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明清佛寺的布局一般是由中轴线上的门、殿和两侧的配殿、廊庑组成严格对称的多进院落。主轴线上最前方为山门,门内左右有钟鼓楼,门北正面为天王殿,多做成穿堂。天王殿北为正殿,一般称大雄宝殿,是寺中最主要的建筑。正殿左右多有配殿,配殿有时可做成二层楼房。  相似文献   

2.
《石材》2016,(1)
正承德溥仁寺建于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是承德外八庙中现存的唯一康熙时建造的寺庙。占地面积32500m~2。共三进院落,建筑形制是汉式伽蓝七堂式。山门内中轴线上布置主殿三座:天王殿、慈云普荫殿、宝相长新殿。两侧对称,有钟楼、鼓楼、配殿、僧舍等建筑。正殿慈云普荫殿,殿内供迦叶、释迦牟尼、弥勒。东西坛上供姿态各异的十八罗汉。宝相长新殿,单檐硬山布瓦顶,内供9尊无量寿佛。1溥仁寺石质文物现状  相似文献   

3.
张果  刘玉 《建筑创作》2012,(1):100-103
含元殿是大明宫中轴线上南起第一座殿宇,皇宫前朝三大正殿之首,规制宏伟,地位尊崇。前朝区严格按照中轴线对称布置。含元殿遗址保存比较完整,埋藏丰富,是唐代建筑研究的珍贵实物资料,也是整个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的重心、地标性景点,这一区域的遗址保护及景观设计对于大明宫遗址公园整体景观设计具有核心的地位。  相似文献   

4.
中国建筑随中国文化绵延了千年,两者相互影响、不可分割,其中中轴线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代表性特质之一,以南北向主轴和对称式布局为特点,而故宫又是中轴线运用的典型代表。本文以故宫为例,将以人为本、中庸和谐以及礼制3个方面作为切入点探究中轴线所反映的思想文化价值及其意义所在,并把故宫与同样是对称式布局的法国宫廷建筑凡尔赛宫进行了异同对比分析,深入探讨中轴线的意义,最后以现代建筑的案例浅析了中轴线在现代的演绎及潜力。  相似文献   

5.
北京隆福寺正觉殿明间藻井修复设计与浅析李小涛北京隆福寺,始建于明景泰四年(1453年),为代宗朱祁钰敕建的寺院(《明实录》),明清两代均有修耷。该寺毁于1977年。据记载,守规模宏大壮观,前后五重院落。中轴线主要建筑依次为山门、天王殿、正觉殿、毗卢殿...  相似文献   

6.
从周代关于建筑的文献记载中,以及陕西歧山周代建筑遗址的发掘材料中,可以看出一些大型建筑群已采用对称的布局。春秋战国的一些城址中,大型建筑基址的土台也按一定的轴线布置。汉长安城总体布局虽然不规则,但宫殿部分的布局也很严整。曹魏邺城的总体布局就已采用了中轴线对称形式。隋唐长安城在总体中将中轴线对称的布局手法更加完善,城门的数目与位置、道路的格局、市的分布、  相似文献   

7.
谢浩 《建筑》2001,(11):57-58
佛教大约在东汉初期由印度传入中国,佛教寺院则是佛教进行宗教活动的建筑。我国的佛寺大都修筑精美,不仅是佛教徒聚会、烧香拜佛的宗教场所,它记载着封建文化发展和佛教盛衰的历史,也是世界建筑艺术宝库中独具一格的艺术珍品。由于统治者的提倡和支持,在我国历史上曾经有过寺庙建筑非常辉煌的年代,佛寺建筑遍布全国各地名山大川之间,其中有些已成为留存至今的最古老的建筑,具有很高的文化和观赏价值。 我国佛寺建筑布局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目前能看到的大都是明清建筑,布局普遍采用纵轴式,整齐对称,体现了我国传统建筑布…  相似文献   

