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李如怀  郑伟栋  孙玉虎  张春杰 《连铸》2011,(3):38-39,46
结合邯钢生产实践,对板坯连铸机铸坯轧后拉伸试样分层缺陷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预防措施,有效减轻了铸坯中心偏析及疏松,提高了铸坯实物质量,减少了铸坯轧后分层缺陷。  相似文献   

2.
李人杰  王皓  宿成  张沅  李杰 《连铸》2017,36(3):71-74
针对包钢宽厚板边部黑线缺陷进行了分析研究,通过坯角钻坑跟踪轧制试验表明钢板边部黑线是由铸坯角部在轧制过程中折叠产生。过程控制分析与实践表明,通过减小出加热炉后铸坯上下表面温差,可减少该缺陷向钢板内部延伸的程度,减小初轧到精轧之间的钢板边部与内部的温差,可提高精轧过程对边部黑线的焊合效果。对铸坯角部进行处理,使铸坯角部接近弧形,可减轻该缺陷的产生。同时可根据产品规格合理安排投料铸坯断面,尽可能将展宽比设计到最低,以达到通过正常钢板切边量将钢板边部黑线缺陷切除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利用XL-30扫描电镜能谱仪对A36钢板切边分层缺陷的形貌、夹杂物和组织进行分析研究,指出铸坯内部的氧化物和硅酸盐夹杂引起的铸坯内部裂纹是造成钢板切边分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郑伟栋  唐志军  郝强  李燕青 《连铸》2011,30(2):44-46
邯钢三炼钢应用铸坯低倍组织及缺陷酸蚀检验法后,板坯连铸机运行状态得到明显改善,铸坯轧后分层质量缺陷大幅度减少,产品质量异议同比降低60%,品种钢生产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5.
针对小方坯连铸工艺生产SWRCH22AB钢出现的冷镦开裂、拉拔断裂的问题,对铸坯进行了热酸低倍检验分析,并对盘条轧制工艺进行了调整,找出了拉拔断裂的原因:主要是铸坯内部质量缺陷、化学成分不均、轧制工艺不当造成的。为此,提出了严格控制铸坯内部质量、保证恒拉速和低过热度、降低开轧温度和吐丝温度等改进措施,产品拉拔性能得到了改善。  相似文献   

6.
赵小俊  赵殿玺 《钢管》1991,(4):32-35
介绍了离心浇铸设备,工艺及铸坯质量;分析了离铸坯组织的形成特点和周期式轧管机采用不锈钢离心铸坯直接轧管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在热轧生产中钢板边部附近出现了数量较多的异物缺陷,严重影响了热轧产品质量。本文对用作冷轧原料的热轧低碳钢钢板表面异物缺陷的产生原因进行了多组对照实验和微观组织分析,初步确认异物缺陷来源于铸坯。推断异物缺陷产生过程为:异物落在铸坯表面,被轧制压入铸坯基体;受除鳞水的影响,异物迅速降温,在热轧过程中形成了纤维状组织及碳化物;钢板母材与异物的接触处的组织受异物低温和铸坯高温的影响,提前转变为铁素体,并在铸坯基体温度的缓慢下降过程中不断长大,形成了异常粗大的铁素体。  相似文献   

8.
蔡开科  孙彦辉  韩传基 《连铸》2011,(Z1):288-298
为满足用户对产品质量越来越严格要求,生产价格便宜高质量产品是人们追求目标。而轧制产品质量是与连铸坯缺陷紧密相联系的。本文系统地分析了在连铸过程中铸坯的表面缺陷、内部缺陷以及铸坯夹杂物产生的原因,提出了防止铸坯缺陷产生应采取的措施,进一步提高铸坯质量。  相似文献   

9.
帘线钢的表面裂纹缺陷和中心偏析是影响铸坯质量的关键因素。采用了铸坯表面宏观缺陷分析、裂纹微观形貌表征、Gleeble高温力学性能、中心偏析等检测手段,对帘线钢82A断面150 mm×150 mm小方坯在稳态和非稳态浇铸条件下,铸坯表面和内部质量缺陷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铸坯振痕间距为13 mm,角部出现振痕紊乱;非稳态铸坯表面振痕波谷和凹坑处均发现了明显的横裂纹,而稳态样品则未见明显的表面横裂纹。铸坯内部沿着中心缩孔有长约55 mm中心裂纹,铸坯平均中心碳偏析指数达到1.09。根据该钢种的高温力学性能并结合裂纹形貌分析,非稳态下铸坯表面易冷却不均,造成局部温度在弯曲矫直时处于第Ⅲ脆性温度区;内部中心裂纹表面出现明显的液膜,在第Ⅰ脆性区凝固阶段产生。  相似文献   

10.
针对某厂采用400mm厚 Q345连铸坯生产120mm特厚钢板时铸坯中心缺陷压合及轧后钢板出现双鼓形缺陷的问题,以刚-粘塑性有限元软件模拟了缺陷压合条件和双鼓形形成过程。结果表明,400mm厚铸坯不能在开轧后1~3道次内压合缺陷,但随压合参数l/的增大和应变累积作用,中心裂纹被压合;第1道次压合400mm厚铸坯中心矩形裂纹的临界压下率为158%,转化为几何参数l/=0511;400mm厚铸坯在轧制的各个阶段均存在双鼓形缺陷,双鼓形最大峰值的临界变形条件为l/=0542,增大轧辊尺寸、减少横轧道次可减轻双鼓形缺陷。  相似文献   

