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梁家楼油田沙二段油气成藏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家楼油田是以开发下第三系沙河街组沙三段为主要目的层的油田,在勘探开发过程中,发现了沙二段油层在不同区域零星分布。结合区域资料研究了梁家楼地区沙二段油气地质特征和油藏特征,指出本区沙二段为典型的小型隐蔽性油藏,主要油藏类型为反向屋脊断块遮挡油气藏和断层-岩性复合油藏,总结了油气成藏规律,提出“小构造,小断层控油”和油气分布“南多北少,南浅北深”的观点,对指导本区及相邻地区沙二段的油气勘探工作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东营凹陷梁北地区沙二段油气成藏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梁北地区沙二段油气藏具有不同于其它相邻地区的成藏特征。在分析梁北地区沙二段油气藏成藏条件的基础上,提出本区沙二段主要油气藏类型为反向屋脊断块遮挡渍气藏和断层-岩性复合油藏,且消二上、沙二下油气藏特征不相同的观点,总结了该地区沙二段油气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3.
东营凹陷北部陡坡带隐蔽油气藏的形成与分布   总被引:13,自引:6,他引:13  
东营凹陷北部陡坡带不同时期发育了不同类型的隐蔽油气藏,断陷期主要形成各种类型岩性及与之相关的复合油藏,主要包括透镜体油藏、构造-岩性油藏、上翘尖灭油藏、物性油藏;断-坳过渡期形成了以地层油藏为主及与地层控制因素有关的岩性和构造油藏,主要包括地层不整合、断层-岩性油藏、地层超覆-断层油气藏、受地层不整合控制的断层-岩性油藏及地层油藏。不同的隐蔽油气藏聚集了不同类型的油气,北部陡坡带外围断陷期形成的受构造控制的沙河街组三段地层-岩性油藏、断-坳过渡期形成的以地层为主的圈闭中主要聚集源自沙河街组四段烃源岩的油气;内侧靠近生油中心的沙河街组三段透镜体岩性及其他与岩性相关的油藏、沙河街组三段上部断层-岩性等油藏主要聚集源自沙河街组三段烃源岩的油气。北部陡坡带隐蔽油气藏的形成与油气分布特征受控于古构造背景、油气疏导体系、生储盖组合及成烃与成藏要素的有机配置等多种因素。  相似文献   

4.
综合分析桥口构造的成藏条件认识:桥口地区ES4上-Es3^2段是主力生烃层系,Es2^上亚段和Es1为区域性盖层,沙三段的泥岩对分隔多套油气系统有重要作用;油气分布纵向为上油下气,平面上油藏主要分布在构造高部位,气藏主要分布在构造翼部;油气藏规模较小,多为断块油气藏;桥口翼部具有广泛的岩性油气藏成藏条件。主要有三项控油因素:油气源控制了油气平面的分布;继承性隆起与断裂控制油气运聚,沉积相带也影响了  相似文献   

5.
东营凹陷郝家油田河4断块沙二10砂组为深水浊积扇沉积,储层横向变化快,非均质性强,孔渗相关性好,为中孔中渗储层。沙二10油藏类型主要为断块油藏、断层–岩性油藏、岩性油藏,分布在河4断层及其派生断层附近、长轴背斜高部位,各主力油层砂体不连片,油气的聚集和分布受构造幅度、断层及沉积微相的共同控制。  相似文献   

6.
辽河滩海地区是中国石油辽河油田公司保储增产的重要基地之一,相比辽河陆上地区,滩海地区的油气勘探开发程度较低,对油气分布规律认识不足。为此,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结合滩海地区特殊的地质条件,对其油气富集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认为:该区古近系受构造和沉积演化控制,发育沙三段、沙一段和东营组3套烃源岩,分布范围广、厚度大,干酪根类型以混合型和腐殖型为主,生烃潜力巨大;油气分布规律存在地区差异,自西向东成藏主控因素依次为侧向运移、垂向运移、岩性封闭和垂向运移、断块聚集,且油气藏类型从油藏逐渐向气藏过渡;按油气分布情况可分为西部地区低压(常压)断阶式油气成藏模式、中部高压复合式油气成藏模式和东部高压断块式油气成藏模式;油气藏的分布、富集主要受生烃洼陷、输导格架和储层质量3大因素的控制。  相似文献   