8.
尧庙在山西临汾市城南六华里的尧庙乡,俗称尧王庙。它所在地势平坦、建筑规模宏大。广运殿是尧庙内主体建筑,位于庙内中轴线上,建筑形式奇特,重檐歇山式四周迴廊,前檐带彩楼三间,结构三层,建于唐显庆三年,经历多次修缮,解放前最后一次重葺为民国年间,1985~1986年落架重修。根据掌握的资料,笔者将广运殿落架修复前后的建筑结构进行了初步的比较与分析。  相似文献   

9.
尧庙在山西临汾市城南六华里的尧庙乡,俗称尧王庙。它所在地势平坦、建筑规模宏大。广运殿是尧庙内主体建筑,位于庙内中轴线上,建筑形式奇特,重檐歇山式四周迴廊,前檐带彩楼三间,结构三层,建于唐显庆三年,经历多次修缮,解放前最后一次重葺为民国年间,1985~1986年落架重修。根据掌握的资料,笔者将广运殿落架修复前后的建筑结构进行了初步的比较与分析。  相似文献   

10.
试论传统思想对我国寺庙园林布局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赵鸣  张洁 《中国园林》2004,20(9):63-65
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园林寺庙布局方式产生的根源是与中国传统思想密切相关的.从大量寺庙园林的实例中可以看出:不仅中国的传统思想影响了寺庙园林的布局方式,而且佛教传入中国以后的逐渐中国化,对其相地选址也有很大影响.佛寺建筑中,中轴线的存在通常是与中国传统宗法伦理思想相一致的.  相似文献   

11.
在距北京125千米的遵化市马兰峪境内,镶嵌着一颗璀璨的明珠——清东陵。清东陵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5处陵寝之一,埋葬着顺治、康熙、乾隆、咸丰、同治5位皇帝以及15位皇后和136位妃嫔。清东陵布局得体,选址科学。整个陵区以孝陵为对称轴,东西相依而建,同时每个陵寝又以自己的神道为中轴线,各种建筑相对而建,这种对称方法使得建筑布局紧凑,气氛肃穆和谐,体现出陵寝设计者的匠心。清东陵建筑规格之高、用料之华美、工艺之精湛为国内外所罕见。其中尤以慈禧陵、孝陵、裕陵最具代表性。始建于同治十二年、在光绪二十一年又进行了重修的慈禧陵,其三殿梁木、门  相似文献   

12.
欧阳东 《建筑》2020,(10):65-66
正4月22日,习总书记到西安交大参观西迁博物馆。西安交大的校园中轴线上的建筑浸润着中建西北院三代建筑师的耕耘。上个世纪50年代,西迁伊始,选址毗邻唐东市和唐兴庆宫遗址的西安交大因循中国古典建筑的设计手法,对称格局,布局严谨,形成明显的南北中轴线。这条中轴上,历经五十年峥嵘岁月,诞生出一代又一代优秀的建筑。而在这条一公里的轴线上,重要的建筑由北向南延伸:从西迁的第一栋"红屋顶"、腾飞广场及老图书馆、钱学森图书馆到俯瞰整个大学的交通大学主楼、思源广场,跨越半个多世纪。而这罗列在中轴线上的五座建筑的设计者们是来自中建  相似文献   

13.
河北正定隆兴寺牟尼殿位于寺内中轴线的前半部,平面近方形,大殿殿身是重檐歇山顶,四面抱厦屋顶又是山面向前,建筑的外观形式很有特色,该殿始建于北宋皇祐四年。牟尼殿的建筑构造平面近方形,面阔进深各七间,共有柱子68根,分三圈布置成柱网,与《营造法式》讲的金箱斗底槽基本相似。梁架:共用梁架四缝,为抬梁式。建筑物上斗栱的运用,在整个建筑构架上有重要的结构意义。通过对牟尼殿主要木构件承载能力分析和主要构件榫卯做法研究。充分说明中国木构架建筑在很久以前就有相当高的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14.
庑殿式建筑是中国古建筑中的最高形制。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这种建筑常应用于宫殿、坛庙一类皇家建筑当中,是中轴线上主要建筑最常采取的形式。如故宫午门、太和殿、乾清宫;太庙大戟门、享殿及其后殿;景山寿皇殿、寿皇门;明长陵棱恩殿等,都是庑殿式建筑。在封建社会,庑殿式建筑实际上已成为皇权、神权等国家最高统治权力的象征,成为皇家建筑中独有的一种建筑形式。除皇家建筑之外,  相似文献   