11.
基于金相分析和气泡试验,分析了高强度船板表面花斑缺陷的形貌特征和微观组织,研究了化学成分、轧制工艺对花斑缺陷的影响。结果表明:花斑缺陷的形成原因主要是二次氧化铁皮在轧制过程中被压入钢板基体,导致钢板表面形成厚度差异较大的氧化铁皮,钢板抛丸后形成凹凸不平的斑状缺陷。通过降低钢中硅含量、优化高压水除鳞方式、低成本改进高压水除鳞系统,有效控制了高强度船板表面花斑缺陷。  相似文献   

12.
王华权 《轧钢》2019,36(1):60-63
物料跟踪是实现宽厚板自动化轧制的基础,跟踪的准确性、适用性决定了轧制自动化的水平。根据宽厚板轧机ABB一级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功能任务,介绍了宽厚板轧制工艺流程和物料跟踪的形成,分析了物料跟踪下的ID跟踪和微跟踪的设计原理和功能实现。针对实际生产过程中由于物料跟踪设计缺陷出现的问题,从物料跟踪的原理和应用方面进行了研究和优化完善,从而提高了轧制过程物料跟踪的准确性与稳定性,保证了轧制生产过程的高效运行。  相似文献   

13.
厚规格718H模具钢在超声波探伤时发现在厚度1/2位置出现探伤不合格的情况,对其进行了低倍检验、光学显微镜检验、扫描电镜观察和能谱分析。结果表明,探伤不合的主要原因是连铸坯中心疏松和中心偏析缺陷,没有轧合、消除或改善,从而遗留到钢板厚度中心区域造成。针对以上原因,采取了一系列冶炼、轧制措施,钢板探伤合格率明显提高,100 mm及以上厚度钢板探伤合格率由96.18%提高到99.16%。  相似文献   

14.
赵鹏  乐可襄 《物理测试》2009,27(4):43-0
课题的目的就是针对Q690D钢拉伸试样分层成因进行系统地研究。采用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等手段对Q690D钢分层缺陷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分层缺陷主要是由于铸坯中存在偏析处的铌、钛碳化物和硫化物、氧化物夹杂和带状组织引起的。通过对炼钢和轧钢生产过程的观察,提出了改进连铸和轧制工艺等相关措施,提出解决该问题的具体工艺措施并应用于实际生产。  相似文献   

15.
季思凯  薛菲 《物理测试》2010,28(4):55-55
 应用体视显微镜、扫描电镜及能谱仪对近期集中爆发的冷轧电镀锡板表面白色条状缺陷的宏、微观形貌特征和缺陷成分进行分析研究,并经现场调查及模拟试验,分析认为酸洗前热轧板表面被点状有机物保护,酸洗时无法去除该区域的氧化铁皮,经冷轧轧制后形成此缺陷。  相似文献   

16.
李永强  李新东  侯刚 《轧钢》2015,32(3):70-72
针对莱芜钢铁集团银山型钢有限公司4 300mm宽厚板生产线在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钢板尾部时常存在明显深度裂纹的问题,通过统计分析的方法对存在尾部裂纹的钢板进行工艺排查,找出其原因是由于除鳞水聚集在钢板尾部形成黑带,轧制时黑带处存在较大的张应力而引起开裂。对此通过调整上下辊速比和轧制线高度使钢板头尾保持平直,并控制除鳞水开启道次以避免钢板表面形成黑印,基本控制了该问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针对高强船板表面出现的花斑缺陷,分析得出钢板抛丸后的红锈是造成缺陷的原因,通过调整钢板化学成分,对加热和轧制工艺采取了改进措施后,高强船板表面花斑缺陷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生产中J4酸洗板出现表面纵裂纹、起皮、夹杂缺陷进行系统分析,结合冶炼、浇注、轧制、酸退等工艺,找出了影响酸洗板板面纵裂、起皮、夹杂等缺陷的主要原因是连铸坯表面及皮下夹渣等原始缺陷未清理干净,经后续轧制遗留到热轧板上,最终会形成不同程度的折叠起皮、裂纹等缺陷。  相似文献   

19.
温维新 《连铸》2011,30(6):43-46
边部裂纹缺陷是中厚板常见的表面质量缺陷之一。分析表明,钢板边部的多条纵向微裂纹是连铸坯轧制过程中棱部侧翻产生的折叠。通过提高钢水纯净度, 控制连铸坯冷却强度,减小横轧展宽量,提高板坯加热均匀性,保证轧制压下量等措施,可大大减轻中厚板边部裂纹缺陷的程度。  相似文献   

20.
 利用金相检验、扫描电镜和断口分析的方法,对探伤不合格的中板进行分析,发现了MnS夹杂物、中心线裂纹和气泡,分析证明,这些缺陷是影响中板探伤不合格的因素。检验还发现中板中心存在异常组织,这使钢的脆性增加,轧制时这些缺陷得以扩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