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陕甘宁盆地中部气田开发对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陕甘宁盆地中部气田开发区现场调查及监测,分析了气田开发对区域内大气环境、地面水环境、地下水环境和生态环境的影响,在综合国内外技术和经验的基础上,针对气田开发区域水资源缺乏、生态环境脆弱的特点,提出气田的开发必须实现清洁生产,实施全过程控制污染和绿化工程作为两项根本性措施,以保护区域地面水和地下水环境,提高地面绿化率,从而有效地控制气田开发区域内的水土流失和土壤沙化,保护生态环境,使气田开发对区域环境的影响尽可能降至最低程度  相似文献   

2.
陕甘宁盆地地处我国中部,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是石油天然气勘探的有利地区。长庆石油勘探局遵照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石油工业“稳定东部、发展西部”的战略方针,在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和陕甘宁三省(区)领导下,坚持“油气并举、协调发展”,科学部署,稀井广探,以储量为中心,以储层为重点,经过三年多“五位一体”的综合勘探,使天然气勘探取得了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3.
邹大文 《勘探家》1998,3(2):55-57
本文总结了陕甘宁盆地中部气田地震工作的经验及为克服黄土塬地区复杂的地表条件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为顺利地进行地震工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本文总结了陕甘宁盆地中部气田地震工作的经验及为克服黄土塬地区复杂的地表条件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为顺利地进行地震工作奠定了基础。在野外采集中采取小道距、小组合基距和小药量、高覆盖次数、高频检波器和高低截滤波及两个等高面;在室内处理中采取缩小时间重采样率、多次反褶积、精细的动静校正、分频处理以及强功能去噪等技术措施;在储集层预测方面采取储集层层位标定、奥陶系顶部侵蚀潜沟解释技术、储集层厚度定量解释技术、储集层物性预测技术以及含气判别技术,提供的储集层有利面积,其钻探符合率达80%以上。  相似文献   

5.
陕甘宁盆地中部气田储层渗透率很低,生产过程中地层压力传播速度的快慢,井间干扰大小,以及井间连通性等问题,是气田开发中极为关注的问题.针对这种情况,研究了陕甘宁盆地中部气田陕参1井组干扰试井测试.结果表明,地层渗透率越高,压力传播越快,压力响应越大,随着孔隙度增加,压力传播速度减少.通过观测井压力降与井距关系,确定该气田开发方案布井井距在2500~3000 m范围内较为合理.这类问题的解决具有实际意义,能够直接指导气田生产.  相似文献   

6.
陕甘宁盆地地层破裂压力低、油气层分散、气层任和裸眼段长、膏盐层厚,封固井段长,增加了固井作业的难度。1992年以来,完成了提高地层承压能力的封固技术、钻井液处理技术、适合气田固井特点的水泥浆设计技术及其它综合工艺技术的研究和攻关,形成了一整套适合本地区地层特点的配套固井技术,固井质量稳步提高。声幅段优质率由1992年的28.50%提高到1996年的84.20%;合格率由1992年的59.30%提高到1996年的93.70%。  相似文献   

7.
8.
中部气田开发初期,井口压力较高,在节流降压的同时,节流后天然气温度降低,天然气中部分饱和水凝析出来,天然气露点降低。本文运用这一原理,研究利用天然气原始压力能,实现节流降温在集气站所采用的工艺流程,给出了在节流降温过程中,不形成水化物所需的甲醇注入量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9.
王俊奇 《试采技术》1997,18(1):54-56,50
本文对陕甘宁中部气田开发前期的试采井和积液情况做了介绍,并在此基础上,选择了泡沫排液方法进行实践。  相似文献   

