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研究了BTF和PETN薄层炸药的传爆性能,其临界传爆宽度、临界传爆厚度、拐角效应、爆速等数据表明薄层炸药基本满足炸药网络的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2.
文中对新型半穿甲战斗部结构中的隔板对炸药的传爆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隔板不影响战斗部装药的传爆。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微笔直写沉积装药技术条件下,炸药粒度对六硝基六氮杂异伍兹烷(CL?20)基炸药油墨临界传爆厚度的影响规律,分别采用机械球磨法和溶剂?非溶剂法对原料CL?20进行细化,得到了三种不同粒度的CL?20炸药,以水性聚氨酯(WPU)和乙基纤维素(EC)组成双组份粘结分散体系,制备了适用于微笔直写沉积装药工艺的CL?20基炸药油墨。分别采用激光粒度分析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制备的CL?20炸药及相应的油墨成型样品的粒度分布和形貌进行了表征;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对油墨成型样品中CL?20的晶型进行了测试;利用楔形装药炸痕法测试了不同粒度CL?20炸药油墨样品在装药宽度为1 mm时的临界传爆厚度。结果表明:机械球磨法制备的两种CL?20炸药呈近球形,表面光滑,中值粒径分别为140 nm和1.5μm,油墨成型样品呈蜂窝状,分散效果较好,横切面均匀致密;溶剂?非溶剂法制备的CL?20炸药呈纺锤形,中值粒径为15μm,油墨成型样品分散效果较差,炸药颗粒与粘结体系难以形成复合结构;XRD测试结果表明三种炸药油墨样品中CL?20均为ε型;成型油墨样品在装药宽度为1 mm时的临界传爆厚度随着CL?20粒度的减小而减小,最小可达69μm,表明减小CL?20炸药的粒度能够显著增强其临界传爆性能。  相似文献   

4.
传爆药用炸药超细化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常用化学重结晶方法制备超细炸药粒子加以改进,建立了一种基于微观混合原理的微团化动态结晶超细化方法。采用此方法对奥克托今炸药进行重结晶超细化处理,并使用激光粒度分析仪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进行粒度分析,结果表明,微团化动态结晶超细化方法制备的HMX超细粒子颗粒细小均匀,粒度分布范围窄,而且形状完整。同时,在文章中对此方法的各种工艺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就微观混合超细化机理进行了研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解释。最后认为,微团化动态结晶超细化方法是一种较好的制备亚微米级单质炸药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为考察氟碳树脂(FEVE)在炸药油墨中的应用效果,以聚乙烯醇(PVA)水溶液为水相,FEVE乙酸乙酯溶液为油相,设计了一种新型水包油乳液型黏结体系,并加入亚微米ε-CL-20颗粒,配制CL-20基炸药油墨进行直写技术打印。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流变测试仪、X射线衍射仪、撞击和摩擦感度测试仪对打印成型样品进行形貌表征和传爆性能测试。结果表明,PVA/FEVE水包油乳液型黏结剂体系稳定存在时间可达174 h。90%固含量的CL-20的炸药油墨流变性能最佳,具有良好的可打印性。所得直写打印成型样品表面光滑,为多微孔内部结构,CL-20炸药晶型仍为ε型。打印样品的撞击能和摩擦力分别为216 N和4.5 J,相比原料ε-CL-20,撞击感度和摩擦感度分别降低了125%和200%。打印样品的爆速、临界传爆拐角、1 mm线宽临界传爆厚度和方形截面临界传爆尺寸分别为6772 m·s-1、160°、0.039 mm和0.4 mm×0.4 mm,具有优异的微尺度传爆能力。  相似文献   

6.
杨耀华 《火工品》2003,(2):44-46
分析导爆管的爆轰机理及影响导爆管性能的几个因素,结果表明猛炸药及铝粉的品种、纯度、粒径以及消爆空间对导爆管爆速、发火可靠度均有影响。  相似文献   

7.
8.
一个传爆装置与压力密封容器连接。该压力密封容器装有雷管及与之相连的电子电路,该容器适用于安装在井下作业的装置上,并保护雷管和电子电路免受井下高温高压流体的影响。传爆装置一端装雷管,另一端接受一个与另一爆炸装置相连的导爆索。该传爆装置还包括一个压装有二级炸药的耐压壳体。耐压壳体位于雷管和导爆索之间,其作用就象一个横置的隔板,用来保护雷管和电子电路不受井下导爆索周围的高温高压液流的影响。尽管二级炸药隔板是被压装在耐压壳体内的,导爆索仍有可能受井下高温高压流体的作用而穿透二级炸药隔板。因而,为防止这一穿透现象发生,耐压壳体在装二级炸药隔板处设置了一个向内的缩颈,一方面进一步压缩二级炸药,另一方面防止导爆索穿透二级炸药隔板。  相似文献   

