力可以发掘。因此,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能源发展战略是不同的,前者主要发展风电、太阳能发电,而后者应发展核电、水电和生物质能。我国提出逐步提高非化石能源的比重,完全符合我国目前能源工业的现状。我国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有不同的计算口径,应明确非化石能源的统计口径,对非化石能源进行全面统计。为了完成我国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的目标,应尽快把落后的能源工业改造为现代能源产业,加快完成第一次、第二次能源大转换,同时应大力鼓励增加电力进口。  相似文献   

3.
2010~2020年我国能源和电力发展前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斌 《中国能源》2010,32(5):16-19,47
本文对我国2015及2020年能源、电力消费以及碳排放强度进行高中低三种情景分析。结果表明,中方案和低方案能够实现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的目标,而高方案要实现该目标,必须将人均能源消费弹性系数降至0.6左右;2020年,低碳能源发电量比例有望提高至29%~43%,核电装机比例能达到5%左右;在2010~2015年期间,清洁能源发电装机增量将首次超过煤电装机增量。  相似文献   

4.
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史立山 《中外能源》2010,15(3):29-32
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是应对气候变化和满足能源需求持续增长的最现实的举措。2009年我国风电和太阳能光伏发电保持了快速发展势头,其中风电装机容量估计达到约2200×104kW,但非化石能源消费量在能源消费总量中所占的比重仍然很低。2009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约为31×108t标煤,其中水电、核电、风电等商品化非化石能源消费量约为2.3×108t标煤,约占能源消费总量的7.4%。要完成到2020年我国非化石能源在能源消费总量中所占比例达到15%的目标,任务非常艰巨。加快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是能源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总量将在2008年的基础上增加2倍以上。我国目前和今后10多年时间内,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重点是水电、风电、太阳能和生物质能。加快发展我国可再生能源的举措有:①继续做好水电建设工作,促进水电持续健康发展;②有序推进风电的规模化发展,显著提高风电在电力结构中的比重;③加快推广太阳能利用技术,扩大太阳能开发利用规模;④因地制宜开发利用生物质能,提高生物质能利用的现代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5.
正日本面临艰难的能源选择Energy Daily,2018-11-19日本电力部门面临包括核电可靠性和提高非水电可再生能源份额的多重挑战。数据与分析公司GlobalData表示,在此背景下,日本电力行业的成功将取决于规划改革和建中央集成电网。其最新报告"2030年日本电力市场展望(2018年更新)——市场趋势、法规和竞争格局"表明,日本电力市场面临多重挑战,包括进口昂贵的化石燃料与发电的权衡、继续依赖核电和提高非水电可再生能源份额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正>2015年12月12日,巴黎气候变化大会通过了全球气候变化新协议(《巴黎协定》),绿色转型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向,中国在大会上承诺2030年前碳排放总量达峰,并在能源供给上达到20%的非化石比例,根据国家气候中心的测算,要达到这一目标相当于中国在未来15年中要建造900GW非化石能源电厂,达峰前至少需要每年新建60 GW以上脱碳电力装机,因此安全高效发展核电,加快发展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水能、地热能,是实现中国绿色发展的重要保障。12月1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新核准了1项水电工程和2项核电工程,会议认为,加快建设水电、核电等清洁能源  相似文献   

7.
中国核电发展不能走以完成规划为首要任务的发展模式,必须将保障核安全作为第一前提。核安全监管体制改革方向至少包括加强立法、机构建设与赔偿机制等几方面。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要提高非化石能源发电比重,发展智能电网和分布式能源,鼓励发展风能、太阳能,开工一批水电、核电项目。  相似文献   

8.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新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指出,中国要加大能源结构优化调整力度。发展核电是中国能源有序健康发展的当务之急和战略选择,同时要积极发展风电、水电等清洁优质能源。中国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体,清洁优质能源的比重偏低。如果仍沿袭粗放发展的老路子,以牺牲资源和环境为代价,通过增加煤炭产量保证资源供给,将受到资源环境和运输等多方面制约,难以为继。  相似文献   

9.
实现2020年15%非化石能源目标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是保障我国能源供应安全、应对气候变化、调整能源结构的重要举措。我国提出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左右的发展目标。研究基于电力系统整体优化规划模型,通过系统化定量研究测算,构建了完整的清洁能源与电力协调发展情景,分析了实现15%非化石能源目标的关键问题,提出了可行的发展路径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戴丽 《节能与环保》2017,(10):26-34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能源结构显著优化,为推动能源革命、保护生态环境发挥了重要作用。五年来,我国能源结构实现重大调整,清洁能源发展迅速。到2016年底,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达5.7亿千瓦,约占全部电力装机的35%;我国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从2012年的9.1%提升至2016年的13%。目前,我国水电、风电、光伏发电装机容量已稳居全球首位。根据国家能源局统计,"十二五"期间,我国核电、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规模分别增长2.6倍、1.4倍、4倍和168倍,  相似文献   

11.
朱闻达 《中国能源》2003,25(12):21-24
中国未来经济发展,仍然以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环渤海地区为龙头,带动中国其他地区经济发展,沿海12个省市2002年国内生产总值占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68.6%,呈迅猛发展势头。目前沿海能源生产远远不能满足需求,实现沿海经济可持续发展,迫切需要天然气这一清洁能源作为保证。我国“西气东输”和“广东进口液化天然气”项目是国家清洁能源战略中的两项重大举措,通过国内天然气和国外进口液化天然气两种资源,建成沿海天然气配送主干线,并在沿海形成清洁能源供应网络,提高清洁能源供应稳定性,满足沿海省市经济发展对能源的需求,确保我国沿海地区能源安全稳定供应。  相似文献   

