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电位法在油储动态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得出了电位法的电流场正演公式,阐述了电位法油储动态监测的野外工作方法,并对数据处理与反演方法进行了讨论。电位法油储动态监测方法可以快速、准确的监测开发井注水推进方向和距高,可以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注水井周围的孔、渗、饱等油田开发参数,从而为油田开发的动态分析提供相关的依据资料。实例表明,电位法是油储动态监测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针对江汉油田进入中高含水开发期.地下油水关系、压力场、储层物性等发生变化.剩余油分布不清.开发难度越来越大的难点.应用“电位法井间监测剩余油”技术对比目的层变化前后的测试数据.确定视电阻率分布图。从而确定目的层油水分布情况.如注入水的推进方向及水淹状况.剩余油分布.裂缝等.可以为井区剩余油挖潜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电位法油田开发动态监测技术在调剖增产措施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位法注水动态监测技术已在国内各油田得到了较好的应用。介绍了电位法测试原理及在调剖施工中的测试工艺,并针对目前区块调剖方案通常采用经验法、RE/PI优化决策法、油藏描述数值模拟法中存在的对平面非均质性认识不够的问题,利用电位法注水动态监测技术对平面注水动态进行监测,并结合RE/PI优化决策法形成了一整套具有特色的整体调剖技术,可对调剖的全过程进行监测。利用电位法注水动态监测技术在大港港西地区进行了调剖工艺优化,在调剖前,运用电位法提供的平面注水强度,对各项参数进行优化;在调剖中运用测试资料监测、评价第一段塞调剖效果;在调剖后运用测试资料对调剖效果进行评价,并对下步开发工作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电位法测试技术在古潜山裂缝油藏注水开发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变质岩古潜山储层非均质性强,注水后周围油井见效不明显,难以判断水驱方向,无法及时有效地进行注水井的动态调配,以及对古潜山的天然微裂缝发育方向认识不清等问题,将电位法测试技术应用于古潜山裂缝油藏注水开发.电位法选用注入的液体相对地层为一良导体,供电后采用高精度的电位观测注液施工前后地面电位梯度变化,从而达到推断注水水驱方向的目的.该方法具有施工方便、快捷、造价低、不影响正常生产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电位法井间监测技术在压裂裂缝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吴柏志  李军 《石油地质与工程》2011,25(2):126-128,138
考虑五号桩油田特低渗油藏的整体开发井网部署,有必要对压裂过程中裂缝大小和方位进行实时检测,为此,结合油藏及现场地面概况,引入并实施了电位法井间检测技术.详细阐述了该技术的测试原理、测试仪器系统、测试工艺及后期数据处理方法;电位法井间检测技术共在五号桩油田应用5井次,其中,桩74-14-12井的裂缝检测认为该井主要存在两...  相似文献   

6.
生产动态测井是油田监测的重要措施,目前对其系统性应用研究较少.以七参数生产动态测井技术为例,对该测井技术进行了简要介绍,并对其在注水油田中的应用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总结.七参数生产动态测井技术现场应用体现在以下5方面:①基于涡轮转速变化情况识别管柱状况;②通过小层产量劈分评价合采储层有效性;③通过动静态组合测井识别有效裂...  相似文献   

7.
针对高含水开发期缺乏定量描述井间剩余油分布的现状。介绍了利用井-地电位测量方法获取双河油田H3Ⅵ油组主力油层主体区5口注水井周围。约2.0 km~2范围内的实测电位数据,经数值模拟和储层三维电阻率反演成象技术处理,得到目的层的地下电阻率和剩余油饱和度分布。经现场实施验证.测量资料与现场实际吻合较好,显示了井-地电位成像技术在注水优势方向、剩余油分布、注水效果评价等方面的良好前景。  相似文献   

8.
针对祝庄油田注水层位岩石孔喉粒径较小、对注入水水中杂质颗粒直径要求较高的特点,在现场采用了膜过滤技术对注入水进行处理。试验证明,膜过滤装置在低渗油藏注水中具有十分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电位法井间监测技术是以传导类电法勘探的基本理论为依据,通过测量注入到目的层的高电离能量的工作液所引起的地面电场形态的变化来达到解释推断目的层段的有关参数的目的。电位法找水流方向是电位法井间监测技术的一个分支应用,它极大程度地提高了注水开发油田水流方向监测的可靠性,监测结果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是油田开发后期进行油水分布规律研究的一个重要手段。为了确定鸭儿峡油田L油藏注水井注水推进方位,评价该地区注水井注水开发效果,对油藏进行了电位法找水流方向测试,通过电位法找水流方向技术的应用,明确了注水水线推进方位和剩余油分布状况,为下步调整治理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电位法井间测试是一种新型、有效的应用于油藏动态监测的技术之一,它能够准确地测定注入介质(蒸汽或水)的推进方位及波及范围.2004年应用该方法在小洼油田蒸汽驱先导试验井组进行了现场测试,确定了注入蒸汽的扩散方向和运动规律,其测试结果与油井生产动态吻合,据此进行开发调整后,取得了较好的汽驱效果.  相似文献   

