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韩霄 《全面腐蚀控制》2022,(12):101-104+109
气液两相流腐蚀是管壁附近流体流动与腐蚀作用的耦合,根据气液两相流与管壁的接触状况,可将流型划分为分散流、间歇流和分离流。本文从流动的角度,系统阐述了这三种流型流动腐蚀机理以及研究进展。通过对腐蚀机理研究进展的归纳分析,本文提出了预测气液两相管道内流动腐蚀最严重位置方法,并指出了不同流型流动腐蚀的研究方向,为气液两相流动腐蚀的防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3.
基于Fluent软件,采用SST k-ω湍流模型、欧拉-欧拉两相流模型和多重参考系法对卧式搅拌釜气液两相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并采用示踪剂法研究釜内混合过程.结果表明:增大转速或气体流量有利于气相分布更均匀并加快液相的混合.当搅拌转速超过93 r/min时,相对功率消耗基本不变.上叶轮倾斜角的变化对气相分布的影响很小.当倾...  相似文献   

4.
冶金过程是一个涉及高温、多相流动和复杂物理变化及化学反应的多个反应单元体串联和并联的冶炼过程。目前由于单元反应器现场条件的复杂性和测量观测手段的限制,数值模拟和物理模拟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已成为重现和解析其物理现象及传输机理不可或缺的手段。在洁净钢的冶炼中,由于气相的参与,形成了复杂多变的气液两相流,对反应器内的传输行为产生重要影响。两相流模拟的核心在相界面上,相间动量传递模型和相间作用力模型的精确性是准确预报不同两相流体系中气相分布的关键。本文综述了冶金过程中基于Euler体系模拟气液两相流动的几种基本模型,以及相间作用力模型和湍流模型。总结了不同冶金过程和反应器内(转炉炼钢、电炉炼钢、精炼、中间包、结晶器)气液两相流动传输行为数值和物理模拟的应用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提出了气液混合功能电极电火花诱导烧蚀铣削加工方法,并进行了针对Cr12的铣削试验,与常规电火花铣削进行对比和分析,发现气液混合烧蚀铣削的加工效率可达96.3 mm3/min,而常规电火花铣削的加工效率仅为6.4 mm3/min.从工件表面微观形貌、能谱及成分分析等方面进行研究,解释了加工效率高的原因.最后研究了不同加工参数下,气液混合功能电极电火花诱导烧蚀铣削加工效率的工艺规律.  相似文献   

6.
陈佩贤 《机床与液压》2021,49(8):166-171
为了进一步探究低比转速离心泵内气液两相分布规律及旋涡产生机制,基于ANSYS CFX计算软件对不同进口含气率工况下离心泵内全流道流动进行计算,分析气相分布规律以及旋涡产生位置,总结含气率对泵内流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进口含气率的增加,叶轮内压力梯度变大,同时蜗壳出口高压区面积增大,并且叶轮进口低压区逐渐消失;当进...  相似文献   

7.
提出了一种基于气液混合功能电极的电火花诱导烧蚀铣削加工方法,并针对Cr12与常规电火花铣削加工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发现同等试验条件下,气液混合电火花诱导烧蚀铣削的电极体积损耗仅为1.1%,而常规电火花铣削的电极损耗为9%。针对此现象,从极间放电特性、电极端面覆盖层等因素出发,解释了电极损耗低的原因。最后,研究了不同加工参数下,气液混合烧蚀铣削电极相对损耗的工艺规律。  相似文献   

