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江汉盆地江陵凹陷构造样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汉盆地江陵凹陷周缘构造体系多变,基底结构复杂,构造运动多期,构造样式丰富。从构造几何学、运动学、动力学、时间四方面分析入手,将构造样式按成因分为基底卷入型和盖层滑脱型两大类,并进一步划分为七个亚类。构造演化研究表明:基底卷入型构造的形成、定型期一般要早于盖层滑脱型构造的形成、定型期。  相似文献   

2.
合肥盆地演化及构造样式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合肥盆地位于华北地台、扬子地台和北淮扬褶皱带3大构造单元的结合部。由于受大别造山带和郯庐断裂长期活动的影响,总体上可以分为盆地基底形成阶段和盆地形成发展阶段,主要经历了印支期、燕山晚期、喜山晚期的冲断作用及燕山早期、喜山早期的伸展运动,形成了挤压构造、伸展构造、负反转构造和走滑构造等4种局部构造样式。现今的构造样式是上述5期构造运动叠加的结果。对合肥盆地构造特征进行系统研究,将为进行圈闭评价以及今后的钻探提供有利依据。  相似文献   

3.
南海万安盆地沉降作用与油气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回剥法和局部均衡模式研究万安盆地的构造沉降作用,探讨了该盆地构造演化特征:万安盆地是一个剪切拉张盆地,经历了3次快速沉降.渐新世时期的沉降幅度占总沉降幅度的45%~60%,在盆地中、北部发育了两个沉降中心,βmax为1.84.中新世时期的沉降作用与南海西南次海盆开启有关,盆地发育了3个沉降中心,βmax为1.60.上新世一第四纪时期沉降作用与南海区域沉降有关.该盆地经历了断陷、拗陷、压扭和区域沉降等4个构造演化阶段,盆地北部和中部具有良好的油气远景.  相似文献   

4.
南海万安盆地油气地质特征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在充分了解万安盆地基底地质结构和地层发育特征的基础上,揭示了盆地的成因机制和地质构造演化史,探讨了盆地的油气地质特征及其在不同地区的差异,并初步确定了盆地的含油气远景。  相似文献   

5.
巴彦浩特盆地是在早古生代早期的秦、祁、贺三叉裂谷系交岔带发育起来的复合-叠加型盆地。由于其所处的特殊的构造位置和复杂的构造演化历史,使盆地发育了丰富多样的构造样式:压缩构造样式主要有叠瓦状冲断层、背冲、对冲构造组合、牵引背斜、滚板构造等;伸展构造样式主要有铲形正断层与掀斜断块、反向断层与滚动背斜、“垒-堑”构造等;走滑构造样式主要有花状构造、雁列断层等;另外,还有与重力等其它因素有关的构造样式发育,如压实构造、底辟构造等。不同的构造样式伴生有不同的油气圈闭类型,综合分析石油地质条件认为:黑汕托-通古楼背斜构造带为最有利构造带,阿门子-查汗背斜构造带次之,并预测该盆地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6.
采用回剥法和局部均衡模式研究万安盆地的构造沉降作用,探讨了该盆地构造演化特征。万安盆地是一个剪切拉张盆地,经历了3次快速沉降。渐新世时期的沉降幅度与总沉降幅度的45%-60%,在盆地中、北部发育了两个沉降中心,βmax为1.84。中新世时期的沉降作用与南海西南次海盆开启有关,盆地发育了3个沉降中,βmax为1.60。上新世-第四纪时期沉降作用与南海区域沉降有关。该盆地经历了断陷、拗陷、压扭和区域沉降等4个构造演化阶段,盆地北部和中部具有良好的油气远景。  相似文献   

7.
南海万安盆地油气地质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充分了解万安盆地基底地质结构和地层发育特征的基础上,揭示了盆地的成因机制和地质构造演化史,探讨了盆地的油气地质特征及其在不同地区的差异,并初步确定了盆地的含油气远景。  相似文献   