12.
肖永清 《内燃机》2004,(4):33-35
简述清洁能源燃气汽车的现状,清洁燃气的特性及发展清洁燃气汽车的优势和作用;并对发展燃气汽车的措施作了概述,对发展清洁能源的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洁净煤技术及其在我国能源消费结构调整中的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分析我国现行能源生产与消费现状,可发现我国煤炭资源丰富,但煤炭作为终端能源的消费比例过高,燃煤质量普遍低下,燃煤技术普遍落后,引起大气和地面严重污染,已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国民经济的发展;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近些年我国石油消费量不断增加,石油供需矛盾日益突出,进口依存度已达 30%,外汇支付压力越来越大,石油安全问题已涉及国家能源安全;天然气从长远看也满足不了需求。因此,我国能源发展应立足于国内资源,以煤炭为基础,多元化发展高效、清洁能源。洁净煤技术可有效提高煤炭效率,减少粉尘和 SO2污染,有利于调整产业结构和技术结构,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黄晖 《江西能源》2014,(2):98-101
近年来,清洁能源得到广泛应用与发展,大力发展开发清洁能源,可以优化能源配置结构,保护自然环境。结合三明地区能源开发实际情况,系统分析发展清洁能源如何加快三明电网发展,并具体阐述了光伏发电技术、风力发电技术、小水电技术和余热发电技术等。  相似文献   

15.
支持清洁能源发展的财政税收政策建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苏明 《中国能源》2007,29(3):12-17
根据国际上对清洁能源概念的定义、分类,以及对其基本特征的分析,本文提出了政府支持和促进清洁能源发展的基本思路,重点从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加快核电发展以及支持洁净煤技术发展等3个方面提出了财税政策支持的重点、角度和方案建议。  相似文献   

16.
This paper focuses on clean energy solutions in order to achieve better sustainability, and hence discusses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from various dimensions, including social, economic, energetic and environmental aspects. It also evaluates the current and potential states and applications of possible clean‐energy systems. In the first part of this study, renewable and nuclear energy sources are comparatively assessed and ranked based on their outputs. By ranking energy sources based on technical, economic, and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criteria, it is aimed to identify the improvement potential for each option consider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in power generation, nuclear has the highest (7.06/10) and solar photovoltaic (PV) has the lowest (2.30/10). When nonair pollution criteria, such as land use, water contamination, and waste issues are considered, the power generation ranking changes, and geothermal has the best (7.23/10) and biomass has the lowest performance (3.72/10). When heating and cooling modes are considered as useful outputs, geothermal and biomass have approximately the same technical, environmental, and cost performances (as 4.9/10), and solar has the lowest ranking (2/10). Among hydrogen production energy sources, nuclear gives the highest (6.5/10) and biomass provides the lowest (3.6/10) in ranking. In the second part of the present study, multigeneration systems are introduced, and their potential benefits are discussed along with the recent studies in the literature. It is shown that numerous advantages are offered by renewable energy‐based integrated systems with multiple outputs, especially in reducing overall energy demand, system cost and emissions while significantly improving overall efficiencies and hence output generation rates. Copyright © 2015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7.
董娟 《中外能源》2014,(10):13-20
目前,德国和美国在能源结构转型上都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不过两国选择的是两条不尽相同的典型路径。德国更关注低碳清洁转型,其转型路径主要是发展可再生能源以及淘汰核能、逐步减少煤炭使用;从效果来看,德国可再生能源占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的比重提高,碳排放量降低。美国则在关注低碳清洁转型的同时,更加关注能源安全,其转型路径既包括非常规油气的大规模开采,也关注可再生能源的前期研发;从效果来看,大大提高了美国的能源安全保障,能源对外依存度逐年下降,并减少了碳排放量。当然,两国在能源结构转型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德国和美国的经验告诉我们,能源结构转型需要经历一个很长的过程,当前化石能源仍占据主体地位,而技术进步是能源结构转型的根本保障。我国一方面应加强新能源(包括非常规油气)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加大对技术研发的支持和投入力度;另一方面也要进一步加强化石能源,尤其是煤炭的清洁高效利用。另外,应充分进行前瞻性的战略规划和布局,处理好能源结构转型与经济增长、能源行业整体健康发展之间的平衡关系。  相似文献   

18.
进入21世纪,世界能源危机日益明显,新能源发展迅速。可燃冰又称天然气水合物,是近些年来世界公认的清洁能源、新型替代能源,开发前景广阔。本文简要介绍了可燃冰的形成、储量、分布以及勘测开采,并且总结了国内外对可燃冰的研究、开发现状及进展,重点分析了可燃冰开发的前景和面临的问题,最后对未来我国可燃冰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The main concerns in the world today, especially in the energy field, are subjected to clean, efficient, and durable sources of energy. These three aspects are the main goals that scientist are paying attention to. However, the various types of energy resources include fossil and sustainable ones, but still some challenges are chasing these kinds from energy conversion, storage, and efficiency. Hence, the most reliable and considered energy resource nowadays is the utilized one which is as highly efficient, clean, and everlasting as possible. So, in this review, an attempt is made to highlight one of the promising types as a clean and efficient energy resource. Solid oxide fuel cell (SOFC) is the most efficient type of the fuel cell types involved with hydrogen and hydrocarbon-based fuels, especially when it works with combined heat and power (CHP). The importance of this type is due to its nature of work as conversion tool from chemical to electrical for generation of power without noise, pollution, and can be safely handled.  相似文献   

20.
车用清洁燃料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汽车尾气排放是当今大气污染的主要污染源,文章介绍了几种实现车用汽油从污染型燃料向清洁型燃料转变的手段及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