8.
碳质金矿的碳质物及生物氧化预处理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碳质金矿是一种重要的难处理金矿。研究发现,其碳质物主要包括元素碳、有机酸和烃类物质。在氰化浸金过程中碳质物可通过类活性炭的吸附方式将已溶解的金劫走。目前,已有的预处理方法主要有高温焙烧法、生物氧化法、化学氧化法、竞争吸附法、覆盖抑制法、微波加热法。生物氧化法因具有条件温和、流程简单、能耗低、环境友好等优点得以迅速发展。与生物氧化预处理有关的微生物主要有氧化亚铁硫杆菌、氧化硫硫杆菌、氧化亚铁钩端螺旋菌等化能无机自养菌。有关黄孢原毛平革菌、假单胞菌、多毛链霉菌在碳质物降解和钝化方面的研究也已展开。最后,分析了该技术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利用欧拉模型和多参考坐标系法对旋转喷吹除气箱中的气液两相流场进行数值模拟,提出基于计算域的选取获取自由液面波动的建模方法,并考察了不同因素对除气箱内气液两相流动行为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提出的获取自由液面波动的建模方法是可行的.随气泡直径的减小、搅拌转速的增加,气体在除气箱中停留时间延长.与铝熔体接触面积增大,气体在除气箱中的分布得到改善,有利于铝熔体的净化.此外,采用圆柱形除气箱,气体大多聚集在转杆周围,且易发生打漩现象,这对铝熔体的除氢不利.  相似文献   

10.
振动会使系统产生不稳定性,甚至导致系统结构的破坏和工作的失效,因此必须采取隔振或减振措施如建立隔振平台以保证系统工作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笔者结合粘性流体阻尼和空气弹簧的特性,建立了波纹管式气液混合隔振器的物理模型,并对其三参数模型进行了分析计算和比较.进行了气液混合隔振器的原型试验,对隔振器的阻尼力和振动传递率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高寒地区某金矿生物氧化预处理过程温度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新元  陈飞  孔军 《贵金属》2014,35(2):38-42
传统的生物氧化预处理过程温度控制算法参数整定过程复杂,且受干扰后会使控制漂离最佳状态。针对这一问题,以某金矿生物氧化预处理工艺为研究背景,分析了氧化槽内生物氧化反应热、冷/水阀循环热、氧化槽与外界发生热传递的流失热之间的平衡关系,构建了以冷/热水调节阀开度为控制目标,以环境温度、矿浆温度、冷/热水水温为状态参数的温度控制模型。经过验证,该模型有效地解决了传统温度控制系统存在的问题,实现了氧化槽温度的稳定控制。  相似文献   

12.
罗朝玉  安家菊  魏晓伟 《腐蚀与防护》2008,29(11):681-683,687
新开发的利用大电流密度对铝及铝合金表面进行阳极氧化处理的工艺,成膜速度快,处理温度范围宽,所得膜层厚度高,表面质量好,工件寿命大大提高.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此新工艺成膜机理进行探讨,通过建立了几个物理模型对膜层微观现象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邬荫芳 《硬质合金》2004,21(2):65-69
为了进一步了解粘结相在硬质合金中松弛应力、协调两相应变状态的作用,本文用透射电镜对Co基合金在不同状态下的微观结构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⒈Co相中常见的结构缺陷主要是层错和孪晶。烧结态下以层错为主,淬火态及回火态则两者并存,且孪晶数量大大增加。⒉冷却时粘结相中发生的马氏体型相变是通过层错形核机制由面心立方α-Co逐渐转变成密排六方ε-Co的,两者的取向关系是:(111)α-Co//(0001)ε-Co,[110]α-Co//[2110]ε-Co。⒊孪晶界阻碍了层错的扩展,不利于马氏体相变的进行,增加了α-Co的稳定性。⒋粗略推断,导致ε-Co开始生成的临界层错密度约为每隔75层原子面插入一层层错面,临界层错间距约为15纳米。  相似文献   

14.
电流密度对镁合金微弧氧化膜层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电流密度分别为3、6、9、12 A/dm2时,用微弧氧化的方法在碱性电解液体系中制备了镁合金微弧氧化膜,考察了不同电流密度对生成的氧化膜层厚度、硬度的影响规律;用XRD分析了氧化膜层的相结构;并采用NaCl溶液浸泡试验和中性盐雾试验,考察了氧化膜的耐蚀性能。结果显示:随着电流密度的增大,膜层的厚度、硬度均呈增加的趋势;陶瓷层主要由MgO、Mg2SiO4和非晶相组成;得到的氧化膜层具有优良的耐蚀性能。  相似文献   

