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印染》2016,(23)
对比明胶、瓜尔豆胶、琼脂粉和非离子型缔合式增稠剂对双壳聚氨酯-壳聚糖光致变色微胶囊的增稠效果,并将增稠后的微胶囊整理液用于棉织物的印花和涂层整理,观察整理后棉织物的颜色,并测定其光响应变色性能。结果表明,瓜尔豆胶对双壳聚氨酯-壳聚糖光致变色微胶囊整理液的增稠效果较好,当微胶囊/瓜尔豆胶质量比为10:1,柠檬酸质量分数为7%时,处理棉织物的印花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
文中以聚氨酯为内层壁材、壳聚糖为外层壁材,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包覆薰衣草精油的壳聚糖聚氨酯双层壳香味微胶囊,探讨了分散剂种类和用量的影响,测试合成的微胶囊粒径、表面形貌、留香效果。结果表明,壳聚糖聚氨酯双层壳香味微胶囊呈规则球形,囊壁致密而完整;用Tween80作为分散剂,可制得平均粒径为0.756μm,分布系数为0.623的壳聚糖聚氨酯双层壳香味微胶囊;与纯精油和聚氨酯单层壳微胶囊相比,壳聚糖聚氨酯双层壳香味微胶囊可获得较好的香味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3.
为得到兼具光致变色性能与力学性能的光致变色聚乳酸(PLA)纤维,将PLA和光致变色微胶囊通过熔体纺丝及热拉伸工艺制备出光致变色PLA纤维,并系统分析了纤维的形貌、结晶及热学性能,着重研究了光致变色微胶囊对纤维力学及可逆变色行为的影响,揭示纤维性能差异对其内部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光致变色PLA纤维的断裂强度随着光致变色微胶囊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减小,结晶度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当光致变色微胶囊质量分数为2%时具有与纯PLA相当的断裂强度,为4.15 cN/dtex,且结晶度达到最大55.42%;光致变色PLA纤维的光致变色性能呈现出高灵敏度、优异褪色性及光稳定性,且变色强度随光致变色微胶囊质量分数的增加而提高,但非线性上升,通过调整光致变色微胶囊的质量分数,可以达到纤维变色功能与力学性能兼具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以光致变色化合物螺噁嗪为芯材,聚氨酯为壁材,通过界面聚合法制备了光致变色微胶囊.采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Zeta纳米粒度电位分析仪、红外光谱对光致变色微胶囊的形貌、粒径和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微胶囊为圆球形,芯材表面有聚氨酯生成,且表面光滑、完整,致密性能良好,具有明显的核壳结构,平均粒径为2.880μm,PDI值...  相似文献   

5.
为获得一种可检测紫外光强度的光致变色纺织品,采用溶剂挥发法制备以螺吡喃光致变色材料为芯材,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为壁材的微胶囊,用微胶囊对棉织物进行丝网印花。表征了所制备微胶囊的粒径、形貌、芯材包封率及光致变色性能。采用自制变色梯度板记录微胶囊印花织物变色色差,探究了紫外光辐照条件对棉织物光致变色性能的影响和印花工艺对其耐摩擦色牢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螺吡喃微胶囊的平均粒径为729 nm,分散指数为0.34;印花织物变色色差随微胶囊质量分数、紫外光强度及照射时间的提高而增加,微胶囊质量分数为14%的印花织物经30 W/m2紫外光照射100 s,变色色差可达19.02;印花织物的耐干、湿摩擦色牢度分别可达4~5级和4级,20次紫外-可见光循环照射后光致变色色差损失12.26%。  相似文献   

6.
为了扩展光致变色材料在纺织品中的应用,实现可逆型光致变色纺织品,针对光致变色材料容易受到光照、温度、氧气及pH值等因素影响而导致耐光照色牢度性能劣变的问题,设计了一种新型双层光致变色微胶囊的包覆方法,成功将受阻胺类光稳定剂包覆到微胶囊中,并在微胶囊表面形成外层由二氧化硅形成的无机囊壁,然后将制备的光致变色微胶囊掺入透明印花浆料,采用平网印刷工艺得到光致变色印花织物。结果表明:乳化剂添加量为40 g/L,硅酸钠质量浓度为14 g/L时,光致变色微胶囊粒径分布均匀,成型状况很好、包覆完整;光变微胶囊具有良好的光致变色性能,即便是最低光辐照度2,光照8 s,光变印花织物变色前后色差可达11.39,且变色寿命高于40 h。  相似文献   

