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PhabrOmeter?织物评价系统是一套全新的织物手感风格的客观评定系统,本文简单介绍PhabrOmeter?织物评价系统的功能,通过实例演示样品测试过程并解析其测试原理,最后初步探讨PhabrOmeter?织物评价系统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为探求织物手感性能测量仪器PhabrOmeter3在毛巾类织物柔软整理效果评价中的应用价值,客观测试了毛巾类织物的手感风格值,并与主观手感评价结果进行对比。实验选取3种不同的柔软剂以2种浓度浸渍处理毛巾织物,调湿后用于主客观风格测试。结果表明,PhabrOmeter评价系统不仅可以方便快捷地测试织物的手感风格特征,包括硬挺度、光滑度、柔软度、悬垂系数及相对手感值,而且可清楚地揭示不同柔软剂对织物手感的影响程度以及不同浓度整理效果间的区别,其中,若将试样以柔软程度进行排序,其结果与主观柔软评价的顺序一致。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PhabrOmeter?织物感官评价系统在面料手感风格评价中的应用,探讨了织物组织结构、后整理方式,以及柔软剂种类和用量对织物手感特征值的影响.结果表明,PhabrOmeter?织物感官评价系统测得的面料手感特征值变化规律与理论和人手实际触摸吻合度较好;韧度和软度相对于滑度与理论吻合度更好;采用相对手感值RHV评...  相似文献   

4.
对3种织物手感风格客观评价方法(KES织物风格仪法、FAST织物风格仪法和Phabr Ometer织物手感评价系统法)的测试原理、测试方法及其特点进行了系统比较,并分析了3种织物手感客观评价方法的应用性。从而为实际生产和科学研究中根据需要合理地选择织物风格评价测试方法,得到更为准确、合理的织物手感评价信息,更好地进行产品质量控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潘宁 《纺织导报》2012,(3):101-104
文章介绍了来自美国的软材料手感测试新技术,即由美国Nu Cybertek Inc.(欣赛宝科技公司)研发的一套用于织物感官性能评价的新型测量仪器系统。  相似文献   

6.
测定面料的单项指标,如弯曲长度、悬垂性(越小越好)、摩擦系数(越小越软)等,再与专业手感人员对面料硬度、滑爽的评定等级建立联系,从而能准确评定织物手感.  相似文献   

7.
根据模糊数学原理,通过建立数学评价模型,对薄型织物的手感进行了评价,取得了用一个定性数据评价织物手感好坏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织物手感及其评价方法(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栋梁 《印染》1997,23(8):29-32
7 涤纶织物在加工中的手感变化真丝绸织物历来被认为是具有特殊手感的产品而享誉世人。“丝光线”和“人造丝”可以说是反映人们对丝绸产品向往的独白。涤纶纤维工业化生产以来,其仿丝绸产品的开发一直是纤维原料生产厂和纺织染整厂共同祈求的目标,而差别化原料的研究开发就是在它推动下起步的,现在以细旦、超细旦以及混纤丝等为代表的新合纤原料所开发的仿真丝绸产品,已登上了一个崭新的台阶。以丝绸或桃皮绒为目标,涤纶的仿真丝产品所用涤纶纤维的品种规格和织物组织规格的搭配无疑是至关重要的基础,也可以说是仿真产品的先天条件。而后在染整加工过程中,如何逐步将其塑造成接近或达到同类真丝织物的手感风格,是染整科技人员关心和感兴趣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织物手感及其评价方法(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栋梁 《印染》1997,23(4):30-32
织物手感的系统研究起源于本世纪30年代,经过约50年的不懈努力,终于从感官评价走上了能客观和科学评价的道路.影响织物手感的因素包括纤维的种类、纱线的结构和织造的规格,以及染整加工条件.织物手感的感官法评价,是由织物的力学刺激和热的刺激等感觉转换成感情,然后用语言来表达.文章还介绍了各种测量织物物理特征值的仪器,将织物手感的感官测量引向客观的定量化测量.  相似文献   

10.
织物手感是评价纺织品和服装舒适性的重要评判指标之一。以高强锦纶与棉纤维混纺织物为对象,采用新型织物触感测试仪测试其手感,并与天丝、棉织物进行对比分析。选取挠曲力平均刚度、表面粗糙度振幅、表面摩擦因数、压缩过程中最大热导率、压缩刚度、压缩功6个指标进行分析,同时比较3种织物的平滑感、柔软感和温暖感,得出织物接触手感的综合指标。结果表明:SDL Atlas FTT M293型织物触感测试仪可以很好地将不同织物的手感区分开来;天丝织物手感综合指数最高,纯棉织物次之,锦/棉50/50混纺织物最低。  相似文献   

11.
李芮 《印染》2008,34(2):49-52
本项研究旨在开发一套纺织品手感综合评价系统.手感是很多纺织材料的一项重要性能.购买服装或衣物时,消费者通常会对其手感进行评价.这种评价是视觉和触感上的综合评价,其目的是应用人们的感觉来判断产品的品质.但是,这种评价方式缺乏一致性,因此,有必要开发一套手感综合评价系统进行判断.  相似文献   