9.
张丽华  王泽山 《兵工学报》1999,20(3):228-232
本文根据现有两种发射药粉的实测数据同,涑咖和公式不适用于非理想爆轰时的粉状爆炸物。提出了包括药粉粒度影响的爆速估算式形式,并利用实测数据得到了这种估算式的具体表达式,它们不仅可用以较准确地估算这两种发射药粉的爆速,对于其它粉状爆炸物的爆速估算思路也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为达到油墨炸药质量控制的目的,分析了炸药粒度及分布对爆炸逻辑网络传爆性能的影响,对油墨炸药的稳定性进行了试验,并对油墨炸药的制作工艺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小粒度、单峰、窄分布的油墨炸药丝网印刷适应性好,用其印制的炸药线具有较高的逻辑传爆可靠性;油墨炸药贮存1a后性能变化不大;可采用连续重结晶法获得粒度小、分布窄的细化炸药.  相似文献   

11.
通过测量不同水分含量下爆炸复合用炸药的性能变化,分析了水分含量对复合炸药密度、爆速、猛度、结块性的影响,并提出了不同水分含量下爆炸复合工艺的调整方法。  相似文献   

12.
温压炸药爆炸过程的瞬态温度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为了更好地测量炸药爆炸过程瞬时高温,在原子发射光谱理论的基础上,研制了一套瞬态多谱线测温系统,系统的时间分辨率可达微秒级。通过对三种配方温压炸药爆炸过程的实时测量,获得了其温度随时间分布的曲线。曲线的两个峰值如实反映了温压炸药爆炸过程中最初无氧燃烧反应和后续有氧燃烧反应。多组实验结果表明,多谱线测试系统相对偏差低于2.6%,重复性较好,可以部分消除双谱线法中因所选谱线组不同而引起的计算结果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3.
黑索今粒度及粒度级配对高分子粘结炸药冲击波感度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小隔板试验(SSGT)测定了主体炸药黑索今(RDX)粒度和粒度级配对不同密度的RDX/F2641(95/5)高分子粘结炸药冲击波感度的影响,RDX粒度范围为1~150 μm,试验的炸药密度为80%、90%和95%理论密度。结果表明随RDX平均粒度的增大,混合炸药冲击波感度提高,但不同密度时,影响程度有所不同。在本试验条件下,试验结果主要反映了炸药粒度对热点点火过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铝粉对炸药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8,他引:6  
简述了铝粉对混合炸药爆热、金属加速能力、超压和冲量,及对爆燃转为爆轰等性能的影响,提出了含铝炸药性能研究尚需进一步探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采用电离法研究了圆环形装药不同间隙以及填充氧化剂胶液后对炸药爆轰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装药轴向间隙对其稳定爆轰影响不明显,填充氧化剂胶液后爆速有所降低;而装药药段长及径向间隙大小明显影响爆轰稳定与否,填充氧化剂胶液后可改变爆轰性能。  相似文献   

16.
双元复合炸药装药水下爆炸能量输出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牛余雷  王晓峰  余然 《含能材料》2009,17(4):415-419
选择GH-1和GUHL-1两种炸药及内外层和上下叠加两种典型的双元装药结构,测量了水下爆炸冲击波超压-时间历程,研究不同双元装药水下爆炸的能量输出结构,并与单一配方装药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表明: 同样化学组成下,采用双元炸药装药结构,能够改变水下爆炸测点处的爆炸载荷,减少冲击波在传播过程中的能量损失,提高能量利用率; 其中采用外层高爆速炸药,内层非理想炸药的同轴内外层双元装药结构,比单一配方装药的比气泡能提高22.4%,而且两部分装药之间产生了能量耦合效应.  相似文献   

17.
针对当前弹药爆炸效果研究存在的不足,对虚拟现实场景中弹药爆炸的可视化效果展开研究.阐述粒子系统与弹药爆炸的基本原理,分析粒子系统中火焰粒子与爆炸破片在纹理上变化的不同规律,并给出设计实例;分析推导爆炸破片飞散的衰减模型,对其在虚拟场景中的实际运用进行相应简化,并通过实例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相比传统直观模拟的方法有一定的提高,能取得相对较好的可视化效果.  相似文献   

18.
将传统含铝炸药中的铝粉用铝薄膜代替,得到铝薄膜炸药。用水下爆炸对比实验得到了铝薄膜含量为10%~40%的混合炸药与黑索今(RDX)在不同位置的压力-时程曲线。经过分析与计算得到了不同铝薄膜含量混合炸药的压力峰值、冲量、比冲击波能、比气泡能。结果表明:铝薄膜含量为10%时,铝薄膜炸药冲击波冲量相对于RDX提高了9%~9.5%,铝薄膜炸药比冲击波能相对于RDX提高了9%~12%。铝含量对铝薄膜炸药水下爆炸性能的影响不同于传统含铝炸药,主要由铝薄膜炸药的药柱结构与铝薄膜反应程度引起。  相似文献   

19.
硝基胍炸药的机械感度和爆炸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段卫东  吕早生 《含能材料》2003,11(4):209-212
研究了硝基胍(NQ)的晶型对其装药、爆炸性能的影响;测定了以硝基胍为基的混合炸药(NQ97)的撞击感度、摩擦感度及其爆速、爆压。实验证明,用NQ97代替B炸药来装填武器,可以改进武器系统的安全性能,且不会降低武器系统的威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