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3.
近年来,铁路施工企业的施工能力逐年扩大,施工项目也早已由过去单一的铁路工程转变为目前的铁路、公路、市政、水利水电、机场工程等多项并举的格局,施工项目遍布全国各地。项目管理是施工企业管理的窗口,是企业经济效益的主要来源。因此,如何搞好项目管理,为企业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成为企业领导面对的首要问题,也是我们企业每位职工最关心的事 相似文献
4.
5.
自50年代初期发展城市集中供热以来,至1998年全国已有21个省市286个城市有了集中供热系统,敷设供热管道34308公里,其中蒸汽管道6933公里,热水管道27375公里,具有66427吨/时的蒸汽供热能力,年供蒸汽总量17463万蒸吨,具有71720兆瓦的热水供热能力,年供热水总重64684百万千焦,城市供热面积达到了86540万平方米,并逐步向过渡地区发展,取得了巨大成绩。但自1978年国家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以来,特别是近几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育,环境保护被广泛重视,可以从国内和国外两… 相似文献
6.
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集中供热事业也得以相应发展。到1990年底,全国已有117个城市建设了集中供热设施,而且尚在扩展之中。然而,目前我国集中供热的热能利用率并不高,有的甚至只达30%,而集中供热最大的技术优势就在于节能,因此,如何发挥集中供热的节能优势,如何提高运行管理水平,正摆在供热工作者的面前。 供热系统是由热源、热网及热用户三部 相似文献
7.
8.
9.
10.
11.
我国水泥工业技术经济形势及可持续发展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2年我国经济仍然呈现良好发展态势,全国城市化建设进程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蓬勃发展,今年第一季度我国水泥工业成绩显著。目前我国水泥产量增长、市场需求强劲、水泥市场价格提高,保持着2002年头几个月的发展势头。 1、我国水泥消费量: 回顾2001年建筑业用水泥消费量比例统计如下: 基础设施建设消费量30%,房地产25%,工业生产性建设15%,农业生产建设15%,公共事业15%。 我国水泥销售仍以袋装水泥为主,2001年袋装水泥销售占70.3%,散装水泥占21.7%;目前散装水泥发送增长缓慢,2002年散装率仅为25%。 2、水泥生产… 相似文献
12.
13.
14.
尹树林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8,14(3):579-584
城市核心区的地下空间开发已经进入快速发展期,建设城市地下交通环廊是改善区域交通与环境的重要措施, 多应用于商务区、公共服务核心区等交通压力大、慢行环境品质要求较高的区域,是用于连接各地块地下车库并直接与城市道路相衔接。目前相关研究及规范对地下交通环廊功能定位、规划设计中应重点考虑因素的论证尚不成熟,且受政策、管理、规划设计、宣传等影响,已运营的地下交通环廊普遍存在运营效率不高等问题。本文重点从规划设计层面分析了环廊利用效率不高的原因,结合既有工程运营实践分析了既有设计规范的不合理点,并提出了规划设计新思路与新标准,并应用于西咸新区能源金贸区地下环廊规划设计实践,供行业实践及规范进一步修编参考。 相似文献
15.
随着建筑企业在国内外的竞争日益激烈,建筑工程管理水平的高低一方面影响着建筑企业的施工质量以及企业的信誉,另一方面也对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有着重大影响。为了提高效益,降低成本,赢得企业信誉,实现更安全、更高效、更节约的施工过程,我们必须研究出如何提高建筑工程管理水平的问题。本文对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要性做了简要分析,并对如何提高建筑工程管理水平进行了研究与探索。 相似文献
16.
论述了水泥企业改造方案的经济评价特点、计算方法及评价问题。结合应用实例 ,分析了不确定性因素对改造方案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本文针对目前建筑基坑工程的特点 ,首先论述了建筑基坑工程所存在的客观条件 ,据此说明了监理工程师应具备的能力 ,论述了如何运用技术经济的分析方法 ,对建筑基坑工程项目进行方案评审、经济评价 相似文献
18.
加强国有施工企业项目成本管理,必须从加强成本意识管理,建立项目的目标管理,明确管理责任,培养和爱惜人才,加强材料管理和加强项目核算等方面着手才能促进企业不断挖潜,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提升企业整体竞争力。 相似文献
19.
孙海燕 《建设科技(建设部)》2004,(15):14-16
能源作为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直接关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解决能源问题要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已经被列入国务院刚通过的《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04—2020)》重要内容,去年全国大面积的拉闸限电。今年24个省市区受电荒的困扰.更表明今年能源尤其是电力供应的严峻形势。节能节电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大事。建筑作为用能大户.其能耗水平、能源利用效率如何不仅对电力供应有着直接的影响,同时也影响我国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大力推进建筑节能,是突破电荒。瓶颈”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