11.
含水率是评价水驱油田开发效果和分析油田生产动态的关键参数。传统的含水率预测方法建立的是含水率与采出程度的关系,与油田开发时间无关,且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文中依据含水率与开发时间之间的内在关系,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一种随开发时间变化的含水率预测模型,该模型表达式简单,预测精度较高。2个油藏实例表明,新模型预测水驱油田含水上升规律与实际情况吻合程度高,符合油田的实际开发情况,且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胜利油区化学驱单元大多采用污水配注化学剂,配注污水水质对化学驱效果影响较大。在统计胜利油区化 学驱历年配注污水水质的基础上,分析了水质对聚合物溶液粘度、表面活性剂油水界面张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化学驱配注污水矿化度和钙、镁离子质量浓度逐年升高,Fe2+质量浓度最高达6.6 mg/L,S2-质量浓度最高达5.5 mg/L。配注污水水质不达标会导致聚合物溶液粘度降低,钙离子质量浓度为300 mg/L就会导致聚合物溶液粘度下降50%,钙离子质量浓度达到400 mg/L,表面活性剂油水界面张力升高一个数量级;当Fe2+质量浓度增大至1 mg/L时,聚合物溶液粘度保留率仅为55%;当S2-质量浓度为2 mg/L时,聚合物溶液粘度保留率仅为47.4%。对比2001—2011年胜利油区化学驱矿场应用聚合物溶液粘度与质量浓度发现,配注污水矿化度、钙、镁离子质量浓度逐年升高,水质不合格导致化学剂用量逐年增加。为了保证化学驱效果,必须通过改善配注污水水质减缓聚合物溶液粘度损失、增加表面活性剂界面活性,从而减少化学驱中化学剂用量,降低投资成本。  相似文献   

13.
油田水驱开发系统复杂,指标繁多,指标之间相互有部分交叉、覆盖、包含等成分.为了理顺这些指标之间的结构、关系,应用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分析了水驱油田开发系统,建立了油田开发系统结构及其信息表征体系结构,明晰了油田开发巨系统的结构,获取了水驱油田开发巨系统、子系统、孙系统及系统之间的协调性与整体性的外在信息表征体系.这些指标归属3大体系:地质状态指标体系、控制状态指标体系、生产状态指标体系.将这些指标综合起来即为综合评价水驱油田开发效果的主要初始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4.
新区油田注水开发指标计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应用数学和油藏工程方法,结合矿物实际,以建立一种既满足水驱曲线,又与最终采收率相一致的合理算法,双208等区块的实际计算表明,该方法符合水驱规律,原理可靠,可以应用于新区油田开发指标计算。  相似文献   

15.
含水上升率是水驱油田开发效果评价和指标预侧的关键参数。文中基于甲、乙、丙、丁4种水驱特征曲线,推导出了含水上升率与含水率的理论关系式,并结合相渗曲线关系式,确定了含水上升率表达式的系数。在渤海C日油田的实际应用结果表明:基于甲型水驱特征曲线的理论含水上升率在含水率为50%处达到最大值,特征曲线关于该点对称;基于乙、丙型水驱特征曲线的理论含水上升率曲线,随含水率升高始终呈下降态势;基于丁型水驱特征曲线的理论含水上升率曲线,以中高含水期为转折点,呈先升后降的变化态势。通过将理论曲线与C日油田实际数据进行对比,得出油田适用的水驱特征曲线为丙型水驱特征曲线。由此可见,可以利用含水上升规律进行水驱特征曲线的判别选取。  相似文献   

16.
扶余油田东区属于普通稠油油藏,注水开发30a,已进入高含水开发阶段,存在采油速度低、采出程度低、无效水循环严重等问题。通过物理模拟和数值模拟研究,确定东区水驱后可转为注蒸汽方式开发,进而优选合理的井网方式和蒸汽注入参数。2007~2008年,通过现场试验,注蒸汽方式开发获得较好的效果,为改善开发效果、提高采收率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7.
子北油田主力生产油层是长6油藏,属低孔、低渗、低压油藏,地下油水关系复杂,油井采用压裂投产,地层能量特别低,能量亏空严重,产量递减较快。为解决以上问题,通过对该区的地质认识,分析了注水开发的可行性及补充能量的必要性,探讨了注水时机及注水量的确定,为改善子北油田长6油藏开发效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海上油田含聚污水中原油状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污水中原油一般分为浮油、分散油、乳化油和溶解油等形式,聚合物存在会导致污水中乳化油含量大幅增加,污水稳定性更强。本文以海上油田含聚污水为研究对象,分析得出不同形式原油的比例随含聚浓度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乳化油含量占含聚污水中稳定存在原油量的90%以上,是含聚污水处理的关键所在。而且,与不含聚合物的污水相比,当污水中聚合物浓度为50 mg/L时,乳化油含量显著增加。另外,与模拟污水相比,聚合物含量约为50 mg/L现场含聚污水样品中的乳化油含量更高,稳定性更强,处理难度也更大。  相似文献   

19.
聚合物驱后转水驱阶段是聚合物驱油的重要增油时期,该阶段工作制度及相关技术政策研究尤其重要。分析了胜利油区聚合物驱转入后续水驱阶段注入和产出系统产生的相应变化,认清了该阶段生产特征及驱油规律,采用数值模拟手段。研究了聚合物驱后续水驱阶段相关技术政策界限,提出了延长后续水驱效果的保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