15.
欧阳东 《建筑》2021,(8):F0003-F0003
五塔寺始建于明永乐年间。当年印度高僧向永乐帝进献五尊金佛。永乐帝诏令建寺,名为真觉寺。明成化九年建造金刚宝座塔珍藏五尊金佛。建塔后,真觉寺俗称“五塔寺”。乾隆皇帝两次修葺。《香林千衲图》记录着当年寺庙的宏伟。中轴线上依次排列着牌楼、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金刚宝座、毗卢殿、后大殿。东西分列钟鼓楼、配殿等庞大的建筑群。主殿屋顶装饰着金色琉璃瓦,富丽堂皇。  相似文献   

16.
张雅平 《山西建筑》2024,(5):11-16+32
元代时北京老城的城市格局基本形成,其宫城位于大都城之中,是现今中轴线文化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近年来,关于元大都复原的研究越来越多,但是学者们大多以都城布局考证为主要研究方向,对宫殿建筑本体复原的研究成果并不多见。大明殿是元大都宫殿建筑中最重要的建筑,其斗栱形制与构件细部变化体现着元代建筑的时代特征。尽管大明殿已经毁于明初,文献档案中的记载也并不详细,但是通过大明殿外檐斗栱的复原工作,依旧可以再现元代宫殿建筑斗栱形制,让人们更加了解元代建筑。  相似文献   

17.
九华山寺庙建筑卓著,它是我国四大佛教重地之一,位于安徽省青阳县境内。山上寺庙最早建于东晋,到明清极盛时期,大小寺庙有二三百座。现存寺庙56座,大都在明清时期重建,其中主要寺庙有肉身宝殿、化城寺、祗园寺、地藏禅林等。九华山寺庙众多,建筑风格独特,寺庙虽规模不大,确庄严雄伟。在建筑造型上采用宗教建筑气氛与地方格调色彩相结合,很有皖南建筑独特的风韵。九华山寺庙建筑,以它的灵活布局,建筑与自然的结合,丰富的皖南格调,而独具一格,名列于世界佛教寺庙建筑之林,成为中国寺庙建筑的光辉遗产。  相似文献   

18.
关戈宁 《华中建筑》2009,27(4):155-158
突出“信息城”、“孵化中心”的形象,寓意“知识的大门”展现“人生的阶梯”,以对称布局,展现建筑形体及材料对比,为新校园建筑群中轴线上的标志。建筑面积24000m^2,层数8层,建筑高度32m。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建筑受儒家思想尤其是中庸思想的影响至深,其表现为第一,“执用两中”,注重中轴线的院落式布局。“执用两中”是指在处理事情时必须把握矛盾对立面的两端,进而把握矛盾的诸方面,这样才能符合中道,才能达到仁和礼的完善。表现在建筑布局上,崇尚中央、中轴线,即将主要建筑布置于中央或中轴线上。第二,在“中和”思想指导下,强调建筑与人、建筑与自然以及主次建筑之间的和谐统一。第三,院落式布局实现了仁、礼的完美统一。长辈、尊者居于中轴线的正房,偏房则是晚辈、卑者所住。这既体现了尊卓长幼秩序和名分等级之别,而又…  相似文献   

20.
佛光寺文殊殿的现状及修缮设计滑辰龙佛光寺位于山西省五台县豆村镇东北七公里余的佛光山西坡山腰上。该寺随山就势以东西为轴线,迤逦错落地布局着三进院落,一二进院两侧又对称地建有旁院,从山巅俯视,红墙古树殿宇峥嵘,寺庙建筑群甚为壮观。它始建于北魏孝文帝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