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雷州半岛地区7个主要传统村落古建筑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文献综述及归纳演绎法,分析雷州半岛地区传统村落古建筑的保护现状及演替的基本特征,并从生态学角度探究"人—古建筑—环境"之间的作用关系,提出传统村落古建筑的活化路径,探索古建筑可持续性发展的方向,以期为揭示雷州半岛地区古建筑的时空分布及演变特征提供参考依据,并为粤西地区传统村落古建筑保护与发展提供理论基础及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2.
吉林市是松花江流域的重要城市,其城市景观生态格局既与该流域其他滨水城市相似,又特色鲜明。从吉林市城水结构、滨水景观及水域环境三个层面入手,研究水域空间的结构布局、景观规划及生态保护路径,提出将吉林自然生态骨架与城市空间融为一体,构建"山水环绕组团结构"的城市景观格局,突出"城在景中,景在城内"的水域景观特质,以及建立城水和谐关系,保护水域环境的城市景观生态策略。  相似文献   

3.
在传统文化不断退化甚至消亡的严峻形势下,为保护和发展好传统村落,本文运用"自然环境"结合"文化生态"相结合的方式制定生态规划,从村寨的结构布局、绿化景观、道路设计、传统文化发展保护等方面进行探究,试图探寻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的可行策略。  相似文献   

4.
通过综合考察现有的实践和有关论述,以青岛市崂山生态片区为例,对城市重点生态空间保护性规划进行探索.基于崂山生态区域的发展现状,对崂山生态片区从生态空间、生产空间、生活空间3个方面进行研究,并提出针对性的引导策略.其中生态方面重点考虑崂山地区沿海的固滩防护,保护乡土景观风貌,营造和谐的田园景观;生产方面总结区域的优势特色资源,确定其发展定位,根据优势特色资源,拓展农业的多元化功能,引导各类产业合理布局;而生活方面从水体、农田、林草地、村落4个方面进行引导,并提出相应的环境提升策略.最后提出在崂山生态片区通过修建多功能调蓄公园、借助海岸线区域修建人工湿地、污染源头构建"过滤海绵"、收集利用雨水资源的措施来进行生态修复,以期为更多城市的生态空间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昆虫传粉服务功能对乡村生物多样性至关重要,亦是中国乡村生态振兴的基础。目前,昆虫传粉服务功能的快速衰退对乡村生物多样性造成威胁,亟待对其保护对策展开深入研究。【方法】通过文献分析,针对国际上昆虫传粉功能保护研究进行系统性梳理。【结果】基于传粉昆虫科学研究协同不同尺度乡村景观特征,已形成“国际—国家—地方”的多层级保护策略体系,其保护途径包括乡村生态系统传粉服务评估、传粉者友好型乡村景观格局优化、作物生境与非作物生境协同管控及多元的支撑措施体系。【结论】提出针对中国农业景观规划实践中传粉昆虫及其传粉服务功能保护策略的优化建议:深化基于传粉昆虫的乡村生物多样性保护政策体系;推动基于传粉者友好型的乡村景观多样性规划;完善基于传粉服务功能提升的生态基础措施。  相似文献   

6.
随着城镇化推进,生态空间屡遭蚕食,制约了城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发挥。森林作为城市中生态–社会效益最为显著的生态系统之一,对公园城市生态服务水平提升至关重要。以公园城市首提地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为例,基于公园城市理念以及城市森林的生态–社会属性,初步构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评估体系;综合评估结果及森林生境调查,从公园城市森林生态建设的角度出发,提出构建山脉浅丘生境森林、城镇生境森林、道路交通旁生境森林、溪河流生境森林以及湿地生境森林5种典型生境森林类型;同时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综合评价,明确11个核心森林及其生境构建目标;最后运用最小成本路径模型识别连接生态核心的生态廊道,完善“十一核心—多条绿带”的森林生态网络格局,为天府新区森林生态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桃江县城的概况,提出了城市景观生态规划的基本原则,阐述了城市自然景观生态规划的结构,强调了重点景观生态保护区规划,提出了桃江城区景观生态化建设策略,从而促进景观生态规划的发展和研究。  相似文献   

