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毛纺科技》2021,49(5)
针对服装企业生产多款式服装的需要,建立在工位数确定的前提下,以节拍、等待时间最小为目标的混合流水线平衡模型,并且以工人综合技能熟练度最大为目标进行工人分配。设计自适应遗传算法对具体实例进行工序编排及工人分配。结果表明,设计的混合流水线编制效率达到98.9%,工人的综合熟练度达到158。该模型及算法在保证各工位作业时间均衡的情况下,使工人最大化适配于混合流水线。  相似文献   

2.
依据案例服装企业实施单件流程生产的实践,进行成衣工艺流程分析和设计。针对流水线生产存在的瓶颈,提出合理编排现场工序及缝制工作地、平衡工序节拍、提高编制效率及实现流水线同步化生产的优化方案,探讨不同批量订单和不同流水线生产方式的成衣单件流程生产模式及应用。  相似文献   

3.
庄立新 《纺织学报》2013,34(3):102-108
 从女装基本纸样的后片浮余量形成入手,分析了利用纸样设计、服装工艺和面料性能三个途径处理后片浮余量的多种方法。提出了女装后片浮余量结构处理应采用以“省道”、“分割线”和“褶皱”等显性而直接的结构处理为基础,结合面料塑形、工艺处理等隐性而间接的手段,通过综合考量,进行多途径、多方式的“余量位移”、“余量消解”和“余量转化”的观点,为提升女装结构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进一步揭示服装结构设计规律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4.
针对传统的服装单件流生产流水线不能有效解决单件流生产方式中的工序平衡、个人工作量和合格率统计两大核心问题的不足,研发了一条新型服装单件流生产流水线。该自动流流水线由机械传动系统、电气控制系统及软件系统组成。对其机械传动系统、电气控制系统、软件系统逐一进行了设计。工厂实地测试结果表明:系统能对服装生产过程中诸如产品规格、数量、合格率、生产节拍、操作人员等参数进行实时采集与分析,该系统能大幅提高服装生产企业的生产效率与信息化管理水平,为我国服装制造设备的研发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5.
依据最优化理论的0-1线性规划,探讨工序编排及生产流水线负荷平衡。基于流水线平衡参数的研究成果,以最小化作业时间方差为目标,提出一种新的流水线平衡优化方法——0-1规划编排模型。并以案例企业经典款服装为例,运用Matlab工具辅助模型的仿真试验,获得节拍平衡的工序组合方案。选取流水线平衡度指标对结果进行评价,得出在成衣制造流水线优化过程中,0-1规划编排模型可提升编制效率、实现工序平衡和提高有效产出。  相似文献   

6.
楼丽娟 《纺织学报》2014,35(7):113-0
为了充分表现服装的设计理念、时代内涵、文化底蕴和审美价值,以突出服装主题、诠释服装表演、展现服装魅力为核心,在已有程式化表演基础上,突破模特走秀的既定风格,形成一种崭新的表演样式,即在服装表演中有选择地注入戏剧性表演元素,让模特在规定的情境中进行类角色性表演。服装表演融入戏剧性表演追求的不是吸收戏剧表演元素量的多少,关键在于找准它们之间的恰当融合度,达到能使服装表演和戏剧性表演二者的 “同频共振”,产生引人入胜的“音叉效应”,取得事半功倍的服装展示效果。  相似文献   

7.
邓椿山  李琴  周莉  张龙琳 《纺织学报》2017,38(1):111-115
针对当前国内外缺失观测特定人群的服装号型适应性这一现状,提出以体型分析为基础的服装号型适应性观测方法,通过捕获人体的三维数据,从数据集群中选择服装号型分类变量的主成分,带入我国服装号型标准中进行验证。依据多组K均值聚类分布结果,结合验证后的号型覆盖率和档差关系选取最优K值,观测聚类中心的数值和分布图,描述该样本的服装号型适应性。结果表明:测量对象的差异性对号型分类变量的选取有直接影响,该服装号型适应性观测方法能够得到观测对象的体型发展趋势、服装号型覆盖率和档差调整方案、具体的“号”与“型”对应关系,提高了服装市场调研和生产计划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女装缝制工序拆分与多次工序编排确定不同工时定额的比较,分析了节拍、节拍范围、工作地的设置和工人安排的内在关系,阐述了工时定额对缝制生产效率的影响,以提供服装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解决瓶颈工序、流水线生产平衡、提高生产效率的更为科学实际的方法,并提高其相应能力。  相似文献   

