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8 毫秒
1.
P2P应用对网络带宽的过度消耗给网络运营商带来了越来越大的压力。如何有效地控制P2P流量,既能够提高承载网的效率又能够保护用户的利益,是互联网产业界和学术界广泛关注的问题。各种P2P流量优化技术的提出正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文在指出了P2P流量优化技术的必要性之后,介绍了P2P流量优化技术的发展现状,包括一些最新的P2P流量优化方案和P2P流量优化技术标准制定的进展情况.并给出了相应的观点与看法。  相似文献   

2.
对低移动性、频繁搜索文件的无线Ad-Hoc网络,提出一种新型P2P文件共享系统,介绍一种将文件查找和路由功能统一起来形成跨层的方案。所有共享文件采用全分布哈希表,在无线网络拓扑结构建立的同时存储和保留位置信息以及路由信息.通过节点间的树形逻辑结构解决共享文件的定位查询和下载问题。  相似文献   

3.
对低移动性、频繁搜索文件的无线Ad-Hoc网络,提出一种新型P2P文件共享系统,介绍一种将文件查找和路由功能统一起来形成跨层的方案.所有共享文件采用全分布哈希表,在无线网络拓扑结构建立的同时存储和保留位置信息以及路由信息,通过节点间的树形逻辑结构解决共享文件的定位查询和下载问题.  相似文献   

4.
孙知信  张震伟  宫婧 《通信学报》2009,30(5):99-104
针对P2P软件开发中的安全性问题及信任机制使用等问题,提出了一种P2P安全重叠网络数学模型.作为模型的核心部分,重叠网络被划分为4层:数据确认层、数据采集层、信任评估层和路由层.数据确认层执行对不可信数据的过滤,数据采集层对逻辑节点之间的交互数据进行向量化并进行相关的统计和分析,信任评估层通过判断某个逻辑节点是否可信来实现模型的信任机制,路由层在信任评估结果的基础上识别出恶意节点并完成逻辑节点到对应的物理节点的映射功能.在模型实现阶段,为提高P2P软件的安全性以及信任机制使用的便利性,采用简单向量距离分类法和Kadernlia算法对全局信任模型进行了改进.仿真结果和实际使用情况表明,基于该模型开发的P2P软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P2P流媒体业务技术分析与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对等网络(P2P)模式的业务和应用给传统互联网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如何更有效地利用P2P技术来发展新的增值业务,是P2P业务开展各方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新兴P2P流媒体运营商、主流数字媒体运营商、电信运营商业务实现方案及部署思路各不相同。对于电信运营商,目前网络上P2P应用最成熟的模式为P2P直播,初期开展业务容易,用户接受程度较高。建议运营商结合自身的带宽资源对业务流量采用"疏"、"堵"、"用"相结合的手段,先期实现P2P直播业务,逐步尝试开展P2P下载和点播业务,同时加强P2P流媒体业务的安全保障系统方案及开展该业务可能的盈利模式的研究,使P2P流媒体业务成为的电信运营商转型和发展的重要支撑业务。  相似文献   

6.
网络编码是信息论领域的一个重要突破,它不同于信源编码和信道编码,将网络编码应用到P2P网络中是当前研究热点之一,其中具有分布式特点的随机网络编码可广泛应用于P2P网络。对具有非实时性的P2P文件下载应用,为降低随机网络编码引入的复杂性,可对文件分块进行分代,然后采用代内或代间网络编码技术。对具有实时性的P2P流媒体直播和点播,则需要采用具有优先级意识的网络编码技术,包括分层网络编码,或与推拉技术相结合来实现高效率的P2P流媒体分发。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多点数据传输成为一个热门话题,广泛应用于各种P2P网络中。随着网络资源的共享越来越被强化,由于对等网络缺乏集中化的管理,安全性难以保证,多点数据传输系统的大规模商业应用所面临的安全问题越来越突出。针对P2P网络的安全问题,设计了一种公钥认证模式来识别用户身份,并实现了一个多点数据传输系统,该系统包括文件分块下载、即时聊天及音频/视频服务等常见应用。  相似文献   

8.
于伟涛 《电信快报》2009,(11):43-46
P2P流量已经占据了整个网络流量的60%~70%,极端情况下甚至达到80%~90%,成为了“带宽杀手”。HTTP、EMAIL等传统的流量受到了P2P流量的影响,大量非授权内容的传播和安全问题也随之出现。网络运营商、企业网和校园网为保证传统应用的QoS,需要对P2P流量进行有效的管理。文章分析了目前主流的P2P流量识别技术及其优缺点,针对各方法所遇到的问题设计了一个基于跨层检测框架的P2P流量识别系统的模型。  相似文献   

9.
软件定义网络是一种新型化的网络架构形式,是促成网络实现自动化部署安排的重要手段。对软件定义网络技术的应用能够实现数据与控制平面的分隔,进而达到对网络流量的精准化控制。文章在软件定义网络架构的基础上对数据中心网络路由算法展开具体分析,以期能够通过更低的网络成本与最短安全路径来实现对网络路由效率与资源的充分应用。  相似文献   

10.
网络编码是信息论领域的一个重要突破,它不同于信源编码和信道编码,将网络编码应用到P2P网络中是当前研究热点之一,其中具有分布式特点的随机网络编码可厂泛应用于P2P网络.对具有非买时性的P2P文件下载应用,为降低随机网络编码引入的复杂性,可对文件分块进行分代,然后采用代内或代间网络编码技术.对具有实时性的P2P流媒体直播和点播,则需要采用具有优先级意识的网络编码技术,包括分层网络编码,或与推拉技术相结合来实现高效率的P2P流媒体分发.  相似文献   