8.
哈尔滨是松花江流域重要城市,紧邻松花江干流,素有江城之称,其水系结构对城市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哈尔滨城市水域景观生态格局具有寒地滨水城市的共同特点,同时又具有自己的鲜明特色。该文从整合城市形态与自然环境、保护多样化生态格局及构建水系生态绿楔三个层面入手,研究哈尔滨城市水域空间的结构布局及景观规划的发展方向,最后提出寒地城市水域景观规划的生态策略。  相似文献   

9.
城市绿地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生态功能。而其生态服务功能的强弱取决于绿地空间规划的科学性、合理性。运用景观生态学理论,以合肥市为例,在分析城市绿地现状的基础上,对城市绿地景观格局优化进行了探讨。基于景观生态规划最优化原则,立足于斑块-廊道-基质的景观基本构型,提出保护城市生态用地、建设绿色廊道网络和增加绿地斑块的景观格局优化途径。文章旨在探讨合肥这一园林绿化质量层次较高的城市,如何在城市快速发展进程中,更好地发挥城市绿地的生态效益,实现城市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城市双修"是治理城市病、提高城市环境品质的重要手段。将"城市双修"理念引入与城市建成区联系最紧密的城市绿心中,进行城市绿心的生态保护与修复规划。该实践有别于常规的生态修复规划,针对生态条件优越的场地提出了生态修复与优化提升策略。通过学习国际大都市城市绿心的建设经验,探索城市绿心生态保护与修复规划的基本思路与技术策略,并以武汉市东湖绿心为例,提出前期评估、生态保护与修复、生态网络构建与规划绩效测算的具体技术方法,以期为相关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山地城市因其城市地貌高低起伏、山水相依,城市建设依山傍水、因地制宜,形成了独特的山水景观与山水文化格局。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发展,城市水系的景观文化规划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该文将以英德市为案例,探析景观文化策略下我国山地城市的水系规划,强调水系景观和水系文化的关键在于将山地城市水系的生态服务功能与地方"山水格局"充分结合,具体策略包括:①以保护修复为主建立山水生态格局;②以山水格局为形营造水景观;③以传统传承为境彰显水文化。  相似文献   

