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浅谈平面杆系程序中铰接杆件的实现广东省重工业设计院焦奉平随着计算机结构计算程序的日益丰富,使工程界的结构分析与实际更易吻合。变截面杆件解决以后,各种杆件的铰接问题就成为工程界向计算机提出的新课题。下面谈谈我是如何在程序中实现铰接杆件的。-、变截面杆件...  相似文献   

2.
黄微  尚刚 《矿山机械》2007,35(6):147-148
大型机械式单斗挖掘机是矿山采掘业的主力设备。而推压齿轮副又是挖掘机铲斗的唯一传动部件。WK-10挖掘机铲斗安放在斗杆的一端,每根斗杆采用矩形截面箱形结构,内有加强筋板,采用低合金高强度钢板焊接而成。两根斗杆由矩形组合箱形截面的连接横梁连成一整体。斗杆下盖板上焊有推压齿条。挖掘机工作时,固定在起重臂鞍座处由减速器带动的推压齿轮与斗杆上的齿条啮合传动,使铲斗完成挖掘和装卸动作。  相似文献   

3.
按“等强”原则设计的WK-4B挖掘机高强度变截面斗杆具有整体重量轻、装配工时少及维修频率低等优点。但由于斗杆是挖掘机的易损件且价格较高,故分析其损坏原因并合理地修复,可降低挖掘机的使用成本。 1 斗杆损坏的原因 斗杆在挖掘和重载回转时,反复承受拉、压、弯曲和扭转剪切等冲击载荷,是其损坏的主要原因。但挖掘机司机借助铲斗边齿进行挑、拨大块物料,操作中使推压齿轮频繁撞击齿条前后挡板等行为也会人为造成斗杆损坏。另外,斗杆在制造及检修焊接后存在局部残余应力和应力集中,均可导致斗杆损坏。 2 斗杆的修复 WK-…  相似文献   

4.
利用有限元软件LS-DYNA模拟了应力波在真三轴动静组合加载试验系统“圆-方”变截面段中的传播过程,分析了不同形式和不同等级脉冲作用下杆中应力波的传播特性和衰减规律。结果表明:应力波经过变截面段后发生衰减,其中半正弦波能很好地保持波形,而梯形波会发生振荡,变截面段能吸收其中的高频振荡部分;若为细长杆,对于不同脉冲波形及不同横截面形式,均可忽略杆的横向惯性效应以及波的弥散效应,若杆横截面显著变化,横向惯性效应不可忽视,横截面上的应力分布会不均匀,波形弥散也会加重,并且随着脉冲增强,变截面段的横截面应力分布均匀性变差;应力波经变截面段后的衰减约为6.55%,圆杆段和方杆段中应力波峰值随脉冲等级增加而呈线性增长,应力波上升沿时间随传播距离和脉冲等级增加而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5.
玻璃钢锚杆杆体易切割,特别适用回采巷道,但同时也存在来压崩断、预紧打扭、搅拌扭断等问题且断裂后外部无法察觉。对玻璃钢锚杆工艺和结构提出一种构想:杆体中心抽模形成通气孔,锚固剂封堵埋入端,气球搭配一种特殊密闭结构封住外露端形成杆体内部封闭气体环境,当杆体破裂后气体从裂缝逸出,气球瘪缩立刻直观显现。对杆体工艺可行性进行了分析,新结构杆体强度进行了仿真,对特殊密闭结构气密性的保障、工艺步骤等难点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6.
旋挖钻机伸缩钻杆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旋挖钻机在基础施工中应用越来越广泛,作为钻机关键部件的伸缩钻杆在较深孔施工中常出现内层钻杆变形过大或钻斗(头)钻杆间联结易断裂。本文从伸缩钻杆稳定性方面入手,基于有限元法研究了阶梯变截面杆临界载荷的计算问题。分析表明:浅孔时,约束边界对伸缩钻杆临界力的影响很大。此时,孔深增大失稳临界力递减很快,随后明显趋缓变小的临界力极易因加压钻进造成钻柱失稳,使伸缩钻杆局部破坏失效。这一结果对于完善伸缩钻杆的设计理论,指导生产实践具有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钻头打捞器变截面轴断裂原因分析,对其结构作了相应改进,使其成为安全可靠的施工工具。  相似文献   

