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桂林漆器作为广西唯一传承至今的漆器,是桂林市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传承意义和研究价值.调查研究发现,桂林漆器面临的主要问题有缺乏新生代力量的延续、缺乏创新、技术更新滞后、市场定位不明、实用性不强等.而传承发展漆器,要借鉴前人经验;利用网络技术,创建漆器品牌;关注年轻人的兴趣,融入时代元素等.  相似文献   

2.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我国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保护程度受到了极大的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人类智慧的重要结晶,在保护的过程中对其传承发展也是当下及未来一项重要的工作。香云纱作为非物质为文化遗产中的一部分,如何利用正确的推广方式对其加以传承,是香云纱作为非物质为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中必须做好的一项工作。  相似文献   

3.
鄢嫦 《纺织报告》2023,(7):114-116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多样,制度体系建设相对完善,数字技术运用充分,非遗保护与传承成效明显,但在传承队伍、传播形式、融入教育等方面仍有待进一步完善。基于此,文章从关注传承人才培养、加强数字化传承、推动非遗融入教育3个方面着手推动非遗的保护与传承。  相似文献   

4.
洪飞 《江苏纺织》2021,(5):53-54
随着社会的发展,大众对目不暇接的新式服装产生了审美疲劳,开始出现返璞归真的心理.夏布绣堪称纺织品界的"活化石",文章就夏布面料展开叙述,分析了夏布绣的艺术特色,通过研究不同工艺下夏布绣的审美价值,为新时代女性服饰发展中夏布绣的创新实践寻找更多可能.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和归纳法,以武夷山脚斗士为个案,研究脚斗士运动的传承机制和保护措施,并对脚斗士的未来发展进行初步探讨,以期能为我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6.
基于非遗教育传承的方向,探讨蜀绣进高校的意义,探寻蜀绣进高校的有效路径:依托专业教学探索非遗转化、立足社团活动推广非遗传承、借力创新创业促进非遗发展,对非遗传承发展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并行推进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
今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第五年,在"一带一路"倡议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四川黄金段背景下,雅安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保护与开发有了新的发展机遇,但由于经济、政策、制度等诸多现实原因,非遗保护传承与文化产业开发现状并不十分乐观,依然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在客观分析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困境基础上,试图为如何利用相关政策优势,在保护中挖掘和传承非遗,并将其转化为文化资本,促进非遗产业化,最终实现雅安非遗有效保护、合理传承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些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8.
导师制在我国高校本科生培养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现阐述了本科导师制来源及在我国本科导师制的发展状况,并分析了本科导师制在我国高校应该遵循的实施原则,最后探讨了为完善本科导师制管理制度所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宝贵的文化资源。在文化与技术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数字化保护研究成为越来越多的文化工作者采取的最有效的保护手段。长白山乌拉草编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充满了地域性特色,通过数字化技术手段对其进行保护与传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贵州的刺绣是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贵州因特殊的地理位置,聚集许多的少数民族,所以刺绣种类繁多,如水族马尾绣、侗族平秋盘轴滚边绣等,都是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是贵州刺绣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如创新不足、发现范围较小、没有形成成型的产业甚至传承的人也不多,在刺绣市场中逐渐失去竞争力。以三都水族马尾绣为例,从自身产品的创新、规模发展、培养人才以及政府支持等方面为贵州刺绣的发展和创新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1.
民间刺绣艺术是中国优秀的民族传统工艺之一,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甘肃东乡刺绣艺术的产业化发展面临着若干问题:未形成标准化、系列化产品,产品民族独特性和创新性缺乏,东乡刺绣工艺濒临失传,生产规模小,市场空间狭窄等。结合东乡刺绣艺术的典型案例,就其产业化发展策略进行思考和探讨,以期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地区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13.
在文化旅游发展过程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文化旅游产业开发的重要文化资源,不仅要在文化旅游中进行适当地开发和利用,而且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随着时代的变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不再是以保守、封闭的形式进行保护,而是努力寻找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与文化旅游开发之间的平衡,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文化旅游相融合的活态传承体系。本文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苗族古歌为例,通过分析西江千户苗寨的苗族古歌在文化旅游中的传承现状和问题,从苗族古歌文化认同、保护性开发、完善活态传承体系三个方面,对苗族古歌在文化旅游中的活态传承进行了思考,最终达到苗族古歌的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文肇 《西部皮革》2023,(7):70-72
文章从积极心理学视角出发,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剑河苗族锡绣为例,把苗族锡绣引入校园,探讨在本土历史、传统文化、民族自豪、文化自信、工匠精神、审美观念、思维构建、福流体验方面对学生积极心理因素的影响,为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以及锡绣的保护与传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绣郎"的出现使得传统刺绣有了"他文化"加持,实现了刺绣艺术领域的"破与立",即打破了大众对于刺绣的性别刻板印象,同时重塑了刺绣与性别之间的内在联系.本文将透过徐州"绣郎"席建勋的刺绣艺术观,来分析"他文化"影响下的徐州刺绣"刚柔并济"的艺术特色,以此来洞察刺绣艺术发展中的"他文化"嬗变.  相似文献   

