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针对聚乳酸纤维原液着色过程中炭黑与聚乳酸相容性差导致其力学性能下降的问题,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了聚乳酸改性炭黑,并对聚乳酸纤维进行原液着色。探讨丙交酯用量、反应温度、聚合时间对聚乳酸改性炭黑的粒径及粒径分布的影响,并对其在聚乳酸纺丝溶剂中的分散稳定性进行测试,同时对加入改性与未改性炭黑前后的聚乳酸纺丝液及聚乳酸膜进行分析与表征。结果表明:在丙交酯单体的用量为1.5 g、聚合时间为6 h、聚合温度为70 ℃时制备出的改性炭黑的粒径最小,为184.2 nm,且其在聚乳酸纺丝溶剂中可以稳定分散,与聚乳酸相容性较好;与未改性炭黑相比,加入改性炭黑后聚乳酸的力学性能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2.
为解决天然染料原液着色海藻纤维纺丝时着色剂易溶出的问题,以叶绿素铜(Chl-Cu)为着色剂,采用海藻酸钠稀溶液作为研磨助剂和分散剂,制备了原液着色的纺丝液,并制得有色海藻纤维。利用红外光谱仪、流变仪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对纺丝液的性能进行表征,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制得纤维的形貌进行观察,测试着色剂的耐水迁移性和纤维的阻燃性能。结果表明:当Chl-Cu的添加量低于6% 时,纺丝液最稳定,Chl-Cu以直径小于20 nm的颗粒形式均匀分布;研磨时海藻酸钠分子与Chl-Cu形成的铜交联结构避免了Chl-Cu纳米颗粒的团聚现象,实现了Chl-Cu的快速研磨与稳定分散;纤维中Chl-Cu具有良好的耐水迁移的能力,海藻纤维的形貌未受Chl-Cu的影响,纤维阻燃性能优异,极限氧指数值高于39%。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水性颜料色浆对Lyocell纤维纺丝液造成的凝固问题,利用N-甲基吗啉-N-氧化物(NMMO)基超细炭黑,采用原液着色技术制备了炭黑/Lyocell纤维素膜,探讨了炭黑/Lyocell纤维素膜的颜色性能、耐溶剂迁移性能、力学性能和结晶性能。结果表明,当炭黑含量为纤维素质量分数的3 %时,着色纤维素膜的颜色深度达到饱和,不再随炭黑含量的增加而升高,且炭黑质量分数低于3 %时,着色纤维素膜的摩擦和水洗牢度较高,耐水、丙酮和乙醇迁移性能良好。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发现,炭黑在极性较高的水中更容易发生迁移。炭黑对纤维素膜的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有影响,但不会改变纤维素膜的晶体结构,研究结果对实现Lyocell纤维原液着色具有重要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4.
田星  沙源  王兵兵  夏延致 《纺织学报》2021,42(10):22-26
为拓展天然颜料在海藻纤维原液着色领域的应用,以乌贼墨黑色素(ME)为着色剂,采用海藻酸钠(SA)稀溶液作为研磨助剂和分散剂,制备了乌贼墨海藻酸钠(ME-SA)纺丝液,并制得有色海藻纤维。借助红外光谱仪、流变仪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对纺丝液的性能进行表征,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制得纤维的形貌,并测试了纤维的紫外线屏蔽性能。结果表明: ME与海藻酸钠具有良好的相容性,研磨和稀海藻酸钠的助研避免了ME纳米颗粒的团聚现象,实现了ME的稳定分散;海藻纤维的形貌未受ME的影响,ME添加量为3%的着色海藻纤维对紫外光的平均屏蔽效果达75%以上,对高能量的短波紫外线的屏蔽效果可以达到85%。  相似文献   

5.
为促进海藻纤维在医用敷料产品领域的开发应用,选用不同的酸碱试剂处理海藻纤维,测试纤维的化学结构、外观形态、质量损失率、拉伸性能等,研究海藻纤维在不同酸碱性及不同质量浓度溶液中的化学稳定性。结果表明:酸碱溶液的质量浓度和作用时间对海藻纤维的稳定性影响较大,其中酸性条件对海藻纤维的影响较大,海藻纤维比较耐碱,但不耐强碱;随着酸碱溶液处理时间延长,纤维的质量损失率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经碱处理后纤维的断裂强度逐渐变小,而断裂伸长率先增加后下降。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高活性染料对海藻纤维的上染百分率,首先定性研究了几种常见盐对海藻纤维染色过程的影响,根据染色后的纤维状态选出了较为合适的2种盐:氯化钙和乙酸钙.分别讨论了2种盐用量对染料上染百分率和纤维强度损失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可选用氯化钙作为活性染料上染海藻纤维的促染剂.  相似文献   