7.
渤海湾盆地中、新生代火山岩分布及油气藏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渤海湾盆地经历了中、新生代两个裂陷旋回,伴随了很强的中酸性和中基性岩浆活动。通过系统总结盆地内中、新生界火山岩分布及其油气藏类型,火山岩油气藏发育特征及规律,探讨了渤海湾盆地火山岩油气藏的勘探潜力。研究认为:区内中生界火山岩主要分布在盆地东部,以早白垩世为主;新生代岩浆活动可以分为4期,即孔店—沙四期、沙三期、沙二—东营期和馆陶期。盆地火山岩油气藏主要有3种类型:潜山型、断块型和地层-岩性。中生代火山岩主要发育潜山型油气藏,孔店—沙四期火山岩多发育断块型火山岩油气藏,沙三期火山岩所探明的油气储量最多,地层-岩性火山岩油气藏是新生界火山岩中较常见的油气藏类型,溢流相是最有利相带。除沙三期火山岩外,中生代、孔店—沙四期和海域的沙二—东营期火山岩也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8.
方法:应用油气藏流体特征的分析对宝中区块低渗储层的原油及凝析气的高压物性等进行分析研究。目的:认识廖区块油气藏流体特征,为加快油田开发步伐创造条件,结果:宝中区块地层原油中间烃(C2-C6)含量较高,油质轻,收缩性强,有饱和油藏和未饱和油藏;气藏属高含凝析油的近饱和凝析气藏类型。结论:宝中区块油气性质和油气藏类型比较特殊,存在常规黑油中轻质油,挥发油和凝析气,焉参1断块Ⅲ油组为带油环的凝析气藏,IV油组为凝析气藏,宝3断块II,IV油组为常规黑油中轻质油藏,本次研究为进一步落实宝中区块油气储量,合理选择油气藏的开采方式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根据油气成藏基本要素,对埕岛—桩海地区中生界火成岩油气成藏条件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对油藏分布规律、成藏模式及有利勘探区块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中生界火成岩油藏为多源供烃,烃源岩为埕北、五号桩及桩东凹陷沙三段的湖相优质烃源岩;火山爆发相和溢流相的安山岩、安山质火山角砾岩储层发育较好,发育了2类有利储盖组合;以复杂断块圈闭为主,具有良好的油气运移和保存条件;油藏主要分布在西北区,具有含油层系从南向北由蒙阴组向西洼组过渡的特点;形成了裂缝-岩性、不整合-岩性和断块-岩性3种油气成藏模式,在油气藏模式发育区内的5个断块均为下步油气勘探的有利目标。  相似文献   

10.
东营凹陷油气差异分离现象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平 《石油学报》1985,6(4):13-22
东营凹陷是渤海湾油气区含油极为丰富的盆地之一,主要成油旋迴是渐新统沙河街组。整个盆地的油气藏有其特点,低饱和的油藏是在中等深度范围内,而高饱和油藏、油气藏及气藏只出现在浅部。中等深度1800~3200米内的独立油藏,全部都是低饱和油藏,至今未发现过一个气藏,饱和压力一般小于110大气压;大约在1800米以内的浅部,饱和压力值高达170大气压,有的不到100大气压,油藏伴生气藏,个别有纯气藏。大量资料说明东营凹陷深部油藏与浅部油藏基本上来自同一油源,由于构造破坏作用,使深部油藏转移到浅层。本文介绍东营凹陷在断裂活动强烈、垂向运移明显、溢出点位置不固定的条件下,差异分离作用的特点,据此可大致计算出油气聚集的时间。  相似文献   