12.
城市森林是城市的生态屏障,具有重要的生态与社会价值。充分发挥森林生态游览区在城市环境、景观特色、休闲文化等方面的服务功能,可有效促进绿色生态城区建设,创造宜居宜游的生活环境。以四川省遂宁市东山森林生态区为例,通过生态保护修复及景观规划设计打造良性循环的森林生态景观系统,为同类型城市森林生态游览区的规划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在现今雾霾日益恶化的情况下,江南传统村落的保护及发展,不仅需关注文化遗产的保护,更需关注生态环境的保护。针对江南传统村落的生态环境问题,提出"融入区域环境的生态引领思路",协同区域环境簇群式生长;提出"构建山水村融的生态网架"作为宏观调控传统村落生态格局。以海绵城市理论为借鉴,并根据江南传统村落水网丰富的特点提出"弹性化的海绵村落生态网架"构思,构筑传统村落生态保护的具体措施,为指导江南传统村落生态规划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理念和方法经历了从以物种遗传保护为核心到以生境景观保护为核心的发展历程。基于景观生态学理论的景观生态网络方法为快速城镇化背景下"城市—区域"尺度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有效途径。当前中国的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实践已广泛开展,但缺乏基于上述理论和科学方法的应用。以山西省晋中市为例,将景观生态网络方法应用于市域生物多样性保护策略的制订,为相关理论实践的科学化、合理化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工作的开展,村落的保护规划及村落的自身发展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这一过程中存在着诸多的困惑与不足。本研究从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现状入手,以传统村落价值回归、传统村落空间优化思路展开论述。提出基于宏观尺度下的保护传统生态安全格局;基于中观尺度下的延续传统生产景观,深度挖掘农耕文化;以及基于微观尺度下的关注聚落生活景观,指导村庄更新发展。旨在探索更具完整性、连续性和可操作性的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6.
张斌  吴苗 《中国园林》2012,28(8):122-124
村落景观的可持续发展策略应根据村落的发展类型区别对待,划分出一产发展型、二产转向型、三产转向型和生态恢复型4类村落,并分别提出其生产性、生活性景观的保护及空间发展策略。以鄂西南土家族地区为例,在分析该地区村落景观近现代衍变的基础上,着重对该地区的景观资源开发型、一产发展型和生态恢复型共4个村落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7.
侗族是以水稻种植为主要农业生产方式的少数民族,稻鱼鸭系统是侗族传统文化与稻作文化结合的产物。稻鱼鸭系统其中包含的生态保护智慧既保证了稻作农业产值,也促进了生态环境保护与民族文化发展。文章以景观生态学视角,从侗族文化入手,探讨基于稻鱼鸭系统的、以稻作农业为主导的生态保护模式在侗族传统村落环境保护中的有效应用。并在最后提出了适当的农业景观生态保护策略,以期对侗族聚居区的农业景观保护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8.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促进都市圈协同发展成为提高我国城市系统可持续性的重要战略。作为国土空间合理配置与区域资源高效利用的关键措施,国土综合整治有助于优化城市地区国土空间规划合理性并减轻城市化负面影响。文章以中国29个都市圈为例,面向城市化进程中的景观格局、发展过程、生态效应等特征与问题,提出时空动态结合的都市圈多维度国土综合整治评估框架。在此基础上,采用三维魔方空间关联法划定城市空间规划提升、低效用地利用提效、生态功能服务改良、规划—利用提质、规划—服务协同、利用—服务改善、综合整治优化、协调发展稳固8个都市圈整治分区,并按照问题优先等级针对规划、利用和服务方面提出相应的整治策略。  相似文献   

19.
传统村落景观的地方性知识是一类独特的知识体 系,承载着村落景观特有信息,表达的是一个地方区别于其他 地方的根本所在。为保护传统村落景观,避免“万村同貌”, 以国家级传统村落袁家村为研究对象,借助地方性知识理论, 阐释袁家村传统村落景观中的地方性知识提取路径、知识类别 及构成体系,构建地方性知识多元价值评估模型,对其价值进 行评价。基于此,提出袁家村传统村落景观的地方性知识保护 与传承策略,为相关研究与实践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0.
名列首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的东风 堰,在过去360余年里,为夹江的农业发展、生 态保护、人居环境改善产生了巨大效益。基于灌 区人居景观体系理论、罗西类型学、皮尔逊相关 性分析及K-Means聚类算法对东风堰灌区人居 景观体系格局特征与发展现状进行研究。首先 依据人居景观体系理论甄别出潜在三大研究要 素“水系—农田—村落”,对相关数据筛选、清 理和整合后,运用类型学理论和皮尔逊相关系数证明了三大要素的承载关系具有高度相关性和耦合性。进而,较为创新地运用计算机无监督学 习K-Means聚类算法解析现代灌区人居景观体系:以灌区内的行政村①为基本单元,选择村域内 水系数、灌溉农田面积和承载人口数为三组数据指标,对灌区“水系—农田—村落”景观体系的 关系迭代计算归类,得到三类村落的聚类阈值。进一步量化村落聚类关系,运用景观生态学及图 底关系理论分析各类村落异质性特征及验证其水资源安全及农业生产模式的合理性,并给出各 类村落的人均拥水量评估标准建议,总结出灌区城乡建设应遵循“以水定产,以产定人”的规划 原则,同时提出了不同水资源条件下的产业模式策略。为东风堰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传承提出保护 建议、灌区村落未来发展提供相关参考值,并为其他同类型灌区的人居环境建设提供典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