8.
9.
万安盆地为新生代发育于减薄陆壳之上的走滑拉张盆地,基底主要由中生代花岗岩类与变质岩组成,经历了早第三纪张裂与晚第三纪裂后两个发育阶段,张裂阶段断陷期沉积了厚达6100m的河湖相—海陆交互相与半封闭浅海相沉积,裂后期为大规模海进期,沉积了厚达4000m的浅海—半深海相沉积,巨厚的新生代沉积奠定了形成大型含油气盆地的基础。盆地内大规模的基底块断活动形成了三隆四坳的构造格局,控制了各类圈闭的发育,以与基岩有关的继承性圈闭最为重要,具有极为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10.
吐哈盆地北部山前带地质结构复杂,地震资料品质差,油气勘探难度大。为寻求油气勘探新突破,利用地质、地震和钻井资料,对北部山前带构造样式进行重新梳理,通过构造物理模拟实验校正构造解释,建立更合理和准确的构造模型,系统分析该地区构造变形机理及变形规律。研究成果表明,北部山前带发育侏罗系煤层和二叠系泥岩双滑脱层,形成了以叠瓦状构造为主的逆冲推覆构造,垂向上为"入"字型冲断层、突起构造、叠瓦扇构造;滑脱层下面是堆垛状双重构造或叠瓦状双重构造;平面上受2组断层控制,呈南北成排、东西成段分布,由北向南依次为冲断带、逆掩带、逆掩带外缘构造带。研究区中东段推覆体下盘断背斜、断块构造群发育,形态完整,利于油气保存,是侏罗系油气勘探的有利区;逆掩带外缘构造带形态较为完整,是下侏罗统及之下层系油气勘探的潜力区。  相似文献   

11.
作者在分析该含油气区地质构造特征、地层划分和沉积特征的基础上,划分了压缩型、伸展型、剪切型3种构造类圈闭和重力、地层-岩性两种非构造型的圈闭,并选用南、北两条典型地震剖面模拟了典型圈闭形成过程及其与构造运动之间的演化关系,可为在该区中寻找同类型含油气圈闭和进行构造演化史的研究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2.
南海西南部含油气区圈闭类型与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作者在分析该含油气区地质构造特征、地层划分和沉积特征的基础上,划分了压缩型、伸展型、剪切型3种构造类圈闭和重力、地层-岩性两种非构造型的圈闭,并选用南、北两条典型地震剖面模拟了典型圈闭形成过程及其与构造运动之间的演化关系,可为在该区中寻找同类型含油气圈闭和进行构造演化史的研究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3.
新疆焉耆盆地构造特征及其石油地质意义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新疆焉耆盆地是一个形成于南天山造山带基础之上的中生代拉分盆地。喜马拉雅造山事件以来,其南北两侧山体向盆地内对冲,形成典型前陆冲断褶皱构造,盆地内发育一系列台阶状断层及其断层相关褶皱。盆地两侧的对冲作用,使得盆地内侏罗系生油层得以进入生油成熟阶段。焉耆盆地构造演化特征表明,该盆地是一个有利含油气盆地。   相似文献   

14.
南海万安盆地油气充载系统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万安盆地位于我国南沙海域西南部,是一个新生代含油气盆地,盆地沉积层为上始新统一第四系,其最大厚度达1200m,勘探成果证实该盆地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在盆地油气地质特征研究和油气源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了盆地含油气系统,并应用盆地模拟成果研究了盆地充载系统的特征及其与油气藏分布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南海西南部海区油气富集成藏类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区位于南海南部板块、陆块的碰撞、俯冲、增生部位。作者在区域地质构造背景和区域地层对比研究的基础上,划分了多种类型圈闭和5种与之有关的油气藏类型。根据盆地模拟和含油气系统的研究成果,作者对各种类型油气藏特征和成藏因素及其勘探前景作了分析,指出了与已发现油气田相类似的油气藏类型的成藏时代和有利分布区,可为油气勘探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根据塔里木盆地孔雀河地区地层层序及接触关系,将沉积盖层分为3大构造层,按古生界和中生界2大构造层重新划分构造单元;将区内断裂按走向划分为4组,以北东和北西向为主,断裂—褶皱组合样式有5种类型,以挤压构造为主。构造变形具有复合叠加特征,东西向表现为不对称的复式背斜;南北向以斜坡加断鼻构造为主;垂向上,下古生界以大型古鼻隆为特征,主要形成于加里东晚期—海西期;石炭系表现为缓凹缓坡;中生界总体表现为南西倾的大型斜坡,在此背景上发育断裂背斜圈闭,形成于燕山早期。长期构造演化控制了各类圈闭的形成;继承性的古隆起、古斜坡是油气运移的有利指向区;通源断裂是油气成藏的基本条件;保存条件对油气成藏至关重要。最后指出该区油气勘探的4大领域:西北部库南地区寒武—奥陶系碳酸盐岩潜山—内幕构造,西部草湖地区石炭系背斜和地层超覆圈闭,中南部普惠地区和东部龙口—维马—开屏地区侏罗系、志留系背斜构造。  相似文献   

17.
18.
找到大庆油田并投入开发已二十年。通过对油田的勘探开发和对松辽盆地其他地区的勘探,积累了丰富的资料,认识和初步掌握了一些石油地质规律。本文在总结大庆油田形成条件和油藏特征的基础上,根据松辽大型陆相断坳盆地特点,进一步总结坳陷期沉积的油气聚集规律,为在松辽和类似盆地寻找更多的油气田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