7.
探讨光致变色材料在纺织中的应用现状。介绍了接枝法、染色法、印花法、纺丝法、后整理法、化学交联法在纺织中的应用情况;阐述了有机类光致变色化合物的光致变色性能优缺点及适用性。指出:用涂层法通过化学交联反应将壁壳中含有功能基团的微胶囊共价交联到棉织物上,得到的光致变色织物具有优良的结合牢度、水洗牢度、热稳定性、耐酸碱性和较鲜艳的颜色。认为:微胶囊化光致变色化合物能够显著拓宽光致变色材料在纺织品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为设计光致变色斜纹织物,探讨光照时间与光照循环次数对光致变色纤维织物变色疲劳性的影响,测试光致变色纤维织物变色灵敏性与变色回复性。结果表明:随着照射时间的延长,织物的光致变色明度增大,有色色相快速降低,变色灵敏度降低;长时间暴晒会导致光致变色微胶囊凹陷、破裂,最终丧失光致变色性能。光致变色微胶囊制备及光致变色纤维纺丝时应适当加入光稳定剂或光降解抑制剂;织物在日常使用和维护中应尽量避免长时间暴晒,以延长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9.
采用复凝聚法制备壳聚糖-海藻酸钠艾蒿油微胶囊,考察了制备过程中各种工艺参数对微胶囊包封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制备壳聚糖-海藻酸钠艾蒿油微胶囊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壳聚糖溶液pH值为6.0,壳聚糖与海藻酸钠质量之比为1∶1,芯壁比1∶5,凝聚反应搅拌速度300r/min。所得微胶囊呈规则的球形,对常见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具有很好的抑菌效果  相似文献   

10.
纯棉织物芳香微胶囊整理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别采用界面聚合法和分子包络法制备了聚氨酯和β-环糊精芳香微胶囊,采用涂层的方法对纯棉织物进行整理,优选了微胶囊制备的最佳工艺条件,测试了以两种不同芳香微胶囊整理的织物的释香性能.  相似文献   

11.
试验以六甲基二异氰酸酯三聚体为壁材,素雅兰香香精为芯材,纳米TiO2粒子为壁壳负载物质,采用乳液聚合法制备光照加速香味释放的微胶囊,探讨了TiO2纳米粒子对微胶囊成囊效果及香味释放性能的影响。对微胶囊表观形貌、粒径及纳米TiO2在壁壳上的负载状态进行表征;分析微胶囊表面化学组成;在日光照射条件下进行香味释放测试。结果表明,所制备的光促释放型香味微胶囊为规则球形,粒径集中分布在0.581μm,钛元素负载量占总质量的0.38%。光照下含TiO2的微胶囊在前1 h时,香味值迅速增加,24 h内香味释放值均高于普通微胶囊。  相似文献   

12.
以钠型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为原料,制备高价离子型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钡型、钙型、三价铁型),并以柠檬油为芯材,高价离子型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为壁材,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柠檬油微胶囊,测定了高价离子型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的离子交换率,乳液的乳化稳定性及黏度,并考察了此种淀粉酯作为微胶囊壁材对柠檬油包埋率的影响,最后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微胶囊的形貌特征。结果表明,淀粉酯中离子化合价的改变对乳液黏度、乳化稳定性和柠檬油的包埋率均有显著影响(p<0.05),其中,三价铁型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作壁材时,乳液黏度为1.04 mPa·s,柠檬油包埋率达到了96.51%;扫描电镜分析表明,三价铁型壁材制备的微胶囊粒径最大,囊壁最厚。说明三价铁型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可作为一种性能良好的微胶囊壁材。  相似文献   

13.
为解决调温纤维纺丝过程中微胶囊易堵网的问题,利用端羟基聚丁二烯和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的界面聚合反应制备以复配石蜡为芯材、聚氨酯为壁材的可形变相变微胶囊,借助激光粒度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红外光谱仪、热分析仪等测试手段,研究了聚氨酯相变微胶囊的粒度及其分布、微观形貌、分子结构和芯材包覆率,并 考察了其热稳定性、循环稳定性以及抗渗透性。结果表明:微胶囊的粒径分布集中在1 ~15 μm,平均粒径为8 μm,分散良好无黏连,表面圆整致密,具有较好的形变能力;差热分析显示包覆率为46.45%,相变潜热为121.13 J/g;微胶囊耐热温度为182 ℃,相比纯石蜡提高了29 ℃,经30 次冷热循环仍保持良好稳定性,且有较高的抗渗透性。  相似文献   

