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沥青四组分测定条件对结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沥青的化学组成决定了沥青的使用性能,但是沥青部分物化性能的测定属条件试验,由于在具体试验过程中没有严格按照操作条件进行,导致沥青的化学组成与其使用性能关联性较差.研究通过对比试验,考察了石油沥青组分测定过程中氧化铝的水含量、沉淀沥青质所用溶剂的用量以及冲洗剂的用类等对测定结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石油沥青组分测定法是条件试验,改变试验条件将会影响试验的测定结果.  相似文献   

2.
棒状薄层色谱分析仪检测沥青四组分试验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分别使用岩石中可溶有机物及原油族组分分析TLC法、日本雅特隆公司企业标准TLC法和溶剂沉淀-吸附色谱法测沥青四组分试验方法测试盘锦中油辽河沥青公司的重交沥青AH-90号与大连西太平洋石化公司的重交沥青AH-90号,并对三种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此外还研究了扩展剂类型对TLC试验结果的影响,确定了一种棒状薄层色谱分析仪较好的测试石油沥青组分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索沥青老化过程中组分与微观形貌的演变趋势,以5种不同油源的基质沥青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薄膜烘箱老化试验和压力老化试验。随后对各沥青样品进行组分分离试验,并采用原子力显微镜对其微观形貌进行观测分析。结果表明:沥青老化过程中轻质组分向重质组分迁移,胶体指数呈下降趋势,且重质组分含量多的沥青组分变化较小;沥青表面微观形貌中的"蜂状结构"变得模糊,且表面粗糙度以及凸起部位最大高度下降。此外,胶体指数的下降也使得沥青更趋于凝胶结构,皮尔逊相关系数分析表明了沥青老化过程中组分的变化率与微观形貌的演变存在较强的正相关性,即组分指数变化率越大,微观形貌参数变化率也相应越大。  相似文献   

4.
石油沥青中含有大量酸性及碱性化合物,为了研究沥青中官能团不同的组分对沥青性质的影响,利用离子交换色谱(IEC)将沥青按官能团分离成酸碱性不同的组分,并将IEC分离出的各个组分再以不同的比例回添到母体沥青中,考察沥青中各个组分对沥青粘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中性组分和酸性组分增多时沥青粘度增大,碱性组分和两性组分增多时沥青粘度减小。  相似文献   

5.
基质沥青对SBS改性沥青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四组分法分析了不同产地基质沥青的化学组成,并将各基质沥青分别制备了SBS改性沥青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不同产地基质沥青的四组分含量存在较大差异,基质沥青对SBS改性沥青稳定性影响很大,芳香分和胶质含量高的基质沥青与SBS的相容性较好,采用芳香分含量高的基质沥青能制得性能更为优异的SBS改性沥青,这些为改性沥青生产中基质沥青的选择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利用四组分分析方法,对塔河AH-90系列沥青的化学组成进行分析,研究了合理的四组分搭配对优质石油沥青生产的重要性和不同组分对沥青性能各个指标的影响及相互作用。控制沥青质的生成对防止沥青老化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盖芸  陈云霞  孟迪 《石油沥青》2013,27(3):65-67
沥青的化学组分决定了其物化性能和使用性能,准确度高、重复性好的测定结果可以指导沥青的生产操作、工艺的改进和优化。在对现行NB/SH/T 0509—2010(《石油沥青四组分测定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修改意见,对完善该方法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8.
原油生产过程中,活性组分易使原油形成大量乳状液,主要包括沥青质、胶质、石油酸和蜡等。基于这些活性组分的组成与存在状态,阐述了各活性组分对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机制,重点剖析了各活性组分与沥青质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对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指出沥青质是构成界面膜的主要成分,适量的胶质能对沥青质起到协同乳化的作用。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石油酸与沥青质相互作用的结果也不同,蜡组分在结晶或与沥青质相互作用时能增强界面膜的强度。最后提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彩色沥青老化组成及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150、163、180℃高温下,30h的老化时间内,采用沥青4组分(饱和组分、芳香组分、胶质和沥青质)分析法对彩色沥青老化时组成及使用性能的变化情况进行了测试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在不同温度下,随着老化时间的延长,彩色沥青4组分含量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饱和组分、芳香组分和胶质各自的含量均逐渐减少,沥青质的含量则明显增加;另外,随着老化时间的延长和老化温度的升高,沥青软化点近似呈线性上升,针入度下降,延度则陡然降低。  相似文献   