12.
马海青 《印染》1999,25(9):39-40
采用KES,FAST系统,对15块涤纶织物的剪切性能进行了对比测试,并分析了测试结果,结果表明,虽然两种评价系统在测试原理上存在较大差异,但是两者之间存在着高度相关性。本文还尝试推导了两种评价系统的关系方程。  相似文献   

13.
以16块织物为研究对象,用KES-FB风格测试系统测试了织物的拉伸性能、剪切性能和弯曲性能,运用YG(L)811-DN织物动态悬垂风格仪测试了5个转速下各织物的悬垂系数和波纹数,通过相关分析和方差分析研究了转速对织物悬垂系数与波纹数的影响,结论如下:随转速的增加,织物悬垂系数基本呈线性增加;试样结构参数与织物悬垂系数增加率之间的相关性不明显;而经向弯曲刚度及经、纬向剪切刚度与悬垂系数增加率有显著负相关关系,转速对波纹数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4.
天然竹纤维织物的服用性能测试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耐用性能和舒适性能2方面对竹纤维织物的服用性能进行测试,与亚麻、黄麻织物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竹纤维织物的干湿态抗起毛起球、耐磨等耐用性能优良,可以满足竹纤维织物穿着服用的基本要求;竹纤维织物的吸放湿性能好,吸水性尤其出众,能够快速转移汗液,使人体保持干爽;竹纤维织物在经受几次正常洗涤后会发生破坏,因此耐洗涤性能需进一步改善.  相似文献   

15.
文章详细介绍了KES系统和FAST系统,并对两种织物风格测试系统进行了相应的对比分析,阐述了两系统相关性的研究进展,以便对两系统有更清晰的了解。  相似文献   

16.
目前织物表面绒毛含量大都采用人工方式检测,存在效率低、准确度不高等问题。为此,应用机器视觉和图像处理技术,研制了一套织物表面绒毛率测试系统。介绍了织物表面绒毛率测试原理,包括织物表面绒毛率检测数学模型、检测算法和阈值的确定方法,并介绍了织物表面绒毛率测试系统的软硬件组成。采用该测试系统检测了5种织物的表面绒毛率,并与人工检测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该测试系统能够高效地测定织物表面绒毛率,且与人工检测结果呈现高度正相关;系统重复检测偏差范围为1.18%~7.25%,可满足织物表面绒毛率的检测需求。  相似文献   

17.
织物表面刺扎程度的测试及评价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敖利民  郁崇文  唐雯 《纺织学报》2004,25(5):129-131
介绍了可用于织物表面刺扎程度评价的主观评价方法及测试结果的统计分析方法 ,分析了目前几种客观测试技术的原理和存在的局限性。提出主客观评价方法相结合的织物刺扎程度测试途径。  相似文献   

18.
对气流槽聚型紧密纺和普通环锭纺两种纺纱方式的苎麻纱线进行上浆、织造,并对织制的织物采用KES - FB织物风格仪测试其基本力学性能,在此基础上计算得到织物的4项基本风格值.实验结果表明,气流槽聚型紧密纺苎麻纱织物的滑爽度、硬挺度、平展度较普通环锭纱织物好,两种纱线织物丰满度差异不大,前者更适合作为夏季衬衫面料.  相似文献   

19.
针对现有基于折皱回复角和外观平整度的织物折皱回复性评价方法在织物品种适应性和评价结果稳定性等方面的缺陷,提出织物折皱回复性的原位力学测试方法。通过解析原位力学测试原理,基于所测的力-位移测试曲线,提取用于表征织物折皱回复性的3个评价指标;并通过与织物折皱回复角变异系数的对比分析,说明原位力学测试方法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好于折皱回复角法;采用相关性分析发现,折皱特征指标和织物折皱回复角在0.01水平下显著相关,表明原位力学测试方法可有效评价织物的折皱回复性能,并基于折皱特征指标构建了织物折皱回复角的多元回归模型,可用于织物折皱回复性能的全面、客观表征。  相似文献   

20.
阳丹  杜赵群  刘贵  林旭 《丝绸》2022,(10):82-90
织物触感风格的客观评价对面料开发和检测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基于综合手感评估系统(CHES-FY)风格仪对织物不同方向的触感风格进行测试,运用K-means聚类统计分析方法,结合簇内误差法和轮廓系数法优取K值,对织物柔软度、硬挺度、滑爽度和松紧度风格指标进行等级划分;进一步利用贝叶斯判别法建立了判断织物基本风格等级的判别函数,得到织物基本风格等级评价模型。结果表明:基于优选K值结果,使用K-means聚类分析和贝叶斯判别分析判别织物基本风格等级的方法准确可靠,能够实现快速、客观的织物风格等级评价,为形成科学有效的织物风格等级评价系统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