15.
电流密度对镁合金微弧氧化膜层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5,他引:6  
在电流密度分别为3、6、9、12A/dm2时,用微弧氧化的方法在碱性电解液体系中制备了镁合金微弧氧化膜,考察了不同电流密度对生成的氧化膜层厚度、硬度的影响规律;用XRD分析了氧化膜层的相结构;并采用NaCl溶液浸泡试验和中性盐雾试验,考察了氧化膜的耐蚀性能.结果显示:随着电流密度的增大,膜层的厚度、硬度均呈增加的趋势;陶瓷层主要由MgO、Mg2SiO4和非晶相组成;得到的氧化膜层具有优良的耐蚀性能.  相似文献   

16.
采用自加热化学液相沉积法制备碳/碳复合材料。考察了不同材料在不同温度、时间下的氧化失重率,研究了碳毡体密度与碳/碳复合材料氧化行为的关系。探讨了氧化温度和氧化时间对材料氧化侵蚀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毡体密度大的碳/碳复合材料具有更好的抗氧化性。扫描电镜观察材料氧化前后的显微形貌发现,基体碳更易被氧化。  相似文献   

17.
采用微等离子体氧化法在NaAlO2溶液中对7075铝合金进行表面处理,研究了阳极电流密度及阴/阳极电流密度比对陶瓷层的厚度、硬度、表面及截面形貌、相组成等的影响。结果表明:陶瓷层的厚度、显微硬度及微观形貌与阳极电流密度及阴/阳极电流密度比密切相关,在阳极电流密度为10A/dm2及阴/阳极电流密度比为0.7时,陶瓷层显示出较好的表面及截面形貌。  相似文献   

18.
以二元对称与非对称合金的调幅分解为研究对象,采用晶体相场模型从沉淀相演化和粗化机制两方面分析合金的失稳分解。研究表明,当合金的成分由对称点向非对称点转变时,沉淀相形貌逐渐由长条形过渡为球形;后期粗化机制由邻近颗粒的合并机制转变为Ostwald熟化机制;只有当二元合金的成分接近于失稳线时,其粗化动力学才较好地与修正的LSW理论符合。  相似文献   

19.
采用微弧氧化技术,以ZL205A铝合金为基材,固定其它条件不变,只改变电流密度,制备多种氧化膜层,研究了电流密度对膜层的厚度、表面形貌、元素成分、相结构及耐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电流密度的升高,膜层总厚度和致密层厚度均呈线性增长,同时膜层中的微孔直径增大,但数量减少;膜层的主要成分为Al-Si-O相,其含量随电流密度的增加而增加;氧化膜的磨损机制为磨粒磨损,电流密度对其摩擦因数的影响不大,但其耐磨性能随电流密度的增加而下降,这与外层疏松层的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20.
TA2纯钛表面微弧氧化膜的成分和相结构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交流微弧氧化方法,在铝酸盐溶液中的TA2纯钛表面沉积一层厚度达30μm的氧化物陶瓷膜,并用扫描电镜(SEM),能谱仪(EDS),X射线衍射(XRD),Raman光谱研究了氧化膜的成分和相结构,研究表明:该氧化膜具有内外两层结构,分别厚约15μm,氧化膜由TiAl2O5相和金红石型TiO2相组成,但外层膜里TiAl2O5相含量比内层膜里高得多,金红石则主要分布在膜内层里,来自溶液的铝原子已扩散到膜/钛基体界面,但膜外层的铝含量比内层高得多,微弧放电区瞬间高温高压过程对纯钛基体没有影响,Al,O原子都没有扩散进入未氧化的钛基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