10.
陕西常用沥青老化组分变化规律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2002年至今的沥青四组分试验结果显示,胶质含量较往年越来越少,在2011年甚至小于4%,但其常规指标仍然符合规范要求。针对这一现象选取其中2003年、2007年、2011年出厂的埃索90号沥青在不同老化时间之后的组分含量进行测试,结果发现2011年出厂的该沥青随老化时间的延长,胶质含量有很大程度的提高。尽管埃索90号沥青2011年出厂时的四组分含量与2003年相比差别很大,但是沥青在175℃左右温度下保温3h,组分变化后四组分含量与2003年出厂的该沥青老化后四组分含量差别缩小。最后从化学性质方面分析胶质含量变化的原因,并建议相关部门对埃索90号等沥青的长期性能给予足够关注。  相似文献   

11.
文章在收集、查阅了大量国内外有关套管设计、套管失效形式、失效原因,可靠性分析等方面研究文献资料之后,结合我国石油天然气钻井生产实际和石油套管的研究现状,综合分析了国内外石油套管在设计、使用、维护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套管的设计方法、套管的力学性能、使用环境等因素对套管工作寿命的影响及套管的主要失铲形式和失效原因。主国内外在套管设计及分析中应用可靠性技术的现状,为进一步开展套管可靠性研究提出的具体  相似文献   

12.
硬脆性泥页岩水化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文章在分析泥页岩水化失稳基本结构的基础上,抽象出硬脆性泥页岩的物理模型,然后依据抽象出的物理模型,考虑钻井液滤液与页岩之间可能进行的各种物理化学反应,综合各种运移驱动力对滤液各组分运移的影响,以多孔介质传导(能量与物质)、吸附与扩散(水分子和水化离子)、双电层电场与电斥力为依据,建立起泥浆滤液在裂缝性泥页岩地层中的渗透运移规律及由此产生的水化应力和造成的地层强度变化的规律,最后落脚到应力、应变张量和破坏强度准则,形成了泥页岩水化稳定性的裂缝-孔隙双重介质分析模型系统。  相似文献   

13.
随着埋藏深度的增加,构造复杂程度、地层温度和压力增加,地层闭合压力、地应力差、杨氏模量和抗压强度等力学参数也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大,水平井分段多簇压裂技术在深层页岩气勘探开发中遭遇重大挑战,面临着以下亟待解决的问题:①深层高应力下页岩脆性与可压性评价;②高应力、工作液扰动和各向异性条件下多簇裂缝起裂与扩展;③缝网裂缝中支撑剂输送与铺置;④高应力水化条件下裂缝网络的长效支撑;⑤页岩多组分微观结构的力学作用机理。为了给深层页岩气储层压裂形成有效的裂缝改造体积提供理论支撑,基于页岩脆性与可压性评价、多裂缝网络竞争起裂扩展、裂缝网络中支撑剂输送、高应力下裂缝网络的支撑和水岩作用机理等深层页岩压裂关键力学理论,系统分析和阐述了相关理论的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进而指出了深层页岩气储层压裂关键力学理论的发展方向:①高温高应力下流固耦合的页岩脆性模型和可压裂性评价模型;②高温高应力水岩作用下页岩的本构方程和各向异性页岩破裂压力预测模型;③支撑剂输送下的三维裂缝网络扩展模拟;④裂缝网络中支撑剂转向输送机制和粗糙弯曲裂缝网络中支撑剂输送模拟;⑤缝网中各级裂缝导流能力综合优化;⑥页岩软化机制和水化微裂缝起裂扩展机理。结论认为,该研究成果对于推动和促进深层页岩气储层相关压裂理论的发展和压裂技术的进步具有借鉴和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4.
通过氯化剂种类的筛选,以及对活性组分Pt和引入第2金属组分Zr 添加质量分数的考察,制备出适于C5,C6烷烃低温异构化的高活性Pt/Cl-Al2O3催化剂,并在10 mL小型试验装置中,对上述制备的该催化剂性能与反应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采用无水氯化铝制备的Pt/Cl-Al2O3催化剂对C5,C6烷烃的异构化率分别为64.58%,78.64%,C1~C4裂化产物收率为0.65%,综合性能较佳;Pt/Cl-Al2O3催化剂的异构化性能随着Pt质量分数的增大而提高,且随着第2金属组分Zr质量分数的增大,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确保该催化剂性能前提下,Pt与Zr添加质量分数分别以0.24%,0.2%为最佳。在反应温度为130 ℃,反应压力为1.0 MPa,体积空速为1.5 h-1,氢气/烃(摩尔比)为0.1的最佳条件下,制备的Pt/Cl-Al2O3催化剂对C5,C6烷烃的异构化率分别为78.64%,88.34%,液体收率为96.41%。  相似文献   