8.
筛杆截面形状对刚柔耦合筛面性能具有重要影响。为进一步提高筛面防堵孔能力,提出将倒梯形截面筛杆应用于刚柔耦合筛面。通过建立筛面孔径时变函数,证明倒梯形截面筛杆可以获得较圆截面筛杆更为显著的孔径变化效果。利用EDEM API插件与Python二次处理法,分析了不同参数条件下物料平均透筛时间、平均输送速度及筛分效率的变化情况,得到结论:平均透筛时间与筛分效率的关联性较为显著;当浮动杆y方向振幅增值ΔAy较大时,倒梯形截面筛杆可以获得优于圆截面筛杆的筛分效率。采用黏性颗粒压制法,模拟了筛面克服潮湿物料严重糊状堵孔的能力,通过与圆截面筛杆对比,得到结论:倒梯形截面筛杆具有更为明显的防堵孔效果,同时可以避免二次堵孔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萧其林  高玉宝 《矿山机械》2003,31(11):18-21
简要介绍了现代拉斗铲的工作原理、适用范围、应用工艺和性能参数,从设备、工艺和废弃料参数三个方面对影响拉斗铲设计的关键参数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确定关键设参数的计算方法。同时对拉斗铲的典型结构作了较详细的分析和论述。  相似文献   

10.
采用精确设计和特殊制造工艺,成功地进行了椭圆变截面桥墩墩身模板的现场制造,达到了清水混凝土效果及节约成本的目的.简述了该模板的结构、制造工艺、精度控制、检验及效果等.  相似文献   

11.
国产大功率采煤机摇臂CAE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吴彦 《煤矿机电》2003,(5):105-108
通过对正在研制中的MG750/1800-WD型采煤机摇臂进行了有限元分析,得出了该采煤机摇臂在不同位置、不同工况的应力、应变规律,摸清了摇臂危险截面、极限工况、极限载荷和极限应力,提出了摇臂承载能力的优化方案。同时还对摇臂壳体固有频率、各阶振型、动力性能进行了探索性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2.
扰动应力是导致地下工程岩体破坏失稳的原因,扰动应力监测岩体工程稳定性及地下结构应力状态的及时反馈,为地下结构的安全提供重要保障。目前,扰动应力监测使用电磁辐射技术或微震测试技术易受到电磁干扰影响测量精度;钻孔应力监测技术又受到设备长期供电、数据采集复杂等因素制约。本文基于数字化完全温度补偿型的空心包体监测应变计,优化岩石力学实时扰动应力计算方法,通过研发并构建扰动应力云监测系统,实现了对金川镍矿二矿区1 150m水平有轨联络道实验洞段的线上扰动应力长期监测。近416d的应力监测数据表明,该系统数据传输稳定,系统运行过程稳定可靠,实现了远程云端长期采集和数据传输,提高了扰动应力监测的效率,为后续其他项目中应力测量数据和监测数据的实时入网上传提供接口和平台。研究方法和监测方案对同类型工程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文根据有限元原理,采用结构软件SAP5,对MG320—W采煤机摆臂壳体系统进行了有限元分析。初步探讨了该采煤机在几种工况下摇臂壳体的应力和变形规律,作为对该摇臂壳体的结构设计和强度分析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为了实现大范围岩层控制技术,提高大倾角煤层长壁工作面“R-S-F”系统稳定性,在分析区段采空区围岩失稳机制的基础上,建立区段间围岩失稳模型,研究了区段煤柱的应力分布规律和失稳破坏准则,确定了区段煤柱的合理尺寸。结果表明:大倾角煤层区段围岩联通运移可总结为“挤压-弯垮”与“压垮-倾倒”两种模式。而要实现大范围岩层控制技术,应使区段采空区围岩以“压垮-倾倒”模式进行失稳联通。覆岩结构以“梁-拱组合梁”形式存在时,区段煤柱强度决定了区段采空区的联通运移模式,以“双拱连续梁”形式存在时,区段煤柱尺寸决定了“压垮-倾倒”联通运移模式的矿压显现特征及变形破坏后的采空区三维空间形态。因而大范围岩层控制技术的关键在于区段煤柱的设计。结合区段煤柱自身强度及失稳破坏准则,确定其宽度k须在满足k>kZH条件的同时尽量满足k相似文献   