10.
陕甘宁盆地中部大气田成藏条件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陕甘宁盆地大气田的发现既是天然气勘探上的突破又是对盆地天然气成藏条件认识上的转折,认识到受风化侵蚀的古台地才是盆地天然气勘探的目标。气田主要边界受夹持古台地的沟槽发育的控制:沟槽中早期充填石炭系煤系地层并成为煤成气向古台地溶孔运移的通道,燕山运功后,台地东侧的沟槽抬升成为天然气向东运移的天然屏障。文中论述了中部大气田两套气源岩、岩相与岩溶、风化壳地貌及靖边气田成藏、形成高产区的基本地质条件。最后对勘探远景作出评价。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了近年来在陕甘宁盆地中部气田试验和应用的酸化工艺技术。从室内实验的研究方法、结果讨论及现场实施效果与分析等方面,论述了酸化工艺技术的研究思路。并突出介绍了多级注入与闭合酸压新工艺的室内实验、现场实施方法及效果。  相似文献   

12.
陕甘宁中部气田奥陶纱马家沟组碳酸碳岩气藏为低孔低渗低压气层。在钻井、完井和其它各种作业过程中容易受到污染侵害。据此从引起污染的地质因素入手,通过薄片分析、X-省射、压汞、铸体分析和室内各种动静态伤害试验来研究奥陶系碳酸盐岩的伤害机理,研究表明,由于储层敏感性的影响,各种作业过程地对气怪造成不同和蔼的伤害。酸化能部分地减少钻井液、完井液的伤害。水锁贾敏效应的伤害是造成储层渗透率下降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14.
陕甘宁盆地中部已获国内陆上最大整装气田;按要求,1995年年产气量应达15×10~8m~3.气体含H_2S 0.02%,CO_22.93%,拟用MDEA法处理.鉴于H_2S含量很低,提出了以静态混合器代替吸收塔并进行中间试验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本文围绕决定陕甘宁盆地中部气田奥陶系风化壳碳酸盐岩储层形成与发育的沉积、成岩两大主控因素,在定性地质描述的基础上,总结归纳出风化壳储层地质概念模型——潮坪沉积为基础,白云岩为骨架,古岩溶为先导,孔洞层为储集体,微裂缝为末梢,气井产能受控于古地貌。此模型的建立对该气田储量计算、气藏综合描述及指导同类气藏的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吴学升 《钻采工艺研究》1996,20(3):23-28,22
本文在调查分析陕甘宁盆地中部气田腐蚀性气体分布,腐蚀因素,腐蚀规律和腐蚀事故等大量资料的基础上,针对气田开发之前的气井防腐问题开展了室内外腐蚀试验研究,为气田开发做了大量的前期可行性研究,提出了较完整的气井防腐工艺措施。  相似文献   

17.
陕甘宁盆地中部气田井身结构的优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兴全 《石油钻采工艺》1995,17(4):15-24,62
陕甘宁盆地在勘探过程中,逐步优化井身结构,形成现在的?273mm表层套管下深500m,封住上部的水层、易斜层和漏层,然后下?177.8mm油层套管后期完成。本文论证了选择井身结构的重要性和可行性,介绍了长庆油田经过几年技术攻关,解决了在3000m的多层系、多压力系统的长裸眼井段内,安全、快速又能保护产层的钻井、完井技术。作者认为,优化后的井身结构,不仅是当前经济、有效地开发陕甘宁中部气田的最佳选择,而且也为后期套管腐蚀的修复和回采接替资源层留有余地。  相似文献   

18.
陕甘宁盆地中部气田奥陶系天然气的成因及运移   总被引:72,自引:6,他引:72  
陈安定 《石油学报》1994,15(2):1-10
根据实验和实际资料提出了“以乙烷碳同位素为主区分生气母质,以甲烷碳同位素为主研究侧向─扩散性运移”的指标使用原则.总结出陕甘宁盆地中部气田奥陶系腐泥碳酸盐来源气具乙烷碳同位素相对偏负─乙烷等重烃含量低─硫化氢高的组合特征,石炭-二叠系煤系来源气呈相反组合.在定性判别和定量计算基础上,指出该气出奥陶系储集气是以奥陶系来源为主、兼有石炭系供给的二无混合气.奥陶系储层的石炭系源气主要分布在气田东部,与奥陶系顶古侵蚀沟关系密切.利用甲烷碳同位素资料将盆地中东部奥陶系天然气划分出四个运移场.同时讨论了古地貌、占岩溶、今构造面貌等对气源展布和天然气运移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