16.
余香怡  易欣  胡芳园  郭琼 《家具》2020,(1):50-53
佛山剪纸是岭南民间艺术的代表,也是我国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佛山剪纸为例,通过对佛山剪纸艺术的起源、工艺特色、艺术手法等的探究,结合现代的设计方法,进行家具设计实践。佛山剪纸艺术蕴含着我国岭南民间的艺术追求和文化精神,将其与现代家具设计相结合,一方面丰富了现代家具设计风格,另一方面为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化与传承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7.
随着人们对于传统皮革手工艺术的喜爱和对传统皮革文化的逐渐重视,各高职院校所创建的皮革艺术工作室的如雨后春笋一般的涌现出来,为传统皮革艺术的传承和发展而贡献力量。本文在明晰皮革艺术内涵的基础上,以苏州旅游与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高波皮艺大师工作室为例,探寻大师工作室对于皮革艺术传承和发展的影响,进步促进中国传统皮革艺术传承、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制陶是傣族传统文化体系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目前主要分布在西双版纳、德宏、红河、玉溪、临沧、普洱等地市。在傣族聚居的各个地区,几乎随处可见。傣族陶器主要由妇女在业余时间制作。手工制作的低温烧制容器是傣族陶器的象征性产品。在现代,面对工业陶器的竞争,这种古老的工艺的萎缩,在它被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后给了它更多的关注和机会。与此同时,由于西双版纳地理位置的原因,傣族陶器陶器受到了泰国等地方陶器装饰风格的影响。在一些偏远地区,老年人仍在艰难地维持生产,但有许多地方陶艺家选择使用现代设备和技术来完成转变。如何看待和评估这些变化是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以云南傣族传统陶艺为例,探讨了现代化背景下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现代职业教育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与创新的一些实践探索,主要以2008年被纳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成都银花丝制作技艺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传承与创新、宣传推广与社会服务等方面进行了分析。通过图书文献资料收集和走访调研,了解了成都银花丝工艺的发展,现状令人堪忧,主要表现在:师徒传承形式单一,设计与制作分离,传承人少,设计创意不能满足现代设计理念与审美需求。基于以上现状,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工作纳入教学当中,并且最终实现传统手工艺与现代化教学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20.
我国一直坚持文化强国的道路,也一直奉行民族文化多样性,但近几年出现了少数民族语言的危机,特别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彝语的传承问题。主要表现在彝语功能的代际递减,城市化推进下彝族同胞汉化严重,当地对彝文的保护力度不够等。笔者通过对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市西溪乡地区彝语现状的实地调研,发现问题症结并提出相应对策,希望能引起社会公众对于彝语等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和文化的关注与重视,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彝语的传承、保护与推广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