11.
断块油气田油气运移聚集的一种模式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以东营凹陷的永安镇断块油气田为例,根据油气分布特征及流体性质变化规律探讨了断块同气田油气运移聚集的一种模式。研究区主体部分为一被阶梯状断层切割复杂化的背斜构造,东西向延伸的南掉正断层将其切割成自北向南依次降低的3个台阶,4个含油断块区。早第三纪末东营运动断裂活动断裂不仅提供了油气垂向运移的通道,也造成了地层的大幅度的倾斜,油气一方面沿断裂垂向田深部运移于浅部,另一方面横穿断层向相邻断块运聚,形成大  相似文献   

12.
断裂—岩性体油气藏特征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何登发 《石油学报》2007,28(2):22-28,34
断裂是形成油气藏的一个主要因素,冲积扇、扇三角洲、生物礁、生物滩等岩性体是油气藏的主要储集体。断裂与岩性体相联合,将形成断裂—岩性体油气藏。以准噶尔盆地为例,断裂和岩性体构成了圈闭要素,形成了准噶尔盆地的主要油气藏类型。断裂作为油气运移通道,参与了岩性体的成藏过程,断裂活动特点决定了准噶尔盆地油气成藏的基本特点。断裂组合样式影响了油气运移、聚集、分布与含油气丰度,断裂活动期次影响了油气运移、聚集的时期与油气成藏模式。准噶尔盆地腹部的车排子—莫索湾古隆起提供了形成地层、断裂—岩性圈闭的条件,其两翼,尤其是东南翼是岩性地层油气藏发育的有利部位。  相似文献   

13.
白音查干凹陷油气成藏特征分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白音查干凹陷的油气藏主要分布于下白垩统巴彦花群腾格尔组中、上部,稠油油藏在成油门限之上,稀油油藏在成油门限之下。油藏类型主要有 :(1)逆牵引背斜油藏;(2)披覆背斜油藏;(3)断块、断鼻油藏。油气藏的类型和规模受控于生油洼陷、区域生储盖组合、背斜构造或早期形成的断块构造以及沉积相带或砂体类型。  相似文献   

14.
柴达木盆地北缘块断带是柴达木盆地一个一级构造单元,至今共发现了6个油气田,分别是冷湖三号油田、冷湖四号油田、冷湖五号油田、鱼卡油田、南八仙油气田和马海气田。根据它们的特征可以划分为背斜油气藏和断块油气藏2大类,其中背斜油气藏又可分为同褶皱作用有关的背斜油气囊和同基底活动有关的背斜油气藏2个亚类。它们的形成受烃源岩展布、烃源岩的生油生气性、断层活动和圈闭发育的有效性等向个因素的控制。建议今后的勘探活动对冷湖-南八仙构造带以南和以北地区应有所侧重,南侧以找气为主,北侧以找油为主,并把重点放在寻找形成时间早、同基底活动有关的圈闭构造上。  相似文献   

15.
松辽盆地岩性油藏形成条件与分布规律   总被引:26,自引:5,他引:26  
松辽盆地中浅层大型坳陷湖盆河流-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形成的砂泥岩薄互层决定了其具有形成大面积岩性油藏的地质条件。纵向上,由于各时期基准面升降造成可容空间在不同时期差别较大,因此发育的砂体类型也有一定的差别。由于储层埋藏深度以及与烃源岩的相对位置不同,各含油组合岩性油藏成藏条件与分布规律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断层在岩性油藏成藏过程中起很重要的作用,它一方面是形成断层-岩性复合圈闭的主要要素,同时又是油气进入岩性圈闭成藏的主要运移通道。平面上,岩性油藏的类型受构造部位和砂岩的发育程度控制。凹陷中三角洲外前缘相带主要形成岩性油藏,凹陷周边是各种隐蔽油气藏发育的主要地区。  相似文献   