9.
《丝绸》2018,(11)
针对目前服装企业存在的智能吊挂系统应用不充分、流水线节拍不同步、设备闲置的问题,文章采用直线递进式的优化方法,从服装企业实际生产运用的角度出发,对其生产流水线各工序进行重新拆分、组合,并概括总结出具体的优化方法。然后,运用直线递进式的优化方法对A公司具体的生产实例进行重新优化设计。优化后其流水线不仅生产工序得到了优化,工位数也由原来的56位减少为50位,且编制效率达到94. 8%,均衡指数为34. 34。研究表明:直线递进式服装吊挂生产流水线优化设计可有效提高服装流水线的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0.
孙影慧  杜劲松 《纺织学报》2018,39(6):155-161
针对服装单件流水线生产中出现的空槽、等待、瓶颈等生产不平衡现象,借助Flexsim 软件对服装单件生产流水线的优化与仿真模拟进行研究,提升流水线优化和预测效率。首先基于服装单件流水线生产平衡的影响因素,重点分析了人员因素和生产线编制因素对服装单件流水线的影响;然后依据Flexsim 仿真过程和服装单件流水线生产特点,建立了服装单件流水线安排的Flexsim 仿真模型;最终以一款男士夹克单件流水线为实例,通过改变生产编排和人员安排等方法优化了男士夹克生产线。研究结果表明:优化后的生产线编制效率和生产效率均得到提高,有效地检验了Flexsim 仿真模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决缝纫中面料性能与缝纫加工工艺参数仅依靠技术工的经验完成匹配的问题,通过建立面料在缝纫过程中的多力场耦合模型智能选择缝纫加工工艺参数。以纬编织物为例,首先建立了织物单元的三维结构模型;其次分析了穿刺过程中织物组织与纱线间的抱合力对缝纫针的影响,并对面料在缝纫过程中的运动进行分析,创新性地建立了缝纫过程中基于面料力学性能的多力场耦合模型;然后建立了织物的有限元模型和缝纫针的几何模型,分析面料在缝纫过程中应力、应变的分布情况,得到面料在缝纫过程中因受外力作用而发生的形变并验证模型的正确性;最后搭建了协同自动缝纫实验平台进行实验验证数学多力场耦合模型的正确性。结果表明,该方法相比于工人凭借着经验完成缝纫可减少面料的形变和皱缩率,提高服装缝纫质量,为下一步服装面料自动缝合提供工艺参数,并为服装智能制造提供理论及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2.
宋莹  田宏  李敬伊 《纺织学报》2020,41(1):145-149
针对服装单件流水线生产过程中由积压、等待及瓶颈等原因产生的生产平衡率过低的现象,从影响服装单件流水线生产效率的因素入手,以T恤衫为例,利用Flexsim软件对该款T恤衫单件流水线进行模拟仿真优化研究。首先建立仿真优化模型,然后根据Flexsim仿真模型和工序流程建立起T恤衫的仿真流水线,借助拟合软件对测得作业时间进行函数分析,得到各工位的作业等待、积压状态,在此基础上对工序进行组合兼顾,重新编制后再次进行模拟仿真的循环测试,最终将流水线瓶颈工序用时降低,生产平衡率由之前的80.4%大幅提升至95.3%,同时验证了Flexsim软件在不同款式的服装流水线生产过程中均具有进行模拟仿真的可行性与普适性。  相似文献   

13.
宋莹 《纺织导报》2020,(5):85-88
文章以一款中式真丝旗袍为例,从影响旗袍单件流水线生产效率的因素入手,利用Flexsim软件对旗袍单件流水线进行模拟仿真优化研究。首先建立仿真优化模型,然后根据Flexsim仿真模型和工序流程建立起该款旗袍的仿真流水线,借助拟合软件对测得的作业时间进行函数分析,得到各工位的作业浮余、积压状态,在此基础上对工序进行组合兼顾,重新编制后再次进行模拟仿真的循环测试,最终将流水线瓶颈降低,生产量及生产平衡率极大提高,同时也有效地验证了Flexsim软件在服装流水线生产过程中进行模拟仿真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为更好地实现数字化定制设计在服装行业中的应用,解决定制类贴体服装传统样板生成方法所存在的合体性差、设计制板周期长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三维可视化技术与逆向工程技术进行旗袍定制设计方法。首先,应用三维虚拟设计平台,将三维人体扫描获取的人体23个特征部位数据进行人体模型参数化设置;然后,通过在人体模型的4个关键部位加入松量,构建出“带贴体松量”的特征人体模型,并在此人体模型上进行三维旗袍造型及内部分割设计;最后,将三维旗袍曲面自动展平得到二维样板,并将二维样板制成成衣进行主观评价。评价结果表明,成衣主观测评指数达到4.0分以上,该方法可有效进行贴体服装设计及样板自动生成。  相似文献   

15.
针对服装生产存在的多品种、小批量、短周期等普遍现象,提出以模块化为基础的服装智能生产编排算法,以实现混合流水线下多款服装的快速生产.以服装模块划分为基础,建立模块化服装生产排序与工序分配的联合优化数学模型,设计目标追踪遗传算法求解模型,实现模块化服装在同一流水线上的投产排序优化及服装加工工序的自动化编排.以2款相近衬衫...  相似文献   