14.
以凯里红酸汤为原料,采用喷雾干燥技术制备酸汤微胶囊。以酸汤微胶囊的包埋率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试验设计对酸汤微胶囊的制备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红酸汤微胶囊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壁材(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钠和麦芽糊精)复配质量比1∶1、红酸汤质量浓度14 mg/mL、壁材与芯材质量比4∶1、进风口温度174℃、进料流量6 mL/min。在此优化条件下,酸汤微胶囊包埋率可达70.1%,产品为粉红色粉末状,颗粒均匀、细腻,带有酸汤香味,具有很好的感官特性,对有机酸类物质和功能性物质的平均保留率分别为87.70%、68.40%,对氨基酸、维生素的保留率分别为72.80%、70.97%。凯里红酸汤微胶囊的研发为贵州酸汤产业的发展提供新途径,为满足酸汤多元化和快捷化的发展需求提供基础支撑。  相似文献   

15.
以凯里红酸汤为原料,采用喷雾干燥技术制备酸汤微胶囊。以酸汤微胶囊的包埋率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试验设计对酸汤微胶囊的制备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红酸汤微胶囊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壁材(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钠和麦芽糊精)复配质量比1∶1、红酸汤质量浓度14 mg/mL、壁材与芯材质量比4∶1、进风口温度174℃、进料流量6 mL/min。在此优化条件下,酸汤微胶囊包埋率可达70.1%,产品为粉红色粉末状,颗粒均匀、细腻,带有酸汤香味,具有很好的感官特性,对有机酸类物质和功能性物质的平均保留率分别为87.70%、68.40%,对氨基酸、维生素的保留率分别为72.80%、70.97%。凯里红酸汤微胶囊的研发为贵州酸汤产业的发展提供新途径,为满足酸汤多元化和快捷化的发展需求提供基础支撑。  相似文献   

16.
采用微胶囊技术进行纺织品的可逆变色材料加工,系通过微胶囊技术将显色体与显色剂、溶剂等物质一起包覆于囊心内,而微胶囊的囊壁起到了隔离外界环境的作用,从而提高了变色材料的耐疲劳性和稳定性,进而延长了纺织品的使用寿命。概述了变色微胶囊的制备技术及其在纺织品中的应用,主要有光致变色、热致变色两大类微胶囊,并对变色微胶囊今后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为防止纳豆激酶在胃中失活,提高其在小肠内的吸收能力,本研究以聚乙二醇-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EG-PLGA)为壁材,以包封率为指标,通过正交实验探究双重乳液蒸发法制备纳豆激酶微胶囊的最适条件,接着采用上述条件分别以PEG-PLGA和叶酸-聚乙二醇-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FA-PEG-PLGA)为壁材制备纳豆激酶微胶囊,最后对两种微胶囊体外缓释效果、细胞毒性及在Caco-2单层细胞模型中的吸收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PEG-PLGA纳豆激酶微胶囊最适制备条件为壁材浓度5 mg/mL、聚乙烯醇(PVA)浓度1%、二级均质转速17500 r/min、二级均质时间7.5 min;PEG-PLGA和FA-PEG-PLGA纳豆激酶微胶囊的平均粒径分别为271.33和255.75 nm,包封率分别为61.54%±2.36%和58.76%±2.54%,ζ电位分别为(-20.17±1.42)和(-24.73±2.36) mV。体外模拟缓释结果表明,经胃环境(pH2.0)2 h后,两种微胶囊中超60%纳豆激酶被保留,经肠环境(pH7.0)22 h缓释效果良好。两种微胶囊对Caco-2细胞均无明显毒性且细胞吸收良好,顶侧表观渗透系数分别高达2.367×10-6和3.497×10-6 cm/s,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结果同样表明两种微胶囊在Caco-2细胞中均有很好的吸收效果,且FA-PEG-PLGA微胶囊比PEG-PLGA微胶囊吸收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8.
本实验通过复合凝聚法制备球状多核薄荷油微胶囊,并研究不同工艺参数对微胶囊耐热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芯壁比低于2:1、壁材浓度为1%、pH4.0 的条件下,能够制备耐热性能较好的球状多核微胶囊,此种微胶囊的耐热性随固化剂甲醛用量的增加而增加;转谷氨酰胺酶能够很好地替代甲醛,且能制备出耐热性更好的、可食用的复合凝聚微胶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