11.
基于两种P2P协议的数据自销毁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云计算等互联网应用的兴起,个人数据更多地存储于网络上,其数据安全面临着极大挑战,传统的数据加密方式有时候存在加密密钥不能及时销毁的问题,存在着安全隐患。针对当前个人网络数据安全问题,采用Chord和Kademlia两种P2P协议设计了个人应用数据的自销毁协议,利用P2P协议固有的扰动特性进行个人网络数据的自动销毁数据,使用OMNEST仿真软件进行了两种协议对数据自销毁的性能分析,其仿真结果表明使用Kademlia协议的数据自销毁性能更优。  相似文献   

12.
李广华  朱志祥 《通信技术》2009,42(5):169-171
P2P网络的出现,成功地实现了可扩展的网络应用设计,并且已经成为一种新的范式。然而,P2P也面临着如何高效和公平地利用网络资源的挑战。特别是,缺乏明确地与网络供应商进行沟通,P2P的应用程序可能会消耗太多的带宽,使网络运营商负担不起,导致供应商采取很多限制P2P的措施。文章提出了一个简单,轻量的P4P结构,以便更有效地与网络供应商合作,最终更加高效地利用网络资源。  相似文献   

13.
Many methods are suggested to preserve anonymity of users for peer‐to‐peer (P2P) networks. Most of these methods, by relying on established anonymous solutions on client/server applications, are presented for unstructured P2P networks. However, structured overlays, by using distributed hash tables for their routing, do not resemble traditional paradigms. Therefore, current anonymous methods cannot be implemented for them easily. In this paper, we introduce structural‐based tunneling (SBT) to provide mutual anonymity for circular P2P structures. In this method, we get help from inherited features of network infrastructure to establish a standard way for making tunnels. SBT introduces a flexible design that is able to manage different parts of the tunnels on current infrastructures. For this purpose, we incorporate SBT with Chord to show how such design can be managed for real‐world applications. The results of applied method with simulations show that by managing critical features of SBT, a trade‐off can be made between stronger security and performance of the network. Copyright © 2015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4.
基于P2P流量检测的签名特征匹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P2P网络应用快速发展,带来网络安全防护漏洞和隐患。如何有效地监控P2P流,进行相关的流识别、流筛选、流控制是流管理中的重要问题。通过分析P2P协议及签名特征,提出一种基于签名特征的P2P流分析方法,通过实验分析相关P2P应用软件,得到相关软件的签名特征,并判断网络数据流是否为P2P流。可有效地提高P2P流识别的效率,解决检测信息过多、过滤信息性能瓶颈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各种P2P应用不断出现及演进,P2P应用正逐渐成为下一代互联网的杀手级应用。但同时P2P消耗了Internet的大部分带宽,造成了网络技术服务商(ISP)接入网络的拥塞,从而使传统Internet应用性能受到严重影响。从P2P流数量、服务器负载、网络瓶颈点分布、往返时间(RTT)的异构特性等方面可以看出,P2P流量消耗了巨大的网络带宽,影响了传统Internet业务的性能,增加了运营成本。利用P2P流量和Web流量的集成模型,可以量化分析P2P流对Web流的影响,使网络运营商可以在网络瓶颈点对P2P连接数进行优化和调整,从而有效地控制P2P流量。NS2仿真结果较好地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P4P技术简介     
与传统的两种思路,即P2P应用感知物理网络状况,或者运营商网络限制P2P流量不同,P4P将P2P应用和承载网联合设计,一方面使P2P应用利用网络的能力得到提升,另一方面减少了网络骨干线路上的负载,从而显著地提高ISP的网络效率。本文从P4P的背景、起源、架构、发展前景等方面对P4P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7.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P2P技术在互联网上的应用超过了Web而成为在流量上占据统治地位的新型应用。同时,P2P技术的影响力不仅限于互联网,还间接地延伸到了电信网和广电网。使用P2P技术的新业务对传统领域带来冲击的同时,也协助解决了三网融合的技术瓶颈。ENUM技术作为跨越互联网和电信网的基础性架构,是融合网络的一条重要的技术途径。将ENUM技术与P2P相结合,可以使P2P共享的优势延伸到电信网络,加速网络融合。  相似文献   

18.
Wireless mesh networks (WMNs) have emerged as a promising technology that provides low‐cost broadband access to the Internet for fixed and mobile wireless end users. An orthogonal evolution in computer networking has been the rise of peer‐to‐peer (P2P) applications such as P2P data sharing. It is of interest to enable effective P2P data sharing in this type of networks. Conventional P2P data sharing systems are not cognizant of the underlying network topology and therefore suffer from inefficiency. We argue for dual‐layer mesh network architecture with support from wireless mesh routers for P2P applications. The main contribution of this paper is P2PMesh: a topology‐aware system that provides combined architecture and efficient schemes for enabling efficient P2P data sharing in WMNs. The P2PMesh architecture utilizes three schemes: (i) an efficient content lookup that mitigates traffic load imbalance at mesh routers; (ii) an efficient establishment of download paths; and (iii) a data transfer protocol for multi‐hop wireless networks with limited capacity. We note here that the path establishment and data transfer schemes are specific to P2P traffic and that other traffic would use routes determined by the default routing protocol in the WMN. Simulation results suggest that P2PMesh has the potential to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of P2P applications in a wireless multi‐hop setting; specifically, we focused on data sharing, but other P2P applications can also be supported by this approach. Copyright © 2011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P2P流量在城域数据网中的流向,并从运营商网络建设的角度,提出了P2P流量优化方案,包括BRAS节点的分布部署、IPv6地址的加速引入、分布式地址转换技术的应用和对P4P技术的关注,为运营商在智能管道时代在流量管理方面获得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