16.
针对大部分服装企业存在生产流水线编制效率较低以及生产周期长的普遍现象,提出一种服装工序编排方案自动生成和单件流生产线仿真运行的方法。首先分析服装生产工序编排方法和影响因素,采用拓扑方法和遗传算法相结合,在MatLab(R2016b)软件中建立自动优化模型,实现工序的自动编排;然后考虑服装生产数量和生产线设备情况,采用仿真技术,在Plant Simulation仿真软件中,根据实际生产对工序编排方案进行流水线仿真运行,得出直观可视的仿真结果,实现流水线平衡再优化。生产实例验证表明,流水线编制效率为90.8%,比原有效率提高12.8%,节省流水线编排方案在投产前的平衡调试时间,生产周期缩短。  相似文献   

17.
In this study, shortening content in a wire-cut cookie formulation was reduced at 10, 20, 30 and 40% and replaced with apricot kernel flour (AKF). The effects of increased concentrations of AKF on the properties of cookies were investigated. Protein, fat and total dietary fiber (TDF) contents of the apricot kernels were determined as 21.8%, 40.2% and 35.8%, respectively, which confirmed that the apricot kernel is an important source of dietary protein as well as oil and fiber. Addition of AKF decreased the spread ratio and increased the hardness of the cookies ( P ≤  0.01). However, sensory evaluation revealed that the cookies containing AKF were acceptable to the panelists at all concentrations ( P ≤  0.01). TDF contents of the cookie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 P ≤  0.01) as the AKF supplemention increased. AKF is a suitable replacer of shortening in cookies at 10 and 20%.

PRACTICAL APPLICATIONS


Province of Malatya (Turkey) is one of the major apricot and apricot kernel producing regions in the world. Apricot kernels are generally exported and the importing countries use it especially in the production of oil, benzaldehyde, cosmetics, active carbon and aroma. Apricot kernels are also utilized in retail bakeries and consumed as appetizers. Cookies are one of the most popular bakery products and tex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cookies are highly influenced by their fat content. Health specialists recommend that daily fat consumption should not exceed 30% of the total calories in a diet.
In this study, the preparation of apricot kernel flour (AKF), which does not require much processing and has the advantage of including other nutrients, was achieved. With the production of high-fiber and low-fat cookies by the usage of AKF, an exciting new potential as a food ingredient, especially in cereal products, is offered.  相似文献   

18.
张苏宁  王泽  马大力 《纺织学报》2021,42(3):155-160
针对服装流水线存在作业负荷不均、加工周期长,传统编排优化方式对其生产效率提升程度有限的问题,围绕在制品传递时间和传递路径2个因素,以工厂男衬衣流水线为例,利用改进蚁群算法和Flexsim软件对流水线进行优化与虚拟仿真研究。首先对流水线进行拆组优化,编制效率由原来的54.07%升至75.95%。瓶颈工序的耗时降低,但流水线的效率仍有待提升。在此基础上使用改进蚁群算法进行二次优化,通过搭建流水线数学模型与仿真模型,利用Flexsim进行模拟。运行结果表明,日产量由一次优化后的498件升至592件,生产效率较之前又有进一步地提升,流水线编制效率提升到88.96%,证明改进蚁群算法和Flexsim软件可对服装流水线进行仿真优化,并具有普适性。  相似文献   

19.
张旭靖  王立川  陈雁 《纺织学报》2020,41(2):125-129
为解决服装缝制生产线作业间不平衡产生的效率损失问题,建立以最小化平衡损耗率为目标的平衡优化模型。采用遗传算法进行求解,以男式衬衫按照工序流程、工艺种类和服装部件3种工作地布置方式的生产线为例进行应用分析。结果表明:按工序流程方式和工艺种类方式布置工作地,生产线平衡后有14个工作地。按服装部件方式布置工作地,生产线平衡后有15个工作地,同样需要的作业人员数量和机器设备数量要多于其他2种工作地布置方式。按照工序流程方式布置工作地的时间损耗率为8.74%,按照工艺种类方式布置工作地的时间损耗率为11.79%,按照服装部件方式布置工作地的时间损耗率为20.32%,但仍高于企业对生产线最低编制效率的要求。通过仿真模型验证可知,经过优化的3种工作地布置方式均可运用到实际生产中,有效降低企业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20.
刘锋  徐杰  柯文博 《纺织学报》2022,43(9):41-48
服装缝制生产过程易受动态事件干扰,针对订单实时到达的动态事件,以最小化最大完工周期为目标,提出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服装缝制过程实时动态调度方法。首先,建立服装缝制过程的调度优化模型,并将该问题转化为基于马尔科夫决策过程的顺序决策问题。然后,通过定义状态特征、候选动作集、奖励函数、探索与利用策略等方面,并结合DDQN算法训练深度神经网络用以描述状态-动作值,据此在决策节点选择最合适的调度规则。实验结果表明:针对牛仔裤前片缝制过程,所提出的方法相较于遗传算法,在调度目标的达成度方面略逊2.3%,但决策时间大幅减少91.4%,表明针对订单动态到达的调度问题,该方法能够实现有效地实时响应,确保了缝制生产的高效性与连续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