15.
随着煤矿开采深度的增加,巷道矿压显现加剧,巷道以主被动的组合支护为主,其中U型钢可缩支架被广泛采用,但是开放式的拱形结构不适应深井全断面来压的应力环境,U型棚腿部折断和倒棚现象时有发生.采用数值模拟软件FLAC5.0对锚杆护帮约束前后U型棚支架的载荷变化规律及对巷道围岩的稳定性影响进行深入研究和剖析,得出U型棚采用锚杆...  相似文献   

16.
关洪海 《煤矿机械》2012,33(8):243-245
CAN总线分布技术是一种总线通信技术,CAN总线分布式机械臂控制系统由主控制器接收操作者控制信息,具有数据采集和控制系统的功能,介绍了CAN总线分布式机械臂控制系统结构,控制多关节机械臂运动,在信息通信中设定节点ID位置,使信息沟通更加通畅稳定,方便CAN总线与PC机和C805之间的数据传递,实现CAN总线分布式机械臂控制系统的设计。  相似文献   

17.
使用磁通量传感器对拉力集中型预应力锚索锚固段钢绞线应力分布进行研究,分析了预应力锚索锚固段钢绞线应力传递和分布的规律;结合长期监测,分析了锚固段钢绞线应力损失情况以及张拉锁定前后锚固段钢绞线应力分布调整的规律。研究应用表明,磁通量传感器技术可作为锚索基本试验等各种试验中钢绞线应力分布检测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马昭 《煤矿机械》2020,41(5):132-134
针对我国煤矿巷道掘进速度慢、作业人员多、安全性较差的问题,提出了以摇臂式掘进机为龙头的掘进与支护同步作业系统,介绍了该系统的主要装备构成及工艺。阐述了摇臂式掘进机、运锚机、可调速转载机、自移机尾的结构组成及技术特点。结合自主导航技术、自适应截割技术、工况检测及故障诊断技术,构建了成套装备的自动控制系统。  相似文献   

19.
李桂臣  孙辉  张农  蒋作函  张中立 《煤炭学报》2015,40(5):1008-1014
根据弹性理论,利用Kelvin问题推导了预应力锚索锚固剂与孔壁围岩之间剪应力分布的数学解析式,揭示了剪应力分布规律:在弹性条件下剪应力分布范围较小,主要分布在锚固段沿轴向0~1.0 m,且在0.10~0.25 m内迅速增大到极值,之后沿轴向缓慢减小趋近于0。根据剪应力非均匀分布的特殊规律,通过理论计算与现场试验,研发了适用于煤矿深井复杂条件的矿用新型高强锚索束结构,计算并确定了锚固段的合理长度,给出了锚索束施工过程,在芦岭煤矿Ⅱ82运输上山修复工程中得到了成功应用,实现了围岩变形的稳定控制。  相似文献   

20.
桂铬  沙策  刘霖 《矿冶工程》2018,38(3):20-25
为保证那丘隧道特大型溶洞地段主体结构的施工质量与结构稳定性, 在隧道底部溶腔已处治的基础上, 提出了主洞洞身开挖与初期支护施工技术, 并运用FLAC3D对特殊断面的开挖施工进行模拟, 通过分析围岩位移与结构应力计算结果, 对岩溶整体结构开挖与支护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 围岩最大位移为5 mm, 支护结构应力小于设计抗压强度, 均符合施工设计规范指标。最后, 结合现场监测数据与数值模拟结果, 通过对比分析, 验证了实际施工技术的合理性, 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