16.
以东营凹陷胜坨地区的胜三区浅层天然气藏为例,分析浅层天然气藏的基本特征、类型、分布及成藏控制因素。该区浅层天然气藏类型主要有构造型、断层—构造复合型及岩性型,从沙河街组至明化镇组,依次出现油藏一油气藏一气藏序列;与断层有关的复合圈闭形成的气藏往往规模较大,构造圈闭次之,岩性圈闭大多形成规模较小的“气土豆”,其分布主要受沉积微相控制。气源条件、断层的分布以及圈闭要素的有利组合是形成一定规模气藏的必要条件。图3表1参5  相似文献   

17.
塔里木克拉通由塔北地块与塔南地块晋宁运动时拼合形成,基底构造线因地而异.分阶段讨论了塔南、塔中和塔北地区各期新生构造的形成时代、方向和活动方式,并从与周缘造山带耦合演化的角度探讨了其形成机制,分析了其海相油气勘探意义.与扬子对比发现塔里木的海相油气具以下特点:1)海相油气主要在晚海西-印支期成藏,必须正确认识古油藏在喜马拉雅运动时的调整或晚期次生成藏规律;2)海相沉积的每一地史阶段可能有不同方向的新生构造同时活动,复杂断裂系的多期次活动使早期油气成藏、晚期调整或次生成藏并形成大型复式油气聚集区成为可能;3)古近系膏盐岩层是层间滑动面,古生界不仅后期变形相对较弱,且变形以断裂为主,褶皱的发育受制于断层,含油气构造带主要是断裂带.   相似文献   

18.
南襄盆地泌阳凹陷油气藏形成条件及聚集规律   总被引:34,自引:4,他引:30  
泌阳凹陷是南襄盆地中的一个次级构造单元,为一南断北超式箕状凹陷.核桃园组沉积时期为凹陷的主要断陷期,深凹区形成了巨厚的生储盖组合及3大类9亚类油气藏.目前发现的油气藏均围绕生油凹陷呈环状分布,由浅至深,分别为稠油、正常油和凝析气藏.因凹陷北部为一长期抬升的继承性斜坡,为油气大规模运移的指向区,所以该区为油气的主要富集区.区内的两组断裂为油气藏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遮挡条件,有利于形成断鼻、断块油藏.核桃园组三段的厚层泥岩为该凹陷的区域性盖层,油气藏均分布于此泥岩段之下.  相似文献   

19.
川东大池干井构造带的构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池干井构造带的形成演化可分为四个阶段.其石炭系天然气的聚集主要受背斜及断层控制.早期,当背斜在水平挤压应力作用下两翼出现一对反冲断层组合成倒“八”字形断层-高点圈闭时,因圈闭发育较早、封闭较好而富存天然气;后期,在扭压应力作用下构造带演变为主断高和陡翼潜伏的次断高,前者有时因轴部发育缓冲断层而含气性变差,后者因破坏较小而富存天然气.  相似文献   

20.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中生界大中型油田形成条件与勘探策略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9  
为查明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中生界油气分布规律,寻求现实有效的勘探部署策略,以尽快实现选区油气突破和油田(藏)发现,通过对其石油地质条件的系统分析和勘探开发实践的思考总结,认为鄂南中生界油气既具有大面积生成、分布、富集并连片成藏的特点,又在不同层位和空间上聚散不一,呈现出复杂的变化格局;油藏类型以隐蔽性的构造-岩性复合油藏及岩性油藏为主,大型有利沉积相带与低幅度局部构造及其集中分布、组合发育的大规模低幅度构造背景是控制油气大面积聚集成藏的主要因素,也是大中型油田发育的基本条件.结论:在鄂南中生界这样一个具备大中型油田发育条件但勘探手段颇受限制的地区,应该兼顾上下油层,以钻井为主要手段,实行规模化勘探策略.图4参1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