15.
油气井杆管柱力学研究进展与争论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李子丰 《石油学报》2016,37(4):531-556
油气井杆管柱是石油钻采作业的脊梁和中枢神经。在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科中,油气井杆管柱力学是一门重要的应用基础科学。先介绍了油气井杆管柱力学的相关专著、从事油气井杆管柱力学研究学者、研究油气井杆管柱力学的方法并澄清了一些基本概念;进一步重点介绍了油气井杆管柱力学基本原理、油气井杆管柱的运动状态、油气井杆管柱动力学基本方程、油气井杆管柱的稳定性、油气井杆管柱的稳态拉力扭矩、下部钻具三维力学分析、钻柱动力学、套管柱力学分析、测试管柱力学分析、压裂注水注汽管柱力学分析、有杆泵抽油系统诊断和参数优选与节能、采气管柱的振动、管柱的冲击震动、膨胀筛(套)管力学分析、隔水管柱力学分析、振动波信号在管柱中的传播、管柱的磨损和腐蚀与冲蚀、管柱的剩余强度和疲劳强度预测等方向的进展与争论;展望了油气井杆管柱力学的重点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6.
对西气东输工程天然气流量量值溯源的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西气东输工程天然气输送为高压大口径大流量的特点及天然气贸易计量系统流量量值溯源的技术难题,通过分析国内外天然气流量量值溯源方法与技术,结合国内外大型计量站的流量量值溯源技术现状与实际情况,提出了采用超声流量计与涡轮流量计串联互为核查,次级标准相互比对并分别向上溯源的技术方案,以确保天然气计量量值的准确性,可靠性。  相似文献   

17.
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作为中国“和平崛起”的重要内涵之一,已经并将继续对中国能源战略和国际能源市场产生深刻的影响。国际能源市场供求关系的重大变化,很大程度上左右着国际地缘政治、经济格局。石油资源已经成为当今中国社会关注的焦点和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石油安全事关中国经济乃至国家安全。为此, 本文根据博弈理论和运用层次分析法的有关原理及思考方法,在充分分析影响我国石油获取海外石油因素的基础上,构建中国获取海外石油的基本博弈模型,并进行相应的案例分析。  相似文献   

18.
我国含油气盆地深层、超深层温度差异大,热演化历史复杂,目前关于温度及热演化历史对深层、超深层油气相态差异性及生烃历史的控制作用的研究较少且不系统。为此,在收集大量深层温度、压力资料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含油气盆地深层热演化历史复杂的实际情况,分析了温度、加热时间、压力对油气形成温度及相态的影响,划分了温度与压力关系类型;并在对深层、超深层热演化史类型划分的基础上,探讨了不同热历史类型盆地热演化史对油气生成及油气相态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①不同盆地、不同地区深层油气相态差异大,主要受深层经历的温度、加热时间、加热速率、压力、烃源岩类型等因素的影响,其中温度是油气生成及油气相态分布最重要的控制及影响因素;②在快速增温、加热时间较短的情况下,深层、超深层在高温下仍然可能存在油藏及凝析气藏;③超压对生烃及烃类的高温裂解具有抑制作用;④深层温度与地层压力有着密切的关系,可划分为中低温高压型、高温高压型、中温中低压型3种主要类型;⑤深层、超深层热演化史可划分为后期快速沉降增温低地温梯度型、后期快速沉降增温高地温梯度型、中后期快速增温晚期抬升降温型、前期大幅度沉降快速增温中后期大幅度抬升剥蚀降温型4...  相似文献   

19.
混凝土及其外加剂的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混凝土的品种、早期开裂和耐久性研究的进展 ,阐述了外加剂与混凝土发展的密切关系以及混凝土外加剂与水泥的相容性 ,展望混凝土及其外加剂的发展前景 ,分析国内混凝土及其外加剂开发、生产、检验方面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文章强调 :混凝土领域的令人吃惊的进展 ,主要是外加剂领域 ,而不是水泥生产领域的进展所带来的结果。……有机化学和矿物化学的结合 ,以及无定形材料化学和胶体材料化学的结合 ,是这一世纪混凝土成功的秘诀  相似文献   

20.
新型聚酰胺-胺树状聚合物的表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采用发散法合成了以乙二胺为核心的0.5~4.0代聚酰胺-胺(PAMAM)树状聚合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1H NMR和13C NMR)法对单体和0.5~4.0代PAMAM树状聚合物进行了对比性系统表征,证实了半代和整代PAMAM树状聚合物的结构和特征官能团的区别;用凝胶渗透色谱法对比表征了3.5代和4.0代PAMAM树状聚合物,测得其相对分子质量和多分散系数,表明了分支缺陷及氢键的存在造成了分散系数偏差。特性黏数与代数的关系图表明了整代和半代PAMAM树状聚合物端基的区别、低代和高代的结构差异、缺陷和氢键的存在等对黏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