7.
 采用湿法纺丝制备三聚氰胺甲醛纤维的关键在于获得稳定的纺丝原液。先合成低黏度水溶性的三聚氰胺甲醛预聚体(MF) ,再与聚乙烯醇(PVA) 溶液混合,制得纺丝原液。研究了预聚体溶液及三聚氰胺(M) 甲醛(F)PPVA 复合纺丝溶液的稳定性,探讨了纺丝原液的黏度稳定性与预聚体结构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水溶性MF 树脂合成的2 个阶段中,树脂的结构对原液稳定性有影响;同时,原液的混合状态和结构、混合温度、混合比例等对原液 稳定性也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8.
海藻纤维的研究现状及其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海藻纤维通常由可溶性海藻酸盐(常用海藻酸钠)溶于水中形成粘稠溶液,然后通过喷丝孔挤出到含有二价金属阳离子(Mg^2+除外)的凝固浴中,形成固态不溶性海藻酸盐纤维长丝。海藻纤维具有高吸收性和成胶性,可用来制备创伤被覆材料。如加入抗菌剂,可减少细菌感染;海藻-碳能产生远红外辐射和负离子,具有保健和医疗作用。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不同添加剂含量以及不同温度下聚醚砜(PES)/二甲基乙酰胺(DMAc)/聚乙烯吡咯烷酮(PVP)/聚乙二醇(PEG)纺丝液体系的流变性能。聚醚砜的纺丝液体系为切力变稀体,在剪切力增大下粘度会下降。同一剪切速率下,添加剂PVP含量越高纺丝液体系粘度越大,而纺丝液体系的温度越高粘度越低。  相似文献   

10.
以海藻酸钙纤维和纳米银溶液为原料,采用浸渍富集法制备了载银海藻酸钙纤维。采用红外光谱(FTIR)和扫描电镜(SEM)表征了载银海藻酸钙纤维的结构,测试了载银前后海藻酸钙纤维的吸湿性能和力学性能,检测了不同银含量载银海藻酸钙纤维的抗菌性能。结果表明,载银海藻酸钙纤维表面的银颗粒粒径在20~50 nm左右,载银对海藻酸钙纤维的吸湿性能和力学性能影响较小,当载银海藻酸纤维银含量达到18 000mg/kg时,对白色念珠菌(ATCC 10231)、大肠杆菌(ATCC 25922)的抑菌率均达到99%以上。  相似文献   

11.
 采用直接分散法和乳液聚合法分别制备了可用于Lyocell纤维原液着色用的水性分散型超细碳黑和包覆型超细碳黑,研究了不同方法得到超细碳黑的粒子大小以及在N-甲基吗啉-N-氧化物(NMMO)溶液中的分散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包覆型超细碳黑的平均粒径明显小于分散型超细碳黑,包覆型超细碳黑在NMMO溶液中的离心稳定性和耐热稳定性高于分散型超细碳黑,NMMO溶液中加入包覆型超细碳黑,其粘度明显下降,且加入量越大,粘度下降越明显。  相似文献   

12.
孔保运  朱平  董朝红等 《印染》2013,39(8):22-24
采用Drimarene CL型活性染料对海藻纤维染色,研究染料用量、固色温度、固色时间和pH值等染色工艺条件对上染百分率和纤维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优化的工艺条件:染料1%(omf),60℃固色50 min,pH值7~8,氯化钙1.0 g/L,可以得到满意的染色效果。  相似文献   

13.
采用直接染料湖蓝5B对PAMAM改性海藻酸钙纤维进行染色热力学研究,绘制了上染速率曲线和吸附等温线,并计算了直接染料湖蓝5B在纤维上的染色亲和力、染色热和染色熵.与未改性的海藻酸钙纤维相比,PAMAM改性海藻酸钙纤维的平衡上染百分率与纤维中PAMAM的含量成正比关系,直接湖蓝5B在PAMAM改性海藻酸钙纤维上的吸附等温线呈Nernst型,随着染色温度的升高,吸附等温线斜率增加,染色亲和力增加;染料的上染过程是放热反应,直接染料湖蓝5B的上染会引起整个染色体系的紊乱度增加,随着纤维中PAMAM含量的增加,染色热的绝对值增加,染料在纤维上的亲和力增加.  相似文献   

14.
海藻纤维制备方法有湿法纺丝、静电纺丝、微流控纺丝和离心纺丝等,其中湿法纺丝制备的海藻纤维力学性能、耐盐耐洗涤剂性能以及染色性能差,阻碍了其在纺织服装领域的大规模应用。通过纤维改性和功能化改造可改善湿纺海藻纤维性能,拓宽其在纺织服装领域的应用范围。从海藻纤维制备、纺织用海藻纤维性能改性以及纺织用功能型海藻纤维开发3个方面出发,比较海藻纤维不同制备方法间差异并总结纺织服装用海藻纤维力学、耐盐耐洗涤以及染色性能改性方法及纺织用功能型海藻纤维种类。最后指出功能型海藻纤维的制备方法和研究成果的产业化应用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海藻纤维的性能与应用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介绍了海藻纤维的特殊“蛋盒结构”及其性能(高吸湿性、易去除性、高透氧性、生物相容性、降解吸收性、高离子吸附性)以及环保的制备方法;阐述了普通型、高吸湿型、抗菌除臭型等医用海藻纤维及其在电磁屏蔽和抗静电、阻燃等方面的作用机理。为开发新型织物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研究壳聚糖纺丝原液的流变性能及其成纤工艺影响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在20℃条件下,壳聚糖纺丝原液的稳定性较好,长时间放置其黏度值波动较小;温度升高,壳聚糖纺丝原液的黏度下降,但在20~30℃范围内黏度变化幅度小,超过30℃后,黏度降低较快。壳聚糖成纤的正交试验表明,壳聚糖成纤的最佳工艺组合为:壳聚糖质量浓度0.05 g/mL,凝固浴中NaOH质量浓度0.15 g/mL,纺丝温度20~25℃,凝固浴温度25℃。本研究获得了形态结构相对较好的壳聚糖纤维,为壳聚糖纤维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